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级循环交互式测井曲线井间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超谟 刘子云 +1 位作者 李军 张占松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地层对比是多井评价、油气藏描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所开发的对比系统,在两口井之间的对比按由大到小、由粗略到精细的顺序逐步进行,多口井之间的对比采用了循环检测的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人与计算机两者的优势,既能自动对比,也... 地层对比是多井评价、油气藏描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所开发的对比系统,在两口井之间的对比按由大到小、由粗略到精细的顺序逐步进行,多口井之间的对比采用了循环检测的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人与计算机两者的优势,既能自动对比,也能在需要的时候交互式给定对比条件、交互式地修改对比结果并自动记录下修改的结果。本研究在自动对比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使复杂的问题按简单明了的方式逐步进行并有效地解决了地层在横向上的相变问题,文中论述了方法原理与实现技术。给出了在SUN工作站上完成的对比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地层 数据处理 测井资料 井间对比
下载PDF
用寻优追踪法提高测井曲线井间对比可靠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向公 张超谟 刘子云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34,共7页
在测井曲线井间对比中,用寻优追踪法将多种测井信息加以最优组合,不但能消除动态规划算法的维数障碍,而且能更有效地克服测井信息间的相关性和互逆性,突出可对比因素,能提高用有序元素最佳匹配法进行地层对比的可靠性。
关键词 测井曲线 井间对比 可靠性 追踪法
下载PDF
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3
作者 田敏 刘海锋 +3 位作者 伍勇 何磊 王硕亮 田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中国陆相沉积气藏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常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准确评价井间地层压力。本文以均质地层中的点源解为基础,采用边界元思想,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的半解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非均... 中国陆相沉积气藏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常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准确评价井间地层压力。本文以均质地层中的点源解为基础,采用边界元思想,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的半解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非均质储层进行分块处理,分别建立单个均质区域的压力方程,通过各区交界面处的压力和流量连续条件,将各区压力方程耦合求解,并将求解结果回代至单个区域的压力方程,从而计算地层中任意一点的压力。建立了理论模型,对所提出的井间地层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并将其应用于长庆靖边气田某区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半解析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仅在早期和井筒附近存在微小差异;半解析方法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气藏中单井及井间的地层压力变化,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井间地层压力 非均质 半解析 源函数
下载PDF
中江气田井间气举优化研究
4
作者 李峰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中江气田自建产投入开发以来,采取衰竭式开发模式,同时部分单井产量、地层能量较低,而产液量大,井底积液严重。井间气举工艺简单、原理简明,利用了井间生产差异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地质资源,对积液气井进行辅助排水采气作业效果较好,具... 中江气田自建产投入开发以来,采取衰竭式开发模式,同时部分单井产量、地层能量较低,而产液量大,井底积液严重。井间气举工艺简单、原理简明,利用了井间生产差异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地质资源,对积液气井进行辅助排水采气作业效果较好,具有效益好、投资小的特点。对于地层持续出液气井,气举原则为适当补压,少量多次,辅助排液,确保气井平稳生产,不波动。通过软件模拟、数据计算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更改工作制度逐渐找到最适气举参数(流量、压力、频率、时长),从而提高举升效率。并根据气举时压力、流量变化可将气举阶段划分为注气阶段、增压阶段、排液阶段、余压气举阶段、正常生产阶段,对此后井间气举工作开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江气田 井间气举 气举参数 工作制度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水平井井间干扰影响因素分析及井距优化
5
作者 任佳伟 白晓虎 +2 位作者 卜军 王飞 余金柱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79-8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油藏开发已进入中期,新井加密和老井重复压裂已成为区域采收率提高的重要手段,体现出井间距持续变小,压裂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导致出现井间干扰程度高以及单井产量快速递减等问题。为解决井间干扰程度评价及预防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油藏开发已进入中期,新井加密和老井重复压裂已成为区域采收率提高的重要手段,体现出井间距持续变小,压裂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导致出现井间干扰程度高以及单井产量快速递减等问题。为解决井间干扰程度评价及预防控制等问题,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平井组数值模拟模型,评价单井及井组压裂改造后动用范围,开展井间干扰程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及天然裂缝渗透率越高,单井压裂规模越大,井间距越小,井间干扰程度越明显。单井EUR和区块整体采收率存在最佳匹配关系,需要优化合理井距来平衡区块采收率和单井累积产量的关系。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井距优化及重复压裂技术应用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庆油田 超低渗油藏 水平井 井间干扰 井距优化
