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代宋时李白序志之载事辨
1
作者 杨栩生 沈曙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1-27,46,共8页
李白的生平事迹,多载于唐五代宋时的序志碑传,是今世研究李白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但因其历时久远,或漶漫、刊刻、因袭之误,或记事失之准确,有碍于李白生平的研究。本文捡择五代及宋时之李白序志载因使高力士脱靴之被逐出宫、郭子仪之救... 李白的生平事迹,多载于唐五代宋时的序志碑传,是今世研究李白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但因其历时久远,或漶漫、刊刻、因袭之误,或记事失之准确,有碍于李白生平的研究。本文捡择五代及宋时之李白序志载因使高力士脱靴之被逐出宫、郭子仪之救于死刑、两遭牢狱、享年六十四、醉死等重要事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宋 李白 序志
下载PDF
唐、五代至宋、元时期传统仕女画设色方法和主要样式
2
作者 宋蕊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仕女画设色方法和主要样式为后代所延续,并有所突破和发展,宋、元时期形成了仕女画的新技法、新风貌。从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开始,通过分析仕女画名家圣手和经典作品的方式,归纳唐、五代至宋、...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仕女画设色方法和主要样式为后代所延续,并有所突破和发展,宋、元时期形成了仕女画的新技法、新风貌。从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开始,通过分析仕女画名家圣手和经典作品的方式,归纳唐、五代至宋、元时期仕女画的设色方法和主要样式,进而了解传统仕女画设色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元 传统仕女画 设色方法 主要样式
下载PDF
五代两宋“世态相”罗汉图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5,共4页
唐、五代之后,分别由张玄和贯休二人建立"世态相"罗汉画与"野逸体"罗汉画风格特色,为宋人所承袭,最终形成了两大罗汉画风格。五代两宋时期"世态相"罗汉图画风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 唐、五代之后,分别由张玄和贯休二人建立"世态相"罗汉画与"野逸体"罗汉画风格特色,为宋人所承袭,最终形成了两大罗汉画风格。五代两宋时期"世态相"罗汉图画风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罗汉信仰"和禅宗思想在五代两宋时期罗汉图创作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从相关文献出发,考察"世态相"罗汉图的发展和流变,试图剖析和揭示其所呈示的因果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五代两宋时期罗汉图像世俗化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罗汉图 世态相 禅宗
下载PDF
山水画在五代两宋勃兴探因
4
作者 陈功 李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任何艺术的成熟、繁荣决不是单个因素的作用,而是那个时代甚至相承续的几个时代的各种因素共同整合的结果。山水画萌生于魏晋南北朝而空前繁盛于五代两宋,其原因主要是大唐文化的影响、五代两宋的疲软分裂的时局、文人画士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 山水画 五代 勃兴 大唐文化 文人画士
下载PDF
五代及两宋长江上下游地区绘画创作的地域研究
5
作者 周炫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9-101,105,共4页
在中国传统美术史的研究中,对绘画风格地域差异的认识一般倾向于南北地域差异,主要以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为代表。而同纬度地区的东西地域差异却容易被忽略,同样是南方长江流域的上下游地区,其画家的地域分布,作品所... 在中国传统美术史的研究中,对绘画风格地域差异的认识一般倾向于南北地域差异,主要以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为代表。而同纬度地区的东西地域差异却容易被忽略,同样是南方长江流域的上下游地区,其画家的地域分布,作品所表现的场景分布以及其作画风格所呈现的地域差异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和内在规律。文章以五代及两宋分布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区与下游的江浙区区的画家以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来探索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因素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及两 长江上下游 绘画创作 地域性
下载PDF
装饰趣味与民俗气息——浅议五代两宋壁画艺术特色
6
作者 高鸣 朱亮亮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3期16-17,共2页
五代两宋时期的壁画艺术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其鲜明的特色。文章分别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进行分析,指出五代两宋时期的壁画并未逃脱唐代壁画的风貌,并已显式微的态势,但仍富有装饰趣味和民俗气息,具有自身的特色。
关键词 五代 壁画 装饰趣味 民俗气息
下载PDF
五代、两宋山水画构图的审美特征嬗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9期181-182,共2页
中国山水画在历经早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构图审美绘画特点以后,逐渐发展到五代至两宋的、从成熟到辉煌的绘画历史时期。本文以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构图特征展开分析,梳理探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山水画从"... 中国山水画在历经早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构图审美绘画特点以后,逐渐发展到五代至两宋的、从成熟到辉煌的绘画历史时期。本文以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构图特征展开分析,梳理探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山水画从"全景式构图"到"边角特写式构图"的演变、特点,以及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的审美与艺术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山水画构图 审美特征 风格嬗变
下载PDF
五代两宋五臣注《文选》的刊刻与校雠
8
作者 刘锋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76-79,共4页
