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6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创五台山学,推动中国文化研究深入开展——怀念崔正森先生
1
作者 闫孟祥 《五台山研究》 2024年第2期3-7,共5页
崔正森先生于2023年4月26日去世。他是当代五台山研究的开创者、五台山学的创始人,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深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又敬服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身世特征中践行着中道、和合、智慧。他一生的成绩和努力,... 崔正森先生于2023年4月26日去世。他是当代五台山研究的开创者、五台山学的创始人,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深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又敬服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身世特征中践行着中道、和合、智慧。他一生的成绩和努力,是激励我们把五台山研究推向深入的动力。现仅从笔者所知的侧面述及崔老师的一些往事,以寄哀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正森 五台山学 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文殊菩萨 般若中道
下载PDF
五台山壁画人物线描图生成算法
2
作者 焦莉娟 王文剑 李朝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246,共5页
五台山壁画图像因褪化而导致颜色不均匀、部分边缘轮廓像素灰度缺失,用传统的梯度法生成的线描图存在噪点多且线条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色调补偿及双卷积技术的壁画人物线描图生成算法。在计算梯度幅值时引入色调梯度进行有效的... 五台山壁画图像因褪化而导致颜色不均匀、部分边缘轮廓像素灰度缺失,用传统的梯度法生成的线描图存在噪点多且线条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色调补偿及双卷积技术的壁画人物线描图生成算法。在计算梯度幅值时引入色调梯度进行有效的色调补偿,同时通过两种针对离散噪点的卷积模板实现去麻点功能。对五台山壁画人物图像的线描图生成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去噪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轮廓线不连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壁画 壁画线描图 轮廓提取 微分算子
下载PDF
山西省五台县发现天然矿泉水开发潜力区
3
作者 孙岐发 王宏利 +10 位作者 凌昕 卢兵 国林 胡宸 孙靖尧 周龙 李昌 赵剑 刘昌吉 王旭 崔大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利用调查、取样、化验、物探和钻探等方法手段,对山西五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水质状态良好,部分区域锌(Zn)、锶(Sr)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Zn最大值2.3 mg/L、Sr最大值1.17 mg/L,富Zn面积73.71 km^(2)... 利用调查、取样、化验、物探和钻探等方法手段,对山西五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水质状态良好,部分区域锌(Zn)、锶(Sr)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Zn最大值2.3 mg/L、Sr最大值1.17 mg/L,富Zn面积73.71 km^(2),富含Sr面积134.25 km^(2),实施探采结合井最终钻获高品质的水资源,在五台县实现了天然矿泉水潜力区的新突破,有力支撑了地方的健康饮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矿泉水 富锌 富锶 五台 山西省
下载PDF
五台山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4
作者 张朝明 李娜 +2 位作者 马严枝 蔡兆鑫 韩普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基于1998年—2019年五台山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五台山多尺度光、温、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五台山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平均每10 a升高0.10℃;年... 基于1998年—2019年五台山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五台山多尺度光、温、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五台山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平均每10 a升高0.10℃;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明显,且春季最低气温升温速度最快;(2)五台山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极显著增加,年降水量平均每10 a增加124.66 mm,年降水日数平均每10 a增加17.44 d;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的60.87%;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为增加趋势,夏季增速最快;五台山全年67%的降水量为小雨和中雨贡献;(3)各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均为增加趋势,其中全年大雨的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小雨的降水日数增加幅度最大;(4)五台山年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四季中,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各季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其中夏季、秋季、冬季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 降水 气温 区域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的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研究
