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9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探讨张元素药性理论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张钰欣 张保春 翟双庆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30-34,共5页
阴阳五行既是《黄帝内经》认识生命现象与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张元素构建药性理论体系的框架。《黄帝内经》通过阴阳、五行的分类与关系,阐述人体组织之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构建疾病的发生原理及发展规律,提出疾病的诊疗原则。而... 阴阳五行既是《黄帝内经》认识生命现象与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张元素构建药性理论体系的框架。《黄帝内经》通过阴阳、五行的分类与关系,阐述人体组织之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构建疾病的发生原理及发展规律,提出疾病的诊疗原则。而张元素将阴阳五行应用于药性理论构建当中,通过阴阳再分将气味厚薄、药物性能、方剂功效、人体藏象、四时节气结合,构成药物、人体、自然三合一的整体;运用五行分类,创立以药物性用特点为主体的法象药物分类法;依据五行关系,形成以生克制化为法则的遣药制方论。张元素所构建的药性理论体系,不仅将前人药性思想予以总结,对药物升降浮沉、分类等方面进行发挥,也为后世药性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 张元素 药性理论 易水学派
下载PDF
基于阴阳五行对《黄帝内经》中“魂魄”本质及其生理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正於 杨才弟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0期3-7,共5页
魂魄是《内经》五神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解读,结合五行阴阳,对"魂魄"本质进行了解析,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魂魄是天地阴阳之风木、燥金相合而化生的资"生"... 魂魄是《内经》五神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解读,结合五行阴阳,对"魂魄"本质进行了解析,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魂魄是天地阴阳之风木、燥金相合而化生的资"生"之精,是肝肺系统之本原。并认为其理论及临床意义有待更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五行阴阳 分析
下载PDF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志丹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2-1205,共4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节着机体脂质稳态。在自噬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证实自噬以"噬脂"促进脂质的分解,又通过某种途径参与脂质合成。同时,脂质沉积抑制自噬水平的高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五行学说解释为:自噬"生"脂质合成"、"自噬"生"脂质分解"、"脂质合成"侮"自噬"。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脂质代谢及自噬对于脂质代谢的调节关系具有颇为特殊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探究其科学内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自噬 脂质代谢 内稳态
下载PDF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被引量:18
4
作者 邵晓姣 成泽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36-137,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下载PDF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克强 张重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00-290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中医阴阳五行学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脏腑之阴阳,即是交...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中医阴阳五行学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脏腑之阴阳,即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是脏腑阴阳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解剖学 生理学
下载PDF
“阴阳五行”对先秦服饰色彩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金英 刘国联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阴阳五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被古人想象成时间、空间以及天地万物的化身,成为某种客体的象征,并用来体现主体的现实意义。其通过古人赋予给"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合"循... "阴阳五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被古人想象成时间、空间以及天地万物的化身,成为某种客体的象征,并用来体现主体的现实意义。其通过古人赋予给"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合"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试图解释中国古代服饰色彩的产生、发展、嬗变以及古人对服饰色彩的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古代服饰色彩 影响
下载PDF
中医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肾脏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跃进 鲁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医思维和现代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医肾病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西医深层次结合的突破点。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既病防变"和"二级预防"、"证本质"和&qu... 中医思维和现代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医肾病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西医深层次结合的突破点。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既病防变"和"二级预防"、"证本质"和"微观辨证"等角度对肾脏病的中医诊治理念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现代临床中医肾脏病诊疗模式应是中西医有机结合下的审病-辨证-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 阴阳五行学说 微观辩证 肾脏病
下载PDF
浅论中医之阴阳五行核心是“和” 被引量:4
8
作者 秦英刚 陈宏 +1 位作者 田林晓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38-39,共2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就是在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上得到了成长、升华。阴阳五行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及动态平衡,但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其最核心应是调和、和谐、协调之意,即阴阳五行的核心是"和"。
关键词 中医 阴阳五行
下载PDF
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洪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140,共9页
中国有三大鬼节,即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以往的研究总是将它们分别探究,其中关于中元节的起源通常又归因于佛教和道教。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佛教盂兰盆节和道教中元节在中国出现前,初秋七月中国已有祭祖祀鬼之俗,故而认为作为民... 中国有三大鬼节,即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以往的研究总是将它们分别探究,其中关于中元节的起源通常又归因于佛教和道教。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佛教盂兰盆节和道教中元节在中国出现前,初秋七月中国已有祭祖祀鬼之俗,故而认为作为民间鬼节的中元节并非因佛、道而产生,但这样立论还是稍嫌不足。本文以阴阳五行阐述鬼节,指出中国鬼节产生的根据就在阴阳五行,中国诸鬼节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节 清明节 中元节 寒衣节 冬至节 阴阳五行
下载PDF
从简约性看中医“阴阳五行”的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玉庆 郭林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6-298,共3页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但是五行所以选“五”,并非随意与偶然,有很强的实证经验性,非常符合生物学的基本规律,是最简约的生物模型。
关键词 阴阳五行 生物学 中医 简约性
下载PDF
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 被引量:81
11
作者 顾植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3-466,共4页
