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井间示踪剂筛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二龙 陈彩云 +1 位作者 宋考平 刘美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放置10天后,各剂浓度保留率大于80%,其中正丁醇的浓度保留率大于90%;硫氰酸钾在回注污水中的溶液在50℃老化28天,浓度仅减小1%。正戊醇在油中的分配系数最大,异戊醇次之,正丁醇最小,均符合要求。50℃下醇在油砂上的吸附大于硫氰酸钾,正丁醇的吸附最大,使用NaOH为牺牲剂使硫氢酸钾和正丁醇的吸附率急剧下降至1.0%-0.1%。在4.4×4.4×78(cm))的人造岩心和φ2.5×50(cm)非均质储层岩心上进行的流动实验中,出现硫氰酸钾和正戊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33、472 min,但醇浓度峰较平坦,出现硫氰酸钾和正丁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201、25 min,两峰均十分尖锐,由浓度峰时间差计算的岩心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分别为7.14%、7.12%和4.44%、4.48%。所选示踪剂为硫氰酸钾+正丁醇,已投入现场应用。图4表6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实验筛选 硫氰酸钾/醇组合 正丁醇 井间示踪剂测试 剩余油饱和度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井间示踪技术求地层参数和剩余油饱和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二龙 宋考平 +1 位作者 王梅 崔香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1,66,共5页
常规三维两相非分配示踪剂、分配示踪剂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中含有未知量Cww(水组分在水相中的浓度)和Coo(油组分在油相中的浓度),在对基本模型差分求解时会增加很大的计算量。考虑到Cww≈1,Coo≈1,故令Cww=1,Coo=1,可... 常规三维两相非分配示踪剂、分配示踪剂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中含有未知量Cww(水组分在水相中的浓度)和Coo(油组分在油相中的浓度),在对基本模型差分求解时会增加很大的计算量。考虑到Cww≈1,Coo≈1,故令Cww=1,Coo=1,可将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简化。给出了该简化模型的隐式差分格式,并用高斯-塞德尔迭代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合理设计差分格,使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严格对角占优,可使求解无条件稳定。与非简化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各井地层渗透率误差在2%以内,厚度误差在5%以内,表明简化模型运算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在大庆油田南二区N2-2-P38井组进行了该模型的实例应用。试验区注入硫氰酸铵10 t,正丁醇14 t。测得了周围3口油井的采出浓度曲线(另1口油井对应油层未射孔,没有检测到示踪剂)。根据N2-D3-P38、N2-D2-P38和N2-2-P138 3口生产井硫氰酸铵浓度峰值出现时间(152、225和42天),计算得到注入水沿3口油井方向上的流速(1.65、1.11和5.95 m/d),进而得到3个方向的平均水相渗透率(0.090、0.0731和0.477μm2)。通过对含水、产液、压力等动态参数和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拟合,得到了该井组4个沉积单元(葡I1、葡I2、葡I3、葡I4)的地层参数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井间示踪剂测试 简化数学模型 地层参数 剩余油饱和度 硫氰酸铵 正丁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示踪剂监测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颜磊 鲁洪江 陈聚昆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8年第5期50-53,共4页
阐述了井间示踪剂测试技术的测量原理、施工步骤、取样和制样制度。以花土沟油田S1-26-4井组为例,对示踪剂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该油田采油控水及后续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井间示踪剂测试 监测 应用 连通状况 非均质性 断层开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