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公升眼泪》中亚也的励志形象
1
作者 栗霞 曲朝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51-152,共2页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死亡面前轻易就放弃自己。"《一公升眼泪》主要描写小女孩亚也面对病魔的内耗,同家人、朋友一起努力抗争的真实故事,着重表达了其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无奈无助和人类求生的本能。
关键词 《一公升眼泪》 亚也 励志
下载PDF
金属掺杂的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DFT-D研究
2
作者 王群 周乃武 +7 位作者 赵虹林 杨丽欣 邓壹铭 单正莉 杨志豪 邓良平 梅青刚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愈加显著,其中偶氮类的亚甲基蓝这种染料废水不仅色度大,而且难以降解.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灵敏的吸附剂来去除亚甲基蓝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色散力校正的密度... 随着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愈加显著,其中偶氮类的亚甲基蓝这种染料废水不仅色度大,而且难以降解.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灵敏的吸附剂来去除亚甲基蓝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探索了本征及掺杂磷烯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并详细考察了本征及掺杂Al,Ca,Ti和Fe金属原子后的磷烯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初始构型会影响磷烯对其吸附,当亚甲基蓝平躺于磷烯表面时有较大的吸附,且金属原子掺杂显著地影响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掺杂金属原子均增大了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其中吸附能力是Fe掺杂磷烯>Ca掺杂磷烯>Ti掺杂磷烯>Al掺杂磷烯.研究结论对于亚甲基蓝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指导方向,有望为相关染料废水的检测和去除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蓝 色散力校正 密度泛函理论 磷烯 掺杂磷烯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深层地下空间亚安全区选址研究
3
作者 蒋辰瑜 李超 +1 位作者 杨瑞航 周铁军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9,共6页
为防范化解深层地下疏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在深地设置具有安全保障和疏散缓冲功能的临时避难场所。将深层地下空间模型抽象为拓扑网络,对各网络节点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深地疏散特征和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 为防范化解深层地下疏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在深地设置具有安全保障和疏散缓冲功能的临时避难场所。将深层地下空间模型抽象为拓扑网络,对各网络节点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深地疏散特征和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确立亚安全区选址及分级依据。结果表明,与地面直接相接的一级垂直疏散体底部是重要的疏散节点,应选定为一级亚安全区;节点重要度排序前7.0%的节点多为水平疏散通道相互交接处的楼梯间前室,选定为二级亚安全区;节点重要度排序7.0%~18.4%的节点多为硐室内部楼梯间前室,选定为三级亚安全区。该文提出的深地亚安全区选址能有效保障深层地下空间人员的疏散安全,为建立地下空间安全疏散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空间 安全区 节点重要度 拓扑网络 选址
下载PDF
使用降钙素原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及风险分层研究
4
作者 张少通 王博 +2 位作者 张明瑞 马桂燕 柳少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4-600,共7页
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有助于优化脓毒症管理。目的利用降钙素原(PCT)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01至2023-08-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住的800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收住的202例成... 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有助于优化脓毒症管理。目的利用降钙素原(PCT)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01至2023-08-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住的800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收住的202例成年脓毒症患者(年龄>18岁),随机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其中597例患者纳入开发队列(60%),另外203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202例共405例患者纳入验证队列(40%)。首先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开发队列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不同时间PCT测量值(PCT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标记为PCT d1、PCT d3、PCT d5、PCT d7)对脓毒症的预后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然后,基于PCT重复测量进行组基轨迹建模以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根据PCT变化趋势及临床特征对亚表型进行特征分析,并进行生存分析与风险分层;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开发队列中512例存活、85例死亡,总体28 d死亡率为14.2%;验证队列中341例存活、64例死亡,总体28 d死亡率为16.3%。开发队列中死亡组PCT d3、PCT d5、PCT d7高于存活组(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PCT d7预测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开发队列组基轨迹建模确定了4种脓毒症亚表型:“中起点快速上升型”的特征是呼吸功能障碍;“低起点缓慢下降型”的特征是并发症及危重症评分均较低,视为基线组;“高起点快速下降型”的特征是合并症及危重症评分均较高;“高起点缓慢下降型”的特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危重症评分较高,视为入院时最严重组。