5
作者 张成莉 韩瑛 +1 位作者 李宏婧 王艳霞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从游客的视角,对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进行感知分析,有助于厘清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及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建设实际情况,构建了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通过应用问... 从游客的视角,对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进行感知分析,有助于厘清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及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建设实际情况,构建了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通过应用问卷调查与IPA象限分析法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总体感知满意度和对其重要性认知均较高;除语言景观材质、颜色使用情况满意度均值大于重要性均值外,其余感知评价指标满意度均值都小于重要性均值;游客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位置摆放、语言景观解说内容为旅游活动提供方便满意度最高,需要继续保持,而对语言景观语码使用、清晰醒目程度、其外观设计与环境协调情况满意度比较低,这是景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IPA分析法 感知 五台山景区
下载PDF
从须弥圣境到五台模式——佛教理想景观的演化、特征及传播
6
作者 崔陇鹏 王怡铭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须弥山是佛教宇宙观中的圣山,其所包含的须弥山圣境图式是佛教景观中常见的写仿对象。山西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构建了中国本土最早的“须弥圣境”,是后世五峰、五寺、五台空间格局的原型和范式。本文尝试探索以五台山为主的... 须弥山是佛教宇宙观中的圣山,其所包含的须弥山圣境图式是佛教景观中常见的写仿对象。山西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构建了中国本土最早的“须弥圣境”,是后世五峰、五寺、五台空间格局的原型和范式。本文尝试探索以五台山为主的五方山岳空间范式,与佛教须弥山宇宙观中所呈现的“须弥圣境”结构体系之间的渊源与演变,分析总结其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及文化意象,丰富佛教中国化景观图谱的经典原型,为完善中国传统景观模式体系中佛教“五台模式”的构建提供基础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山 五台 佛教 景观模式
下载PDF
五台滹沱群建安村组地质时代界定及其意义
7
作者 李超 雷勇 +5 位作者 韩伟 冯志强 李建荣 闫涛 唐臣燕 崔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滹沱群属古元古代地层,作为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代地层之一,滹沱群年龄的再限定对早前寒武地层年代格架的建立以及对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探讨和板块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滹沱群东冶亚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 【目的】滹沱群属古元古代地层,作为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代地层之一,滹沱群年龄的再限定对早前寒武地层年代格架的建立以及对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探讨和板块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滹沱群东冶亚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采集了滹沱群建安村组变质砂岩24颗碎屑锆石样品,从年龄相近的23颗碎屑锆石得出滹沱群底界加权平均年龄为2469Ma,并且大约在1855 Ma时五台地区发生过区域构造运动。整理前人所做关于滹沱群1109颗锆石年龄数据得出滹沱群中大于2.5 Ga的锆石来自下伏的高凡亚群,滹沱群底界年龄为古元古代早期。【结果】结果表明,五台地区在2376、2170、2066、1988和1825 Ma时地壳不稳定,发生多次岩浆的侵入或者喷发,其中1825 Ma的锆石年龄可以进一步指示吕梁运动的发生,从而为古元古华北克拉通的拼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 滹沱群 建安村组 锆石U-PB测年 古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五台地区高凡群沉积年代、物源性质与构造环境
8
作者 白璐 关平 +1 位作者 呼其图 宋丹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6,共17页
