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师承与文学社团的“合作”与“抵牾”——以“后五四”时期鲁迅与青年的关系为中心
1
作者 高晓瑞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从文学制度层面宣告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异。文学制度从章程、刊物、出版、机构运作等几个层面保证了文学社团的现代属性,但部分文学社团的成员却由传统人际关系影响下的师徒、同门、同乡构成。从师... 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从文学制度层面宣告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异。文学制度从章程、刊物、出版、机构运作等几个层面保证了文学社团的现代属性,但部分文学社团的成员却由传统人际关系影响下的师徒、同门、同乡构成。从师承关系的角度切入,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之后作为“文坛大师”的鲁迅在“后五四”时期并未消极隐退,而是借助其影响力找寻“同路人”,积极培养和扶植莽原、未名等文学社团,并从批评和翻译两个方面对弟子的文学活动进行引导。但是,“五四”的反权威意识和对话语权的争夺使鲁迅很快面临弟子和追随者们的“倒戈”,这种关系的破裂体现了文人师承在面对文学制度的话语力量时的式微,这一冲突背后隐藏的是“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继承“五四”传统时的认知差异与代际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关系 文学制度 文学社团 “后五四”时期 鲁迅
下载PDF
“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的期刊评析
2
作者 刘雪晴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期刊的背景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作为重要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学生社团等创办了《工学》月刊、《劳动音》和《工人周刊》。这些期刊肩负着向工人群体传播马克思... “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期刊的背景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作为重要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学生社团等创办了《工学》月刊、《劳动音》和《工人周刊》。这些期刊肩负着向工人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对工人运动作了大量报道与评论,并分析了工人阶级的重要性。这些期刊的创办开辟了工人运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道路,让“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平民教育”。其办刊经验是深入群众,报道群众,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注重对工人阶级的教育。这些期刊在创办的过程中由于先进分子接触马克思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军阀政府的打压、限制,期刊不能如期发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工人阶级 期刊
下载PDF
理性与激情的交汇——评《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学说的历史命运》
3
作者 梅珍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1-33,共3页
评孔批孔是中国历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自孔子成为文化巨人始,便被人们以各种形式评说.从同时代人接舆、长沮、桀溺到稍后的庄子,从汉代的王充到魏晋时的嵇康,而明清两代则涌现了李贽、黄宗羲、唐甄、龚自珍、俞理初等一大批思想家,... 评孔批孔是中国历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自孔子成为文化巨人始,便被人们以各种形式评说.从同时代人接舆、长沮、桀溺到稍后的庄子,从汉代的王充到魏晋时的嵇康,而明清两代则涌现了李贽、黄宗羲、唐甄、龚自珍、俞理初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孔子思想做出了负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孔子学说 思想评论 文化争论 《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学说的历史命运》 书评
下载PDF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继红 龙雪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本身是错综复杂的,但细细看来,它主要是从社会改造的出发点、社会改造的目的、社会改造的主体力量、社会改造的方法、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这五个方面形成、演进和转变的。理清这几个转变,对于准确理...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本身是错综复杂的,但细细看来,它主要是从社会改造的出发点、社会改造的目的、社会改造的主体力量、社会改造的方法、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这五个方面形成、演进和转变的。理清这几个转变,对于准确理解毛泽东的社会改造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有关键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青年毛泽东 社会改造思想 转变
下载PDF
从精神到身体:论“五四”时期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话语变迁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晓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8,239,共6页
中国现代女性在写作中对于话语的找寻,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的耦合,为女性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精神和语言的资源。书写自我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成为2 0世纪90年代女性叙事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商业强有力的运作中,女... 中国现代女性在写作中对于话语的找寻,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的耦合,为女性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精神和语言的资源。书写自我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成为2 0世纪90年代女性叙事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商业强有力的运作中,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逐渐衍生出一种商业化的“身体写作”。女性写作在以经验语言颠覆男权话语之后,理应在感同身受的方式中对生命的感觉作全方位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小说 五四”时期 话语变迁 精神 “身体写作” 现代女性 女性文学 女性叙事 身体经验 书写自我 身体叙事 男权话语 女性写作 基督教 商业化 全方位 语言 创作 感受
下载PDF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思潮述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文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93,共5页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对现代情爱观的形成和人的近代化进程有其积极作用,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自由恋爱 妇女解放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 被引量:8
7
作者 董国强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 ,依据高一涵“五四”时期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的文论和译作 ,对他的自由主义观念加以具体的分析与评述。为了深化研究主题 ...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 ,依据高一涵“五四”时期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的文论和译作 ,对他的自由主义观念加以具体的分析与评述。为了深化研究主题 ,作者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范式 ,将高一涵与不同时代的西方思想人物和《新青年》群体其他代表人物加以比较。作者认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既有显著的个性特征 ,也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共性特征。他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法治”等概念的分析论述 ,大大超越了《新青年》群体的一般认知 ,但他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中国传统的泛道德政治观和欧美各国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论述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由主义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 ,而且可以揭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思想转变的多种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高一涵 自由主义观念 知识分子 伦理道德