下载PDF
应用井间电位监测技术评价井网调整开发效果
6
作者 陈晶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大庆油田X区块二三次井网注采井距大、动用差,通过层系井网调整为一套井网开发,实施半年后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产量递减加大的问题。利用井间电位监测技术,将监测解释结果视纯异常环形图与砂体展布图叠加,结合油田开发动态生产数据... 大庆油田X区块二三次井网注采井距大、动用差,通过层系井网调整为一套井网开发,实施半年后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产量递减加大的问题。利用井间电位监测技术,将监测解释结果视纯异常环形图与砂体展布图叠加,结合油田开发动态生产数据及同位素监测资料分析层系井网优化调整后注水优势推进方向和水驱前缘波及形态。针对注水平面波及均匀性较差的实际,实施针对性措施调整42口井,调整后区块自然递减率减缓了5.73%,年含水上升速度下降0.80%,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井间电位监测为层系井网优化效果评价和调整方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电位监测 优势渗流通道 水驱前缘 自然递减率 动用厚度 井网优化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基于井间地震数据逆时偏移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研究
7
作者 姚凤鸣 霍亮 +1 位作者 任广莹 陈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高陡倾角构造精细成像,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成像技术均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井间地震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地震波,避免了低降速带对地震波场的吸收作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够对高陡倾角等复杂构造... 为了研究高陡倾角构造精细成像,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成像技术均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井间地震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地震波,避免了低降速带对地震波场的吸收作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够对高陡倾角等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因此,本文结合井间地震和逆时偏移方法的优点,针对X煤田开采中面对的高陡倾角煤层构造利用井间地震逆时偏移方法进行成像研究。通过对高陡倾角构造在地面地震观测系统、VSP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观测系统下使用逆时偏移方法进行成像,结果表明井间地震逆时偏移方法在高陡倾角构造中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可以有效指导高陡倾角构造煤层精细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VSP 高陡倾角构造 逆时偏移
下载PDF
声波及井间层析与地震波衰减探究地面沉降机理——以成都地铁火车南站为例
8
作者 唐杰生 黄韬 +1 位作者 龚春荣 黄强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利用场地内4个勘探孔,采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并结合井间地震波衰减分析,查明了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火车南站沉降原因。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基坑东侧泥岩声波速度比西侧低,且穿透泥岩的地震波低频能量强,高频弱,高频成份衰减大;而西侧穿... 利用场地内4个勘探孔,采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并结合井间地震波衰减分析,查明了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火车南站沉降原因。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基坑东侧泥岩声波速度比西侧低,且穿透泥岩的地震波低频能量强,高频弱,高频成份衰减大;而西侧穿透泥岩的地震波高频能量强,高频成份衰减小。说明基坑东侧,泥岩裂隙较发育,泥岩强度较低,西侧泥岩层则较完整。由于东侧有许多废弃地源热泵深井,泥岩在长期的热交换作用下使岩体产生物理风化。同时,地下水沿泥岩节理裂隙运动,进一步软化泥岩,降低岩体承载能力,导致地面沉陷。在传统的地震波层析成像中引入地震波衰减的分析更加有利于查明岩体性质,从而查明地面沉降病因,采取针对性的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沉降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井间地震波衰减 泥岩裂隙
下载PDF
石油异常粘度和油井表皮系数对开采效率的影响——基于井间干扰的研究
9
作者 达达什扎德 曹茹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石油的粘塑性、非牛顿流体参数等性质因产地而异,即石油具有异常特性,因此对油井的开采效率也造成了差异。本文研究了石油异常粘度和油井表皮系数对开采效率的影响。通过控制一定的变量,本研究设置了干扰井和反应井以模拟井间干扰,并通... 石油的粘塑性、非牛顿流体参数等性质因产地而异,即石油具有异常特性,因此对油井的开采效率也造成了差异。本文研究了石油异常粘度和油井表皮系数对开采效率的影响。通过控制一定的变量,本研究设置了干扰井和反应井以模拟井间干扰,并通过修改广义方程式来降低以上两个元素对油井的干扰。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滤液体的粘塑性可以基本限制油压阻力的变化,且井间干扰表现出对表皮系数和最大剪应力的依赖,因此增加最大剪应力有助于减少井间干扰。根据以上结果,本研究为提高油井开采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特性 表皮系数 过滤 井间干扰
下载PDF
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特征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林生 梁利喜 +3 位作者 覃建华 张景 魏晓琛 丁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7,共9页
