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槲皮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星昊 陈瑞 +3 位作者 韩起 蒋海强 齐冬梅 吴宗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11-2715,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槲皮素含量。方法收集6个产地14批药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进行考察。结果对照指纹图谱共标定了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为0.80以上。14批药材聚为2类,2个主成分...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槲皮素含量。方法收集6个产地14批药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进行考察。结果对照指纹图谱共标定了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为0.80以上。14批药材聚为2类,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136%,峰8、7、1、4、6是区别不同产地药材的主要成分。槲皮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拉萨产地最高,为0.1961%;那曲产地最低,为0.007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稳定性强的藏药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及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可定性定量评价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产地 HPLC指纹图谱 槲皮素含量测定
下载PDF
青海省五脉绿绒蒿中氨基酸成分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
作者 冯丹 舍莉萍 +2 位作者 宋晓铭 李佳敏 孙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建立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中氨基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阐释环境因子对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青海省16个居群五脉绿绒... 为建立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中氨基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阐释环境因子对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青海省16个居群五脉绿绒蒿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氨基酸衍生物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87~0.9997,检出限为0.06~1.71 nmoL·L^(-1),定量限为0.21~5.43 nmoL·L^(-1),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1%~1.89%,表明构建的检测方法较优。在16个居群的五脉绿绒蒿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Phe含量最高;各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8.23%~384.75%。基于氨基酸含量,16个五脉绿绒蒿居群可分为4组,其中,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油葫芦沟(P8)居群单独为一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Orn、Cys、His、Ala为五脉绿绒蒿的特征氨基酸成分。土壤理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8居群的土壤全盐、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全氮含量均最高,土壤全钾含量则最低;基于土壤理化性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扁都口(P7)、P8、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X710(莫林段)(P12)居群分别单独为一组,其余居群聚为一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中土壤全氮、有机质、全盐含量的载荷较高,第2主成分中土壤全磷和有效钾含量及pH值的载荷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氨基酸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全氮和全钾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经度、纬度和海拔对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青海省五脉绿绒蒿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P8居群的土壤营养较丰富,该居群五脉绿绒蒿中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高;在五脉绿绒蒿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其生长地的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氨基酸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的在线近红外光谱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龙若兰 冯丹 +1 位作者 罗西 孙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0-929,共10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自建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在线近红外光谱监测和提取终点的判定。以403个样品为建模集,分别获得了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PLS)、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算法下的最...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自建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在线近红外光谱监测和提取终点的判定。以403个样品为建模集,分别获得了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PLS)、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算法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建模区间,以残差预测偏差(RPD)值为指标选择最佳建模方法。以62个样品为外部验证集,考察模型应用于总黄酮含量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此外,还探讨了利用模型预测值进行相对浓度变化率(RCCR)分析直接判定提取终点的可行性,并比较了标准偏差绝对距离法(ADSD)和移动窗口标准偏差法(MBSD)对提取终点判定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处理方法为Constant+一阶导数+SG平滑、建模区间5300~9000 cm^(-1)条件下所建的总黄酮含量的PLS模型效果最好,其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误差均方根均小于0.14、相关系数均大于0.97,RPD值为4.68。所建PLS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平均预测率为79%,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8,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外部验证集中RCCR法判定的预测提取终点和ADSD法判定的提取终点均与实际提取终点一致。所建模型性能较好,通过对未知样品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实现了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实时监测,同时,以RCCR和ADSD作为提取终点的判定方法较为准确,可为藏药材提取过程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检测 五脉绿绒蒿 总黄酮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的生物碱 被引量:27
4
作者 尚小雅 石建功 +3 位作者 杨永春 刘欣 李冲 张承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 (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用IR ,MS ,1D 和 2D 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3个生物碱 ,分别鉴定为去甲血根碱 (norsanguina... 目的 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 (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用IR ,MS ,1D 和 2D 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3个生物碱 ,分别鉴定为去甲血根碱 (norsanguinarine ,I)、O 甲基淡黄巴豆亭碱 (O methylflavinantine ,II)和五脉绿绒蒿碱 (meconoquintupline ,III)。结论 化合物III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五脉绿绒蒿 生物碱 去甲血根碱 0—甲基淡黄巴豆亭碱 五脉绿绒篙碱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7
5
作者 尚小雅 张承忠 +2 位作者 李冲 杨永春 石建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对藏药五脉绿绒蒿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光谱方法分析鉴定了7种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结构,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发现。
关键词 藏药 五脉绿绒蒿 黄酮类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非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36
6
