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四”话剧中的模式剧与译编剧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树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在"五四"话剧创作中,以西方近现代戏剧文学为文本参照的模式剧与译编剧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时代与现实背景上看,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五四"剧作家群体主客观局限性的现实折射。从具体... 在"五四"话剧创作中,以西方近现代戏剧文学为文本参照的模式剧与译编剧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时代与现实背景上看,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五四"剧作家群体主客观局限性的现实折射。从具体的创作趋势上看,基于"五四"剧作家创作热情与反映现实的可操作性的考虑,它又经历了从对西方话剧进行部分移植的模式剧向全盘借鉴模仿的译编剧的转变过程。"五四"模式剧与译编剧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对西方戏剧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为"五四"话剧的原创性创作起到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话剧 模式剧 译编剧
下载PDF
论“五四”话剧戏剧冲突的内化——以两部《孔雀东南飞》话剧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树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五四"话剧的戏剧美学发展历程中,戏剧冲突由外化向内化的转变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以1920年代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合编的《孔雀东南飞》话剧与作家袁昌英创作的《孔雀东南飞》话剧为代表,分别在戏剧冲突的发生契机、... 在"五四"话剧的戏剧美学发展历程中,戏剧冲突由外化向内化的转变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以1920年代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合编的《孔雀东南飞》话剧与作家袁昌英创作的《孔雀东南飞》话剧为代表,分别在戏剧冲突的发生契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以及戏剧冲突的爆发环节三个层面上体现出这种由外转内的审美转变。这是"五四"话剧由强调二元对立的人与社会矛盾向探索人类复杂的内心矛盾的转变,是"五四"启蒙视角的拓展与对"人"在认识上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话剧 戏剧冲突 内化 《孔雀东南飞》
下载PDF
先锋与迎合:“五四”话剧特征的生成及流变
3
作者 刘仁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95-98,共4页
五四文学革命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解放。作为一个几乎纯然西方化的文学样式,“五四”话剧极力否定传统戏剧,积极借鉴和模仿西方话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此后中国话剧的历史走向,具有鲜明的先锋性。但... 五四文学革命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解放。作为一个几乎纯然西方化的文学样式,“五四”话剧极力否定传统戏剧,积极借鉴和模仿西方话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此后中国话剧的历史走向,具有鲜明的先锋性。但由于它是作为启蒙工具被引进的,又不能忽视票房,制约了其先锋性的充分发展,迎合性时有表现,甚至有回归传统戏剧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话剧 先锋性 迎合性 生成 流变
下载PDF
中国新文化史的绚丽篇章——论“五四”时期话剧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
作者 陈坚 盘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70,共8页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系及剧作家的个人风格。30 、40 年代曹禺的剧作承续着“五四”话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着...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系及剧作家的个人风格。30 、40 年代曹禺的剧作承续着“五四”话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夏衍的剧作则使中国的现代话剧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得到拓展和深化。从当下的实践看,走向市场的确是话剧的惟一生路,但从根本上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才是渡过危机、谋求发展的关键,“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五四话剧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论易卜生影响下中国“娜拉剧”中的女性形象
5
作者 梁玉洁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2-26,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易卜生的女权主义,中国话剧家深受《玩偶之家》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娜拉剧"。中国式"娜拉"形象多样、各具特色:她们或激烈抗争选择"出走",或逆来顺受忍受命运,抑或是发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易卜生的女权主义,中国话剧家深受《玩偶之家》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娜拉剧"。中国式"娜拉"形象多样、各具特色:她们或激烈抗争选择"出走",或逆来顺受忍受命运,抑或是发生了异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极速变换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等权利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五四话剧 中国式“娜拉” 女权主义
下载PDF
从“真文学”到“真戏剧”——关于五四“戏剧改良”论争的再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丁罗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五四"戏剧改良"的论争可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首次"戏剧观"大讨论,重读那些文章,在历时性语境中理解这场争论的本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关系。从晚清到五四,戏剧改良一直是人们关... 五四"戏剧改良"的论争可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首次"戏剧观"大讨论,重读那些文章,在历时性语境中理解这场争论的本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关系。从晚清到五四,戏剧改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但其中的关键词,却从"新、旧"发展到"真、假",这意味着五四的新戏剧,已经超越表面的新奇而深入至"真"的本质探究。新青年派主张的"真戏剧"有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通过对旧剧"非人"化的批判,确立了戏剧的人学原则;引进易卜生式的写实形式,使现代话剧在发挥社会功能与宣扬启蒙思想上取得了成功。五四时代文学与戏剧的紧密关系,有其历史的成因,虽然今天的戏剧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文明戏 五四话剧 写实主义 启蒙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话剧文体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续) 被引量:1
7
作者 丁罗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9-60,共12页
解放区话剧:写实模式的变异与发展 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给中国现代文化注入了新的质地与活力。在这场由中国大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参加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五四新文化的传统发生了主体位移,即从原先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觉醒,进而发展为... 解放区话剧:写实模式的变异与发展 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给中国现代文化注入了新的质地与活力。在这场由中国大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参加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五四新文化的传统发生了主体位移,即从原先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觉醒,进而发展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大众文化的觉醒。这一深刻的背景,不能不影响到新兴的中国话剧,而且这一影响长达四十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解放区 五四话剧 文化意味 新时期话剧 实模式 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文体形式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戏剧艺术1991年总目录
8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戏剧理论 戏剧艺术 五四话剧 戏剧表演 余秋雨 比较戏剧 总目录 曹禺 性格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