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双井口吸力桩井口间距设计方法
1
作者 罗鸣 刘书杰 +3 位作者 李文拓 李清平 周思琦 曾春珉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海洋双井口吸力桩作为一种海上钻井结构,其井筒对称分布于桩体中轴线两侧。在钻完井及后续测试作业中,由于一侧井口承载较大的载荷,导致对吸力桩基础产生偏心载荷作用,影响结构稳定性。基于目标靶区土质情况及井口载荷,对外径为2~4 m的... 海洋双井口吸力桩作为一种海上钻井结构,其井筒对称分布于桩体中轴线两侧。在钻完井及后续测试作业中,由于一侧井口承载较大的载荷,导致对吸力桩基础产生偏心载荷作用,影响结构稳定性。基于目标靶区土质情况及井口载荷,对外径为2~4 m的双井口吸力桩井口间距进行了设计分析。通过倾覆失稳理论,考虑了小位移失稳和大位移倾覆两种失稳模式,分析了环境载荷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API相关规范选取了环境参数和安全系数。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桩体高度、贯入深度和井口间距对倾覆性能的影响,并推荐了设计井间距为3.5 m,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止井口设备互相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吸力桩 井口间距 倾覆失稳 环境载荷 参数敏感性性
下载PDF
张力腿平台水下丛式井口圆形布局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家仪 畅元江 +4 位作者 聂振宇 刘秀全 张伟国 陈斌 逄淑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1,61,共11页
张力腿平台(TLP)水下丛式井口布局设计关系到立管服役期间的安全性,是含有丛式井口平台设计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TLP立管安装、钻井以及防碰等要求,考虑尾流效应对丛式立管的影响,研究水下丛式井口布局设计准则,对丛式井口—立管... 张力腿平台(TLP)水下丛式井口布局设计关系到立管服役期间的安全性,是含有丛式井口平台设计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TLP立管安装、钻井以及防碰等要求,考虑尾流效应对丛式立管的影响,研究水下丛式井口布局设计准则,对丛式井口—立管系统进行碰撞分析以确定水下井口间距阈值,提出水下丛式井口圆形布局方法和相应的布局设计流程。通过算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运用。研究表明:与目前采用的“等边三角形网格”方法相比,水下丛式井口圆形布局方法可允许水下整体基盘安装位置误差达到水下井口间距阈值的20%,立管的最大倾角可达到0.5°,安装作业窗口增加1倍以上。本方法对水下整体基盘安装位置误差的容错能力强,能有效扩大丛式立管钻井和安装作业窗口,提高丛式立管作业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TLP丛式井口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碰撞 尾流效应 水下井口间距阈值 倾斜角度 圆形布局方法
下载PDF
密集丛式井上部井段防碰设计关键参数临界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中志 侯怡 +3 位作者 李卓静 王在明 徐小峰 朱宽亮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8-454,共7页
井眼轨道整体防碰设计是保障密集丛式井钻井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上部井段井眼轨道设计参数的优选与优化则是降低井眼轨迹碰撞风险的基础。对比分析了国内现行标准对密集丛式井整体井眼轨道防碰设计的指导作用及适用性。针对密集... 井眼轨道整体防碰设计是保障密集丛式井钻井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上部井段井眼轨道设计参数的优选与优化则是降低井眼轨迹碰撞风险的基础。对比分析了国内现行标准对密集丛式井整体井眼轨道防碰设计的指导作用及适用性。针对密集丛式井整体井眼轨道防碰设计问题,应用实钻井眼轨迹碰撞风险分析的分离系数概念,计算分析了分离系数为1时,密集丛式井上部井段造斜点深度、邻井造斜点深度差、造斜率、造斜方位等4个关键参数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井口间距是影响密集丛式井上部井段井眼轨道防碰设计参数取值的关键,井口间距越小,临界造斜点深度、造斜深度差及造斜方位差越小,临界造斜率越大;现行标准所规定的邻井造斜点深度差预留了足够的安全余量,加密调整井防碰设计时可适当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丛式井 防碰设计 井口间距 造斜点深度 造斜率 造斜方位 分离系数 临界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