通过对4种亚表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起点快速上升型”死亡率最高,定义为高危组;其次为“高起点缓慢下降型”,定义为中危组;“低起点缓慢下降型”和“高起点快速下降型”死亡率较低,定义为低危组。验证队列与开发队列PCT轨迹和合并症的相对分布基本一致。结论利用PCT轨迹可以识别脓毒症亚表型,结合PCT数值与变化轨迹可以实现对脓毒症的风险分层,为临床医师利用PCT变化轨迹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表型 组基轨迹建模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基于杏仁核亚区CBF的阈下抑郁和首发重度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宁宁 王云 +1 位作者 徐成 刘可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阈下抑郁(StD)和重度抑郁症(MDD)杏仁核各亚区脑血流量(CBF)变化,分析StD和MDD的危险因素。方法招募49例StD患者(StD组)、58例未经治疗的首发MDD患者(MDD组)和55例健康被试者(HC组),比较3组杏仁核(Amy)及其3个亚区[基底外侧核(... 目的探讨阈下抑郁(StD)和重度抑郁症(MDD)杏仁核各亚区脑血流量(CBF)变化,分析StD和MDD的危险因素。方法招募49例StD患者(StD组)、58例未经治疗的首发MDD患者(MDD组)和55例健康被试者(HC组),比较3组杏仁核(Amy)及其3个亚区[基底外侧核(LB)、中央内侧核(CM)、浅表核(SF)]CBF和外周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4、IL-6和TNF-α)水平,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tD和MDD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被试者IL-1β和TNF-α水平、RAmy、RLB、RCM和LCM亚区的CB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LB、RCM和LCM亚区的CBF变化是HC发展为StD的风险指标(P<0.05),TNF-α水平、RAmy和RCM亚区的CBF变化是HC发展为MDD的风险指标(P<0.05),RAmy、RLB和LCM亚区的CBF变化是StD进展为MDD的风险指标(P<0.05)。结论无抑郁状态下与阈下抑郁状态下发生重度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存在差异,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是一个涉及多个杏仁核亚区的动态变化过程,将有提高抑郁症检出率及监测其发生、发展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临床抑郁 轻微抑郁 重度抑郁症 杏仁核 基底外侧杏仁核 中央内侧杏仁核 浅表杏仁核 脑血流灌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聚酰亚胺热老化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璨 田浩博 陈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聚酰亚胺的热老化过程,以模拟仿真等离子体改性后的聚酰亚胺材料在热裂解后的性能变化情况.通过研究老化过程中气体产生的情况,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材料的致密性下降,弹性... 通过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聚酰亚胺的热老化过程,以模拟仿真等离子体改性后的聚酰亚胺材料在热裂解后的性能变化情况.通过研究老化过程中气体产生的情况,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材料的致密性下降,弹性模量降低,材料抵抗外应力的能力减弱.同时,由于温度升高使得聚酰亚胺材料相对介电常数上升,材料绝缘性能下降,击穿强度也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子动力学 聚酰 热老化
下载PDF
Rab3A通过调控整合素亚单位α3的异常表达参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7
作者 罗夏黎 涂艳虹 肖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13,32,共6页
目的:探究G蛋白Rab3A和整合素亚单位α3(ITGA3)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法构建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究G蛋白Rab3A和整合素亚单位α3(ITGA3)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法构建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Rab3A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评估Rab3A对心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Rab3A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双荧光素酶实验用于验证Rab3A与ITGA3的结合。结果: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中Rab3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过表达Rab3A逆转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和细胞凋亡水平上升(均P<0.05);过表达Rab3A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P<0.05)。Rab3A与ITGA3之间存在靶向结合位点,Rab3A可调控ITGA3的表达。结论:Rab3A可通过调控ITGA3的异常表达影响心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状态,参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3A 整合素单位α3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活力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去亚甲基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靖琪 张琪 +2 位作者 陈雨桐 仝永斌 鲁澄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感染、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潜力。该...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感染、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潜力。该文通过对DMB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概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其药理作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小檗碱 药理作用 抗感染 抗炎 肝保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和膜技术精制元宝枫籽油的工艺优化
9
