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有奎基于“肺贵说”从“五脏五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作者 魏艳萍 王济梅 董晓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69-873,879,共6页
[目的]浅析王有奎教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精读王教授著作及临床相关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肺贵说”理论着手论病因病机,并从五脏五行具体辨治,结合顺四时养五脏,总结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 [目的]浅析王有奎教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精读王教授著作及临床相关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肺贵说”理论着手论病因病机,并从五脏五行具体辨治,结合顺四时养五脏,总结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肺系疾病迁延愈久所致,肺体不用,肺气虚损乃本病之基。肺虚则病及五脏,脏腑气机失衡,生克制化失常,故从金土相爱、培土生金,金木交互、泻木清金,金火相持、复金益火,金水相生、生源益精四方面进行辨证论治,用药均为王教授自拟经验方。同时王教授十分注重顺应四时以养五脏,防患于未然。文中所附医案,王教授辨为肺肾两虚证,治以补肾纳气、益气健脾,方用补肾宣肺方。[结论]王教授临证注重先查病之源,再查病之机,从五脏五行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经验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贵说 五脏五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邪共治 五脏四时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隐喻特征赋予模型的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林佑益 谢菁 贾春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其中"五行-五脏"配属理论为大家所熟知。目前针对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隐喻... 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其中"五行-五脏"配属理论为大家所熟知。目前针对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隐喻的角度解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并从特性赋予模型理论分析"五行-五脏"这一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五行-五脏配属理论 结构隐喻 特性赋予模型
下载PDF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效霞 王振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五脏 发生学原理 理论研究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玉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五行学说在进入理论深化的过程中 ,表现了广泛的渗透性。五行学说在向医学渗透的过程中 ,曾出现过不同的五行配五脏的关系模式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各种模式反复进行验证 ,才找出应用于医疗实践行之有效的五行五脏的配属模式 。
关键词 五行学说 五脏五行配属关系 发展轨迹 多样性
下载PDF
五行与五脏配属史的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吉全 黎敬波 《光明中医》 2010年第11期1986-1988,共3页
近几年来研究五行与五脏的配属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很好区分五脏与五行相配的祭祀配法与性质配法,二是没有清楚地考证性质配法的发展过程,误认为性质配法的形成是西汉末年、东汉初的汉为火德的政治理念及相关活动影响的结果,因此对... 近几年来研究五行与五脏的配属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很好区分五脏与五行相配的祭祀配法与性质配法,二是没有清楚地考证性质配法的发展过程,误认为性质配法的形成是西汉末年、东汉初的汉为火德的政治理念及相关活动影响的结果,因此对于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史有再研究的必要。文章考查了《内经》之前《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及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胎产书》相关内容,回顾了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史,证明了《淮南子》已经基本完成了五行与五脏的性质配位,五行与五脏的性质配位的形成与西汉末年、东汉初的汉为火德的政治理念及相关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五脏的配属史 祭祀配法 性质配法
下载PDF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2)——立竿测影与阴阳五行定义、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河图洛书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波 吴世东 +9 位作者 曾启全 许小清 孙智锋 莫子丽 陈强松 陈瑞祥 张学著 兰吉瑞 李守力 任在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8-134,共7页
阴阳的原始定义是"阴为云遮住太阳,阳为云离开太阳";五行的原始定义是"通过立竿测影观察太阳的周期运动规律"。通过立竿测影,得到了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及定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四行的内涵,来自于日照... 阴阳的原始定义是"阴为云遮住太阳,阳为云离开太阳";五行的原始定义是"通过立竿测影观察太阳的周期运动规律"。通过立竿测影,得到了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及定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四行的内涵,来自于日照移行区在四季里的动态变化,此四行为"阳行";土行的内涵,则来自于日影移行区在一年中的动态变化,此一行为"阴行"。"阳行"四行的组合与"阴行"一行之间,构成了一对阴阳互动的整体系统,可视为一个活的生命模型。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既符合脏器的准确解剖方位,也契合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模型,更符合《内经》的心血管、神经系统同一体、毛细血管网与纤维神经网是所有脏器的共同基本结构等的潜在认识。河图、洛书里的数字排列原则,也来自太阳-日影的动态变化规律。由此,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与定义、"神"的矢量性质认识、脏腑的解剖与功能定位,甚至河图、洛书的数字排列,都可以用太阳的运动规律及其模型来归纳,即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这种公理底核的统一,为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应用和发展,带来相当程度上的逻辑自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形与神俱 立竿测影 生命矢量 阴阳 五行 五脏五行 河图洛书
下载PDF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五脏五行学说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应东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0-41,共2页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五脏五行学说李应东内科学教研室中图分类号R223.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敦煌卷子辗转流落中国民间的一部内科学专书。此书内容完整,历代未见著录。书中玄武汤皆未改为真武汤,不避宋讳,...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五脏五行学说李应东内科学教研室中图分类号R223.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敦煌卷子辗转流落中国民间的一部内科学专书。此书内容完整,历代未见著录。书中玄武汤皆未改为真武汤,不避宋讳,说明整理当在宋代以前。《辅行诀脏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五行 脏腑用药 敦煌遗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五行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秀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1-243,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范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赋予哲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五行"范畴移植于中医药学,为中医药理... 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范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赋予哲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五行"范畴移植于中医药学,为中医药理论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起点,以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框架,使中医药理论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多因素、多层次地考虑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慨念范畴 五行 五行思维方式 五行五脏结构系统