作者 尚小雅 李冲 +2 位作者 张承忠 杨永春 石建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Ⅱ),山柰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Ⅲ),异鼠李黄素-3-O-[β-D-半乳糖苷(1→6)]-β-D-葡萄糖(Ⅳ),咖啡酸(Ⅴ),原儿茶酸(Ⅵ),对羟基肉桂酸(Ⅶ),2-(3,4-二羟苯基)-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肉桂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5,7-二羟基色原酮(Ⅺ),胡萝卜苷(Ⅻ)。结论:除Ⅵ和Ⅻ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罂粟科 五脉绿绒蒿 黄酮苷 芳香酸 芳香吡喃葡萄糖苷
下载PDF
五脉山黧豆开花动态及有性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丙林 穆春生 +1 位作者 王颖 王彦静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观测了五脉山黧豆的开花动态,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的花期持续45 d左右,盛花期为6月下旬左右。开花的日动态呈明显的双峰现象,2峰分别在8:00-11:00和14:00-15:00时出... 观测了五脉山黧豆的开花动态,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的花期持续45 d左右,盛花期为6月下旬左右。开花的日动态呈明显的双峰现象,2峰分别在8:00-11:00和14:00-15:00时出现。五脉山黧豆的杂交指数(OCI)=3,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2 286.21,为兼性异交。得出其繁育类型为混交繁育系统,即自交和异交并存。五脉山黧豆的传粉系统不完善和虫害是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山黧豆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下载PDF
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志旺 郭枚 +2 位作者 马骏 吴国泰 任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关系。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醋酸引起小鼠腹腔炎症实验为抗炎药效学指标,以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为镇痛药效学指标,考察灌胃高、中、低剂量的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关系。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醋酸引起小鼠腹腔炎症实验为抗炎药效学指标,以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为镇痛药效学指标,考察灌胃高、中、低剂量的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五脉绿绒蒿中所含的总生物碱与总黄酮均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相近剂量比较,所含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所含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P<0.05)。结论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共同药效物质基础,但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有效部位 抗炎 镇痛 小鼠
下载PDF
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及其中苜蓿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志旺 张扬 +2 位作者 程芳 郭玫 马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381-4383,共3页
目的研究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苜蓿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五脉绿绒蒿总黄酮与不同剂量苜蓿素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包括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动物组织抗氧化作用(包括对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 目的研究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苜蓿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五脉绿绒蒿总黄酮与不同剂量苜蓿素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包括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动物组织抗氧化作用(包括对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和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保护作用)。结果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苜蓿素可清除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抑制大鼠肝匀浆自发性与VitC-Fe2+诱导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减少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结论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苜蓿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总黄酮 苜蓿素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碱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易平贵 胡瑞定 +1 位作者 俞庆森 商志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50,F007,共8页
五脉绿绒蒿碱是一种从藏药五脉绿绒蒿中提取并已确认结构的新的生物碱.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算(ab initio)方法, 在HF/6-31G*和B3LYP/6-3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了该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 依据Onsager自恰反应场(SCRF)... 五脉绿绒蒿碱是一种从藏药五脉绿绒蒿中提取并已确认结构的新的生物碱.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算(ab initio)方法, 在HF/6-31G*和B3LYP/6-3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了该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 依据Onsager自恰反应场(SCRF)模型考察了五脉绿绒蒿碱在氯仿、丙酮、二甲亚砜及水等溶剂中的溶剂化作用; 基于气相优化结构进行了B3LYP/6-31G*振动分析与红外光谱计算, 进一步按照统计力学原理求得了298~1500 K温度范围内该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此外, 还讨论了五脉绿绒蒿碱的分子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藏药 二甲亚砜 生物碱 药效 化合物 反应 B3LYP 密度泛函理论(DFT) 从头算
下载PDF
青海省不同地区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仕兵 刘德铭 +3 位作者 刘洋 卢学峰 胡凤祖 彭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0-432,共3页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青海10个不同产地的五脉绿绒蒿样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0262%~0.0788%,平均0.0502%,与分布海拔呈正相关,与分布纬度无显著关联。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不同地区 总生物碱含量 青海省
下载PDF
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总生物碱抗大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志旺 邵晶 +2 位作者 郭玫 王瑞琼 任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研究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总生物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皮下注射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质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测肝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肝组织羟脯氨酸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 目的研究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总生物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皮下注射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质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测肝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肝组织羟脯氨酸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五脉绿绒蒿醇提物、总黄酮及其与总生物碱的混合物能增加大鼠的体质量,降低肝脏指数、肝组织羟脯氨酸与胶原蛋白的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板层素),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五脉绿绒蒿总黄酮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五脉绿绒蒿醇提物及其中的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肝纤维化 总黄酮 总生物碱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长现 叶润蓉 +4 位作者 卢学峰 岳鹏鹏 杨仕兵 刘文惠 彭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43-646,691,共5页