玛湖砾岩油藏油气资源丰富,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形成的“大井丛、多层系、小井距、长井段、交错式、密切割、拉链式、工厂化”系列开发技术,已实现了百万吨级以上的年生产能力。但在实施小井距水平井、水平井体积压裂立体开发的... 玛湖砾岩油藏油气资源丰富,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形成的“大井丛、多层系、小井距、长井段、交错式、密切割、拉链式、工厂化”系列开发技术,已实现了百万吨级以上的年生产能力。但在实施小井距水平井、水平井体积压裂立体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裂井间窜扰现象,较大程度影响了钻/完井工程作业及稳定生产。为此,以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开展了压裂窜扰机制研究及主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的连通方式及窜扰特征,将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分为天然软弱结构发育导致的压裂窜扰、压裂缝沟通导致的窜扰和压裂扰动压力/应力扰动区连通诱发的邻井干扰3种类型。②水平井井距是影响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以及井间窜扰程度的关键因素。当水平井井距小于300m时,研究区井间压裂窜扰发生几率大幅增大。综合考虑压裂窜扰对油藏开采的积极作用以及压裂窜扰对钻/完井工程作业、采油作业的不利影响,合理优化设计水平井井距,对砾岩油藏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井间窜扰 水平井 压裂 井距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分段多簇压裂井间干扰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寿昌 徐东升 +5 位作者 高阳 张方 施雷庭 张玉龙 柳曈 魏晓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6,共10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在合理利用压裂诱导应力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的同时,避免井间干扰所导致的裂缝砂堵和压裂窜扰,是压裂工艺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针对超临界CO_(2)分段多簇压裂的缝间干扰和井间干扰问...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在合理利用压裂诱导应力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的同时,避免井间干扰所导致的裂缝砂堵和压裂窜扰,是压裂工艺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针对超临界CO_(2)分段多簇压裂的缝间干扰和井间干扰问题,采用流固耦合的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单井及多井裂缝诱导应力演化特征,充分考虑裂缝内超临界CO_(2)流动和滤失,从非常规油气储层岩性特征、地应力场分布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对压裂扰动应力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单井分段多簇压裂缝扩展机制及应力扰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井井间压裂缝干扰规律。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差、高弹性模量的储层中压裂干扰界限较大,低水平应力差、低弹性模量地层需适度增大簇间距,减小簇间干扰;老井压裂后,其邻井压裂缝非对称系数随井间距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井间距等于压裂干扰界限时,非对称系数λ达到最大,且井周改造范围最大,但裂缝两翼的非对称性可能导致储层动用不充分。本研究为水平井细分切割压裂和立体式井网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压裂 井间干扰 缝间干扰 诱导应力 井距优化
下载PDF
基于油田开发后期的井间地震技术应用探究
12
作者 张庭姣 《新疆有色金属》 2023年第2期56-57,共2页
通过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提频、反射波成像处理以及测井综合解释等系列操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油井微结构、隔夹层延伸和分布、砂体连通等情况,对油田后期开发中的储层预测有重大价值。本文以某油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其4对油井的井间地... 通过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提频、反射波成像处理以及测井综合解释等系列操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油井微结构、隔夹层延伸和分布、砂体连通等情况,对油田后期开发中的储层预测有重大价值。本文以某油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其4对油井的井间地震资料,使用微电极反演、井震结合综合解释等掌握其井间储层砂体及隔夹层等实际状态,实现对油田余油量的准确描述,以便于科学调整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开发后期 井间地震 微电极反演 隔夹层解释
下载PDF
北美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井间干扰研究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跃纲 宋毅 +3 位作者 黎俊峰 黄永智 张静 邵莎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6,共13页
