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隔五分区法在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魏建明 吴家标 曾裕镜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纵隔五分区法在纵隔占位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块患者的胸部平片和CT图像,按照五分区法统计不同性质病变在纵隔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 前上纵隔主要分布有胸腺肿瘤和淋巴... 目的 探讨纵隔五分区法在纵隔占位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块患者的胸部平片和CT图像,按照五分区法统计不同性质病变在纵隔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 前上纵隔主要分布有胸腺肿瘤和淋巴结肿大,前下纵隔分布有胸腺肿瘤、畸胎类肿瘤和心包囊肿,后纵隔只集中神经源性肿瘤1种。85.7%胸内甲状腺肿居中上纵隔,全部的支气管囊肿、食道肿瘤、胸主动脉瘤、隔疝、脂肪瘤和88%的淋巴结肿大分布在中纵隔。结论 纵隔五分区法简便易记,在胸部平片和CT图像上划线标记明确,以五分区法定位为基础,结合影像征象,能更准确地对纵隔占位病变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五分区法 占位病变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五线分区法在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成伟 宋振华 +1 位作者 刘承勇 魏大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3-1681,共9页
目的探讨“五线分区法”在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天然解剖结构,在经过鞍区正中的颅脑轴面和正中矢状面的影像学图像上分别标出α、β、θ线和λ、ε线(即“五线”),从而在轴面和矢状面上将鞍区... 目的探讨“五线分区法”在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天然解剖结构,在经过鞍区正中的颅脑轴面和正中矢状面的影像学图像上分别标出α、β、θ线和λ、ε线(即“五线”),从而在轴面和矢状面上将鞍区及其毗邻范围分别分为6个区域(1、2、3、1'、2'、3'区)和4个区域(Ⅰ、Ⅱ、Ⅲ、Ⅳ区),综合考虑后对鞍区及毗邻区域的巨大占位进行分类,并结合各类常用的鞍区手术入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应出各占位相应的手术入路;随机收集2014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16例典型的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患者,用上述方法分析各占位情况在“五线分区法”中所对应的手术入路,并分析比较对应的手术入路与各病例在临床实际中选取的手术入路的一致性。结果以上116例病例的实际手术入路均在我院专家指导下选取,入路选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利用“五线分析法”对应出的手术入路与临床上实际选取的手术入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良好的客观性。结论“五线分区法”可对常见的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空间位置进行分类并能在其手术入路选取过程中提供较客观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 线分区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在儿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 肖顺娥 +4 位作者 邓呈亮 吴祥奎 吴必华 常树森 魏在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IRTI)技术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在儿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移植中穿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13例软组织缺损的儿童实施游离ALTPF,...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IRTI)技术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在儿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移植中穿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13例软组织缺损的儿童实施游离ALTPF,男8例,女5例;年龄2~12岁,平均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摔伤2例,压砸伤3例,烧伤后瘢痕2例。受伤部位:头部2例,躯干1例,手部5例,足踝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4.2 cm~9.0 cm×16.0 cm,皮瓣面积2.3 cm×4.5 cm~6.0 cm×20.0 cm,剩余创面中厚皮片植皮覆盖。术前均采用IRTI技术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对ALTPF进行穿支定位设计,术中在股前外侧区域内对穿支进行探查,计算IRTI穿支定位的敏感性及阳性率。所有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和扩容、保暖。定期采用家访、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例皮瓣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5(11.0±1.5)个月。13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仅1例皮瓣修复内踝处,患者家属感觉局部臃肿,Ⅱ期行皮瓣修薄,所有患者对皮瓣外观满意。供区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供区早期瘢痕增生明显,12个月后瘢痕稳定,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术前探查穿支共计38条,术中发现穿支40条,其中有3条在术前未探及,分别位于Ⅰ区近端、Ⅲ区和Ⅳ区,其敏感性为92.5%,阳性率为97.3%。结论IRTI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穿支定位在儿童ALTPF定位设计中安全可靠,为儿童ALTPF设计及切取提供一个可靠的穿支定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二纵分区 移植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铰链位置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不稳定侧铰链骨折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 张娜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铰链位置和侧铰链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评估最佳铰链位置以减少并发症风险。方法对自2006年4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10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CT扫描。依据Takeuchi分类方法将侧铰链骨折分为I、Ⅱ、Ⅲ型骨... 目的探讨铰链位置和侧铰链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评估最佳铰链位置以减少并发症风险。方法对自2006年4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10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CT扫描。依据Takeuchi分类方法将侧铰链骨折分为I、Ⅱ、Ⅲ型骨折,同时运用新的分类方法将铰链位置分为五区,即AM、AL、WM、WL、B区。结果 109例实施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患者中21例发生侧铰链骨折。88例未发生侧铰链骨折患者中,有69名铰链放于WL区。在五个分区中,WL区发生侧铰链骨折风险最低(相对风险率0.29,95%可信区间0.15~0.35)。结论该研究提示WL区为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最佳放置位置,可有效预防不稳定侧铰链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 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不稳定侧铰链骨折 五分区法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区域常见病变的CT、MR影像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荆晶 许兵强 段少银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观察CT和MRI获取颈内动脉-眼动脉(ICA-OA)区域常见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病变与ICA-OA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确诊的194例与ICA-OA区域相关的常见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数字... 目的 观察CT和MRI获取颈内动脉-眼动脉(ICA-OA)区域常见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病变与ICA-OA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确诊的194例与ICA-OA区域相关的常见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数字影像工作站对病变进行分析.采用五分区法进行研究,即以ICA-OA为轴,将周围分为眶区、鞍区、颞区、鼻窦区和眶颅交界区5个分区,对各区病变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病变与ICA-OA的关系.结果 194例患者影像资料分析结果显示,ICA-OA区域病变发生率大于5%的常见病变有垂体瘤73例(37.63%)、动脉瘤21例(10.82%)、脑膜瘤18例(9.28%)、Rathke囊肿15例(7.73%)、海绵状血管瘤13例(6.70%)、视神经胶质瘤10例(5.15%)和颅咽管瘤10例(5.15%),分析病变对ICA-OA产生影响的情况显示,ICA-OA动脉瘤最容易对ICA-OA造成影响.结论 ICA-OA周围结构复杂,常见病变种类较多,通过CT和MRI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及其与ICA-OA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眼段-眼动脉 计算机 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五分区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