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探张子和对五苦六辛的发挥
- 1
-
-
作者
刘彩虹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院药品科
-
出处
《光明中医》
2003年第6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张子和
五苦六辛
中药基础理论
方药
攻邪学派
临床药学
-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中药“五苦六辛”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大洲
-
机构
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医务室
-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49-50,共2页
-
文摘
东汉班固著《汉书》,在《艺文志.方剂略》一篇中对方剂学作概括时提到"辨五苦六辛"一词,金元名医张从正依据词面揣度,对应五脏六腑作解释,并未详加考证,后人因循采纳,转相引用。今据《神农本草经》药物性味统计,得出五苦:指苦味的药物有寒热温凉平五种性气;六辛:指辛味的药物有寒热温凉平五种性气之外,还有大热一味,故称六辛。
-
关键词
中药
五苦六辛
张从正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经方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3
-
-
作者
马婕
-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7期476-477,共2页
-
文摘
“经方”之名由来已久,最早对“经方”进行阐释的《汉书·艺文志》认为“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也就是说,凡是经过反复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治疗方都可以称为经方,即验方。及至唐代,经方的含义己经有了医门经典的意味,
-
关键词
“经方”
影响因素
疗效
五苦六辛
通闭解结
实践检验
治疗方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千金食治
- 4
-
-
作者
孙思邈
-
出处
《养生月刊》
2007年第6期525-532,共8页
-
文摘
序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汤液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医家之务,
-
关键词
食治
五苦六辛
三阴三阳
圣人
神农
汤液
九针
岐伯
-
分类号
R692.3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
-
题名说“中医”
- 5
-
-
作者
施辉
-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6期24-24,共1页
-
文摘
“中医”之名最早见于典籍者,乃《汉书·艺文志》,确无中国传统医学简称之意。其本义即符合医理意思,反映了平衡人体恢复健康的治疗原则。原文如下:“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以平。及...
-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中国传统医学
《汉书·艺文志》
五苦六辛
通闭解结
演化变迁
《周易》
治疗原则
柳宗元
郑观应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