五代两宋时期刊刻的五臣注《文选》主要有毋昭裔刊本、平昌孟氏本、杭州钟家本、陈八郎本等,根据史料和少数现存版本可以大致考察其刊刻校雠情况。由于五臣注本传世稀少,这些版本之间是否有承传关系不易得知,但刊刻时都经过了不同的校雠... 五代两宋时期刊刻的五臣注《文选》主要有毋昭裔刊本、平昌孟氏本、杭州钟家本、陈八郎本等,根据史料和少数现存版本可以大致考察其刊刻校雠情况。由于五臣注本传世稀少,这些版本之间是否有承传关系不易得知,但刊刻时都经过了不同的校雠,尤其是现存的陈八郎本,其校雠有明显融合李善注本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五臣注 刊刻 校雠 五代
下载PDF
五代两宋绘画中的写意因素分析
9
作者 常欣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五代两宋时期理学思想盛行,新儒学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讲究格物致知,崇尚自然,注重社会伦理观念。这一时期绘画中的写意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写意在义理中的体现;二、"小中见大"的写意因素;三、"写形"... 五代两宋时期理学思想盛行,新儒学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讲究格物致知,崇尚自然,注重社会伦理观念。这一时期绘画中的写意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写意在义理中的体现;二、"小中见大"的写意因素;三、"写形"中的写意;四、写意与"写生"的关系;五、梅兰竹菊的隐喻写意;六、画品与人品的突出关联表现。中国绘画的写意观在这个时期形成鲜明的分化,成为写意精神大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中国画 写意
下载PDF
唐宋时期敦煌金光明寺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大为 陈卿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61,共14页
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寺名来源、存废时限、寺院地址、佛寺建筑、经济状况、僧人规模以及人事升迁七个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的建置沿革和僧人情况。通过对敦煌文献和传统史料的梳理,我们认为其寺院名称来源于佛... 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寺名来源、存废时限、寺院地址、佛寺建筑、经济状况、僧人规模以及人事升迁七个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的建置沿革和僧人情况。通过对敦煌文献和传统史料的梳理,我们认为其寺院名称来源于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起讫年代在公元769年至1019年左右,寺址位于莫高窟,寺院建筑包括寺门、钟楼、大殿、禅院、禅窟、堂、仓和僧人临时性住房等,从吐蕃占领敦煌到曹氏归义军时期该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僧人数量显著增长,由徒众推选寺院三纲并经缁流领袖批准,在敦煌地区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宋 敦煌 金光明寺 建置沿革
下载PDF
洛阳夏商周与唐宋考古在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
11
作者 刘庆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遗迹、遗物在隋唐五代宋考古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河洛文化,特组织刊发如下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并热忱期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惠赐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夏商周 隋唐五代宋 考古 河洛文化
下载PDF
“近代贵盛,鲜有其比”——三代外戚武将宋偓事迹考论
12
作者 胡坤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1期150-174,共25页
本文以五代入宋的外戚武将宋偓为研究对象,详细考证了宋偓父祖及其在五代宋初的一些政治表现和人生际遇,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试图揭示宋初立国之时,太祖太宗对于前朝武将的策略,以及这两代君王为了稳固赵宋江山所制定的统治政策。
关键词 五代 外戚 武将
下载PDF
唐宋明清时期傥骆道的交通及作用
13
作者 李久昌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在穿越秦岭的蜀道北段四道之中,傥骆道最为近捷,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多次整修道路,并在沿途置关、设驿,唐中后期,傥骆道尤为鼎盛,是官员商旅南入巴蜀的首要线路。五代两宋时期,傥骆道仍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日趋显... 在穿越秦岭的蜀道北段四道之中,傥骆道最为近捷,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多次整修道路,并在沿途置关、设驿,唐中后期,傥骆道尤为鼎盛,是官员商旅南入巴蜀的首要线路。五代两宋时期,傥骆道仍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日趋显现。元明清时期,傥骆道成为民间商道和山区经济开发之路,在促进陕南秦巴山区经济开发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元明清 傥骆道 作用
下载PDF
宋画语境下风俗图像的当代性借鉴与探索
14
作者 张廷波 《书画世界》 2021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中国美术史学演进与绘画形态发展历程中,五代两宋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学研究重中之重。贡布里希认为,在世界美术领域内,宋代绘画、古希腊雕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艺术是写实绘画的三个顶峰。而从中国绘画表现的本体语言层面考察,宋代... 在中国美术史学演进与绘画形态发展历程中,五代两宋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学研究重中之重。贡布里希认为,在世界美术领域内,宋代绘画、古希腊雕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艺术是写实绘画的三个顶峰。而从中国绘画表现的本体语言层面考察,宋代绘画留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成为中国绘画在形态演进历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遗产。一代代书画艺术家沉浸于宋代文化,游弋于宋代艺术的海洋,醉心于宋代写实绘画的美学,最终成就了中国绘画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家 代绘画 贡布里希 五代 油画艺术 写实绘画 文脉传承
下载PDF
