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苓散证发微 被引量:15
1
作者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五苓散证是《伤寒论》重点汤方证,又是临床常用方。文章就《伤寒论》五苓散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吸收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实验研究,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伤寒论》中的某... 五苓散证是《伤寒论》重点汤方证,又是临床常用方。文章就《伤寒论》五苓散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吸收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实验研究,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伤寒论》中的某些证候,使古老的汤方证论治在现代临床重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伤寒论》 汤方论治
下载PDF
五苓散证辨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林上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9-20,共2页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方,大多数人认为其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邪内停。但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分析五苓散证要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结合分析。才不至于出现认识的片面性。笔者不揣愚陋,谈谈对五苓散证认识的窥管之见...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方,大多数人认为其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邪内停。但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分析五苓散证要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结合分析。才不至于出现认识的片面性。笔者不揣愚陋,谈谈对五苓散证认识的窥管之见。不妥之处敬希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伤寒论
下载PDF
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0期943-944,共2页
五苓散证是由于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所致。可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膀胱气化失常可表现在不能气化而出和不能藏津液两方面。不能气化而出,就是蓄水;不能藏津液,就是消渴。故五苓散的功效不仅仅是利小便,而是恢... 五苓散证是由于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所致。可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膀胱气化失常可表现在不能气化而出和不能藏津液两方面。不能气化而出,就是蓄水;不能藏津液,就是消渴。故五苓散的功效不仅仅是利小便,而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五苓散证也不仅仅是蓄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蓄水 消渴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五苓散证辨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刁人政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931-932,共2页
五苓散证以津液不足或津液积聚为标,津液敷布失调为本,津液失调为病可表现为多种病证。五苓散以泽泻、猪苓、茯苓通利三焦水道为主,甘淡利水药味多而分量重,重在交通上下。五苓散原方服法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用以治疗急性津液失... 五苓散证以津液不足或津液积聚为标,津液敷布失调为本,津液失调为病可表现为多种病证。五苓散以泽泻、猪苓、茯苓通利三焦水道为主,甘淡利水药味多而分量重,重在交通上下。五苓散原方服法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用以治疗急性津液失调,小其制并以米汤调服则避免水逆之吐,继之多饮暖水,增加津液为作汗之源。霍乱吐利,口渴欲饮,仲景用五苓散,《金匮要略》三焦蓄水证,仲景用五苓散,也用五苓散加茵陈蒿,都是抓住了五苓散证津液输布失调的病机和口渴、小便不利症状的共同性,给后世对五苓散应用的发挥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津液 烦渴 小便不利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五苓散证新识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含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伤寒论》五苓散证不是水湿之邪内停所致的蓄水证,而是既有津液不足,又有津液不布所致的病证。五苓散的作用机理是行津布津,方后所云“多饮暖水”的机理是补充津液。并对《伤寒论》中五苓散证的条文及后人的解释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伤寒论》五苓散证不是水湿之邪内停所致的蓄水证,而是既有津液不足,又有津液不布所致的病证。五苓散的作用机理是行津布津,方后所云“多饮暖水”的机理是补充津液。并对《伤寒论》中五苓散证的条文及后人的解释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且赋有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津亏 津液不行 伤寒杂病论 五苓散证
下载PDF
《伤寒论》五苓散证病位及病机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亚欢 陈萌 +5 位作者 何飞武 刘佳丽 王飞 赵冉冉 陈健 张冬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093-1094,共2页
为了探析五苓散证的实质问题,纠正长期以来中医学者们认为五苓散证即为"膀胱蓄水证"的不正确认识,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五苓散证并非意指水蓄于膀胱,实则强调的病位应该是在胃,胃腑阳气受损,一方面水饮阻于胃... 为了探析五苓散证的实质问题,纠正长期以来中医学者们认为五苓散证即为"膀胱蓄水证"的不正确认识,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五苓散证并非意指水蓄于膀胱,实则强调的病位应该是在胃,胃腑阳气受损,一方面水饮阻于胃(蓄水),另一方面全身津液更加匮乏(消渴)。这使得五苓散指导临床实践更具实际意义,它不单单是利水剂,可广泛用于各种津液输布运行失常所致的病证。故《伤寒论》中五苓散证本意有三点:一是全身津液的匮乏,用五苓散以迅速补充人体津液;二是用于水停于胃之水痞、水逆等证,气化水液;三是使胃阳有外达之载体,解表散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五苓散证 膀胱蓄水 消渴