下载PDF
《女神》等同于“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吗?——“女神时期”郭沫若佚诗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1,共10页
1921年8月5日《女神》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此宣告了郭沫若正式登上了“五四”文学的舞台,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新文学史和新诗史进入到了成熟阶段,同时《女神》成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被阅读最多、研究最多的文本。”《女神》已... 1921年8月5日《女神》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此宣告了郭沫若正式登上了“五四”文学的舞台,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新文学史和新诗史进入到了成熟阶段,同时《女神》成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被阅读最多、研究最多的文本。”《女神》已经俨然成为了郭沫若的代表词,只要是提到郭沫若首先我们想到的肯定会是《女神》中那些慷慨激昂的诗篇,同样只要谈到《女神》中《凤凰涅粲》的诗句便不能不联想到郭沫若的青春诗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郭沫若 五四”时期 佚诗 解读 五四”文学 1921年 成熟阶段
下载PDF
求为“有学问的实行家”——“五四”时期邓中夏的文化选择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林分份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103,共12页
邓中夏留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是作为职业革命家而非专门学者的角色,但他的学术研究,对于指导和总结中国工人运动,却算得上居功至伟。"五四"时期,邓中夏对"实行"一面的选择,及其求为"有学问的实行家"... 邓中夏留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是作为职业革命家而非专门学者的角色,但他的学术研究,对于指导和总结中国工人运动,却算得上居功至伟。"五四"时期,邓中夏对"实行"一面的选择,及其求为"有学问的实行家"的自我塑造,确然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界求新、求变乃至自我改造的时代风气。进而言之,"五四"之后邓中夏等激进人物对于"实行"一极的凸显与实践,实是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自我与时代关系的一种自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邓中夏 文化选择 历史意义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建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中国国民性改造始终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们关注的重大课题。陈独秀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中国要成为现代民主国家 ,就必须首先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以唤醒国民。为此 ,他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全面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国民性的... 中国国民性改造始终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们关注的重大课题。陈独秀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中国要成为现代民主国家 ,就必须首先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以唤醒国民。为此 ,他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全面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国民性的种种弊端及其生成原因 ,深刻阐述了重塑新国民的迫切性、目标模式以及具体途径 ,为推进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的这一思想 ,集中反映了“五四”时期一代知识精英在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维焦点 ,表达了整个中华民族渴望摆脱困境和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奠定了陈氏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陈独秀 改造国民性思想 民族精神 国民素质 改造途径 文化转型时期
下载PDF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和形象抒写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忠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任务,在思想先驱与革命战士的角色选择上,他们大多将角色定位在“人的解放”与“文的解放”上,试图走出一条经由“立人”而“立国”的道路,“自觉”与“浪漫”可以称之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任务,在思想先驱与革命战士的角色选择上,他们大多将角色定位在“人的解放”与“文的解放”上,试图走出一条经由“立人”而“立国”的道路,“自觉”与“浪漫”可以称之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角色的两大基本特征,对应于此,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心灵世界也经历一个由高亢到苦闷到孤独的阵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角色定位 形象抒写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映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新闻专业主义近十年来在学界与业界引发了相当的关注。事实上,它在近现代新闻业中已有萌芽。只不过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成为我国报刊和报刊思想的主流。在新闻专业主义重新被探讨的今天,重回历史现场,探寻它在我国的萌芽,具有... 新闻专业主义近十年来在学界与业界引发了相当的关注。事实上,它在近现代新闻业中已有萌芽。只不过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成为我国报刊和报刊思想的主流。在新闻专业主义重新被探讨的今天,重回历史现场,探寻它在我国的萌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五四”时期 萌芽 报刊思想 新闻业 近现代 历史
下载PDF
“五四”时期“零余者”形象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旭初 《学海》 2003年第5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五四”时期 创作思想 “零余者”形象 道德准则 人格 鲁迅 郁达夫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琼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8,共4页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既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又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它内含着权利和责任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其中的责任不仅是"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使命和特定内容,并规定着妇女在此...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既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又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它内含着权利和责任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其中的责任不仅是"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使命和特定内容,并规定着妇女在此期所争权利的性质和价值,遂被妇女视为获得自身解放、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只有认识到"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内含着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才不至于作出片面的乃至错误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运动 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
