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五行五味互含”理论看《辅行诀》成书年代
1
作者 王迪 田永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辅行诀》主体学术思想反映在《汤液经法》五行五味互含图说中。《汤液经法》五行五味互含图说核心思想有二,即五脏五味补泻思想与五行五味互含思想。《辅行诀》以五脏五味苦欲补泻为基本组方用药思路的学术特征与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 《辅行诀》主体学术思想反映在《汤液经法》五行五味互含图说中。《汤液经法》五行五味互含图说核心思想有二,即五脏五味补泻思想与五行五味互含思想。《辅行诀》以五脏五味苦欲补泻为基本组方用药思路的学术特征与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非常相似,而五行五味互含思想应是源于明代命门学派。若据此推断,《辅行诀》的成书年代最早也在明代命门学派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 五行五味互含理论 成书年代
下载PDF
五味与五行配属理论新解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大明 路玫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笔者对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证,使这一理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药物性味功效与治疗用药规律,提高这一理论对临床用药论方证面的指导意义,从而完善和创新中医理论。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五行、五味特性的分析,按照取... 目的:通过笔者对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证,使这一理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药物性味功效与治疗用药规律,提高这一理论对临床用药论方证面的指导意义,从而完善和创新中医理论。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五行、五味特性的分析,按照取类比象的方法,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提出五行与五味配属关系的新见解。结果:五行与五味的配属关系是辛属木、咸属火、甘属土、酸属金、苦属水。结论:经过重新论证得出的五味与五行的这种配属关系,不仅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特性,而且对临床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左传 尚书 黄帝内经 朴素唯物主义 中医理论 五材说 五味五行配属
下载PDF
“五祀”新论——从清华简《八气五祀五味五行之属》再谈五祀神含义的演变
3
作者 朱君杰 《武陵学刊》 2020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清华简《八气五祀五味五行之属》一篇记载,“水、火、木、金、土”五行分别由“玄冥、祝融、句余亡、司兵之子、后土”五神执掌,主管“行、灶、户、门、中溜”等不同各处。依据简文可认为,当时有观念倾向于将五行之神与五种家宅神祗这... 清华简《八气五祀五味五行之属》一篇记载,“水、火、木、金、土”五行分别由“玄冥、祝融、句余亡、司兵之子、后土”五神执掌,主管“行、灶、户、门、中溜”等不同各处。依据简文可认为,当时有观念倾向于将五行之神与五种家宅神祗这两种不同的五祀观念整合于五行体系之中,这在先前发现的葛陵楚简、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等大量相关出土文献中是少有提到的,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礼记》与《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五祀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一方面证明了战国时期祭祀五祀并无等级差别,另一方面证明了在五行观念盛行的背景下,两种不同的五祀神观念在战国并非是全然独立的,而是已经出现了统一于五行体系的倾向,并且这种统一从时间上可以由战国晚期推进到战国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祀 《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 楚简 五行
下载PDF
出土文献视域下的二十四节气形成史--以清华简、北大汉简、银雀山汉简、胡家草场汉简中的节气类文献为中心
4
作者 夏虞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7,共13页
清华简、北大汉简和胡家草场汉简等新出文献为研究节气系统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材料。经过与传世节气类文献对读、排谱,可复原“八节”“十二节”到二十四节气的逐渐形成过程。“八节”虽是二十四节气的结构性因素,但中气“四时”才是四... 清华简、北大汉简和胡家草场汉简等新出文献为研究节气系统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材料。经过与传世节气类文献对读、排谱,可复原“八节”“十二节”到二十四节气的逐渐形成过程。“八节”虽是二十四节气的结构性因素,但中气“四时”才是四时令的基础、十二月令的中绳。先有十二中气,方才逐渐明确十二节气,最终合成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迟至两汉此系统已完全定型,节气次序虽有调整,但其名称、系统结构相对稳定,并长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 北大汉简《节》 八节 节气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中药性味演变及性味补泻述要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超产 孙鸿昌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1期1628-1633,共6页