下载PDF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3)——《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辨证的实质是四阳行一阴行的五行病辨证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波 陈瑞祥 +4 位作者 张学著 兰吉瑞 李守力 任在晋 张长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伤寒论》三阳三阴病的实质,就是因感受外邪(寒邪)而导致的五行病。三阳三阴病辨证,是张仲景暗地里恢复使用《尚书·洪范》五行(四阳行一阴行)的定义内涵和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 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伤寒论》三阳三阴病的实质,就是因感受外邪(寒邪)而导致的五行病。三阳三阴病辨证,是张仲景暗地里恢复使用《尚书·洪范》五行(四阳行一阴行)的定义内涵和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方案而得到的诊疗体系。三阳三阴病六个"欲解时"的时间安排,主要根据洛书的数字排列规律来决定。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里,对当时医学界已经停止使用《洪范》五行的内涵和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的问题,隐暗地表达了他的不满。五行生克乘悔理论及今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可能是在东汉编写《内经》时,是被编写者最终认可的某些医学体系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三阴病 六经辨证 欲解时 五脏五行 阴阳 五行 形与神俱
下载PDF
从五脏五行探析灸疮调养观
10
作者 朱璐 罗志辉 +9 位作者 李灵杰 郑诗雨 乔宇 李璟 王照钦 刘慧荣 于欣 吴璐一 冶尕西 王顺吉 《中医学》 2024年第11期3154-3159,共6页
灸疮是艾灸之后,局部组织因灼伤出现化脓成疮的现象,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灸疮形成后需要调养,如调养不当则会产生坏证。目前对灸疮调护仍缺乏足够重视,让疗效大打折扣。本文基于五脏五行理论,从畅情志,舒肝木、促灸... 灸疮是艾灸之后,局部组织因灼伤出现化脓成疮的现象,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灸疮形成后需要调养,如调养不当则会产生坏证。目前对灸疮调护仍缺乏足够重视,让疗效大打折扣。本文基于五脏五行理论,从畅情志,舒肝木、促灸疮,抑心火、节饮食,护脾土、防外邪,固肺金、慎起居,养肾水五个角度分析并探讨古人灸后的调养特点,重新发掘灸疮调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临床灸疮调养提供理论依据。Moxibustion ulcer is the phenomenon of local tissue suppurating into sores due to burns after moxibus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owever, it needs to be recuperate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moxibustion ulcer, or improper recuperation will produce bad syndrome.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are of moxibustion ulcer, so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greatly reduc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ve Zang organs and five el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people’s recuperation after moxibustion from five angles: regulating emotion and soothing liver wood, promoting moxibustion ulcer and suppressing heart fire, saving diet and protecting spleen soil, preventing external evil and strengthening lung gold, living cautiously and nourishing kidney water. We re-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xibustion ulcer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moxibustion ulcer’s recu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五行 化脓 灸疮 调养
下载PDF
体用生克理论中医临床运用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家柱 廖光龙 《浙江中医杂志》 2007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体用生克 五行五脏 临床运用
下载PDF
“古今经学”对中医学的影响——论五行配五脏的变迁
12
作者 徐晓红 胡秀武 王富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8期54-55,共2页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两汉时期演变为研究儒家经典,阐述其义理的学问,并于这一时期出现古今经学两个学派.其中以董仲舒等为代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刘歆等为代表,...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两汉时期演变为研究儒家经典,阐述其义理的学问,并于这一时期出现古今经学两个学派.其中以董仲舒等为代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刘歆等为代表,以《左氏传》为核心的古文经学偏重训诂,讲究尊重经文.在两个学派中有着不同的五行与五脏的配属.今文经学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古文经学认为,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在两种不同的配属模式下,对中医学也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医疗理论模式.在中医学几千年的传承中,在无数次“若反其术,不死为剧”实践中,一直沿用至今的五行配属五脏为今文学派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经学 中医学 五行五脏
原文传递
李东垣五脏五行脉法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龙 任慧霞 +2 位作者 朱珂 朱晓晓 王常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97-3100,共4页
李东垣五脏五行脉法以《黄帝内经》《难经》中五行学说为其指导思想,以《难经》中脉之阴阳、四季王脉和一脉十变为依据将五行学说和脉之阴阳相结合,并效法仲景病、脉、证、治为一体的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脉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觉李... 李东垣五脏五行脉法以《黄帝内经》《难经》中五行学说为其指导思想,以《难经》中脉之阴阳、四季王脉和一脉十变为依据将五行学说和脉之阴阳相结合,并效法仲景病、脉、证、治为一体的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脉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觉李东垣五脏五行脉法以脉部和脉体为两大要素。诊脉时通过脉部和脉体的结合可查病因,知病机,探知五行脏腑生克的状态,并可以脉探知疾病的预后和预测疾病的发生,从而把握疾病的动态过程。李东垣五脏五行脉法的探究不仅对中医脉诊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还可为研究中医经典中的脉诊病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五行学说 五脏五行脉法 脉诊 黄帝内经 难经 脉部 脉体
原文传递
浅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见解及应用
14
作者 曲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145-145,共1页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有一个内脏出现病变,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其他内脏出现病变。《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重要理论在如今中医辨证论治中运用频繁,本文对这一理论的实质进行了深入而仔细的探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有一个内脏出现病变,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其他内脏出现病变。《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重要理论在如今中医辨证论治中运用频繁,本文对这一理论的实质进行了深入而仔细的探讨,并结合临床,阐释了笔者对“肝病实脾”的理解。希望为五脏相关疾病的医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脾脏 五脏五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