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五音图》《乐风》试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6,164,165,共7页
清华简新发现的《五音图》和《乐风》,内容包含不少前所未见的先秦音乐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五音图》简文主要是宫、商、角、徵、羽五声的高低八度阶名,有可能为一种“旋宫图”。《乐风》当为一首歌曲作品,简文的第一部分为... 清华简新发现的《五音图》和《乐风》,内容包含不少前所未见的先秦音乐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五音图》简文主要是宫、商、角、徵、羽五声的高低八度阶名,有可能为一种“旋宫图”。《乐风》当为一首歌曲作品,简文的第一部分为宫商字谱,第二部分可能为琴的演奏提示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五音图 乐风 五声阶名 宫商字谱
下载PDF
清华简《五音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其伟 《出土文献》 2023年第4期18-26,154,共10页
清华简《五音图》是《管子》等文献所载“三分损益法”的直观体现,以■、上、大、少、左、右、反等词修饰不同八度组的五音,也是春秋战国时代就已流行的乐律学惯例。五音图呈现的五音异名,缀“■—上—大—右”为低八度,“左—少—反”... 清华简《五音图》是《管子》等文献所载“三分损益法”的直观体现,以■、上、大、少、左、右、反等词修饰不同八度组的五音,也是春秋战国时代就已流行的乐律学惯例。五音图呈现的五音异名,缀“■—上—大—右”为低八度,“左—少—反”为高八度,两组缀词分别表示的八度相同。因此,包括“巽反”这一高八度之高八度的徵音和省略的五正音在内,五音图所呈现的音域范围实际上为四个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五音图 音域 异名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大音”与《五音图》图式略论——重读李学勤先生《伶州鸠与武王伐殷天象》
3
作者 程薇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4,共9页
受李学勤先生《伶州鸠与武王伐殷天象》之文的启发,从“中国传统学术乐律和历法长期不分”的角度,重审清华简《五纪》中的“大音”问题和《五音图》中的“五角星”图式问题,得出一些新认识。
关键词 清华简 《五纪》大音 五音图》五角星
下载PDF
清华简《五音图》乐音体系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惟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9,共9页
清华简《五音图》是一篇前所未知的音乐类佚籍,对于先秦乐学乃至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五音图》五角星图形由“宫—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宫”五条连线构成,正好构成了五音的乐音“生成”系统,但并非闭合循... 清华简《五音图》是一篇前所未知的音乐类佚籍,对于先秦乐学乃至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五音图》五角星图形由“宫—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宫”五条连线构成,正好构成了五音的乐音“生成”系统,但并非闭合循环的“相生”系统。曾侯乙编钟铭文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先秦乐律学文献,为研究《五音图》乐音体系提供了参照。《五音图》涉及24个音名,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高低八度的音名,其二是低一律的偏音名,其三是上下大三度的音名。另外,《五音图》音名与《黄帝内经》相关音名的数量和修饰语总体相似。在汉代,多以黄钟为标准“同律度量衡”,《黄帝内经》便是将钟律推衍至人体定律。由此或可印证,清华简《五音图》并非与普通乐器有关,而可能是作为编排乐律的乐钟——编钟的乐音体系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乐学 五音图 乐音体系 钟律
原文传递
清华简《五音图》论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民镇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1,共12页
清华简《五音图》是一篇新见的先秦乐书,具有重要的音乐史意义。《五音图》五组声名的排列,可与“宫-徵-商-羽-角”的五声相生次序以及“宫-商-角-徵-羽”的次序相呼应,而与五行无关。修饰词“上”“大”“右”“逝”均表示某正声的低八... 清华简《五音图》是一篇新见的先秦乐书,具有重要的音乐史意义。《五音图》五组声名的排列,可与“宫-徵-商-羽-角”的五声相生次序以及“宫-商-角-徵-羽”的次序相呼应,而与五行无关。修饰词“上”“大”“右”“逝”均表示某正声的低八度,修饰词“下”“小”“左”“反”均表示某正声的高八度。“左”之所以等同于“小”“下”,“右”之所以等同于“大”“上”,当与古人的方位观念有关。《五音图》和《灵枢》存在交集,暗示《灵枢》很可能吸收了类似于《五音图》的某种文献。《五音图》重在表现五声相生的关系,它以图示的形式,呈现五声的生成以及各组声名的相应内容。图中看似杂乱的声名罗列,仍有其内在的逻辑与体系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五音图 音乐史
原文传递
神珙本五音图的性质
6
作者 丁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18-232,共15页
《大广益会玉篇》卷末所附《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简称"神珙本")中的五音图是中古音韵学独特而关键的历史文献。本文以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中日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六个章节分别探讨其用途、用语、布图、语音、成书以及五... 《大广益会玉篇》卷末所附《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简称"神珙本")中的五音图是中古音韵学独特而关键的历史文献。本文以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中日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六个章节分别探讨其用途、用语、布图、语音、成书以及五音图与神珙本和唐院本的相关性等问题,深入揭示五音图的性质。本文通过多侧面的分析考证,首先认为五音图是展示双声叠韵原理的反切练音图。而其用语的不平衡表象后面隐含了后世失传了的早期创意,而从五音各图的排列方位违背了《白虎通义》以来五行五方的配伍关系来看,可知图面、文字已非原貌,多有错讹。五音图在用字使用三等字和流音字的语音特征与九弄图一致,但全无后者所具的四声纽观念,因此其成书时代可以上溯到南北朝。五音图作为神珙本的一个独立单元,据考证可以断定是后来编入的,而其最终编成与唐院本等唐末五代所见口舌发音模式表述前后相关。神珙本是在传承唐院本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文本中的各个构成部分是独自完成并最后被合编成书的。本文对五音图的探讨角度独特,考辨翔实,结论新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珙本 五音图 宫商角徵羽 双声叠韵 反音法
