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师承与文学社团的“合作”与“抵牾”——以“后五四”时期鲁迅与青年的关系为中心 |
高晓瑞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的期刊评析 |
刘雪晴
|
《西部学刊》
|
2023 |
0 |
|
3
|
理性与激情的交汇——评《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学说的历史命运》 |
梅珍生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4
|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 |
彭继红
龙雪飞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5
|
从精神到身体:论“五四”时期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话语变迁 |
黄晓娟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6
|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思潮述论 |
陈文联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7
|
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 |
董国强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8
|
《女神》等同于“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吗?——“女神时期”郭沫若佚诗解读 |
张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9
|
求为“有学问的实行家”——“五四”时期邓中夏的文化选择及其历史意义 |
林分份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0
|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
周建超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1
|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和形象抒写 |
刘忠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论“五四”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 |
罗映纯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3
|
“五四”时期“零余者”形象浅析 |
钱旭初
|
《学海》
|
2003 |
3
|
|
14
|
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 |
万琼华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5
|
宗教救国与“新人”设计:“五四”时期宗教文化论 |
许燕转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6
|
论“五四”时期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
王治涛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7
|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及其反思 |
侯怀银
温辉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19 |
2
|
|
18
|
“五四”时期学生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
康宗基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21 |
2
|
|
19
|
“五四”时期的中学“男女同学”述论 |
谢长法
卢红玲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1 |
2
|
|
20
|
浅谈《莎乐美》对“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 |
何玉
孔艳娇
禹文芳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