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音戏在高校中的传承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3期54-56,共3页
五音戏是流传于山东淄博一带的山东独有剧种,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音戏名列其中。作为国家非遗戏曲的代表,传承、传播和弘扬五音戏,我们责无旁贷。戏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 五音戏是流传于山东淄博一带的山东独有剧种,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音戏名列其中。作为国家非遗戏曲的代表,传承、传播和弘扬五音戏,我们责无旁贷。戏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进校园就是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是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转化。国家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承发展,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非遗 五音戏 传承发展
下载PDF
五音戏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与内涵阐释
2
作者 邱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是鲁中地区地方戏曲形式之一。它产生于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济南、淄博等地,距今约四百年的历史。五音戏的唱腔婉转,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素有“北方越剧”之称,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是鲁中地区地方戏曲形式之一。它产生于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济南、淄博等地,距今约四百年的历史。五音戏的唱腔婉转,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素有“北方越剧”之称,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能够在鲁中大地生根、发芽并且传承下去,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它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精神品质、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等,这也是五音戏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共赏 虚实相生 五音戏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论新时代背景下五音戏的创新发展——以新创剧目«青山作证»为例
3
作者 赵玉鑫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
五音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文化价值、艺术传承价值,当前五音戏的发展也面临重要机遇与严峻挑战。新创剧目«青山作证»是新时代背景下五音戏创新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创作者在继承五... 五音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文化价值、艺术传承价值,当前五音戏的发展也面临重要机遇与严峻挑战。新创剧目«青山作证»是新时代背景下五音戏创新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创作者在继承五音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对文艺创作的要求,从创作思源、伴奏乐队、乐谱编排上进行了艺术创新。«青山作证»的艺术创排变化是五音戏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剧情、音乐和舞美等方面的创新,使五音戏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五音戏 «青山作证»
下载PDF
五音戏中的“聊斋戏”改编——以《云翠仙》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邱菊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小说叙事改编为戏曲叙事是文学与表演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小说《聊斋志异·云翠仙》改编为五音戏《云翠仙》,在主题思想、情节布局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立足戏曲本位,对小说在语言、唱腔以及角色等方面做了一... 小说叙事改编为戏曲叙事是文学与表演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小说《聊斋志异·云翠仙》改编为五音戏《云翠仙》,在主题思想、情节布局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立足戏曲本位,对小说在语言、唱腔以及角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加工改造,凸显了五音戏特有的艺术特征,为五音戏走向现代奠定基础,也为后世五音聊斋戏的改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聊斋 改编 《云翠仙》
下载PDF
五音戏源流新探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艺玲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84-88,共5页
五音戏是山东淄博五音剧院专有剧种。"五音戏"之名称,因其戏曲音乐由五个音阶组成而得名,其前身是全省广为流行的"肘鼓戏"声腔系统的一个分支流派。"肘鼓戏"应写作"扌周鼓戏","扌周"... 五音戏是山东淄博五音剧院专有剧种。"五音戏"之名称,因其戏曲音乐由五个音阶组成而得名,其前身是全省广为流行的"肘鼓戏"声腔系统的一个分支流派。"肘鼓戏"应写作"扌周鼓戏","扌周"为山东东、南部方言,意为"扭"、"拧"、"转","扌周鼓戏"之名称则因为摇晃鼓的伴奏方式而得名。"扌周鼓戏"源于原始巫戏与道教结合后形成的带有宗教性质的以敬神、驱邪、还愿等为目的说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扌周鼓 源流
下载PDF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以山东五音戏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婷 刘晓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10,共7页
戏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动态表演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戏曲欣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我国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之一。在当今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和文化消费形式多样化的冲击下,山东五音戏和其他剧种一样,由于经... 戏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动态表演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戏曲欣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我国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之一。在当今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和文化消费形式多样化的冲击下,山东五音戏和其他剧种一样,由于经费不足和人才空缺,面临衰落甚至濒临失传,而脱离市场的扶持与保护更会加快戏曲的衰落。戏曲表演本身具有商业属性,借鉴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戏曲进行创新与开发,有助于戏曲走出"弘而不扬,振而不兴"的怪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音戏
下载PDF
