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震联合技术在注聚开发后期调整挖潜的应用
1
作者 周广利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9期82-84,共3页
处于注聚开发后期的一类油层,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可观的剩余油,只是在现有井网条件下,无法清楚的描述井间储层关系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而井震联合技术中的地震资料能在空间高密度采样,有效提供井间信息,在与生产测井资... 处于注聚开发后期的一类油层,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可观的剩余油,只是在现有井网条件下,无法清楚的描述井间储层关系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而井震联合技术中的地震资料能在空间高密度采样,有效提供井间信息,在与生产测井资料联合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建立高精度井间储层地质模型,重构地下新的构造认识体系和储层认识体系,识别出对剩余油分布起影响作用的小断层和微幅构造,对注聚后期剩余油的高效挖潜至关重要。以井震联合技术在南三西断块区进行注采系统挖潜为例,详尽分析了该技术在开发调整中的应用效果,对于特高含水期油田的调整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技术 特高含水期油田 注聚开发 调整挖潜
下载PDF
井震联合解释技术在老区产能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柴君良 廖家彬 杨小冬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72-74,140,共3页
锦州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油田产能建设重心转向了复杂小断块,但是由于断块含油面积小,地质资料匮乏,应用传统地质研究方法开发难度大。近几年充分运用井震联合解释技术,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重新落实构造及油水分布关系,因块制宜,针对不... 锦州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油田产能建设重心转向了复杂小断块,但是由于断块含油面积小,地质资料匮乏,应用传统地质研究方法开发难度大。近几年充分运用井震联合解释技术,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重新落实构造及油水分布关系,因块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采取不同的开发技术,不仅在老区零星挖潜部署获得成功,而且使频临废弃的老油田实现二次开发,难采储量实现有效动用。同时,结合水平井的应用,成功开发薄层储量,使锦州油田产能建设保持了一定规模,开发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解释技术 二次开发 难采储量 锦州油田
下载PDF
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及应用——以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春生 姜岩 +2 位作者 宋宝权 王高文 张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7,I0006,I0007,共11页
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萨零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三角洲前缘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水下河道窄,砂体厚度小、相变快,河道砂体地震特征不清晰,储层预测困难。为此,提出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首先,结合井... 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萨零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三角洲前缘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水下河道窄,砂体厚度小、相变快,河道砂体地震特征不清晰,储层预测困难。为此,提出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首先,结合井、震资料,在精细地层格架控制下,通过逼近地下地质结构的正演模拟,构建窄小河道砂体三种地震响应模式;然后,按照点→面→体的思路,由井标定水下窄小河道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在平面上利用地震属性追踪河道边界和走向,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分析窄小河道的形成期次和演化规律,定性描述窄小河道的展布特征;最后,根据已知井目的层地震反射波形特征和砂岩厚度,应用关联度分析法,实现基于波形模式识别的河道薄砂层厚度定量预测。应用该技术研究成果在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TA2无井控制区块部署开发井9口,完钻后河道预测符合率达到100%,砂体厚度相对误差为9.6%,单井最高日产油4.1t,指导了老油田周边油气勘探与开发,达到了增储上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亚相 窄小河道砂体 井震联合识别技术 砂体精细刻画 大庆长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