下载PDF
宗教救国与“新人”设计:“五四”时期宗教文化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燕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五四"先期,文化先驱们从积贫积弱的中国放眼东西,从传教士、归国留学生的文化视域中,意欲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前行的路径,设计出不偏不倚的现代性方案:宗教救国"新人"思路,宗教文化成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包括当时急... "五四"先期,文化先驱们从积贫积弱的中国放眼东西,从传教士、归国留学生的文化视域中,意欲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前行的路径,设计出不偏不倚的现代性方案:宗教救国"新人"思路,宗教文化成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包括当时急需的社会政治改革的基础和取向。而正是从补儒易佛、取道耶稣的秩序呈现中,中国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探索中西民族性、文化的差异,并围绕"国民性"(人)这一中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宗教文化 宗教救国 “新人”设计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治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8-230,164,共4页
"五四"时期,毛泽东认为"制度黑暗"、"社会万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目标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认为,民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构建... "五四"时期,毛泽东认为"制度黑暗"、"社会万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目标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认为,民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五四"时期,毛泽东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到马列主义的过程,方法经历了从"呼声革命"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骤上,毛泽东主张中外同时,中国分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五四”时期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者
下载PDF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及其反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怀银 温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5—1918年,《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和教育学教材是主要的接受平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主要的接受对象;第二阶段为1919—1927年,商务印书馆和《教育...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5—1918年,《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和教育学教材是主要的接受平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主要的接受对象;第二阶段为1919—1927年,商务印书馆和《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是主要的接受平台,接受的目的性更强,接受的对象扩大。这一时期对德国教育学著作的接受丰富了中国教育学人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促进了中国早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中国教学实践的发展,推进了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展开。“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立足本土的教育实践去接受,基于中外文化交流去接受,开展对教育学家及其作品的多元探索,在批判与反思中进行文化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德国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 接受
下载PDF
“五四”时期学生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宗基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8期165-170,共6页
"五四"时期学生社团是广大进步青年学生基于共同信念而自发结成的团体。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造就新国民从而改造社会是这些学生社团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五四"时期学生社团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其... "五四"时期学生社团是广大进步青年学生基于共同信念而自发结成的团体。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造就新国民从而改造社会是这些学生社团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五四"时期学生社团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其中,日益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是学生社团兴起的社会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是学生社团兴起的思想基础,北京大学蔡元培鼓励学术研究、倡导社团活动为学生社团的兴起提供直接的示范作用。"五四"时期学生社团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交流与辩论,通过创办刊物、经营书社等活动,逐步确立、坚定了社团成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积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的总结对更好地发挥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应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奠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加强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队伍;鼓励社团开展社会活动,搭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平台;积极利用广播校刊互联网等媒体,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学生社团 马克思主义 传播 大众化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中学“男女同学”述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长法 卢红玲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中学男女同学的实现,是"五四"时期教育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五四运动后,随着妇女解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大学男女同校的实现,经过激烈的讨论,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学"男女同学"也最终得以实现,从而不仅促进了女子... 中学男女同学的实现,是"五四"时期教育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五四运动后,随着妇女解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大学男女同校的实现,经过激烈的讨论,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学"男女同学"也最终得以实现,从而不仅促进了女子中学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妇女的进一步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中学 男女同学
下载PDF
浅谈《莎乐美》对“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玉 孔艳娇 禹文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8-10,共3页
王尔德在欧洲几经演变的"莎乐美"的形象基础上成功地创作了悲剧《莎乐美》,成为了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对《莎乐美》译介、接受的热潮,从而对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莎乐美” 五四”时期 译介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