中药五味的演变分为实体五行五味阶段、四时五行五味阶段以及四气五味阶段,其经历了以五谷为主,到食药兼顾,再到以药物为主的过程,而在五味的辨识上,经历了口尝五味阶段、五行取象五味阶段以及药类法象阶段。另外,易水学派在完成了四气... 中药五味的演变分为实体五行五味阶段、四时五行五味阶段以及四气五味阶段,其经历了以五谷为主,到食药兼顾,再到以药物为主的过程,而在五味的辨识上,经历了口尝五味阶段、五行取象五味阶段以及药类法象阶段。另外,易水学派在完成了四气与五味的整合过程后,将原本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发展成了归经理论。在性味补泻方面,《黄帝内经》认为,五谷五味通过养五脏之胃气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此时五味的性用,应以五行五味的性用为主。在五脏虚实的基础上,《黄帝内经》论述了五脏传变关系,产生了建立在相生基础上的五脏性味补泻,虚以相生传,实以相克传,相胜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本味为补,克该脏之味为泻。易水学派在五味补泻的基础上增加了四气补泻,强调了五脏的补泻主要在五味的运用上,而四气要随不同的脏气进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 五行五味 四时五行五味 四气五味
下载PDF
基于象思维重新认识中药五味五行配属理论 被引量:15
6
作者 郝永龙 陈美荣 +1 位作者 刘向红 王静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93-4796,共4页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建构和临床实践的思维基础,对中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应用象思维分析认为《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述是不准确的,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关于五味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述比较恰当。...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建构和临床实践的思维基础,对中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应用象思维分析认为《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述是不准确的,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关于五味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述比较恰当。即辛味属木,酸味属金,甘味属土,咸味属火,苦味属水。经过重新论证的五味五行配属关系,不仅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特性,对临床实践也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五味五行配属
原文传递
清華簡校釋三則
7
作者 岳拯士 《简帛研究》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簡15之“尃民之”當讀爲“輔民之過”,意爲“輔助匡正人民的過失”;《治邦之道》簡9之“■”當釋爲“咸”,讀爲“湛”,訓爲“沉湎”;《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簡7之“攸”當讀爲“流”,訓爲“行”。
关键词 清華簡 《殷高宗問於三壽》 《治邦之道》 《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
下载PDF
清华简新见神话谫论
8
作者 唐滟萍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0-63,共4页
清华简中一些神话传说资料对研究我国早期的神话演变、民俗信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选取《楚居》《赤鹄之集汤之屋》《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展开研究,可分析论述族源神话的发展及巫史时期的史事记注特点、早期原始时期神话的遗... 清华简中一些神话传说资料对研究我国早期的神话演变、民俗信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选取《楚居》《赤鹄之集汤之屋》《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展开研究,可分析论述族源神话的发展及巫史时期的史事记注特点、早期原始时期神话的遗留以及后土神话的流传与土地信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居》 《赤鹄之集汤之屋》 《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 族源神话 巫术神话 后土神话
下载PDF
中药炮制小议
9
作者 姚建元 《黑龙江中医药》 2000年第1期61-61,共1页
古人云:“炼石补天非人所能及,凭药活人是术以为然”。药之功效,重在炮制。中药历史悠久,炮制方法繁多,炮制药物,如同培养精兵良将,用之得当,效则昭著,故有用药如用兵之说。1 中药炮制合法,药效方能神速 炮制药物,必知炮制之法,各有所... 古人云:“炼石补天非人所能及,凭药活人是术以为然”。药之功效,重在炮制。中药历史悠久,炮制方法繁多,炮制药物,如同培养精兵良将,用之得当,效则昭著,故有用药如用兵之说。1 中药炮制合法,药效方能神速 炮制药物,必知炮制之法,各有所宜。如用酒炒则升提,姜炒则温散,用盐炒可入肾而软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炮制 炮制合法 五行五色五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