回归乡土 小戏大作——五音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霍俊萍访谈录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军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霍俊萍简介:霍俊萍,1947年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2006年,五音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入选中国首批... 霍俊萍简介:霍俊萍,1947年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2006年,五音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入选中国首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霍俊萍 中国剧家协会 王小赶脚 拜师学艺 国家一级演员 名誉院长 樱桃核 邓洪 天下第一团
下载PDF
五音戏音乐形态与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静 张潇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16,共7页
五音戏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流传至今,腔调妩媚婉转,曲词风趣生动,表演朴实细腻,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在梳理五音戏的起源与成长,分析其音乐形态及其对当地民间音乐元素的吸收与运用的基础上,就当前五音戏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存... 五音戏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流传至今,腔调妩媚婉转,曲词风趣生动,表演朴实细腻,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在梳理五音戏的起源与成长,分析其音乐形态及其对当地民间音乐元素的吸收与运用的基础上,就当前五音戏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人才断档、观众流失、民间剧团稀缺等问题,提出了立足自身特色、敢于求新求变、借助新媒体传播、重视人才培养、政府加大扶持五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音乐形态 传承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五音戏《拐磨子》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石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186,共5页
《拐磨子》是流传于山东淄博、济南等地的五音戏优秀传统剧目之一,属于二人小戏。小戏表现了那个时代老百姓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表现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人民性。剧本高度凝练,生活气息浓郁,舞台呈... 《拐磨子》是流传于山东淄博、济南等地的五音戏优秀传统剧目之一,属于二人小戏。小戏表现了那个时代老百姓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表现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人民性。剧本高度凝练,生活气息浓郁,舞台呈现雅俗共赏的形式美样式,获得了观众的心理共鸣和认同。唱腔音乐运用了旋律欢快、极富跳跃性的曲牌【逗歌】,欢快的旋律与鲜明的节奏默契精准地配合了演员的表演。小戏以小见大,轻松愉悦,且富有生活情趣,历经几代艺术家的传承发展,以愉悦性和大众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凸显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术 曲音乐 五音戏 人民性 愉悦性 逗歌 唱腔音乐
下载PDF
五音戏传统剧目音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艺玲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80-85,共6页
五音戏是山东淄博的地方戏。五音戏传统剧目的音韵特征与剧种的音乐特点密切相关。五音戏的语音系统由25个声母,37个韵母,4个声调构成;五音戏的韵律特征是韵辙与戏曲十三辙一致,方言入韵;韵位的安排一般在双句句末,韵式的安排以两句一... 五音戏是山东淄博的地方戏。五音戏传统剧目的音韵特征与剧种的音乐特点密切相关。五音戏的语音系统由25个声母,37个韵母,4个声调构成;五音戏的韵律特征是韵辙与戏曲十三辙一致,方言入韵;韵位的安排一般在双句句末,韵式的安排以两句一韵为主;声律特征是每唱段的韵位除最后一个单句安排一个象征性的仄声,其余为平声韵;节律特点为七字句以二二三为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语音系统 韵律 声律 节律
下载PDF
五音戏词义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艺玲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地方戏语言研究既是地方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五音戏在词义上有其突出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同义词、反义词古今词形共存,与共同语同形异义、逆序义同词语的保留,类义词不同历史层次的相关义位的类聚以及鲜... 地方戏语言研究既是地方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五音戏在词义上有其突出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同义词、反义词古今词形共存,与共同语同形异义、逆序义同词语的保留,类义词不同历史层次的相关义位的类聚以及鲜明的地域特点、口语特征和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词义 词彩 比较
下载PDF
山东地方戏曲“五音戏”传承发展要梳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7,共4页
从"肘鼓子"的起始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五音戏剧团"及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其持续发展... 从"肘鼓子"的起始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五音戏剧团"及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其持续发展可行性的保障。在对"五音戏"传承模式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变则新与活"的传承发展思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邓洪山五音戏表演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5-71,共7页
邓洪山是山东五音戏早期表演艺术家(工青衣花旦),对五音戏的形成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邓洪山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后天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经多年艺术实践逐步形成雅俗相融、形神兼备、唱中带说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色。"演的活一点... 邓洪山是山东五音戏早期表演艺术家(工青衣花旦),对五音戏的形成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邓洪山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后天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经多年艺术实践逐步形成雅俗相融、形神兼备、唱中带说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色。"演的活一点,好一点,像一点"的理念,是他创新求变的终生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洪山 五音戏 悠板 雅与俗 形与神
下载PDF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静 张晴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
