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本阅读:《以赛亚书》2章1-4节与杜甫诗篇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宗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3,共7页
通过对《以赛亚书》2:1-4和杜甫诗篇这两个不同文本的"跨越"解读,探讨了"和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问题。"和谐"不仅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止息战争&qu... 通过对《以赛亚书》2:1-4和杜甫诗篇这两个不同文本的"跨越"解读,探讨了"和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问题。"和谐"不仅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止息战争"的"和平"层面,还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敌对状态的结束,个体的心灵、灵魂层面的升华。跨文本阅读《以赛亚书》和杜甫诗篇,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类追求和平与"和谐观"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多层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书》2-4 杜甫诗篇 跨文本阅读 和平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礼记》中的理想社会——以《礼记·礼运篇》和《以赛亚书》65章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宗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5,共7页
"跨文本阅读"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与圣经《以赛亚书》六十五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新天新地",可以发现,《礼运》"大同"理想中对"矜寡孤独废疾者"的社... "跨文本阅读"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与圣经《以赛亚书》六十五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新天新地",可以发现,《礼运》"大同"理想中对"矜寡孤独废疾者"的社会关怀,与《以赛亚书》中关心穷人、孤儿、寡妇等弱势群体的思想旨趣完全一致,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仁爱、关心弱者、人际和谐的道德社会。这个道德社会在《以赛亚书》中表现为"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与哀号的声音",在《礼运篇》中则表现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如果我们不为两个文本表面形式的不同所局限和受困,一定会发现二者共通的博爱、仁爱精神实质。这样的跨越解读,可以提供给我们构想理想社会的多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礼运篇》 《以赛亚书》六十五章 社会理想
下载PDF
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
3
作者 姜宗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西方基督宗教传统与中国道家传统包涵有不同的解释世界产生和人类产生的神话模式。在这种中西深层宇宙观的差异背景下,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公民权与小偷"、"安息日与无为"、"小... 西方基督宗教传统与中国道家传统包涵有不同的解释世界产生和人类产生的神话模式。在这种中西深层宇宙观的差异背景下,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公民权与小偷"、"安息日与无为"、"小国寡民与环保型人格"等概念的并置,揭示出其所具有的相似或共通的生态伦理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包括科技意义上所探索的"真",还应包括人文或宗教意义上所探索的"美善";后两个层面的含义与智慧无论如何是不应该被现代各种发展观所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书 《列子》 生态与环境伦理
下载PDF
圣洁的不名誉收入:对《以赛亚书》23:15-18中妓女比喻的阅读
4
作者 曲彦静 《圣经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71-193,共23页
妓女比喻在《以赛亚书》23:15-18中十分突出,其存在使得耶和华关于恢复推罗往日荣耀的应许变得语意不定——推罗的未来表现出正面与负面信息的交相浑融。笔者论述了该比喻的三重作用:第一,推罗形象是通过妓女隐喻表现出来的,直观上是对... 妓女比喻在《以赛亚书》23:15-18中十分突出,其存在使得耶和华关于恢复推罗往日荣耀的应许变得语意不定——推罗的未来表现出正面与负面信息的交相浑融。笔者论述了该比喻的三重作用:第一,推罗形象是通过妓女隐喻表现出来的,直观上是对推罗的贬低;第二,在恢复推罗往日荣耀的应许时,耶和华成为一个收取推罗由卖淫而得的不名誉收入的神,这种修辞反过来提升了妓女形象,致使成为妓女的推罗似乎并不那么堕落;第三,妓女比喻使耶和华形象复杂化,至高上帝成为被妓女淫资所助之神,其圣洁性大打折扣。本文研究了妓女比喻如何模糊了推罗、妓女和耶和华三者的形象,直接导致耶和华丧失道德和宗教上的优越性。将这段经文与《申命记》23:19并置时,《以赛亚书》23章中复杂多重的耶和华形象尤趋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妓女比喻 圣洁的不名誉收入 耶和华形象 推罗 《以赛亚书》23-18
下载PDF
“第三以赛亚书”中社群冲突问题的分析——《以赛亚书》65:1-7的文本分析
5
作者 姜宗强 叶洛夫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11,共10页