作者 冉娴婷 王瑜 +4 位作者 李立郎 张朝举 罗忠圣 彭梅 杨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为了提高元宝枫籽油(ASO)的质量特性和储藏稳定性,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元宝枫籽油进行精制,以去除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本文对亚临界萃取AS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原油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胶精制,以膜通量,脱胶率、碘... 为了提高元宝枫籽油(ASO)的质量特性和储藏稳定性,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元宝枫籽油进行精制,以去除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本文对亚临界萃取AS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原油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胶精制,以膜通量,脱胶率、碘值、过氧化值、酸价为指标,对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砜膜进行筛选。考察膜截留分子量、温度和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ASO精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精制前后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当粒径为30目、萃取温度50℃,固液比为1:4 g/mL,聚醚砜膜分子量为100 kD,温度44℃,压力1.9 MPa,ASO得油率均值为35.92%,脱胶率为86.73%,通量为12.51 L/m2·h,碘值为116.93 g/100 g,过氧化值为0.06 g/100 g,酸价为3.66 g/100 g,与原油相比脂肪酸含量无明显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用膜分离法脱胶是一种提高油脂品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为优质元宝枫籽油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籽油(ASO) 临界萃取 膜分离 聚醚砜有机膜 脱胶 脂肪酸
下载PDF
噻吩酰亚胺衍生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研究
10
作者 蔺彬彬 闫慧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CAM-B3LYP方法,计算研究了12个设计的噻吩酰亚胺衍生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有较大的第一超极化率β_(tot)值和β_(vec)值,且β_(tot)值和β_(vec)值随引入氰基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增...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CAM-B3LYP方法,计算研究了12个设计的噻吩酰亚胺衍生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有较大的第一超极化率β_(tot)值和β_(vec)值,且β_(tot)值和β_(vec)值随引入氰基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给/吸电子基团引起的电荷转移变化对体系β_(tot)值和β_(vec)值的影响大于分子六元杂环中N杂原子位置变化对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酰胺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光谱
下载PDF
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杨丹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比阿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分别单独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龙口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42例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比阿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分别单独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龙口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42例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比阿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长、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咯痰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O_(2)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CO_(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重症肺炎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在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后功能结局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曾形信 赖奕杉 殷敏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模型与逐步线性回归(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SLR)模型在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后功能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201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46例...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模型与逐步线性回归(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SLR)模型在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后功能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201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46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构建SLR、回归树(Regression trees.RT)、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EL)、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以及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预测模型,并采用10折交叉验证,比较各模型实际与预测出院FIM评分以及FIM增益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结果:机器学习模型(R^(2):RT=0.75,EL=0.78,ANN=0.81,SVR=0.80,GPR=0.81)在预测FIM运动评分方面优于SLR(0.70)。机器学习模型对FIM增益总分的预测准确性(R^(2):RT=0.48,EL=0.51,ANN=0.50,SVR=0.51,GPR=0.54)也优于SLR(0.22)。结论: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FIM预后方面优于SLR:仅包含患者一般信息和入院FIM评分的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优于既往研究,同时GPR对FIM预后的预测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机器学习 预测 功能独立性量表 逐步线性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铜在狐尾藻中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晓梅 叶美锋 +2 位作者 吴飞龙 徐庆贤 林代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1122,共9页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耐性机制