针对山西五台地区高凡群的沉积年代、物源类型和沉积构造环境等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选择山西忻州市代县滩上镇出露的高凡群经典剖面进行系统采样以及详细的沉积学和岩石学分析,并挑选典型样品进行全岩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以及主量和... 针对山西五台地区高凡群的沉积年代、物源类型和沉积构造环境等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选择山西忻州市代县滩上镇出露的高凡群经典剖面进行系统采样以及详细的沉积学和岩石学分析,并挑选典型样品进行全岩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以及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并综合前人发表的年龄数据,确认高凡群的沉积时代为约2.2 Ga,与下伏五台群及上覆地层滹沱群之间为上下叠置关系。高凡群沉积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指示其源岩类型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表明在高凡群沉积时期大陆上地壳以花岗岩类为主。碎屑中锆石年龄分布和细粒沉积岩中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构造判别图解表明,高凡群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然而,沉积学分析显示高凡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滨浅海相。这种矛盾的结论,或许暗示不能用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衍生出的构造判别方法来研究古元古代时期的沉积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地区 高凡群 U-PB年龄 物源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旅游地环境冲突影响因素——以五台山景区为例
9
作者 李洋洋 张甜 +2 位作者 赵振斌 张建荣 李小永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8,共12页
环境冲突是旅游地主客冲突的主要内容之一,探寻环境冲突的影响因素对于旅游地空间规划和冲突化解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以五台山景区为例,通过扎根理论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了环境冲突在居民与游客2个群体中的... 环境冲突是旅游地主客冲突的主要内容之一,探寻环境冲突的影响因素对于旅游地空间规划和冲突化解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以五台山景区为例,通过扎根理论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了环境冲突在居民与游客2个群体中的主观呈现,并进一步分析了引发感知环境冲突的多重路径。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居民与游客感知旅游地环境冲突类型具有同一性与异质性,景区管理混乱是2个群体冲突感知同一性的具体表达,异质性则体现在居民更多关注游客不当行为,而游客则更重视旅游地环境功能单一;(2)以节假、秩序与设施为代表的核心冲突条件表明,主观空间占有与体验权的错位是引致2个群体感知环境冲突产生的关键要素;(3)规范失效是导致文化旅游地环境冲突的特殊因素,在居民和游客群体中均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冲突 主客冲突 定性比较分析 文化旅游地 五台
下载PDF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孙晓雨 杨金明 +2 位作者 张家豪 王鹏 李凤仪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2期124-140,共17页
【目的】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协调统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过去30多年经历了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发生的重大变化,但缺少相关评估其生态环境保... 【目的】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协调统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过去30多年经历了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发生的重大变化,但缺少相关评估其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研究。【方法】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分析近30年(1991—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及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并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生境贡献率,结合《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评估当前保护发展政策对生境质量水平的提升效果。【结果】①近30年探究区域人工表面、林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3.36%和2.43%,草地减少了6.32%,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的转出以及林地及人工表面的转入,其中1991—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波动较大。②近3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平均值由0.938变为0.907,各级保护区生境质量水平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域生境质量呈现“四周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0年间高质量和较高质量生境面积占比从98.2%降低至94.5%。③研究区域50.90%的生境质量提高贡献率来自草地转林地,51.27%生境质量降低的贡献率来自于草地转人工表面。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保护情景下,2035年研究区域生境质量平均值从2020年的0.907提高到0.927。【结论】过去30年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欠佳,未来应严格按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开展资源分级保护、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治理提升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境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态环境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技术支撑与象征意义:唐宋时期五台山佛教金属运用研究