多簇布缝加砂压裂、缩短井间距、钻加密井等技术可有效提高页岩气经济开发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水平井压裂时发生井间干扰的几率,从而影响母井、子井的产量,甚至损害井筒的完整性。为缓解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时频发的井间干扰情况,促进规... 多簇布缝加砂压裂、缩短井间距、钻加密井等技术可有效提高页岩气经济开发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水平井压裂时发生井间干扰的几率,从而影响母井、子井的产量,甚至损害井筒的完整性。为缓解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时频发的井间干扰情况,促进规模效益开发,亟须参考借鉴北美井间干扰研究成果。为此,在系统梳理北美页岩气水平井井间干扰机制及干扰形式、诱发井间干扰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井间干扰识别技术和预测技术、井间干扰缓解与治理措施,最后结合北美经验和川南地区页岩气特点,从干扰模式、干扰因素、风险识别与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天然裂缝预测技术攻关,根据天然裂缝发育情况优化井位部署设计,在天然裂缝井段强化差异化压裂参数设计;②优化开发部署设计,尽量确保同一开发单元内的井同步投产,避免因邻井先期投产压力降低进而导致井间干扰情况出现;③需要根据区内地质、工程等特征,建立不同工况下的井间干扰评价指标;④强化开展不同井间距、平台距、施工参数现场试验;⑤加强母井井间干扰复产工艺试验,探索形成有效的排采工艺,以提高排液效果,确保老井尽快复产。结论认为,借鉴北美的井间干扰研究进展和生产经验,结合川南地区页岩气自身的地质、工程条件制订差异化应对措施,对该区页岩气开发政策的制订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页岩气水平井 加密井压裂 井间干扰 压窜 水平井井间 平台距 干扰识别 干扰缓解
下载PDF
南川页岩气田压裂水平井井间干扰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比 胡春锋 马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随着页岩气开发不断深入,水平井实施压裂过程中邻井的干扰现象日益增多,对气田的产量、套管的安全、气井的管柱造成较大影响,有待明确压裂井间干扰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干扰的治理对策。采用井下压力监测的方式证实压裂井间干扰的矿场表现,... 随着页岩气开发不断深入,水平井实施压裂过程中邻井的干扰现象日益增多,对气田的产量、套管的安全、气井的管柱造成较大影响,有待明确压裂井间干扰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干扰的治理对策。采用井下压力监测的方式证实压裂井间干扰的矿场表现,通过生产动态跟踪分析及微地震监测结果基本明确井网井距、压裂改造强度、天然裂缝是影响压裂水平井井间干扰的主要因素。对降低压裂干扰提出了压裂设计源头优化、采气井现场管理、生产运行调整3种治理对策,在现场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矿场试验 井间干扰 治理对策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压裂井间干扰条件下受干扰井排采特征——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为例
15
作者 张衍君 邹易 +3 位作者 董正亮 刘雄 周德胜 葛洪魁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单井动用程度、维持高产量生产,开发井距不断缩小,导致压裂井间干扰现象频发,受干扰井排采特征尚不明确。以多区复合模型为基础,结合双重介质等效压裂缝网模拟方法,建立干扰井和受干扰井数值模型,将页岩油储层受干扰井...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单井动用程度、维持高产量生产,开发井距不断缩小,导致压裂井间干扰现象频发,受干扰井排采特征尚不明确。以多区复合模型为基础,结合双重介质等效压裂缝网模拟方法,建立干扰井和受干扰井数值模型,将页岩油储层受干扰井排采划分为闷井、返排、早期生产3个阶段,对压裂井间干扰条件下受干扰井的排采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闷井阶段邻井压裂干扰延缓了受干扰井地层缝网中压力衰减速度,干扰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裂缝连通类型;早期生产阶段,随井间连通裂缝条数的增加,压裂井压力受影响程度增大,受干扰井产量增加,但增加幅度受连通裂缝数量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该研究为明确页岩油储层压裂井间干扰条件下受干扰井排采特征、制定合理的压后排采制度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井间干扰 受干扰井 排采特征 闷井 页岩油
下载PDF
YP2区块水平井网井间示踪剂产出影响因素分析及解释模型
16
作者 李育 马焕焕 +5 位作者 张永飞 张金元 杨文博 李卫东 韩龙飞 吕栋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针对水平井网井间示踪剂产出影响因素不明确以及井间窜流情况难以明确表征等难题,以延长油田YP2区块区块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窜流通道突进系数、窜流通道厚度等10个因素对产出示踪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压力与示踪剂注入初始... 针对水平井网井间示踪剂产出影响因素不明确以及井间窜流情况难以明确表征等难题,以延长油田YP2区块区块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窜流通道突进系数、窜流通道厚度等10个因素对产出示踪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压力与示踪剂注入初始浓度对示踪剂产出浓度曲线的形态完全不影响,窜流通道突进系数、窜流通道厚度、储层渗透率、储层孔隙度、后期注水速度,以及窜流通道长度等参数影响较大。基于分析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井间示踪剂的解释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剂 产出影响因素 窜流通道 解释模型
下载PDF
宁209X1立体开发平台水力压裂复杂裂缝井间干扰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衡德 杨海心 +4 位作者 彭浩 蔡景顺 高源宏 唐煊赫 朱海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12-3722,共11页
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储层已经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龙马溪组主力产层采用“W”形的上下两套水平井进行立体开发,井距由最初的500 m减小到300 m。随着井距的减小和立体开发井位的部署,井间裂缝产生干扰时常发生,甚至造成井间压窜,致使... 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储层已经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龙马溪组主力产层采用“W”形的上下两套水平井进行立体开发,井距由最初的500 m减小到300 m。随着井距的减小和立体开发井位的部署,井间裂缝产生干扰时常发生,甚至造成井间压窜,致使邻井产能下降。为探究立体布井水力压裂复杂裂缝井间干扰机理,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建立了宁209X1立体布井平台的综合地质构造及地质力学模型、天然裂缝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以及立体井组水力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模拟了该平台4口井的压裂裂缝形态,并对井间压裂裂缝干扰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水力压裂裂缝在横向上难以对邻井产生干扰,且缝高方向扩展受控;少数压裂段各簇裂缝出现了非均匀起裂扩展现象,部分压裂段出现非对称扩展现象;在当前条件下,天然裂缝带是决定是否产生井间干扰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裂缝性页岩气立体开发平台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水力压裂 井间干扰 裂缝扩展
