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交换互通能力的研究
1
作者 郎为民 靳焰 +1 位作者 王逢东 杨宗凯 《数据通信》 2006年第2期22-25,共4页
软交换是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全面解决方案,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横向组合模式、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成为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主要研究了软... 软交换是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全面解决方案,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横向组合模式、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成为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主要研究了软交换与各种网络的互通能力,给出了相应的互通框架结构,并对具体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交换 互通能力 下一代网络NGN
下载PDF
解析中国的全球互联互通能力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泽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64,共30页
全球史是一部互联互通的历史,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是全球化时代的本质特征。人、财、物、智的自由流动从来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我们正迈入互联互通的世界。新的世界不再追求征服和殖民,不再将势力范围作为目标,而是通过与市场、高... 全球史是一部互联互通的历史,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是全球化时代的本质特征。人、财、物、智的自由流动从来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我们正迈入互联互通的世界。新的世界不再追求征服和殖民,不再将势力范围作为目标,而是通过与市场、高科技、原材料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此,能力政治比权力政治更为重要,其中,为国内和国际社会提供互联互通产品的能力更是处于关键位置。中国国内互联互通覆盖广泛且发展快速,反映了中国较强的国内互联互通能力。全球互联互通能力在国内规划能力、基建能力、投融资模式等要素基础上拓展与延伸,在一般意义上,以规划对接能力、装备的国际化运用、资金支持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基本能力;在更高层面上,以规划援助能力、标准的国际化运用、资金动员能力、国际化的评价体系为核心能力。能力强弱体现出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为国际社会提供高质量互联互通产品的能力限度。当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互通产品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已经具备全球互联互通的基本能力,正在逐渐显现和提升全球互联互通的核心能力。中国倡议推动的"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石是互联互通理论,应在中国广泛的互联互通实践中,继续总结中国的新经验和新路径,将其提炼为概念、范式和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互联互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互通能力 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树立通信人才培养新理念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建荣 《政工学刊》 2013年第3期51-51,共1页
为适应体系作战的发展需要,掌握通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必须要在通信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一是树立信息主导观。近年来,随着通信装备信息化水平和网系互联互通能力的不断提升,对通信人才信息素质能力的要求明... 为适应体系作战的发展需要,掌握通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必须要在通信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一是树立信息主导观。近年来,随着通信装备信息化水平和网系互联互通能力的不断提升,对通信人才信息素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培养通信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增效、信息谋势、信息制胜的思想,确定研究通信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确定培养与体系作战能力相适应的标准,以信息化为抓手,把通信人才建设藁心向信息化调整,充实信息化内容,发展信息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人才 人才培养 信息化水平 素质能力培养 作战能力 信息化手段 互通能力 通信装备
下载PDF
基于TRM的美海军火力控制系统开发框架研究
4
作者 范军 李萍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 2005年第5期7-14,共8页
分析美海军在提出“从海到陆”的战略转移之后,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开展了海军水面火力支援项目的专项研究,其关键任务系统之一是海军火力控制系统,介绍了美国防部推荐使用的技术参考模型(TRM),描述了美海军基于TRM开展的海军火力控制系统... 分析美海军在提出“从海到陆”的战略转移之后,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开展了海军水面火力支援项目的专项研究,其关键任务系统之一是海军火力控制系统,介绍了美国防部推荐使用的技术参考模型(TRM),描述了美海军基于TRM开展的海军火力控制系统研发过程和结构框架。分析认为,美海军火力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提供了一种系统顶层开发的有效技术途径,值得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海军 火力控制 互通能力 开放式系统
下载PDF
探析语文课堂上的创新教学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程文英 《才智》 2008年第15期103-103,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理论家也好,实践家也好,都已经看到,都在大声疾呼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但是,目前来说,真正能以教育发展的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理论家也好,实践家也好,都已经看到,都在大声疾呼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但是,目前来说,真正能以教育发展的观点和人才培养的观点来审视效率不高的缘由,探求提高效率的路子,还是凤毛麟角,乐观不起.:比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了,课堂鼓励的言语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多了,查找、收集资料的多了,多元解读文本的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主体问题 互通能力 学有所悟
原文传递
Higher-Order Interactions: 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capacity of social groups using simplicial sets 被引量:2
6
作者 Bradford R GREENING Jr Noa PINTER-WOLLMAN Nina H FEFFERMA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A predominant benefit of social living is the ability to share knowledge that cannot be gain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n individual accumulates based on its personal experience alone. Traditional computational models... A predominant benefit of social living is the ability to share knowledge that cannot be gain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n individual accumulates based on its personal experience alone. Traditional computational models have portrayed sharing knowledge through interactions among members of social groups via dyadic networks. Such models aim at understanding the percolation of information among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o identify potential limitations to successful knowledge transfer. How- ever, because many real-world interactions are not solely pairwise, i.e., several group members may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one another simultaneousl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more than dyadic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processes to capture their full complexity. We detail a modeling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implicial set, a concept from algebraic topology, which allows elegant encapsulation of multi-agent interactions. Such a model system allows us to analyze how individual information within groups accumulates as the group's collective set of knowledge, which may be different than the simple union of individually contained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the simplicial modeling approach we propose allows us to investigate how information accumulates via sub-group interactions, offering insight into complex aspects of multi-way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fundamental change in modeling strategy we offer here allows us to move from portraying knowledge as a "token", passed from signaler to receiver, to portraying knowledge as a set of accumulating building blocks from which novel ideas can emerge. We provide an explanation of relevant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a way that promotes accessibility to a general audience [Current Zoology 61 (1): 114--127, 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decision making Communication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flow SIMPLEX Social lear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