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雄之旅:《五号屠场》中神话的破灭 |
袁悦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2
|
被叙述的时间——浅析《五号屠场》中的时间哲学 |
张温馨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3 |
0 |
|
3
|
浅论《五号屠场》中边缘人比利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悲剧命运 |
李泽华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4
|
《五号屠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
赵乐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5
|
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五号屠场》非后现代性解读 |
戴桂玉
李智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6
|
记忆、死亡与时间——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创伤写作 |
郭红
魏艳辉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1 |
5
|
|
7
|
新历史主义与《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 |
陈世丹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8
|
《五号屠场》的时间机制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 |
郭红
徐文培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后现代主义的回归:《五号屠场》的非后现代主义因素 |
李智
戴桂玉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5 |
5
|
|
10
|
颠覆式的反英雄——评《五号屠场》的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 |
李琼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1
|
空白的魅力——接受美学理论观下的《五号屠场》 |
于瑞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世界转换中的碎片世界——《五号屠场》的认知叙事模式探微 |
马菊玲
|
《英语研究》
CSSCI
|
2017 |
3
|
|
13
|
现实与虚构的三重空间——评《五号屠场》 |
尚晓进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3 |
3
|
|
14
|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阈中的《五号屠场》 |
史龙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5
|
论《五号屠场》的“家园”意识 |
曹山柯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1 |
1
|
|
16
|
边界的消解,神话的破灭——动物研究视角下的《五号屠场》 |
李素杰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7
|
冯内古特对人道主义的呼唤——创伤视域下的《五号屠场》 |
王婷婷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8
|
《五号屠场》:无声的狂欢 |
侯健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9
|
《五号屠场》创伤叙事特色研究 |
潘玉姝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 |
1
|
|
20
|
《五号屠场》中荒诞的后现代主义 |
张楠楠
|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