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2)——立竿测影与阴阳五行定义、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河图洛书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波 吴世东 +9 位作者 曾启全 许小清 孙智锋 莫子丽 陈强松 陈瑞祥 张学著 兰吉瑞 李守力 任在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8-134,共7页
阴阳的原始定义是"阴为云遮住太阳,阳为云离开太阳";五行的原始定义是"通过立竿测影观察太阳的周期运动规律"。通过立竿测影,得到了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及定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四行的内涵,来自于日照... 阴阳的原始定义是"阴为云遮住太阳,阳为云离开太阳";五行的原始定义是"通过立竿测影观察太阳的周期运动规律"。通过立竿测影,得到了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及定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四行的内涵,来自于日照移行区在四季里的动态变化,此四行为"阳行";土行的内涵,则来自于日影移行区在一年中的动态变化,此一行为"阴行"。"阳行"四行的组合与"阴行"一行之间,构成了一对阴阳互动的整体系统,可视为一个活的生命模型。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既符合脏器的准确解剖方位,也契合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模型,更符合《内经》的心血管、神经系统同一体、毛细血管网与纤维神经网是所有脏器的共同基本结构等的潜在认识。河图、洛书里的数字排列原则,也来自太阳-日影的动态变化规律。由此,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与定义、"神"的矢量性质认识、脏腑的解剖与功能定位,甚至河图、洛书的数字排列,都可以用太阳的运动规律及其模型来归纳,即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这种公理底核的统一,为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应用和发展,带来相当程度上的逻辑自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形与神俱 立竿测影 生命矢量 阴阳 五行 五脏配五行 河图洛书
下载PDF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效霞 王振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五脏 发生学原理 理论研究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3)——《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辨证的实质是四阳行一阴行的五行病辨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波 陈瑞祥 +4 位作者 张学著 兰吉瑞 李守力 任在晋 张长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伤寒论》三阳三阴病的实质,就是因感受外邪(寒邪)而导致的五行病。三阳三阴病辨证,是张仲景暗地里恢复使用《尚书·洪范》五行(四阳行一阴行)的定义内涵和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 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伤寒论》三阳三阴病的实质,就是因感受外邪(寒邪)而导致的五行病。三阳三阴病辨证,是张仲景暗地里恢复使用《尚书·洪范》五行(四阳行一阴行)的定义内涵和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方案而得到的诊疗体系。三阳三阴病六个"欲解时"的时间安排,主要根据洛书的数字排列规律来决定。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里,对当时医学界已经停止使用《洪范》五行的内涵和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的问题,隐暗地表达了他的不满。五行生克乘悔理论及今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可能是在东汉编写《内经》时,是被编写者最终认可的某些医学体系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三阴病 六经辨证 欲解时 五脏配五行 阴阳 五行 形与神俱
下载PDF
“古今经学”对中医学的影响——论五行配五脏的变迁
4
作者 徐晓红 胡秀武 王富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8期54-55,共2页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两汉时期演变为研究儒家经典,阐述其义理的学问,并于这一时期出现古今经学两个学派.其中以董仲舒等为代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刘歆等为代表,...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两汉时期演变为研究儒家经典,阐述其义理的学问,并于这一时期出现古今经学两个学派.其中以董仲舒等为代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刘歆等为代表,以《左氏传》为核心的古文经学偏重训诂,讲究尊重经文.在两个学派中有着不同的五行与五脏的配属.今文经学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古文经学认为,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在两种不同的配属模式下,对中医学也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医疗理论模式.在中医学几千年的传承中,在无数次“若反其术,不死为剧”实践中,一直沿用至今的五行配属五脏为今文学派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经学 中医学 五行五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