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谈钢琴四五度分律法中音程的关联性
- 1
-
-
作者
潘建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0期62-64,共3页
-
文摘
基准音组分律是整个钢琴调律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四五度分律法是钢琴调律师在进行基准音组分律时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四五度分律法中每一个阶段中音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阶段与阶段之间音程的关联性,希望对调律师的分律实践操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关键词
钢琴
四五度分律法
上四下五分律法
关联性
-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
-
题名《五分律》疑難字詞考辨四則
- 2
-
-
作者
丁慶剛
-
机构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
出处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323-329,共7页
-
基金
四川省社科聯規劃項目(項目編號:SC17C050)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7SB0444)
四川文理學院科研基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6KR001Z)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漢文佛典是漢語史研究的重要語料,然而在歷代傳抄和刊刻過程中出現不少文字訛誤,給佛經文獻的校理和語言研究造成很大的障礙。文章主要利用字形考辨、異文比勘、辭例歸納等方法對《五分律》中'貪餘''釜燋''批箭''捲'等四則疑難字詞進行考辨,以辨正訛誤,疏解文意。
-
关键词
《五分律》
疑難字詞
考辨
-
Keywords
Mahisasakavinaya(《五分律》)
puzzling characters and words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律分五部”与中古佛教对戒律史的知识史建构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磊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5,86,共10页
-
文摘
"律分五部"是南朝初期出现的一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的僧人对早期戒律传承史的一种知识史建构。这种观点的出现受到西域佛教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将当时传译的几种律藏纳入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框架中。到隋唐之际,随着十八部论的兴起,义净"四种尼迦耶"的影响,五部说又被不断的重新建构,形成新的五部说。
-
关键词
律分五部
僧祐
十八部论
四种尼迦耶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净法与佛塔》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纪彬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3期133-138,共6页
-
文摘
《净法与佛塔》是湛如师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出站报告、后经数载整理于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先生为之题写书影、王维邦先生为之序,由此而知该书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概而论之,《净法与佛塔》之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净法与佛塔)集中、内容丰赡且论述精辟;选题具有双重的价值:以净法与佛塔为支点加深对印度早期佛教的认识、有以点带面之功效,同时深藏着撰写者对当下佛教的思考与焦虑;博引域外文献、引述域外研究成果、
-
关键词
早期佛教
律藏
佛教史
出站报告
僧团
佛教文献
博士后研究
中华书局出版
东方学
五分律
-
分类号
B94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经“雁衔龟”故事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梁丽玲
-
机构
台湾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
-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201-206,共6页
-
文摘
佛教经典蕴含大量的印度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以"雁衔龟"故事类型为例,主要情节为飞鸟载乌龟上天,因其中一物开口说话而坠地:其一为两雁衔一龟,其二为一鹄衔一鳖,这两种故事体系分别在各地产生不同的变异。本文透过《旧杂譬喻经》、《五分律》、《毘奈耶》及南传巴利《本生经》,印度的《五卷书》、《故事海》,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和敦煌诗歌等文献,探讨佛经"雁衔龟"故事的传播、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关键词
雁衔龟
民间故事
《旧杂譬喻经》
《五分律》
《毘奈耶》
-
Keywords
wild geeses' carrying tortoise folktale Old and Miscenllaneous Pi-Yu Scripture Mahisasakavinaya Vinaya
-
分类号
I277.3
[文学—中国文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议净居寺化缘钵的传承与禅宗“三家”法脉的弘扬
- 6
-
-
作者
王琼
-
机构
江西吉安市博物馆
-
出处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00,共2页
-
文摘
化缘钵,简称钵、托钵。(梵文Patra)是比丘六物(三衣、钵、坐具、漉水襄)之一。音译为:钵多罗、波多罗、钵和兰等。意译为:应量器或应器。即比丘所用的食具。俗称僧人化缘所用的碗。关于化缘钵的制作,佛家在律制上有十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摩诃僧祗律》卷二十九、《四分律》卷九、《五分律》卷二十六等都对化缘钵的"体"、"色"、"量"等三法进行了阐述。一法钵之"体"。制作钵的材质只能是瓦、铁两物。
-
关键词
净居寺
四分律
五分律
三衣
钵多罗
应器
托钵
僧祗
三法
丛林制度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大众与大乘——法显与《摩诃僧癨律》的翻译辨析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释湛如
-
机构
中国佛教协会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6,共6页
-
文摘
引言《法显传》中,开篇即言“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阙”,标明其西行求法之目的。至于其回国后所译经典影响深远,其中《大般泥洹经》中的佛性说,更对当时思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汤用彤在《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评价说:“开中国佛理之一派,至为重要。”法显求法本来目的,乃为律藏残阙,求补律藏,共携带回国三部律典,分别是《摩诃僧癨律》(以下简称僧癨律)、《萨婆多众律抄》、《弥沙塞五分律》(以下简称五分律),他为何会选择翻译《僧祗律》,这与部派佛教思想特色是否有联系?
