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五脏相关谈针刺五俞穴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元贵 宋银枝 +7 位作者 林丰夏 曾志聪 吴子君 郑平 张维维 魏山寅 何逸龙 邱仕君 《光明中医》 2017年第4期479-481,共3页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五脏气血阴阳,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以安五脏之精神。现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五俞穴 脏相关
下载PDF
五俞穴使用浅识
2
作者 高玉瑃 《河北中医》 1985年第4期43-44,共2页
五俞穴,均分布在人体十二正经的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凡指(趾)端的俞穴,称为井穴。在指掌、趾跪关节附近,前者为荣穴,后者多为俞穴。在腕踝关节附近的,统称为经穴。在肘膝关节附近的,称为合穴。其使用方法,有以俞穴部位和... 五俞穴,均分布在人体十二正经的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凡指(趾)端的俞穴,称为井穴。在指掌、趾跪关节附近,前者为荣穴,后者多为俞穴。在腕踝关节附近的,统称为经穴。在肘膝关节附近的,称为合穴。其使用方法,有以俞穴部位和季节决定其功能作用,有根据治疗时间选穴的。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俞穴 四肢肘膝关节 浅识 十二正经 腕踝关节 治疗时间
下载PDF
针刺五俞穴为主配合十宣放血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立早 王井泉 +2 位作者 许秀峰 黄魏 龙陈新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为主配合十宣放血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为主配合十宣放血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麻木症状的变化。结果:麻木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疗法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肢体麻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麻木 针刺疗法 五俞穴 十宣放血
原文传递
针刺五俞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元贵 李亮 +2 位作者 宋银枝 林丰夏 吴子君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每组50例。西药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地西泮片及普奈洛尔治疗,针药组采用针刺五俞穴(心俞、肺俞、脾俞、肝俞...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每组50例。西药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地西泮片及普奈洛尔治疗,针药组采用针刺五俞穴(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针药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针药组总有效率88.0%,西药组总有效率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针药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五俞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刺 五俞穴 疗效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论俞募穴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先勇 《湖南中医杂志》 1995年第S1期1-2,共2页
作者对俞穴募穴的意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临床运用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俞、募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规律。并着重讨论俞、募穴的临床主治特点、临床应用及俞、募穴的多种配穴规律。
关键词 (腧)
下载PDF
“干支序数和法”推算纳甲法开穴简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伟辉 罗美庄 《国医论坛》 2000年第5期14-16,共3页
通过总结归纳前人纳甲法逐日推算结果 ,发现其时干支有“干支序数和”的常数规律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方法 ,即凡“干支序数和”为 1 2 ,便是开井穴 ;凡其为 4或 1 6,便是开荥穴 ;凡其为 8或2 0 ,便是开输穴 ;凡其为 2... 通过总结归纳前人纳甲法逐日推算结果 ,发现其时干支有“干支序数和”的常数规律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方法 ,即凡“干支序数和”为 1 2 ,便是开井穴 ;凡其为 4或 1 6,便是开荥穴 ;凡其为 8或2 0 ,便是开输穴 ;凡其为 2或1 4,便是开经穴 ;凡其为 6或1 8,便是开合穴 ;凡其为 1 0 ,便是开纳归穴。并对其原理进行了阐述 ,对推算方法进行了举例 ,对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对推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纳甲法 五俞穴 推算方法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窦会芹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10期692-693,共2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血塞通0.4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30 mg,日3次,复方丹参...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血塞通0.4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30 mg,日3次,复方丹参滴丸6粒,日3次,血塞通0.4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生脉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日1次。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采用单盲法给药。结果: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可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不仁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风后遗症 子午流注针法 时辰 经络 五俞穴
下载PDF
四经针刺治疗内障前期的临床观察53例
8
作者 韩乐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34期66-68,共3页
目的:依据《眼科金镜》的理论对内障前期53例患者进行针刺疗效观察。方法:对于53位患者依据辨证分经理论,分别对足少阳、足厥阴、手少阴、足太阳所犯经脉进行五俞穴补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8.11%(52/53),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 中医眼科 内障 五俞穴 标本根结
下载PDF
韩碧英治疗面神经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扬 彭唯娜 +1 位作者 李喜梅 叶永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2-1425,共4页
韩碧英教授中医功底深厚,注重针药结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思路独到,经验丰富。文章主要介绍了韩碧英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韩教授治疗时注重中焦的调理,重视原穴、五俞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根据面部经筋分布布针,配合"... 韩碧英教授中医功底深厚,注重针药结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思路独到,经验丰富。文章主要介绍了韩碧英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韩教授治疗时注重中焦的调理,重视原穴、五俞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根据面部经筋分布布针,配合"根溜注入"穴位的使用,兼顾少阳,针药结合,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列举两例,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面瘫 中焦 五俞穴 “根溜注入” 韩碧英 针灸
原文传递
名词解释
10
《健康必读(乡村医生)》 2011年第6期25-25,共1页
井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经-少商,大肠经-商阳,心包经—中冲,三焦经-关冲,心经-少冲,小肠经—少泽,脾... 井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经-少商,大肠经-商阳,心包经—中冲,三焦经-关冲,心经-少冲,小肠经—少泽,脾经-隐白,胃经—厉兑,肝经-大敦,胆经-足窍阴,肾经-涌泉,膀胱经-至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解释 十二井 经脉流注 五俞穴 十二经 大肠经 心包经 三焦经
原文传递
试论经络中枢
11
作者 何素芬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1期192-192,共1页
传统的针灸经络理论指出督脉总督诸经,然而它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从山形水势的走向进而联想到督脉、肾经、足太阳经、冲脉。五俞穴、俞募穴的位置、结构、相互的联系,结合现代中枢神经学说提出经络中枢学说。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经络 五俞穴 督脉 脊髓 中枢
原文传递
名词解释
12
《健康必读(乡村医生)》 2011年第3期25-25,共1页
五俞穴:五俞穴,也称“五输穴”,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经络(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荣、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十穴,叫“脏俞五十穴”。
关键词 名词解释 五俞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