下载PDF
五苓散证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俊 张国骏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分析 五苓散证
下载PDF
五苓散证病机、病位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超锋 艾华 《河南中医》 2014年第7期1213-1214,共2页
五苓散方出于《伤寒杂病论》,为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代表方剂。五苓散证病机实质为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布化。五苓散证病位在脾。五苓散功效健脾通阳,蠲饮化津,原为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布化而设。
关键词 五苓散 五苓散证 病机 病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经方五苓散证的病机及其效用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立波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五苓散证 水饮停积 布散水气 膀胱气化
下载PDF
关于五苓散证与脱水之间关系的探讨
10
作者 孙雪彬 陈家旭 +3 位作者 宋美芳 彭晨习 闫秋莹 张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97-2000,共4页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张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千古名方,随着人们对五苓散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到五苓散的条文一共11条,将这些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将五苓散证...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张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千古名方,随着人们对五苓散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到五苓散的条文一共11条,将这些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将五苓散证归纳为脉浮、发热、口渴、烦、呕吐、小便不利,将这些症状与脱水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相比较,发现其中有好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病因、症状和临床应用以及对五苓散证的思考几个方面来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来探讨五苓散证和脱水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脱水 五苓散证
下载PDF
浅谈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
11
作者 李永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57,共1页
浅谈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李永平《伤寒论》所论述的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历代医家大多数认为五苓散证是水停下焦,气化不行,故口渴;茯苓甘草汤证属水停中焦,故口不渴。为了进一步究具病机,现将个人之见解作抛砖引玉。... 浅谈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李永平《伤寒论》所论述的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历代医家大多数认为五苓散证是水停下焦,气化不行,故口渴;茯苓甘草汤证属水停中焦,故口不渴。为了进一步究具病机,现将个人之见解作抛砖引玉。《伤寒论》论述五苓散证的主要条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茯苓甘草汤
下载PDF
陈明对《伤寒论》五苓散证的解读及运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崔姗姗 陈明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2333-2336,共4页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本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本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上、中、下三焦证候皆可见。水蓄于下,则见小便不利、少腹满;水亏于上,则见消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水扰于中,脾胃升降紊乱,则可见心下痞、霍乱等病证。以五苓散治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汗出异常、脑积水等均应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五苓散证 五苓散 风水 消渴 干燥症 水痞 汗出异常 脑积水
下载PDF
基于肾气丸证探讨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军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033-1035,共3页
肾气丸证候中既有"小便不畅",又有"小便反多",其皆因肾气虚而导致。肾气虚,气化不行,津液不布,溺门不开,而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故有小便反多这一相反的临床表现... 肾气丸证候中既有"小便不畅",又有"小便反多",其皆因肾气虚而导致。肾气虚,气化不行,津液不布,溺门不开,而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故有小便反多这一相反的临床表现。由于足少阴肾与足太阳膀胱具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共同参与水液的代谢,故依据肾气丸证肾气亏虚的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探讨五苓散证"小便不利"的两种内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亦当包含小便难出与小便频数。膀胱之气化源于肾气的蒸腾,气化正常,则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与代谢,故小便正常。若气化失职,则为"阖而不出"和"开而不藏"之证。故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也可以出现尿崩证,病机总归是饮停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治当通阳化气行水,使蓄水证溺通,尿崩证崩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气丸 五苓散证 小便不利 小便难出 小便频数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从《尚论篇》谈对五苓散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柳忠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1年第6期290-291,共2页