运气学说不只是在七篇大论,也不仅仅是疾病预测的问题。《黄帝内经》中到处都是五运六气,需要用五运六气来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的许多原理。三阴三阳六气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和特色体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描述的三阴三阳... 运气学说不只是在七篇大论,也不仅仅是疾病预测的问题。《黄帝内经》中到处都是五运六气,需要用五运六气来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的许多原理。三阴三阳六气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和特色体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描述的三阴三阳,表述了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笔者据此绘制的“三阴三阳开阖枢时空方位图”和“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可以作为理解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图式。五行即五运。把一年分作五个时段,就会依次出现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大类自然气息,是为一年中的五个主运。五行是五运的符号,五运是五行的灵魂。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首先是古代的自然科学模型,在中医学中是具体的医学理论。撇开五运六气,阴阳五行就成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天人相应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五运六气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有了五运六气,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天人相应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三阴三阳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结晶——从《黄帝内经·素问》的角度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天胜 高思华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对特殊概念,后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考察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认为它们并非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历代先民对自然现象中的规律的抽象与总结,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光辉,指引...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对特殊概念,后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考察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认为它们并非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历代先民对自然现象中的规律的抽象与总结,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光辉,指引着后人认识自然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
下载PDF
从阴阳五行之性味配伍论方之整体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华楠 邓中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43-1244,共2页
阴阳五行运动失常是机体疾病的主要因素。药各俱性味之偏、阴阳五行之属,以阴阳五行为本的药的性味配伍立方,纠正机体阴阳五行运动失常,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亦在对病证的治疗中充分反映其整体观。
关键词 阴阳五行 性味 配伍
下载PDF
从阴阳五行说看农道同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清华 袁名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随着道教研究的深入,农业和道教的关系也渐成显学,由于道教本身和其他社会原因,人们对农业与道教关系以前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甚至将两者割裂开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农道关系,从源头上厘清两者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此目的提出了农... 随着道教研究的深入,农业和道教的关系也渐成显学,由于道教本身和其他社会原因,人们对农业与道教关系以前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甚至将两者割裂开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农道关系,从源头上厘清两者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此目的提出了农道同源,并对其思想基础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阴阳五行说是传统农学和道教农学思想各自产生的共同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道家 道教 传统农学 农道同源
下载PDF
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 被引量:40
15
作者 陈久金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2期97-112,共16页
阴阳五行对我国古代哲学和科学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在我国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隋萧吉《五行大义》说:"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这说明我国古代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源于阴阳五行。《周易》和八卦... 阴阳五行对我国古代哲学和科学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在我国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隋萧吉《五行大义》说:"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这说明我国古代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源于阴阳五行。《周易》和八卦也是我国学术上的一大理论问题,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对它进行研讨,几乎从未间断。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阴阳五行和易理称为中国科学最基本的观念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历 阴阳五行 五行 后天八卦 历法 哲学概念 我国古代 巨大影响 河图洛书 起源
下载PDF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理论推断预后时间的应用范围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玉燕 陈子杰 翟双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34-635,共2页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是推断预后时间的理论工具,但有其应用范围:适用于时令对疾病影响较大时,仅可判断时间的属性而不涉及时间的尺度。不适用阴阳五行理论时,《内经》中根据经验总结来判断预后时间。阴阳、五行理论之间的取舍...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是推断预后时间的理论工具,但有其应用范围:适用于时令对疾病影响较大时,仅可判断时间的属性而不涉及时间的尺度。不适用阴阳五行理论时,《内经》中根据经验总结来判断预后时间。阴阳、五行理论之间的取舍以病机为准,当疾病病机以正邪、阴阳矛盾为主时,以四时阴阳理论来预测;当以脏腑功能盛衰为主要病机时,以五行生克理论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预后 时间 阴阳五行理论 应用范围
下载PDF
《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熙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2,共7页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易经 宇宙观 认知方式 时空观
下载PDF
阴阳五行学说的集成与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成祥 杨英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 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由此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儒学 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
下载PDF
浅谈《淮南子》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秋平 张其成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10期60-61,共2页
《淮南子》一书实现了阴阳与五行学说结合的定型,对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这些学说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关系 《淮南子》
下载PDF
建立“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占鳌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对中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采用动态二值逻辑的方法进行描述.对中医五行学说,利用二元关系进行刻画.其中生克转换定理与生侮转换定理,反映了中医理论学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阴阳五行 中国医药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