齐琴,五音戏的主奏乐器,研制发明于2009年,并于2011年获得两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2017年其音频数据被纳入“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与频谱分析”工程,并收录于《中国传统乐器数典集成》和《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数据库》两项国家级研究成果之... 齐琴,五音戏的主奏乐器,研制发明于2009年,并于2011年获得两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2017年其音频数据被纳入“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与频谱分析”工程,并收录于《中国传统乐器数典集成》和《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数据库》两项国家级研究成果之中。作为五音戏乐队的“声音名片”,承担着重大的“演奏使命”。从齐琴的研制溯源、本体形态和价值属性出发,以“寻”“析”“探”“窥”的感知手段,对五音戏主奏乐器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优势成因以及重要作用和文化价值进行详细分析与深入思考。围绕乐器本体,通过深入乐器所属群体的调研,查阅相关音视资料与研究文献,将所得到的准确数据与调研信息进行了详尽的呈现,并将该部分资料用作逻辑思维的基础,在理性的呈示与陈述中,加入感性的认知与体验,最终获得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术 五音戏 齐琴
下载PDF
五音戏艺术特色之“中和”审美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新 《戏剧之家》 2010年第12期44-45,共2页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儒家的"中和"审美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理想境界。五音戏,是产生并流传于齐鲁地区的地方戏曲,从其传统剧目的题材内容、唱腔、音乐等方面都受到儒家"中...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儒家的"中和"审美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理想境界。五音戏,是产生并流传于齐鲁地区的地方戏曲,从其传统剧目的题材内容、唱腔、音乐等方面都受到儒家"中和"审美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儒家思想 美善 中和审美观
下载PDF
五音戏源流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8-74,共7页
"五音戏"产生于清中期的鲁中地区,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中期"乐籍制度"解体,小祀搬演戏曲,戏曲界禁女伶;土地兼并严重,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花雅之争后花部戏曲进军乡村市场,戏曲亦从通都大邑走入乡村百姓... "五音戏"产生于清中期的鲁中地区,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中期"乐籍制度"解体,小祀搬演戏曲,戏曲界禁女伶;土地兼并严重,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花雅之争后花部戏曲进军乡村市场,戏曲亦从通都大邑走入乡村百姓的生活。当时的鲁中地区历史人文积淀深厚,作为海岱地区的鲁中地区背靠大海,商业文化发达,五音戏在吸收其他戏曲、曲艺精髓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珍稀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乐籍制度 花部
下载PDF
变则新与活--关于山东五音戏传承发展的思考
17
作者 刘晓静 祁慧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从"肘鼓子"的发起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阶段,国营"五音戏剧团"乃至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 从"肘鼓子"的发起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阶段,国营"五音戏剧团"乃至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其持续发展可行性的保障。在对"五音戏"传承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变则新与活"的传承发展之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术 曲音乐 五音戏 传承模式 发展 革新
下载PDF
五音戏音乐审美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蔚 《戏剧丛刊》 2007年第4期48-48,51,共2页
五音戏音乐源于民间的秧歌腔,在音乐手法上,吸收民间音调并借鉴其他戏曲艺术发展而成,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五音戏音乐的悠板、二不应、鸡刨爪和散板的四种声腔板式中所展示的音调特征,使剧种本身具有了独特的风... 五音戏音乐源于民间的秧歌腔,在音乐手法上,吸收民间音调并借鉴其他戏曲艺术发展而成,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五音戏音乐的悠板、二不应、鸡刨爪和散板的四种声腔板式中所展示的音调特征,使剧种本身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也表现了五音戏音乐所具有审美特征.赋予了五音戏抒情性、叙事性的审美属性,还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所具有的中和之美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审美特征 五音戏 地方曲剧种 民间音调 艺术发展 音调特征 艺术魅力
下载PDF
方言对地方小戏(五音戏)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宇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7期36-36,共1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常常有一种很特殊的情感,有种说不出的情感包含在那里的一切之中。这种审美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深深的埋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时间久了,带有一些地方色彩烙印的地域传统文化应运而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常常有一种很特殊的情感,有种说不出的情感包含在那里的一切之中。这种审美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深深的埋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时间久了,带有一些地方色彩烙印的地域传统文化应运而生,并且生生不患。近些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地方方言 普通话 地方特色 曲音乐 原生地 地方 地方色彩 乡土气息 创作
下载PDF
戏曲美学视阈下五音戏艺术探析
20
作者 石蔚 高梅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1-96,共6页
五音戏是山东地方戏,由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表演和秧歌腔逐步衍变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五音戏生活气息浓郁,演出剧目多讲述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表演上富有生活情趣,在表演形式上,以地方方言的念白... 五音戏是山东地方戏,由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表演和秧歌腔逐步衍变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五音戏生活气息浓郁,演出剧目多讲述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表演上富有生活情趣,在表演形式上,以地方方言的念白和风趣语言为主,生活艺术化的舞台表演,令观者轻松愉悦,细腻委婉的唱腔音乐美,以美为乐的审美价值取向都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学 五音戏 唱腔 愉悦性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