11
作者 郭薇 王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6,27,共7页
唐宋是五台山文殊道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随着佛教的兴盛,五台山出现了各种佛教金属器物,既有实际生活中确实运用的,也有僧众幻化想象使用的。它们形状各异,工艺精湛,与彼时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五台山佛教金... 唐宋是五台山文殊道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随着佛教的兴盛,五台山出现了各种佛教金属器物,既有实际生活中确实运用的,也有僧众幻化想象使用的。它们形状各异,工艺精湛,与彼时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五台山佛教金属的运用也表达出浓郁的高贵、恒久的佛法精神和较为强烈的护佑政权的政治象征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五台 佛教金属 技术支撑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12
作者 杜辰阳 赵鑫蕊 +1 位作者 沈凤英 吴伟刚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9期54-58,共5页
为了解与掌握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切实做好其保护工作,采用野外现场调查、植物检索鉴定、查阅文献、实地访谈、室内分析等方法,针对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小五台山区域内野生植物... 为了解与掌握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切实做好其保护工作,采用野外现场调查、植物检索鉴定、查阅文献、实地访谈、室内分析等方法,针对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小五台山区域内野生植物资源626种,隶属于93科359属,植物资源丰富,并从植物资源组成、植物资源分类、国家重点保护类别、濒危植物资源4个方面进行了整理与分类,发现该地区植物资源种类集中、特征典型、多样性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分析建议,以期为小五台山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 野生植物资源 调查 利用
下载PDF
山地寺庙园林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以五台山为例
13
作者 王琦 杨帆 +1 位作者 宋甜润 倪金卫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3期225-228,共4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选址环境、空间布局、小品搭配与植物配置上受到浓厚宗教思维和佛教文化认知的影响,使得寺庙园林具有区别于其他园林风格的独特内质和功能。文章基于五台山独特的山地环境,着重对大...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选址环境、空间布局、小品搭配与植物配置上受到浓厚宗教思维和佛教文化认知的影响,使得寺庙园林具有区别于其他园林风格的独特内质和功能。文章基于五台山独特的山地环境,着重对大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等具有显著特征的园林空间进行分析,归纳位于不同山地环境的五台山山地寺庙园林共通的空间布局特征,从而得到山地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具有前序曲折、轴线分明、巧用地形、内外渗透等特征。以期能够为山地寺庙园林的修缮保护和营造规划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 寺庙园林 空间布局 山地景观
下载PDF
试析山西五台帮大木作营造技艺
14
作者 乔志峰 王崇恩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工匠作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不仅代表着营造技艺的发展水平,更传承了古人的营造经验及智慧。五台帮传统工匠以传统木作营造技艺见长,其特点是雄浑博大、体势壮观、气象庄严、雕饰秀美,反映出三晋文化厚重、朴实、严谨... 工匠作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不仅代表着营造技艺的发展水平,更传承了古人的营造经验及智慧。五台帮传统工匠以传统木作营造技艺见长,其特点是雄浑博大、体势壮观、气象庄严、雕饰秀美,反映出三晋文化厚重、朴实、严谨、深沉的品格。文章通过田野调研与工匠访谈,对山西五台帮传统工匠大木营造技艺进行记录和整理,为当地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工匠 五台 大木营造技艺
下载PDF
文化旅游介入下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
15
作者 方飞 武璇 《安徽建筑》 2024年第1期6-7,96,共3页