下载PDF
不同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洁 曾繁林 +2 位作者 刘欣 朱秋平 朱宏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时程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去骨瓣减压术基础治疗,对照...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时程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去骨瓣减压术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以短时程(治疗2 d)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长时程(治疗5 d)亚低温治疗。对比三组病情严重程度、免疫功能、氧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三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CD4^(+)、CD4^(+)/CD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IL-6、TNF-α、IFN-γ、P(cv-a)CO_(2)均低于对照组与常规组,CD4^(+)、CD4^(+)/CD8^(+)、ScvO_(2)均高于对照组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STBI患者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与28 d死亡率更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低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智能算法的亚群优化策略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晓昕 周薇 +4 位作者 王浩 郝田茹 王振飞 金梅 张剑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830,共12页
群智能算法的优化是提升群智能算法性能的一个主要途径,随着群智能算法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类模型优化、生产调度、路径规划等问题中,对智能算法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亚群策略作为一种优化群智能算法的重要手段,能够灵活地平衡算法... 群智能算法的优化是提升群智能算法性能的一个主要途径,随着群智能算法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类模型优化、生产调度、路径规划等问题中,对智能算法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亚群策略作为一种优化群智能算法的重要手段,能够灵活地平衡算法的全局勘探能力和局部开发能力,已经成为群智能算法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促进亚群优化策略的发展和应用,对动态亚群策略、基于主从范式的亚群策略和基于网络结构的亚群策略进行了详细调查,阐述了各类亚群策略的结构特点、改进方式和应用场景。最后,总结了亚群策略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群智能算法 动态群策略 主从范式 网络结构
下载PDF
小麦倒春寒响应基因TaJAZ6的克隆、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自阳 周谦 +4 位作者 王依 王志伟 朱启迪 茹振钢 刘明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 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8.376 ku,理论等电点为9.37,不稳定系数为62.44,属于不稳定蛋白。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1个TIFY结构域和1个CCT_2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质与野生二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TIFY 11b蛋白亲缘关系最近。TaJAZ6基因启动子区除含有CAAT-box、TATA-box等基础作用元件外,还含有激素类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防御和应激反应元件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TaJAZ6基因在根、茎、叶和幼穗中均有表达,根系中表达量最高。TaJAZ6基因还受低温和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表达,低温胁迫下,TaJAZ6在矮抗58(耐倒春寒)和郑麦366(倒春寒敏感)根、茎和叶中表达趋势相同,均显著升高;喷施300,350μmol/L的MeJA之后再低温处理TaJAZ6在2个小麦品种中表达量均显著下降。TaJAZ6在低温胁迫后的幼穗中表达量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矮抗58幼穗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在郑麦366幼穗中则显著上升,推测该基因可能负调控了小麦倒春寒胁迫防御反应。通过喷施MeJA显著降低了低温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穗中TaJAZ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的结实粒数。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TaJAZ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aJAZ6可能在小麦响应倒春寒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JAZ6基因 表达分析 低温胁迫 细胞定位
下载PDF