一、引言《以赛亚书》65:1.7是关系到学者理解56—66章中的社群冲突性质争论的一个重要的经文段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争论是:汉森(P.D.Hanson)和斯科姆(Brooks Schramm)分别代表的两种非常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汉森认为,经... 一、引言《以赛亚书》65:1.7是关系到学者理解56—66章中的社群冲突性质争论的一个重要的经文段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争论是:汉森(P.D.Hanson)和斯科姆(Brooks Schramm)分别代表的两种非常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汉森认为,经文中的礼仪实践,是由控制了复兴期耶路撒冷官方礼仪的撒督祭司所奉行的中心礼仪,被比喻为类似迦南宗教的亵渎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社群 比喻 礼仪 经文 亚书 冲突
原文传递
浅探《以赛亚书》的“余民”观念
6
作者 贺爱霞 《金陵神学志》 2007年第2期128-143,共16页
本文结合《以赛亚书》的"余民"观念,探讨上帝藉着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所实行的救赎、圣化、拣选和成全的行动,指出"余民"观念不仅仅是先知神学的一个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历史事实,因为"余民"观念及其在历史上... 本文结合《以赛亚书》的"余民"观念,探讨上帝藉着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所实行的救赎、圣化、拣选和成全的行动,指出"余民"观念不仅仅是先知神学的一个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历史事实,因为"余民"观念及其在历史上的实现,解决了上帝的审判与拯救、弃绝与拣选、惩诫与安慰……等看似对立的方面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书 “余民” 救恩
原文传递
丝路美食探寻
7
作者 徐龙 《餐饮世界》 2021年第9期56-59,共4页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古丝绸之路连通了西汉与各国的美食文化交流。绵延千年至今,各种特色食材和美食沿着丝路穿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馕上灵物——黑种草黑种草原产伊朗、阿富汗、巴基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古丝绸之路连通了西汉与各国的美食文化交流。绵延千年至今,各种特色食材和美食沿着丝路穿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馕上灵物——黑种草黑种草原产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和北非的摩洛哥。植株高约50公分,叶片如羽丝状,开白或紫蓝色花,蒴果内含其黑色种籽。人类利用黑种草在医药和烹饪中已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在古埃及图坦卡蒙(Tutankhamun)法老的墓中曾被发现黑种草籽,据说埃及艳后用其籽榨经过蒸馏萃取的精油来作为养颜的秘笈。公元1世纪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斯曾纪录;黑种草被用来治疗肠道寄生虫、消化道障碍、头疼、鼻塞和牙疼。在《圣经·以赛亚书》中它被称为“大巢菜(Fiches)”,来自希伯来语“Ketzah”,但在某些译本中被错误地翻译成了“莳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文化 蒸馏萃取 古丝绸之路 肠道寄生虫 埃及艳后 食材 以赛亚书 黑种草籽
下载PDF
说Sinim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方震 《海交史研究》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海交史研究>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小夫先生一文,题为'<光明之城>伪书考存疑--兼与黄时鉴教授商榷.'文中用了三页多篇幅批驳黄先生'Sinim非中国'之说.
关键词 阿斯旺 以赛亚书 《旧约》 法持 Sinim 张小夫 希伯来语 死海古卷 希伯来文 文中
下载PDF
古犹太先知文学散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30,共5页
古犹太先知文学散论梁工先知运动始末为深入了解古犹太先知文学,有必要首先弄清先知运动的来龙去脉,因为蔚为大观的先知文学本是先知运动的产物,是阿摩司、以赛亚、耶利米、哈该等人在先知运动中的言论汇集。旨在以先知学说教诲民众... 古犹太先知文学散论梁工先知运动始末为深入了解古犹太先知文学,有必要首先弄清先知运动的来龙去脉,因为蔚为大观的先知文学本是先知运动的产物,是阿摩司、以赛亚、耶利米、哈该等人在先知运动中的言论汇集。旨在以先知学说教诲民众、革新宗教、改良犹太社会的先知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知书 以赛亚书 耶利米 犹太教 阿摩司 文学 犹太人 巴比伦 以色列人 上帝
下载PDF
希伯来先知书的文学特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洪一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3,共5页
希伯来先知文学是古代希伯来先知运动的直接产物,在内涵品性上,表现出明显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结合;在思维取向上,它通过塑造未来时态中的第二现实(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来达到对现时世界的独特认知;在文本策略方面,先知文学采用了... 希伯来先知文学是古代希伯来先知运动的直接产物,在内涵品性上,表现出明显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结合;在思维取向上,它通过塑造未来时态中的第二现实(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来达到对现时世界的独特认知;在文本策略方面,先知文学采用了神谕的特殊形式,并藉助异象这一独持的艺术手法,有效地实现了希伯来先知的文本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知书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文本策略 耶利米书 思维取向 《圣经》 文学特质 以赛亚书 希伯来人 耶和华