原文传递
试释宋本《玉篇·五音之图》与“宫商” “五姓”之名
7
作者 郑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175,共6页
从汉魏至宋元的汉语语音史文献中常常提到"五音""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姓"等相关的名目,已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五音"在大多数文献中都用来指称声母的类别("唇牙喉舌齿")... 从汉魏至宋元的汉语语音史文献中常常提到"五音""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姓"等相关的名目,已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五音"在大多数文献中都用来指称声母的类别("唇牙喉舌齿"),"宫商"之名也有类似的涵义。论文中指出,宋本《玉篇》后附《五音之图》的"五音"包含了10个代表字,每组2个,一共五组。其区分标准并非声母、声调,也不是介音或主元音,而是"韵"的语音性质,即主元音和韵尾搭配后的五种不同的口腔发音状态。另外,汉代以来的文献资料里将"五姓"与"宫商"相联系,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而且历史上前后一致,很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篇》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五姓 汉语音韵史
下载PDF
论清华简《五音图》声名所呈现的八度与音列
8
作者 宋克宾 《音乐研究》 2024年第4期30-41,共12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参)》收录了两篇楚地乐类文献。其中《五音图》呈现了先秦时期五正声的大量异名,并以五角星图形展现了五正声的相生关系,以曾侯乙钟磬铭文以及其他材料,可以解读《五音图》中声名的八度分组和音列结构等相关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参)》收录了两篇楚地乐类文献。其中《五音图》呈现了先秦时期五正声的大量异名,并以五角星图形展现了五正声的相生关系,以曾侯乙钟磬铭文以及其他材料,可以解读《五音图》中声名的八度分组和音列结构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解读先秦音乐理论,建构中国音乐话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五音图 曾侯乙钟磬铭文 声名 音列
原文传递
台湾师范大学藏抄本《五音通韵》校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曰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42-150,共9页
台湾师范大学藏抄本《五音通韵》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藏韵图韵书配合本《五音通韵》之等韵图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需要校勘补订。就比勘情况来看,台湾藏本应该是抄自日藏全本之等韵图,是赵荫棠先生藏本,二者具有源流关系。它在20世纪40年代... 台湾师范大学藏抄本《五音通韵》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藏韵图韵书配合本《五音通韵》之等韵图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需要校勘补订。就比勘情况来看,台湾藏本应该是抄自日藏全本之等韵图,是赵荫棠先生藏本,二者具有源流关系。它在20世纪40年代作为参考工具书由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带去台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台藏韵图的具体抄手名姓及收藏时间,却需要借助于其他信息才可能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通韵》等韵 抄本 传抄时间 赵荫棠 台湾师范大学书馆
下载PDF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藏《五音通韵》考论
10
作者 秦曰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7,共9页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一部《五音通韵》,为抄本,是日本国藏韵图韵书配合本、台湾省藏韵图抄本之外《五音通韵》等韵图的第三种存世文本。惜乎其收藏者信息及传抄时间不能确定。以新见吉藏本为工作底本,主要校勘以日藏本、参之以...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一部《五音通韵》,为抄本,是日本国藏韵图韵书配合本、台湾省藏韵图抄本之外《五音通韵》等韵图的第三种存世文本。惜乎其收藏者信息及传抄时间不能确定。以新见吉藏本为工作底本,主要校勘以日藏本、参之以台藏本,从凡例内容、韵图格式、韵图列字等方面比较三种韵图之异同,可以探测三者之间的传播、流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通韵》等韵 抄本 传抄时间 列字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五音口訣”的功能和來源
11
作者 張健 《汉语史学报》 2021年第2期33-41,共9页
"五音"在古代音韻學中應用過寬,要具體分析使用環境才能明其所指。在《五音之圖》中,"五音"是用來區别五種發音狀態的標記,並不具體與字音的聲韻調中某個因素發生關聯。"宫商角徵羽"五個字的本身讀音也... "五音"在古代音韻學中應用過寬,要具體分析使用環境才能明其所指。在《五音之圖》中,"五音"是用來區别五種發音狀態的標記,並不具體與字音的聲韻調中某個因素發生關聯。"宫商角徵羽"五個字的本身讀音也與《五音之圖》的口訣没有必然聯繫。該口訣起源於人聲與音樂相配的觀念,脱胎於古代以五音占卜的做法。在唐宋時期一度流傳甚廣,出現了很多與之有關的類似口訣,並流入佛門爲僧人所借鑒,結果成爲了一份音韻學材料被現代學者重視。雖然五音口訣確實描寫了某些發音的區别特徵,但歸根結底,這不是對特定音節所作的分析,而且過於籠統,故而其價值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之圖 五音 五姓 區别特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