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与一、诚——《中庸》第20章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海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5期28-37,共10页
《中庸》第20章的篇幅很长,内涵十分丰富。就内涵而言,它一方面对三达德(三种道德品质)、五达道(五种伦理关系),尤其是对九经(九种治国方略)这些伦理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另一方面从哲学思辨角度,认定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均由'...
《中庸》第20章的篇幅很长,内涵十分丰富。就内涵而言,它一方面对三达德(三种道德品质)、五达道(五种伦理关系),尤其是对九经(九种治国方略)这些伦理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另一方面从哲学思辨角度,认定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均由'一'统摄,进而以'诚'释'一',真实无妄是一、诚的本体界定。就篇幅而言,它是一篇千字文,相当于《中庸》全文的五分之一。把它分成九个段落,目的在于进一步释放这一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髓,敞开这一章步步推进的逻辑表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第20章
三达德
五达道
九经
一
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五伦”说考议
被引量:
5
2
作者
梁韦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6-41,30,共7页
孟子的“五伦”说,继承了前人的观念,进而把它凝固成一个稳固的系统理论。“五伦”说概括了孟子对如何处理亲缘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的看法,其观点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但同时这一观点又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政治关系
朋友有信
五达道
孔子学说
昏义
君臣之义
五
教
子贡
十义
公孙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述子思在儒学发展中的作用——读《礼记·中庸》札记
被引量:
1
3
作者
卞朝宁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88-94,共7页
子思名伋,孔子之孙,约生活于战国初年。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孟子·公孙丑》载其曾受到鲁缪公的优礼,《史记·孙子世家》中说他“尝困于宋”而作《中庸》。另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子思曾有著述二十三篇,但...
子思名伋,孔子之孙,约生活于战国初年。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孟子·公孙丑》载其曾受到鲁缪公的优礼,《史记·孙子世家》中说他“尝困于宋”而作《中庸》。另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子思曾有著述二十三篇,但今已佚失,仅在《礼记》中残存了《中庸》一篇。可见,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子思可供我们研究的材料实在是太少了。但是,从儒学发展的高度来看,子思前承孔子,后续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
儒家思想
公孙丑
儒家学派
五达道
鲁缪公
三达德
生平事迹
“性善论”
道德修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庸之道及其实现原则
4
作者
吴泳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年第S1期92-94,共3页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见于《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雍也》)孔子在此论述的"中庸",很明显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或概念,但并不仅限于此,正如钱逊所言:"它反映了孔子对万物的本...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见于《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雍也》)孔子在此论述的"中庸",很明显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或概念,但并不仅限于此,正如钱逊所言:"它反映了孔子对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由此而得出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在此,钱逊将孔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原则
天地位焉
子思
素位而行
五达道
致中和
曾子
三达德
无过不及
里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与一、诚——《中庸》第20章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海文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国孟子研究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5期28-37,共10页
基金
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
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经费资助基金项目
文摘
《中庸》第20章的篇幅很长,内涵十分丰富。就内涵而言,它一方面对三达德(三种道德品质)、五达道(五种伦理关系),尤其是对九经(九种治国方略)这些伦理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另一方面从哲学思辨角度,认定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均由'一'统摄,进而以'诚'释'一',真实无妄是一、诚的本体界定。就篇幅而言,它是一篇千字文,相当于《中庸》全文的五分之一。把它分成九个段落,目的在于进一步释放这一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髓,敞开这一章步步推进的逻辑表述结构。
关键词
《中庸》第20章
三达德
五达道
九经
一
诚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五伦”说考议
被引量:
5
2
作者
梁韦弦
机构
四平师院政治系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6-41,30,共7页
文摘
孟子的“五伦”说,继承了前人的观念,进而把它凝固成一个稳固的系统理论。“五伦”说概括了孟子对如何处理亲缘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的看法,其观点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但同时这一观点又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政治关系
朋友有信
五达道
孔子学说
昏义
君臣之义
五
教
子贡
十义
公孙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子思在儒学发展中的作用——读《礼记·中庸》札记
被引量:
1
3
作者
卞朝宁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88-94,共7页
文摘
子思名伋,孔子之孙,约生活于战国初年。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孟子·公孙丑》载其曾受到鲁缪公的优礼,《史记·孙子世家》中说他“尝困于宋”而作《中庸》。另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子思曾有著述二十三篇,但今已佚失,仅在《礼记》中残存了《中庸》一篇。可见,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子思可供我们研究的材料实在是太少了。但是,从儒学发展的高度来看,子思前承孔子,后续孟子。
关键词
子思
儒家思想
公孙丑
儒家学派
五达道
鲁缪公
三达德
生平事迹
“性善论”
道德修养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庸之道及其实现原则
4
作者
吴泳清
出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年第S1期92-94,共3页
文摘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见于《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雍也》)孔子在此论述的"中庸",很明显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或概念,但并不仅限于此,正如钱逊所言:"它反映了孔子对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由此而得出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在此,钱逊将孔子的"
关键词
实现原则
天地位焉
子思
素位而行
五达道
致中和
曾子
三达德
无过不及
里仁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与一、诚——《中庸》第20章解读
杨海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孟子“五伦”说考议
梁韦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述子思在儒学发展中的作用——读《礼记·中庸》札记
卞朝宁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庸之道及其实现原则
吴泳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