-
关键词
弥沙塞五分律
律藏
佛教史
十诵律
慧远
四分律
大众部
佛理
佛性
大般泥洹经
-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
- 8
-
-
作者
蕭基平
-
出处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11年第1期257-288,共32页
-
文摘
[题解]《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又称《宗四比丘随门要仪》、《宗四分比丘随门要行仪》。中国人编著的佛教戒律著作。著者不详。一卷。本文献基本以道宣《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和《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为基础,并参考有关《十诵律》、《摩诃僧只律》以及《五分律》的注疏、戒本等,抄集编撰而成。内容包括了结界场法含戒场图、戒场羯磨文、结大界羯磨文、解界法、解大界羯磨文、解戒场羯磨文。
-
关键词
五分律
十诵律
佛教文献
三衣
波逸提
僧伽梨
受持
四分律
大界
戒本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戒学讲座之十四 戒律的传承与弘扬
- 9
-
-
作者
净慧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1-17,共7页
-
文摘
为什么要有戒律有关戒律概念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前几讲中已经大致都讲到了;这一讲谈谈有关戒律的脉络。因为,凡是一种学问及其所赋的使命,唯有从它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它的精神,可以确定它的未来的展望。俗话说:“钢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国家的法律,对于守法的公民,根本是不起作用的。但要维护守法者的安全和利益,又不得不有法律的设置。
-
关键词
四分律
道宣律师
十诵律
律藏
五分律
持戒
大众部
僧团
戒相
了生脱死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戒律中对病与死的规定
- 10
-
-
作者
济群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5-8,47,共5页
-
文摘
诸行无常,有生必死。这是佛法的基本观点。一切有为法都要经过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也不免生、老、病、死。出世求解脱的出家僧众,远离家庭、眷属,一旦老、病、死诸苦逼迫,除非是已得生死自在的圣贤僧,若没有人照顾服侍、说法劝慰,少有不烦恼重重、颇倒散乱者。佛在世时,为僧团制定了种种制度,对如何照顾老病比丘,如何为病人说法,如何送亡安葬,都有详明的规定,并且佛陀身体力行,为僧团作出了表率。现今寺届中由于律制不健全,一些老病比丘,得不到适当的照顾,生活、治疗种种不便,令人感慨。济群法师《戒律中对病与死的规定》一文,介绍了佛制看病送终的规定,主张发扬佛陀无我与大悲的精神,建设如法如律的六和僧团,充分发挥戒律的作用,使僧众的生活得到保障,从而有利于正法久住。
-
关键词
僧团
诸行无常
济群法师
有为法
四分律
五分律
僧伽蓝
善见律
念佛三昧
往生净土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僧尼戒律的由来及种类
- 11
-
-
作者
净慧
-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12期9-12,共4页
-
文摘
戒律的由来我们已经说过,佛教的戒律是由于事实的需要而制,比丘比丘尼戒的完成,也不是一天的事。在最初的佛教僧团中,根本没有成文的戒律条文,所有的出家弟子,都有很深很厚的根器,往往都在佛陀三言两语的开示之下,便能悟证圣位,低则得法眼净,见道证初果,高则直证四果阿罗汉,所谓“初果耕地,虫离四寸”。
-
关键词
比丘尼戒
僧团
具足戒
法眼净
根器
见道
八敬法
世尊
五分律
菩萨戒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的僧团组织
- 12
-
-
作者
传印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20,共3页
-
文摘
一、宗旨——精神 1.六和佛教教团,名曰“僧伽”(Sangha)。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和合”有事理之别。事和有六,即:身和同居,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
-
关键词
僧团
僧伽
教团
波罗提木叉
五分律
粪扫衣
三衣
戒法
四念处
律藏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碛砂延圣院小志
- 13
-
-
作者
叶恭绰
-
出处
《考古》
1936年第1期119-173,共55页
-
文摘
矿砂延圣院,宋乾道八年,僧寂堂建,在平江府陈湖中,清属苏州府,长洲县二十六都,今为江苏省吴县辖境。甫里志谓梁创宁修寂堂姓祝氏,名师元,又名道原,华亭人。旧学于水庵一公,师一有语录一卷,见读古尊宿语要卷六密庵杰公,咸杰有语录二卷,见(?)古尊宿语要卷四多云德异迹。初承湖中费氏施地,曰矿砂洲,遂建庵其上。远近翕然信仰,穹殿涌堂,日有增拓。
-
关键词
法苑珠林
卷第
若波
古尊宿语要
四分律藏
大毗婆沙
五分律
文殊师利
咸杰
密庵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