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扬琴“五方传统”述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强
-
机构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
基金
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访问学者项目(UCLA留金项202028号)
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重点项目(JY2022A02)“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级非遗四川曲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成都大学2021-2023年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一般项目(CDJGY2022012)“四川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四川扬琴,作为巴蜀地区代表性曲种,在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数代艺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不同乐器和表演形式的不断改良而最终形成了“五方传统”,其既是四川曲艺说唱艺术表演形式的重要话语,也是四川扬琴“坐地传情,以声塑形”这一核心特征及地方音乐风韵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四川扬琴辨识度开始“模糊”。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爬梳整理及田野调研,总结归纳四川扬琴自康熙年间以来,随着伴奏乐器的变化而历经的“扬琴荡子”“荷叶扬琴”“渔鼓扬琴”“清唱扬琴”“五方坐唱”五个发展阶段,以及各时期的艺术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五方伴奏乐器出发,探讨以川琴为“骨架”、鼓板为“皮眼”、小胡琴为“筋”、二胡为“肉”、小三弦为“胆”的音乐伴奏形态构架,提出五方乐器在音乐进行中的“架”“裹”“框”“串”“填”“融”功能,并得出以川琴为引领的五方乐器与唱腔间的“衣”与“架”的关系。最终,文章从五方核心乐器——川琴入手,给出呈现四川扬琴清商音阶及恢复传统琴竹的设想和建议。
-
关键词
四川扬琴
五方传统
唱腔与伴奏
川琴
传统扬琴演奏流派
地方曲种特色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