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色线在民俗中的应用
1
作者 梁尚端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2期51-52,共2页
在新野民俗中,使用五色线的事象很广泛,可以说司空见惯,仅举几例。节庆:每到端午节,孩童手脖儿、脚脖儿、脖子上(颈)都戴香囊,内有苍术、川芎、白芷、三萘、马蹄香,芳香化浊,去污之气,用五色线系之。六月六,将其剪下扔在水道眼儿里... 在新野民俗中,使用五色线的事象很广泛,可以说司空见惯,仅举几例。节庆:每到端午节,孩童手脖儿、脚脖儿、脖子上(颈)都戴香囊,内有苍术、川芎、白芷、三萘、马蹄香,芳香化浊,去污之气,用五色线系之。六月六,将其剪下扔在水道眼儿里。另外,孩子生下满月后,第一趟去外婆家(挪臊坡)要带一桃木枝儿,"鬼畏桃也"(《淮南子》),用五色线绑住,过桥时将其扔在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布 红筷子 芳香化浊 外婆家 《淮南子》 五色缕 马蹄香 去污 补袞 事象
下载PDF
中国古代臂饰文化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臂饰文化进行考证和归纳。其一是名考,考证了古代臂饰的十余个名字,其中尤以"环"、"钏"和"镯"最为常见。其二是总结了臂饰的五大分类,分别为单环式、螺旋式、五色缕、串珠类和...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臂饰文化进行考证和归纳。其一是名考,考证了古代臂饰的十余个名字,其中尤以"环"、"钏"和"镯"最为常见。其二是总结了臂饰的五大分类,分别为单环式、螺旋式、五色缕、串珠类和大臂饰,并分别对每一门类的典型形制和其在各朝代的流行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三是分析了臂饰的五大功能,分别是:装饰及彰显身份、压袖、作为婚嫁的聘礼、作为财富及馈赠的礼品和驱邪消灾,并对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饰 跳脱 随求 五色缕 系臂珠
下载PDF
“重单日”不吉说
3
作者 史双元 《文教资料》 1994年第5期64-80,共17页
一我们所说的重单日指的是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和九月九日。在以十进位数字为序列的历法体系中,出现这样日月数字为同一单数的排列,本是很自然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
关键词 三月三日 五色缕 七月七日 放爆竹 辛盘 阳数 躲午 长命 七娘会
下载PDF
端午节
4
《中国绿色画报》 2004年第5期77-77,76,共2页
当你漫步中国的大街小巷,发现处处都在销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体,里面裹着糯米、黄米、红枣、五仁等,外面由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这一天是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是春... 当你漫步中国的大街小巷,发现处处都在销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体,里面裹着糯米、黄米、红枣、五仁等,外面由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这一天是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是春末夏初之时中国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中秋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三个节庆。"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投江 春末夏初 这一天 五色缕 深绿 彩丝 长命 划龙船 艾草
下载PDF
端午习俗面面观
5
作者 季力加 《乡镇论坛》 1993年第6期40-40,共1页
插艾蒲艾即艾蒿;蒲即菖蒲。每当端午节清晨,人们便和露采艾,塘边割蒲,树丛扯藤。采艾、割蒲、扯藤归来,便把艾蒿插在房门两侧墙上,将菖蒲悬挂在艾蒿上、把葛藤绕挂在门楣上。这么一装饰,房门翠绿清新,室内艾香飘逸。在唐代,日本派来中... 插艾蒲艾即艾蒿;蒲即菖蒲。每当端午节清晨,人们便和露采艾,塘边割蒲,树丛扯藤。采艾、割蒲、扯藤归来,便把艾蒿插在房门两侧墙上,将菖蒲悬挂在艾蒿上、把葛藤绕挂在门楣上。这么一装饰,房门翠绿清新,室内艾香飘逸。在唐代,日本派来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入乡随俗,还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并将此俗传回日本。拴彩丝端午节清晨,太阳还没有升出地乎线以前,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酒 彩丝 屈原投江 露采 线或 五色缕 筒粽 乞巧节 长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