采用HPLC法测定了青海达里加山和拉鸡山地区不同海拔五脉绿绒蒿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达里加山样品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和0.1299 mg/g,拉鸡山样品中分别为0.0719和0.2018mg/g。结果表明,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 采用HPLC法测定了青海达里加山和拉鸡山地区不同海拔五脉绿绒蒿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达里加山样品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和0.1299 mg/g,拉鸡山样品中分别为0.0719和0.2018mg/g。结果表明,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在青海达里加山地区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趋于增高的明显变化趋势,但在拉鸡山地区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内在变化规律尚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五脉绿绒蒿 槲皮素 木犀草素 HPLC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化学成份的研究Ⅰ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明安 陈绍农 +1 位作者 张惠迪 陈耀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0-82,共3页
本文报道从藏药五脉绿绒蒿中分到的3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证明它们是5.5’—双氧甲基呋喃醛(1),2—羟乙酰基—呋喃(2),mecambridine(3)。(1)和(2)以前在绿城蒿属植物中没有发现过。
关键词 藏药 五脉绿绒蒿 中草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疗效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志旺 程小丽 +3 位作者 郭玫 王瑞琼 邵晶 任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观察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sc 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对大鼠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的表达,同时检... 目的:观察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sc 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对大鼠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中AST、ALT和TGF-β1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yp的含量。结果:复合因素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黄碱组以及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中Hyp与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与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同时发现总黄酮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及其中的总黄酮对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具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五脉绿绒蒿 总黄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海峰 潘莉 +1 位作者 丁立生 张晓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11-813,共3页
从传统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1)、甲氧基淡黄巴豆亭碱(o-methylflavi nan... 从传统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1)、甲氧基淡黄巴豆亭碱(o-methylflavi nantine,2)、黑水罂粟碱(amurine,3)、tricin(4)、木犀草素(luteolin,5)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五脉绿绒蒿 生物碱
下载PDF
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志旺 邵晶 +2 位作者 郭玫 王瑞琼 任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对大鼠肝组织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酶... 目的观察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对大鼠肝组织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酶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各提取部位防治肝纤维化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复合因素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其肝纤维化处于Ⅱ-Ⅲ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黄碱组以及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与TNF-α、IL-6,显著升高IFN-γ,改善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状态,同时发现总黄酮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及其中的总黄酮对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五脉绿绒蒿 总黄酮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中活性成分的追踪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芳 郭玫 +2 位作者 张扬 余晓晖 王志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对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镇痛抗炎的活性成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追踪此类药材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及多种色谱技术对五脉绿绒蒿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五脉绿... 目的:对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镇痛抗炎的活性成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追踪此类药材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及多种色谱技术对五脉绿绒蒿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五脉绿绒蒿中提取分离出5个活性成分,分别为:O-甲基淡黄巴豆亭碱(Ⅰ)f、lavi-nantin(Ⅱ)、苜蓿素(Ⅲ)、槲皮素(Ⅳ)、亚油酸甲酯(Ⅴ)。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当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松嫩草原水淹恢复演替群落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生长及根茎构件年龄结构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允菲 张宝田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3-59,共7页
五脉山黧豆是长根茎型豆科牧草,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生长季后期,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种群生物量59.6%分配于分株,40.4%分配于根茎。经过对样本的观察,创建了按实际生活年限划分豆科植物根茎年龄的方法。五脉山黧豆的根茎最多可... 五脉山黧豆是长根茎型豆科牧草,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生长季后期,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种群生物量59.6%分配于分株,40.4%分配于根茎。经过对样本的观察,创建了按实际生活年限划分豆科植物根茎年龄的方法。五脉山黧豆的根茎最多可生活3个年度,但至生长季后期3龄级根茎存活量甚少,并已经失去了繁殖力。当年形成的1龄级根茎大多是从2龄级根茎上产生。2龄级根茎几乎没有死亡。根茎长度的年龄结构表现为1龄级与2龄级大体相同,3龄级陡度减少。根茎生物量的1龄级比率比根茎长度的有所增加,2龄和3龄级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种群采用了优先向1龄级根茎输送与贮藏营养物质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在水淹后恢复演替群落具有地被植物种间竞争的条件下,五脉山黧豆仍可以通过指数函数迅速地增加着无性系的子代数量,同时也迅速地扩展着无性系的生态位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山黧豆 无性系生长 生物量分配 根茎 年龄结构 恢复演替 水淹草地
下载PDF
移栽五脉山黧豆根茎长度与成苗率和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穆春生 张丙林 周道玮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揭示五脉山黧豆根茎无性繁育规律,进行了人工切段不同长度根茎移栽与成苗率和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由1cm增加到5cm,成苗率不但由8.0%增加到84.0%,而且显著地提高了成苗势,生根粉有进一步明显增加成苗... 为揭示五脉山黧豆根茎无性繁育规律,进行了人工切段不同长度根茎移栽与成苗率和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由1cm增加到5cm,成苗率不但由8.0%增加到84.0%,而且显著地提高了成苗势,生根粉有进一步明显增加成苗率和成苗势作用;春天田间干旱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在5~20cm时,虽然成苗率主要受覆土深度的影响,而与根茎长短无关,但移栽根茎长度与地上地下各组分生物量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由不同生境条件下极其明显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形态变化,表明了对适宜环境生长的可塑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山黧豆 移栽根茎长度 成苗率 成苗势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