下载PDF
关于《圣经·先知书》文学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朱韵彬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3-91,115,共10页
《圣经》中的《先知书》,主要是指公元前八世纪至前五世纪之间,以色列、犹太两部族始而分道扬镳,即而江河日下,终又先后灭亡时出现的一种文学。这种文学大量地对政治、社会、宗教等时弊进行多方面针砭并申述新见,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献意... 《圣经》中的《先知书》,主要是指公元前八世纪至前五世纪之间,以色列、犹太两部族始而分道扬镳,即而江河日下,终又先后灭亡时出现的一种文学。这种文学大量地对政治、社会、宗教等时弊进行多方面针砭并申述新见,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献意义。而且它们多是议论、抒情同叙事相结合,善用比喻、寓言和韵文故事展开说理,作品兼有史实、传说、神话、诗歌和谣谚,语言精要、哲理性强、庄重威严又活泼多姿。象中国先秦诸子的散文一样,《先知书》是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本文先就《先知书》中的先知、作品的背景、构成、作者及中心人物情况,陈以管见,唯期讨教于专家、学者。至于《先知书》文学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表现技巧,容以另文再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知书 希伯 中心人物 何西阿 玛拉基书 西底家 以西结书 以赛亚书 耶利米 希西家
下载PDF
走出孤独
12
作者 刘海波 《天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4-44,共1页
记得有一天晚上,当我卸下一天的劳累来到神面前灵修时,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笼罩着我,所以我在神面前向他倾诉,求神帮助我,使我能够坚强地面对孤独,走出孤独。祷告完之后我就读圣经,正巧读到以赛亚书第63章,当时神的话语紧紧地抓住了我... 记得有一天晚上,当我卸下一天的劳累来到神面前灵修时,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笼罩着我,所以我在神面前向他倾诉,求神帮助我,使我能够坚强地面对孤独,走出孤独。祷告完之后我就读圣经,正巧读到以赛亚书第63章,当时神的话语紧紧地抓住了我,于是我一个人在神面前静静地默想,并思考如何在孤独中与神同行。我们不但在“夜静酒阑人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面 耶稣 以赛亚书 独中 圣经 葡萄树 求神 祷告 孤独感 使徒保罗
下载PDF
热情与幻想的结晶——希伯来先知文学简论
13
作者 阎根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不仅是一部神圣的世界宗教宝典,而且是一座不朽的人类文化丰碑。《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原是希伯来人(即古代以色列人或犹太人)珍贵的历史文献、丰饶的文化宝库和优秀的文学遗产。约占《旧约》三分之一篇幅的先...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不仅是一部神圣的世界宗教宝典,而且是一座不朽的人类文化丰碑。《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原是希伯来人(即古代以色列人或犹太人)珍贵的历史文献、丰饶的文化宝库和优秀的文学遗产。约占《旧约》三分之一篇幅的先知文学,则是希伯来文学中饱含社会改革的热情、富有美好动人的幻想、充满真知灼见的预言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具有独特体制和风格的一枝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知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何西阿书 以色列人 希伯来文学 文学作品 上帝 耶和华 希伯来人
下载PDF
弘道者的弘道人生——缅怀恩师骆振芳教授
14
作者 沈元华 《天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1-52,共2页
1997年11月13日,骆振芳老师与我们刚入学的新生分享了一篇信息。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骆振芳教授,他头发稀少,安祥而宁静的脸上浸透着一份来自天上的坚定信念,眼睛不大,但透过那副眼镜可以看到从他双眼中所流露出来的无限喜乐与盼望。他与... 1997年11月13日,骆振芳老师与我们刚入学的新生分享了一篇信息。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骆振芳教授,他头发稀少,安祥而宁静的脸上浸透着一份来自天上的坚定信念,眼睛不大,但透过那副眼镜可以看到从他双眼中所流露出来的无限喜乐与盼望。他与我们所分享的经文是《以赛亚书》第六章一至八节(先知以赛亚奉召的经历)和《约翰福音》第三章一至八节(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道 教授 祷告 圣经 经文 以赛亚书 上帝 耶稣 人生目的 头发稀
下载PDF
守望者
15
作者 胡莹 《天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5-35,共1页
旧约时代有好几种性质不同的守望者:有被人雇来看守葡萄园,防备盗贼或野兽侵入的守望者;有由国家设立,作为观察敌情,保卫国土,遇事向人民发出警报的守望者。而其中最重要的乃上帝亲自设立的守望者,旧约时代的先知们即属这一类。他们的... 旧约时代有好几种性质不同的守望者:有被人雇来看守葡萄园,防备盗贼或野兽侵入的守望者;有由国家设立,作为观察敌情,保卫国土,遇事向人民发出警报的守望者。而其中最重要的乃上帝亲自设立的守望者,旧约时代的先知们即属这一类。他们的任务是牧养上帝的子民,指出百姓的罪孽,讲上帝的救恩应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望者 上帝 了望台 耶和华 以赛亚书 敌情 发出警报 先知 枉然 敢言
