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之影响论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4-148,共5页
"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 "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曲牌上。民歌与文人散曲之间不同形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对于激活散曲独有之文体特征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五更体 散曲 影响
下载PDF
吕梁民歌之五更体歌调研究
2
作者 常晓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141,共4页
以五更为时间顺序进行叙事和抒情的五更体歌调,在山西吕梁地区存在着流传广、传唱度高、变体丰富等特殊现象,在本文中,笔者以30首五更体歌调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了其题材句式、音乐形态、衬词衬腔、同宗现象等多方面的特征,并通过深入分... 以五更为时间顺序进行叙事和抒情的五更体歌调,在山西吕梁地区存在着流传广、传唱度高、变体丰富等特殊现象,在本文中,笔者以30首五更体歌调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了其题材句式、音乐形态、衬词衬腔、同宗现象等多方面的特征,并通过深入分析,探究了其隐含于音乐表象后的文化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 五更体歌调 题材 音乐形态 衬词衬腔 同宗现象 文化成因
下载PDF
“五更体”的概念界定及来源探讨
3
作者 孙晓婷 朱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8-51,56,共5页
"五更体"是一种定格联章时序体文学,现存最早的作品为南朝陈诗人伏知道的《从军五更转》,"五更体"中体现着古代人们的思维与哲学观念,蕴含着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智慧。它在叙事上有对《诗经》时间叙事模式的借鉴,之后... "五更体"是一种定格联章时序体文学,现存最早的作品为南朝陈诗人伏知道的《从军五更转》,"五更体"中体现着古代人们的思维与哲学观念,蕴含着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智慧。它在叙事上有对《诗经》时间叙事模式的借鉴,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学的演变,"五更体"文学逐渐走上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继而产生了成熟的定格联章时序体,并在各个时代生生不息地流传、发展、演变。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与认识"五更体"的文学样式,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考据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五更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二是从音乐与时序体角度探讨了最初形成"五更体"文学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更体 概念 音乐 时序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民歌《月牙照花台》的内容、结构及流播问题探析
4
作者 党心怡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文章对河西走廊民歌《月牙照花台》做了分析与考证,认为其唱词反映的故事原型可以上溯至明代的时曲《五更子》与《闹五更》;与其相似的唱词最早为清代流行的时曲《恨郎君》,此类故事与相似唱词在我国多地的汉族民歌中有流行;其旋律原型... 文章对河西走廊民歌《月牙照花台》做了分析与考证,认为其唱词反映的故事原型可以上溯至明代的时曲《五更子》与《闹五更》;与其相似的唱词最早为清代流行的时曲《恨郎君》,此类故事与相似唱词在我国多地的汉族民歌中有流行;其旋律原型最早可以上溯到1919年出版的工尺谱《侉侉调》;江南等地流行的《无锡景》类民歌与《月牙照花台》类民歌是同源关系,但在调式、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南北两个不同体系;以月为意象推动时间发展的五更体结构民歌的渊源可追溯至《诗经》中的《月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牙照花台 五更体 河西走廊 无锡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