南美奥连特盆地白垩系Napo组Main-M1亚段沉积体系重建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发有 班舒悦 +9 位作者 王光付 孙建芳 丁峰 孙钰 王腾宇 徐海 陈诗望 夏昌盛 郑乃熙 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群中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上白垩统Napo组Main-M1亚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其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针对Main-M1亚段沉...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群中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上白垩统Napo组Main-M1亚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其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针对Main-M1亚段沉积时期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水动力条件复杂的海陆过渡环境,在东部发育潮汐三角洲,向西部逐渐过渡为浅海陆棚环境;研究区内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潮汐水道、潮汐沙坝、潮汐沙坪、潮汐水道间等8类沉积微相。根据岩电特征,进一步将Main-M1亚段划分为3个小层。通过分析3个小层的岩性组合演变特征,确定在Main-M1亚段沉积时间内,Auca古隆起逐渐形成,同时挠曲作用导致相对海平面升高,3个小层在垂向上呈水体逐渐变深、潮汐三角洲前缘不断向陆地退缩的形式;基于对Main-M1亚段沉积时期潮汐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的重建,研究区东部的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沙坝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三角洲 陆棚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Main-M1 奥连特盆地 南美洲
下载PDF
热塑型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粘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文求 陈伟 +3 位作者 贺娟 牛翔 李桢林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7,共6页
为了改善两层型挠性覆铜板(2L-FCCL)中热塑型聚酰亚胺(TPI)对热固型聚酰亚胺(PI)薄膜和铜箔的粘接性,本文选用具有柔性结构的芳香二酐单体和芳香或脂环的二异氰酸酯单体通过一步反应制备得到TPI样品,然后将其直接涂覆在表面经过预处理... 为了改善两层型挠性覆铜板(2L-FCCL)中热塑型聚酰亚胺(TPI)对热固型聚酰亚胺(PI)薄膜和铜箔的粘接性,本文选用具有柔性结构的芳香二酐单体和芳香或脂环的二异氰酸酯单体通过一步反应制备得到TPI样品,然后将其直接涂覆在表面经过预处理的商品化热固型PI薄膜上得到复合膜,最后经过高温热压得到相应的2L-FCCL。通过观察所得TPI反应液的状态并进行DSC测试,选定了有机溶剂可溶且Tg为226.5℃的TPI-8;然后通过TGA、TMA和拉伸试验测得TPI-8的2%热分解温度(T2%)为464℃、50~200℃的热膨胀系数(CTE)为64.25×10^(-6)℃^(-1)、拉伸强度为64.52MPa、弹性模量为1.75 GPa、断裂伸长率为62%,并通过FTI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最后分别研究了两种热固型PI薄膜的碱水预处理时间对所得FCCL粘接性能的影响,发现其中SPI膜经60℃碱水处理1 min和3 min后得到的FCCL90°剥离强度(90°PS)≥0.7 N/mm且最大值达到0.94 N/mm,而UPI膜经同样热碱水处理1~7 min后得到的FCCL 90°PS均≤0.6 N/mm。因此,采用本方法可一步快速简单的制备可溶解且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较好的TPI,同时其对铜箔以及表面经过碱水预处理的SPI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满足FCCL相关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挠性覆铜板 热塑性 热固性 粘接性能
下载PDF
归脾汤联合琥珀酸亚铁片和输血治疗用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常规指标、铁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哲 崔冬梅 +3 位作者 张灵 袁小飞 张斌 高炳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琥珀酸亚铁片和输血治疗用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常规指标、铁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130例,以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琥珀酸亚铁片和输血治疗用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常规指标、铁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130例,以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片,观察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片和归脾汤。治疗4周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86.15%(56/65)]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92%(63/6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RBC、MCH和MCV水平,SI、SF水平,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Tf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b、RBC、MCH和MCV水平,SI、SF水平,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sTf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08%(2/65)vs. 4.6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琥珀酸亚铁片和输血治疗用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铁代谢情况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琥珀酸铁片 输血治疗 重度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HFBAPP/6FDA/BPADA含氟苯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玲 王经逸 +2 位作者 虞鑫海 丁思恩 卢鑫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HFBAPP)为二胺单体,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6FDA)和双酚A型二醚二酐(BPADA)为二酐单体制备了一系列HFBAPP/6FDA/BPADA含氟苯醚型PI薄膜。通过改变二酐单体比例,分析比较醚键与三氟... 以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HFBAPP)为二胺单体,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6FDA)和双酚A型二醚二酐(BPADA)为二酐单体制备了一系列HFBAPP/6FDA/BPADA含氟苯醚型PI薄膜。通过改变二酐单体比例,分析比较醚键与三氟甲基对PI薄膜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氟甲基含量的升高和醚键含量的降低,HFBAPP/6FDA/BPADA含氟苯醚型PI薄膜的光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提高,而力学性能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可达247.3℃,800℃时的残炭率最高可达56.3%,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率最高可达88.2%,拉伸强度最高可达84.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型聚酰 三氟甲基 光学性能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