下载PDF
隐藏的宝贝
16
作者 曹韵 《天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5,共2页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基督徒的信心是相信我们所看不见的,基督徒信心的最大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 然而我们人又是多么容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啊!记得,有一位与我挺要好的女同事,她人很和善,待人也诚恳,但是很忧郁,又极易产生自卑感,比...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基督徒的信心是相信我们所看不见的,基督徒信心的最大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 然而我们人又是多么容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啊!记得,有一位与我挺要好的女同事,她人很和善,待人也诚恳,但是很忧郁,又极易产生自卑感,比如别人的职位比她稳定,别人的老公有地位又有车,都会引出她的嗟叹。她不是妒忌,却无端被别人表面的成功打倒了。我向她传福音,她因着生活中的一些需要就向神开口祈祷了,感谢主,神垂听了她的祷告,帮她从那些困境中走出来。但是,她仍然还是忧郁。她不断被自艾自怜这根绳索捆绑得喘不过气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耶稣 传福音 公有地 向神 祷告 相信我 手扶犁 自卑感 以赛亚书
下载PDF
教会外有真善美
17
作者 卓珠尹 《天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9-29,共1页
世界就是这样相对于人的灵魂而存在。美是一种对于宇宙的表达,而上帝是真善美的源头。有人认为:不信上帝的人所作的都是恶,即便他们做了好事也是恶的,甚至他们的宗教、艺术、哲学等也都被视为不好的。那么教会外是否存在着真、善、美呢?... 世界就是这样相对于人的灵魂而存在。美是一种对于宇宙的表达,而上帝是真善美的源头。有人认为:不信上帝的人所作的都是恶,即便他们做了好事也是恶的,甚至他们的宗教、艺术、哲学等也都被视为不好的。那么教会外是否存在着真、善、美呢? 我认为教会以外也存在着美善。应该看到,不仅仅只是基督徒乐善好施。同样,一些非基督徒也会这样做。像白求恩、雷锋,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 上帝 基督徒 耶稣基督 美善 雷锋 以赛亚书 白求恩 罪性 休戚
下载PDF
使我能听
18
作者 罗泽声 《天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2-4,共3页
经文:“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赛50:4—5) 以赛亚书50章4—9节是对神的理想仆人的描写,有... 经文:“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赛50:4—5) 以赛亚书50章4—9节是对神的理想仆人的描写,有人认为这是预言到主耶稣这位受苦仆人的情况,也是今天每一位传道人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者 圣经 以赛亚书 祷告 耶和华 使徒保罗 基督教 基督耶稣 教导 耳朵
下载PDF
黄金时代——弥赛亚
19
《天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8-8,共1页
经文 以赛亚书42:1ff “上主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拣选他,喜爱他。我以我的灵充满他;他要为万国带来正义。’”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那段时期,圣经中像上面引用的章节那样的句子太多了。一言以蔽之,他们憧憬着未来的黄金时代,他... 经文 以赛亚书42:1ff “上主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拣选他,喜爱他。我以我的灵充满他;他要为万国带来正义。’”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那段时期,圣经中像上面引用的章节那样的句子太多了。一言以蔽之,他们憧憬着未来的黄金时代,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上帝要差遣一位弥赛亚来拯救他们。那时候,他们整个命运会不同了。 这是以色列人在被掳时代第三个觉醒(第一,独一的真神;第二,一套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赛亚 黄金时代 以色列人 以赛亚书 历史过程 要来临 犹太国 仆人 七十年 圣经
下载PDF
独一真神
20
作者 周联华 《天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7-7,共1页
经文 以赛亚书40:12a,18,25 “谁曾用手心量海水?谁能用手掌测高天?……”“你们究竟将谁比上帝,甚用什么形象与上帝比较呢?”“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他与我相等呢?”’ 南国的两个支派曾被巴比伦俘掳了七十年,最后在波斯征服了... 经文 以赛亚书40:12a,18,25 “谁曾用手心量海水?谁能用手掌测高天?……”“你们究竟将谁比上帝,甚用什么形象与上帝比较呢?”“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他与我相等呢?”’ 南国的两个支派曾被巴比伦俘掳了七十年,最后在波斯征服了巴比伦以后被释放回来;圣经中曾大书特书。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省悟了。对上帝观念的革新是很重要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人 以赛亚书 巴比伦 上帝观念 真神 一神教 七十年 信仰 主要原因 多神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