通过对文献复习 ,作者认为五苓散功效不是利水为主 ,而是解表清热导饮、健脾行津滋燥 ,所治主证不是“太阳蓄水证” ,而是太阳病失治误治出现的表里同病、水停热结津伤的太阳阳明并病。
关键词 五苓散 五苓散证 中药 《尚论篇》
下载PDF
经方组合治疗疑难杂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国宁 刘喜平 《河南中医》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桂枝各半汤更弱;桂枝二越婢一汤为小寒闭表而兼有轻微的郁热烦躁,其治疗为辛温微汗,兼清郁热。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太阳腑证,都有少腹的症状。太阳蓄血证病在血分,无关乎气化的问题,所以小便利,而太阳蓄水证是病在气分,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利。蓄血证有如狂或者发狂之证,蓄水证有口渴,消渴之证。那么对于一类既有蓄水又有蓄血证的病证,可以把五苓散和抵当汤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于难以潜药用方的证型,可以考虑经方的联合应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方 联合应用 五苓散证 桃核承气汤 麻黄汤 桂枝汤 张仲景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湿热型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进友 伍德明 《福建中医药》 2009年第1期17-17,31,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D-D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 目的通过研究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D-D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结果①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中风症状明显好转且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湿热: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
下载PDF
论《伤寒论》之渴(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余钰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0期1459-1462,共4页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则"欲饮水",支乘于心则"恶水不欲饮",故小青龙汤证有"渴"与"不渴"。文蛤散证实乃水饮所致,此水在胸隔之间时,"渴"与"不渴"均可出现。五苓散证之渴的原因比较独特,是由"肺中、心下有水"和"脾虚客热"共同作用而致,仲景称之消渴。《伤寒论》中的口渴多为"阳明有热"和"水气内停"所致,亦有复杂情况,涉及此两个因素中的一个时患者反无口渴,与人体阳气的功能状态和涉及脏腑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小青龙汤 文蛤散 五苓散证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张仲景论治消渴之再辨析
18
作者 江睿 陈明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827-1831,共5页
张仲景认为消渴是渴而多饮,常伴见小便不利的症状,与津液的生成、运行、代谢密切相关,津液生成不足、运行失常、消耗过多、排出过多都可以导致消渴。张仲景以六经为纲,治疗津液输布失常、下焦水停所致的太阳病消渴用五苓散化气利水;治... 张仲景认为消渴是渴而多饮,常伴见小便不利的症状,与津液的生成、运行、代谢密切相关,津液生成不足、运行失常、消耗过多、排出过多都可以导致消渴。张仲景以六经为纲,治疗津液输布失常、下焦水停所致的太阳病消渴用五苓散化气利水;治疗肝风鸱张化火之厥阴病消渴用乌梅丸清厥阴风火,疏达肝木;治疗邪热炽盛,气阴两伤之阳明病消渴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泻火、补气生津;治疗肾阳不足,津不化气之杂病消渴,用肾气丸以阴中求阳,蒸化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五苓散证 乌梅丸 白虎加人参汤 肾气丸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第73条之我见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庆鸿 曾丽蓉 李明峰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299-2302,共4页
《伤寒论》第73条强调了鉴别诊断的意义,看似以"渴"与"不渴"的证候来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证,实则蕴含着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鉴别诊断思维,从病位、证候、方药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疾病。五苓散适用于有具体的脱水... 《伤寒论》第73条强调了鉴别诊断的意义,看似以"渴"与"不渴"的证候来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证,实则蕴含着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鉴别诊断思维,从病位、证候、方药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疾病。五苓散适用于有具体的脱水史,可明确诊断病位在三焦,证候并见上、下二焦证候的患者;茯苓甘草汤适用于素体胃阳虚弱,可明确诊断病位在中焦脾胃,证候未见上、下二焦证候的患者。当临床不能明确区分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时,可先予五苓散以试探之,若"汗出"与"渴"同时出现,则选用五苓散;若不同时出现,或者出现"不渴"时,选取茯苓甘草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第73条 五苓散证 茯苓甘草汤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