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五项因素公式”看社会心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作者 王继荣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3期42-4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分析 ,深入探讨了社会心理作为一个独立要素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重视并加强社会心理的研究 ,不仅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对正确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发展 ,以... 本文通过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分析 ,深入探讨了社会心理作为一个独立要素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重视并加强社会心理的研究 ,不仅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对正确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发展 ,以推进和深化改革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项因素公式" 社会心理 普列汉诺夫 社会结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方式与实践——从“五项因素”公式及“误读”理论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旭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整合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从"五项因素"公式的角度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与发展大众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方式。当然在实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整合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从"五项因素"公式的角度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与发展大众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方式。当然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与瞄准方向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项因素 “误读” 党的实践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锡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7,共5页
社会心理是对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体系产生的心理根源,因此要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深化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qu... 社会心理是对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体系产生的心理根源,因此要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深化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视域,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促进理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五层次社会结构中社会心理内涵与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缺位与成因分析、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启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调查和分析、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理论分析和逻辑结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构建等基本内容;其次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主要观点:社会心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诉求,并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二元性、多样化特征,采取相应对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项因素公式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心理基础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探讨
4
作者 张海元 张文利 査玉瑶 《神州》 2011年第10期129-129,共1页
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下的人民有过多重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本文拟从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理论与“误读”理论出发分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本历史实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误读 五项因素公式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5
作者 申一青 许恒兵 《桂海论丛》 2015年第2期87-92,共6页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思想的重心,无论是在理论定位、自然观、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其精彩的理论发挥。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对后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得到了学...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思想的重心,无论是在理论定位、自然观、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其精彩的理论发挥。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对后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总结、梳理近年来学术界对普列汉诺夫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其中具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其理论全貌,借鉴其理论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历史唯物主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五项因素公式
下载PDF
高职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水平调查
6
作者 陈蕾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研究对某职业学院9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水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偏低,在跨文化敏感度五项因素中,交际参与度水平最高,交际专注度、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依次排后,但交际愉悦感远低于... 本研究对某职业学院9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水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偏低,在跨文化敏感度五项因素中,交际参与度水平最高,交际专注度、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依次排后,但交际愉悦感远低于其他四因素,因此要分析原因,发展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敏感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证研究 五项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