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存在五台山文化根脉受创、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迫使五台山要深度自查与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特色和文化优势,实现更新修复,进而疏解核心区内非核心功能、延续文化脉络、提高... 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存在五台山文化根脉受创、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迫使五台山要深度自查与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特色和文化优势,实现更新修复,进而疏解核心区内非核心功能、延续文化脉络、提高景区品质等。五台山应运用创造性的重构思路,坚守重构原则、明确文化空间与服务空间的边界、排列整合空间资源、优化公共空间的功能布局、立体化提升文化体验等,充分展现世界遗产的壮美风景,还原并凸显五台山独特文化根脉,继而兑现"申遗"承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共空间的重构是空间规划设计手段,是平衡多元利益主体行之有效的途径,亦是实施国土空间治理协同的政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公共空间 可持续发展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清代佑宁寺松巴益西班觉五台山朝圣考述
16
作者 德格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松巴益西班觉分别于1750年、1767年、1775年三次朝圣五台山,不论是在五台山的朝圣转山、布施供养、学法静修、讲经说法,抑或是在往返途中的传法灌顶、开光授戒、交游社交、降雨治病,三次五台山之旅早已从内容、范围、意义和影响等方面... 松巴益西班觉分别于1750年、1767年、1775年三次朝圣五台山,不论是在五台山的朝圣转山、布施供养、学法静修、讲经说法,抑或是在往返途中的传法灌顶、开光授戒、交游社交、降雨治病,三次五台山之旅早已从内容、范围、意义和影响等方面超出“五台山”和“朝圣”本身,成为松巴堪布通过朝圣之路强化师徒关系、促进佑宁寺复兴、拓宽社交网络、冲破地方势力和家族政治、提高个人及松巴活佛系统影响地位的重要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松巴益西班觉 五台 佑宁寺
下载PDF
五台山戒法源流考论
17
作者 马海燕 陈平 《五台山研究》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元代五台山研习律学最为著名者当属兴国大师信明,他是海云和尚之后慧聚寺北戒坛《戒本》的传人。明末观衡法师的戒法以北戒坛为主,参照诸方科仪而改进,与古心一系有所区别。古心律师戒法来源等问题还得从其传记中探寻,其戒法与五台山关... 元代五台山研习律学最为著名者当属兴国大师信明,他是海云和尚之后慧聚寺北戒坛《戒本》的传人。明末观衡法师的戒法以北戒坛为主,参照诸方科仪而改进,与古心一系有所区别。古心律师戒法来源等问题还得从其传记中探寻,其戒法与五台山关系更为密切。宝华山见月深刻地意识到宦官与佛教关系过于密切在戒律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自觉地采取与五台山澄芳不同的弘戒路线,随着见月宝华系的崛起,以结交中贵而兴盛的五台山系逐渐隐没。需要辨正的是,清代书祯律师是宝华系的高僧,他并未住持过五台山寺院,其戒法来源与五台山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心律师 五台 北戒坛 戒法 律宗
下载PDF
浅谈五台山信仰的形成
18
作者 赵若铭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从上古时期开始,中国就产生了祭祀名山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到五台山信仰的发展。在名山观念的影响下,五台山往往被当作其他山岳的参照,具备了祈福功能。在最初佛教与中国思想交融的时代,随着《五台山图》的流布,佛教的山岳信仰观念开始... 从上古时期开始,中国就产生了祭祀名山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到五台山信仰的发展。在名山观念的影响下,五台山往往被当作其他山岳的参照,具备了祈福功能。在最初佛教与中国思想交融的时代,随着《五台山图》的流布,佛教的山岳信仰观念开始被人们所接受。藏族人民自然崇拜的重要表现就是山崇拜,表现为神山观念。苯教时期,人们对于自然山体崇拜渐渐转变为对具体山神的崇拜,直到藏传佛教时期,山神被纳入藏传佛教的护法体系之中。佛教中有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山岳世界观,由于五台山与“须弥山”在地理上的相配,成为现实生活中的“须弥山”。汉藏民族信仰的交融,对五台山信仰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信仰 山岳 文殊
下载PDF
治道与信仰:明初佛道关系与五台山圣地崇拜的历史变迁初探
19
作者 黄吉宏 《五台山研究》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五台山作为沟通汉、藏、蒙民族联系以及教内显密之间学、修、证的重要圣地,一直以来在僧俗两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聚焦明洪武时期宗教政策以及永宣之际帝王对涉藏地区等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封赏、“赐号”以及五台山圣地“赐藏”等行为,... 五台山作为沟通汉、藏、蒙民族联系以及教内显密之间学、修、证的重要圣地,一直以来在僧俗两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聚焦明洪武时期宗教政策以及永宣之际帝王对涉藏地区等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封赏、“赐号”以及五台山圣地“赐藏”等行为,揭示明初“治道”与“信仰”之间的历史变迁,阐扬帝王心态与佛道偏好上的差异化。总体而言,明初政治上谋求“远迈汉唐、参酌宋制”的宏图经权与宗教治理上对佛道二藏经典的接力重整,以及同一佛教圣地不同教派之间法、人、地的共情与兼容,对当下推进中华大佛教观视域下宗教内部和谐治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道关系 五台 圣地崇拜
下载PDF
山西省五台县地质灾害调查分析
20
作者 牛亦航 《华北自然资源》 2024年第2期81-83,87,共4页
通过野外勘查、查阅资料和分析汇总,对五台县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约占10%)、崩塌(大于50%)、泥石流(15%)和地面坍塌(<5%),各类地质灾害多分布在山间河谷一侧的斜坡地带和高中山、中... 通过野外勘查、查阅资料和分析汇总,对五台县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约占10%)、崩塌(大于50%)、泥石流(15%)和地面坍塌(<5%),各类地质灾害多分布在山间河谷一侧的斜坡地带和高中山、中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调查 滑坡 崩塌 五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