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启蒙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
1
作者 姜丽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3-98,共6页
五四启蒙文学以激烈的反传统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有研究者将五四时期定义为"全面反传统"时期,认为五四启蒙文学与传统文化是"断裂的"。事实上,五四启蒙文学确实是以西方价值为参照系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激烈批判,但... 五四启蒙文学以激烈的反传统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有研究者将五四时期定义为"全面反传统"时期,认为五四启蒙文学与传统文化是"断裂的"。事实上,五四启蒙文学确实是以西方价值为参照系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激烈批判,但批判背后的道德本体主义下的忧国忧民的承担,却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文学 民族文化传统 道德本体主义 群体主义 道德向度
下载PDF
谈王阳明的启蒙思想——兼及与“五四”启蒙文学的联系
2
作者 刘晓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11,34,共4页
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明代中叶,他的学说中关于批判传统、重视人的个性解放及平等、博爱的思想,都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光辉。五四启蒙运动中高扬理性、提倡个性解放等理念,也应从王学中... 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明代中叶,他的学说中关于批判传统、重视人的个性解放及平等、博爱的思想,都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光辉。五四启蒙运动中高扬理性、提倡个性解放等理念,也应从王学中吸取养料。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可以发现其中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不明显和不自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启蒙思想 五四启蒙文学 联系
下载PDF
人、人性与国民性——“五四”启蒙文学的话语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丹丹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1-34,共4页
1920年代的"五四"启蒙文学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知识谱系和话语类型,对"五四"启蒙文学的知识谱系和话语类型进行探寻,提纯出"五四"启蒙文学从"人"的觉醒与确立到"人性"的审美实践再到&qu... 1920年代的"五四"启蒙文学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知识谱系和话语类型,对"五四"启蒙文学的知识谱系和话语类型进行探寻,提纯出"五四"启蒙文学从"人"的觉醒与确立到"人性"的审美实践再到"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的三种话语类型和发展逻辑线索,为更加历史、客观的评价"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提供了"体系内部"的批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文学 人性 国民性
下载PDF
略谈“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的主要体现
4
作者 舒畅 《东南传播》 2008年第5期144-145,共2页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的思维和想象方式、现代性的艺术形式、现代性的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才成就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 '为自我'的文学 '为他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 '为艺术'的文学
下载PDF
从众心理与三十年代文学转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面对“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五四”启蒙文学阵营发生了分化与转向。一批曾坚持文化启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家转而选择了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30年代文学转...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面对“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五四”启蒙文学阵营发生了分化与转向。一批曾坚持文化启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家转而选择了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30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历史变革紧密相关,但创作主体内在心理机制对这种转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众心理是30年代文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文学 创作主体 内在心理机制 从众心理 30年代文学 现代文学 革命文学 政治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