试论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五代至宋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晶鑫 李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101,共14页
五代至宋,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均出现了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不过两地的寺院布局形式并不相同。重庆新津的石佛寺遗址和四川安岳的毗卢寺遗址以及浙江杭州的圣果寺遗址,即体现了这一差异。这种差异可细分为两种布局形式,一种是... 五代至宋,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均出现了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不过两地的寺院布局形式并不相同。重庆新津的石佛寺遗址和四川安岳的毗卢寺遗址以及浙江杭州的圣果寺遗址,即体现了这一差异。这种差异可细分为两种布局形式,一种是石窟造像位于地面佛寺主体建筑范围内,与地面建筑共同组成寺院的主体部分;一种是石窟造像位于地面佛寺主体建筑外围,属于寺院布局中的从属建筑。石佛寺与毗卢寺属于前者,而圣果寺则属于后者。两地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两地其时佛教思想流布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寺院时空安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渝西 杭州 五代 石窟 混合式佛寺
原文传递
川渝摩崖石刻 在巴山蜀水悬崖上一路绽放
16
作者 陈科龙 《今日重庆》 2023年第9期42-45,共4页
中晚唐时期,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次凋零之际,方兴未艾的川渝摩崖石刻为我们留存了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川渝摩崖石刻大都是在嘉陵江、岷江流域两岸及旧官道的崖壁上,比较著名和保存较好的有: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夹江千佛岩摩崖造... 中晚唐时期,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次凋零之际,方兴未艾的川渝摩崖石刻为我们留存了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川渝摩崖石刻大都是在嘉陵江、岷江流域两岸及旧官道的崖壁上,比较著名和保存较好的有: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绵阳西山观摩崖造像、大足和安岳的五代两宋时期摩崖造像、乐山龙泓寺摩崖造像及乐山大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摩崖石刻 石窟造像 乐山大佛 岷江流域 五代 中晚唐时期 夹江千佛岩
下载PDF
河西石窟西夏壁画中的弥勒经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6-21,共6页
我国西晋时弥勒信仰就已开始流行。在敦煌石窟中,根据弥勒上生、下生经绘制的弥勒经变画,自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西夏。同隋窟的上生经变、初盛唐以后上下同壁绘制的大幅经变相比,西夏的弥勒经变无论在内容的繁简上,还是在艺术风格的多样... 我国西晋时弥勒信仰就已开始流行。在敦煌石窟中,根据弥勒上生、下生经绘制的弥勒经变画,自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西夏。同隋窟的上生经变、初盛唐以后上下同壁绘制的大幅经变相比,西夏的弥勒经变无论在内容的繁简上,还是在艺术风格的多样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发展和创造。特别是文殊山万佛洞绘制的弥勒上生经变,敦煌学专家认为,其界画成就可以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追根溯源,西夏出现弥勒经变画的原因,除了绘画体裁和内容的传统延续外,也与统治阶级对弥勒信仰的大力提倡和宣传密不可分,但更为重要的是,西夏建国前后,长期执行的战争政策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人民的衣食温饱、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得不到基本保障,因而对弥勒经所描绘的兜率天宫与弥勒净土的种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信仰 弥勒经变画 隋唐五代宋弥勒经变 西夏弥勒经变 西夏弥勒信仰
下载PDF
江苏连云港海州区张庄五代至宋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惠强(绘图) 朱良赛(整理/绘图) +9 位作者 杜平(摄影) 杜超(整理) 张璞(摄影) 赵旭 薛丽丽(整理) 朱伟 王雷 吕增福 徐丹 涂林林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78,I0003,I0004,共27页
201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对海州区张庄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发现五代墓15座、宋墓16座,共出土各类文物200余件套。这批五代、宋代墓葬形制特殊多样、出土器物种类丰富、墓室建筑工艺脉络清晰。不仅在连云港地区属于首次发现,在苏北... 201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对海州区张庄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发现五代墓15座、宋墓16座,共出土各类文物200余件套。这批五代、宋代墓葬形制特殊多样、出土器物种类丰富、墓室建筑工艺脉络清晰。不仅在连云港地区属于首次发现,在苏北鲁南地区也不多见,为研究连云港海州地区五代至宋代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海州 张庄墓地 五代 船形砖室墓
原文传递
论罗汉图像的“世态相”和“野逸相”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亮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3-60,共8页
五代两宋时期出现的"世态相"和"野逸相"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罗汉图像,折射出这一时期特殊的国家宗教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以及罗汉图像与宗教世俗化以及罗汉信仰的关系。
关键词 五代 罗汉图像 世俗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从《寒食帖》题跋印章考察其庋藏递传历史(上)
20
作者 唐林 《文史杂志》 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
《黄州寒食诗帖》(以下简称《寒食帖》)[2]。作者为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苏轼(生平事迹参见《四川美术史》中册五代两宋卷之“苏轼”条)。帖为行书,纵34.5厘米,横199.5厘米,25行,共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 四川眉山 生平事迹 五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