下载PDF
井间ERT监测数据远程传输与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18
作者 徐同晖 吴陈芋潼 +2 位作者 邢兰昌 贾宁洪 吕伟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11期273-279,320,共8页
针对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井间ERT监测数据处理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监测数据综合处理平台;采用4G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从现场到监控中心的远程传输,利用MySQL开发了存储监测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基于有限元法和线性反投影法实现了井... 针对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井间ERT监测数据处理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监测数据综合处理平台;采用4G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从现场到监控中心的远程传输,利用MySQL开发了存储监测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基于有限元法和线性反投影法实现了井间ERT图像重建算法,基于B/S架构和MVC设计模式开发了Web软件;该平台具有监测数据远程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基于井间ERT的CO_(2)饱和度成像模块、账户管理模块和CO_(2)封存状态显示模块,可实现监测数据自动远程传输、存储、处理、展示等功能,远程用户登录该平台可对地质封存过程中CO_(2)运移状态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和历史状态查询;实验室内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了各功能模块均可正常运行,从而验证了所开发数据处理平台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测 数据传输 井间电阻层析成像 WEB开发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下载PDF
井间ERT电极阵列优化及监测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
19
作者 吴陈芋潼 徐同晖 +2 位作者 邢兰昌 贾宁洪 吕伟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11期38-45,52,共9页
为了开发用于地层中CO_(2)运移监测的井间ERT系统,研究了ERT电极阵列和工作模式优化设计方法并研制了井间ERT监测模拟实验系统;基于COMSOL平台构建了模拟井间ERT测量响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电极间距和宽度等参数对监... 为了开发用于地层中CO_(2)运移监测的井间ERT系统,研究了ERT电极阵列和工作模式优化设计方法并研制了井间ERT监测模拟实验系统;基于COMSOL平台构建了模拟井间ERT测量响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电极间距和宽度等参数对监测区域电场灵敏度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电极阵列工作模式下场域灵敏度的分布特征,确定了井间ERT实验系统中最优的电极参数,即电极间距、宽度与监测范围的比值分别为0.200、0.025,电极阵列的工作模式为AM-BN;在对实验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以及上述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进行了开发,采用多路切换开关并配合精密电桥仪实现了对电阻抗参数的测量,利用以LabVIEW为平台开发的测控软件实现了对实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以埋放绝缘物体来模拟注入地层CO_(2)的方式开展了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测量到的电阻抗数据可以灵敏地反映出监测区域电参数的变化且能够用于定位绝缘物体的位置,从而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可用性;所建立的电极阵列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开发的井间ERT监测模拟实验系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复电导率参数的CO_(2)饱和度评价模型和开发现场适用的井间ERT监测系统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电阻层析成像 监测实验系统 电极阵列优化 有限元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下载PDF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在京617井组中的应用
20
作者 唐秀梅 聂宇晗 +2 位作者 杜婕妤 朱亚昆 侯光宗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9期15-17,共3页
京11断块自1979年投入开发以来,通过实施同期注水、细分层系调整和稳油控水,断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压力分布严重不均衡、高含水期注水效率偏低、层系间窜通严重、产量递减快、... 京11断块自1979年投入开发以来,通过实施同期注水、细分层系调整和稳油控水,断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压力分布严重不均衡、高含水期注水效率偏低、层系间窜通严重、产量递减快、剩余油分布复杂等。寻找新的监测手段,对油藏进行动态精细描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井间示踪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在监测油田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矛盾 井间监测 示踪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