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可控性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红胜 沈国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5,共2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各种信息借助校园网络媒介在校园内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网络 亚传播圈 负面影响 可控性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的现状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兵 《成人教育》 2012年第3期91-92,共2页
网络生活方式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归纳了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存在的四种形态,即:信息圈、交际圈、生活圈和舆论圈。根据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的现实表现提出了... 网络生活方式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归纳了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存在的四种形态,即:信息圈、交际圈、生活圈和舆论圈。根据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的现实表现提出了教育引导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 亚传播圈 现状考察
下载PDF
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洪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0,共4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日益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性,趋利避害,消除负面影响,利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搭建高校...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日益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性,趋利避害,消除负面影响,利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创新与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拟从探索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内在规律入手,研究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 亚传播圈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胜 韩晓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3期209-211,共3页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存在特征上的显著差畀.“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存在特征上的显著差畀.“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沉默的螺旋”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可控性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友洋 《中国市场》 2015年第15期110-111,共2页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呈飞速良性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资源对于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较为成熟的高等学校中也出现了高校的网络亚传播圈现象,这种现...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呈飞速良性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资源对于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较为成熟的高等学校中也出现了高校的网络亚传播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及其自身生活方式。本文针对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形成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其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探究并进行相应的可控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 德育教育 可控性
下载PDF
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年第9期42-47,共6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高校应在把握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校园网络上大学生思想政...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高校应在把握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校园网络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效沟通的中介,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运用校园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体 教育客体
下载PDF
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7
作者 陈友洋 夏震然 倪春虎 《科技资讯》 2015年第16期159-160,162,共3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内涵及调查结果的分析,根据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探究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校园网络 亚传播圈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现象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霞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2-25,共4页
互联网作为复合型传播平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多高校甚至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校园局域网,学生在信息获取、交际、娱乐和生活等各方面对网络形成了很强的依赖,"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现象逐渐形成。"... 互联网作为复合型传播平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多高校甚至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校园局域网,学生在信息获取、交际、娱乐和生活等各方面对网络形成了很强的依赖,"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现象逐渐形成。"高校网络亚传播圈"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人格特征,满足了他们多方面的需求,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应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系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亚传播圈 媒介素养教育
下载PDF
高校网络德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著作——《高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研究》评介
9
作者 李斌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77,共1页
如何创新高科技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执政党及其政府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校园网络是人类信息科学技术成果在高校运用和发展的产物,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至今已十多年。校园网络对于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创新既提出了挑战,也... 如何创新高科技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执政党及其政府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校园网络是人类信息科学技术成果在高校运用和发展的产物,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至今已十多年。校园网络对于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创新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成果之一,清华大学张瑜博士的著作《高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就是全面系统地探讨作为校园网络发展成熟形态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德育效应、德育关联和网络德育模式的开拓性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高校德育 开拓性 德育研究 著作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成果
下载PDF
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麒 狄成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241-243,共3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作为一种以校园网络为基本载体的网络信息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内涵及影响的分析,高校应该主动在校园网络上构建沟通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作为一种以校园网络为基本载体的网络信息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内涵及影响的分析,高校应该主动在校园网络上构建沟通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过滤网络信息内容、如何合理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如何把握不同群体的差异性等方面上来,从而才能合理利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性,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大学生 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晓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0-94,共5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一个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信息传播子网络,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必须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点、成熟经验和历史使命出发,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相互关系。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内培育意见...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一个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信息传播子网络,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必须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点、成熟经验和历史使命出发,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相互关系。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内培育意见领袖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必须关注受众,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最终赢得学生;必须关注内容,要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最终信手拈来;必须关注队伍,要旗帜鲜明震耳呐喊,最终"一呼百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亚传播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 意见领袖
下载PDF
军内网络亚传播圈视阈下的心理服务
12
作者 陈文军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7-80,共4页
为加强网络模式下的军内心理服务工作,构建和完善心理服务网络亚传播圈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官兵心理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在分析军内网络亚传播圈心理服务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形式基础上,指出军内网络亚传播圈心理服务工作主要有救助渠道... 为加强网络模式下的军内心理服务工作,构建和完善心理服务网络亚传播圈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官兵心理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在分析军内网络亚传播圈心理服务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形式基础上,指出军内网络亚传播圈心理服务工作主要有救助渠道更加丰富、开展服务更加及时、服务平台更加开放的特点,提出加强军内网络亚传播圈心理服务工作,要搞好心理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加强心理服务工作的推广研究、加快心理服务模式的技术创新、加速心理服务工作的军民融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网络亚传播圈 心理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PDF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群体事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华安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47-48,共2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就本质而言,是基于信息内容、网络媒介、用户群体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而发生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的群体事件,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用户群体 事件研究 网络信息传播 信息内容 网络媒介 特殊性质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4
作者 张婷婷 《教育评论》 2018年第8期11-15,共5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本身凸显的技术性、与现实的趋同性和可塑性,使高校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展开在校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其主要传播方式是"以网络媒介为中心""以拓展性信息内容为中心""以不同层次学...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本身凸显的技术性、与现实的趋同性和可塑性,使高校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展开在校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其主要传播方式是"以网络媒介为中心""以拓展性信息内容为中心""以不同层次学生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校园网络亚传播圈运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才能真正推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教育朝信息化、现代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变革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 亚传播圈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德育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再兴 张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5,108,共6页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文章以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校...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文章以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高校德育 意义
原文传递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德育教育的可控性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卫晓君 王刚 《理论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37,共2页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的形成,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对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德育教育 可控性
原文传递
校园网络亚传播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转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欣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大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已成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一部分。通过介绍校园亚传播圈的含义,从网络思政教育角度出发,结合大学生网络行为,重新界定辅导员角色定位,指出辅导员要扮演八种角色,即观察员、发布员、情报员、引导员、... 大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已成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一部分。通过介绍校园亚传播圈的含义,从网络思政教育角度出发,结合大学生网络行为,重新界定辅导员角色定位,指出辅导员要扮演八种角色,即观察员、发布员、情报员、引导员、编辑员、咨询员、技术员、档案员,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校园文化传播,并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辅导员 网络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