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美国的五四运动研究——以博士论文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原元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4-38,共5页
具有着独特意涵的五四运动,自1950年代以来便成为美国博士论文的选题对象。美国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其研究主题经历了从梳理"五四"历史事实到聚焦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再到关注社团组织的变迁过程;同时,这些博士论... 具有着独特意涵的五四运动,自1950年代以来便成为美国博士论文的选题对象。美国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其研究主题经历了从梳理"五四"历史事实到聚焦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再到关注社团组织的变迁过程;同时,这些博士论文还具有内容多聚焦于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研究方法存在明显范式转换、基于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浓厚、研究主体多为华裔学者等特点。这些基于独特视角、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引发了对五四运动的新思考,并为进一步开展五四运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论文 美国 五四运动研究 概况
下载PDF
英语世界五四运动研究的追踪与反思(一)——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中文论坛》 2017年第2期119-150,共32页
近70年来,五四运动研究是英语世界现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丰硕、新论迭出,对国内的五四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深入梳理英语世界的专著和期刊文献,可以发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如... 近70年来,五四运动研究是英语世界现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丰硕、新论迭出,对国内的五四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深入梳理英语世界的专著和期刊文献,可以发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历史过程、地区研究、思想观念、知识分子、文学与语言研究、文献编撰。主要的研究特点是:华裔学者是研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著名高校为单位形成了师生承传的学缘关系;海外中国学的研究随国际政治格局的错动相应产生盛衰冷热的变化,五四研究亦然。全球化时代的五四运动研究的推进需要加强中西互动交流,追踪与反思英语世界五四运动研究的历程,旨在让五四研究成为多学科、多视角、多种方法交汇、碰撞的学术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研究 中国学 英语世界 去中心化
下载PDF
朱志敏与五四运动研究
3
作者 武圣强 沈传亮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梳理国内学者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成果,颇有学术史价值。朱志敏教授作为研究五四运动领域灿烂群星中耀眼的一颗,在五四运动研究领域耕耘30余年,出版了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李...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梳理国内学者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成果,颇有学术史价值。朱志敏教授作为研究五四运动领域灿烂群星中耀眼的一颗,在五四运动研究领域耕耘30余年,出版了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李大钊传》,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对平民主义思潮研究、李大钊研究等都有开拓之功。梳理评介这些学术成果,有助于新时代继续深化五四运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志敏 五四运动研究 学术史
下载PDF
五四运动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李世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S01期13-15,共3页
近年来,学界在关于五四运动研究中出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主要表现为:否定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贬低中国工人阶级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作用,美化北洋政府,为北洋政府专制、独裁做辩... 近年来,学界在关于五四运动研究中出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主要表现为:否定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贬低中国工人阶级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作用,美化北洋政府,为北洋政府专制、独裁做辩护。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消解民族精神,扰乱人们的历史认知,瓦解理想信念。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在五四运动研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解读基本史料,坚持正面宣传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从重估反思到具象探索——21世纪以来五四运动研究新动向
5
作者 韩启云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6,共10页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事件,也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史学话题。上世纪末,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为表征的五四运动研究,着力在历史省思中探讨“五四”的文化蕴涵,重新估评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步入21世纪,“反思...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事件,也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史学话题。上世纪末,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为表征的五四运动研究,着力在历史省思中探讨“五四”的文化蕴涵,重新估评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步入21世纪,“反思五四”的研究成果导向多层面、多维度的审视,“被遮蔽的五四”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主张回到历史现场、注重细节描摹的具象研究呈上升态势。纵观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实践,五四运动研究越发强调多学科参与的多维度研究,研究旨趣从注重重估反思的史识阐发,转向强调回归历史现场的史实呈现,从而实现了五四运动研究的学术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研究 研究旨趣 重估反思 具象探索 学术回归
原文传递
数据库里的“五四”: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五四运动”研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启云 吕厚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目标数据库,以"五四运动"作为检索关键词,科学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相关五四研究论文进行文献分析,是了解五四运动研究动态的重要参考依据。依托知网数据库平台,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五四运动...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目标数据库,以"五四运动"作为检索关键词,科学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相关五四研究论文进行文献分析,是了解五四运动研究动态的重要参考依据。依托知网数据库平台,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五四运动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发文量以10年为周期呈间峰式增长、选题同质化现象明显、实践关怀与理论研究不同步、研究资源相对集中等。展望未来五四运动研究,挖掘新课题,可望成为五四研究走出"神话化"与"去神话"两难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文献计量学 五四运动研究动态 五四运动研究展望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的学术纹路——五四运动百年纪念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文彬 郭若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年第3期81-112,共32页
近20年来(2000年—2018年),五四运动研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研究领域的延伸、研究专题的深化、研究视阈的拓展,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就。在这些学术成就方面,研究者不但注重系统考察五四运动历史的宏观问... 近20年来(2000年—2018年),五四运动研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研究领域的延伸、研究专题的深化、研究视阈的拓展,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就。在这些学术成就方面,研究者不但注重系统考察五四运动历史的宏观问题,也注重考查五四运动历史的微观问题,深入分析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分析了五四运动中政治派系的博弈、考察了五四运动在区域(地方)的传播历史、研究了社会民众对五四运动的反应状况、开辟了五四运动概念史和纪念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值得回溯与总结的学术成就。时值五四运动百年历史的到来,有必要对21世纪以来五四运动研究的学术纹路进行一番梳理,以推动五四运动未来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研究 学术史回溯
原文传递
近十年来五四运动研究新进展及新趋势
8
作者 韦磊 张语 《青年学报》 2019年第3期15-20,共6页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以来,五四运动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多...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以来,五四运动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研究取向现实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研究 新进展 新趋势
原文传递
五四运动前后的王宠惠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宝东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09年第6期83-89,共7页
王宠惠是一位在五四时期十分活跃的历史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前,他是和平统一、宪政救亡、国民外交等诸多社会思潮的积极鼓倡者;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发挥个人在政学两界的影响,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 王宠惠是一位在五四时期十分活跃的历史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前,他是和平统一、宪政救亡、国民外交等诸多社会思潮的积极鼓倡者;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发挥个人在政学两界的影响,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拒签对德和约的斗争;五四运动后,他作为全权代表之一参加了华盛顿会议,为五四遗留的外交悬案山东问题的最终解决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宠惠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