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加载面粘弹塑性模型及其对金属材料的应用
1
作者 周维 伍先安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50-51,共2页
本研究是以亚加载面模型理论为基础,在对历来典型的粘弹塑性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金属材料的时间依赖性—亚加载面模型。它是采用分离型模型的概念,提出考虑金属材料高温条件下时间倚赖性变形特性的蠕变方程结构函数,从而推导出具体... 本研究是以亚加载面模型理论为基础,在对历来典型的粘弹塑性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金属材料的时间依赖性—亚加载面模型。它是采用分离型模型的概念,提出考虑金属材料高温条件下时间倚赖性变形特性的蠕变方程结构函数,从而推导出具体的本构方程式。亚加载面模型能合理地表现单调和重复负载的弹塑性变形特性,而且能较好的表现Masing效果。对2(1/4)Cr-1Mo钢在高温(600摄氏度)下的不同应变速率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加载面 标准屈服面 蠕变 粘弹塑性模型 时间依赖性
下载PDF
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SIRI、SII、肝纤维化水平特征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尤丽 韩丽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925-929,940,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肝纤维化水平特征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6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肝纤维化水平特征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6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划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不良组(n=33)。比较2组患者全SIRI、SI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果相比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SIRI、SII及FIB-4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IRI、SII、FIB-4升高均是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SIRI、SII及FIB-4可作为评估老年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情况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进一步构建相关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肝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
下载PDF
PE、DPMAS、CVVHDF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徐炜捷 黄水文 +2 位作者 刘宝荣 刘宁 蓝丽琴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治疗的HBV-ACLF患者90例...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治疗的HBV-ACLF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DPMAS组,CVVHDF组,每组均30例。对比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内毒素(ET)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随访60 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TBIL、ALT、AST、PT低于DPMAS组及PE组,CVVHDF组PTA高于DPMAS组及PE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ET、HMGB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ET、HMGB1水平低于DPMAS组及PE组(P<0.05);随访60 d后,CVVHDF组患者生存率高于DPMAS组及PE组(P<0.05)。结论三种人工肝模式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ET和HMGB1水平,提高生存率,但采用CVVHDF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吸附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乙肝相关慢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任金才 宋建华 +2 位作者 宋铮 邵建国 朱勇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2012年在本院住院并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住院未应用任何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HBV-A...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2012年在本院住院并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住院未应用任何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血生化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累积生存率和2年内复发率情况。结果在入院时、治疗后4w、8w、12w时,治疗组患者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MEL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除在治疗4w末时,治疗组生存者腹水发病率为41.4%,低于对照组生存者的66,7%(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8w、12w和24w时,37例抗病毒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5.7%、75.7%和7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6.8%和54.1%(P〈0.05);26例抗病毒的生存患者在2年内病情无复发,而20例未抗病毒的生存患者复发率为65.0%(P〈0.001)。结论给予HBV-ACLF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急性肝衰竭 恩替卡韦 治疗 生存率
下载PDF
恩替卡韦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红卫 李娟 +4 位作者 孟庆华 冯岩梅 赵敬敬 王金环 金怡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HBV所致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化及近期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4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恩替卡韦0.5mg/日,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的生化、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指标及治疗第4周、12周、2...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HBV所致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化及近期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4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恩替卡韦0.5mg/日,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的生化、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指标及治疗第4周、12周、24周的HBV DNA定量的变化。同时应用MELD评分公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12、24周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治疗4周、8周、12周、24周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24周的血清白蛋白(AL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24周的MELD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0,P<0.01)。第4周、12周、24周的HBVDNA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改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急性肝衰竭 患者 临床
下载PDF
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丽 罗二平 +1 位作者 黄小平 甘建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00-280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动态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28例HBV-SACLF患者(HBV-SACLF组)、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组)以及28例正常人(正常组)血清中... 目的:探讨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动态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28例HBV-SACLF患者(HBV-SACLF组)、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组)以及28例正常人(正常组)血清中IL-35水平。观察HBV-SACLF患者病程早、中、晚期血清IL-35变化;IL-35与HBV-DNA及ALT、AST进行多重回归分析;比较存活组与非存活组血清IL-35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IL-35浓度(pg/mL)在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V-SACLF组血清中的表达分别为178.26±52.32、426.83±236.29、1 087.00±436.26,HBV-SACLF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5,P<0.01);HBV-SACLF早、中、晚期血清IL-35浓度(pg/mL)分别为1 539.00±285.72,1 082.94±333.90,636.80±169.00,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P=0.018);存活组与非存活组IL-35浓度(pg/mL)分别为1 472.94±308.02,1 544.36±27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5);HBV-SACLF早期IL-35与同期HBV-DNA及ALT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1、0.02),而中、晚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BV-SACLF患者血清IL-35明显升高,且在疾病早期升高,中晚期降低;其早期IL-35与HBV-DNA及ALT呈正相关,IL-35的升高可能部分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白细胞介素35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疾病分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意 孙克伟 +3 位作者 阳航 黄裕红 张涛 朱文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病情分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证素研究为理论基础,以湿热、脾虚、血瘀症候群各自中医症候量化表为标准,观察124例HBV-ACLF患者3种症候群积分差异与病情分期... 目的:观察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病情分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证素研究为理论基础,以湿热、脾虚、血瘀症候群各自中医症候量化表为标准,观察124例HBV-ACLF患者3种症候群积分差异与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中/晚期肝衰竭患者比较,早期患者湿热症候群积分较高,血瘀症候群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症候群积分为肝衰竭早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OR>1),脾虚症候群积分为肝衰竭中/晚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OR>1)。结论 HBV-ACLF早期以湿热症候群表现为主,中晚期以血瘀、脾虚症候群表现为主;血瘀、脾虚症候群积分为预后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急性肝衰竭 中医 分期 预后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贞秋 徐龙 +1 位作者 龙涛 程欣 《中外医疗》 2009年第9期52-52,共1页
目的探讨慢加亚急(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差异。方法选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158例,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慢加急性肝衰竭3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132例、慢性肝衰竭23例,比较后两组临床及检验指标特点。结果慢加亚急性... 目的探讨慢加亚急(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差异。方法选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158例,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慢加急性肝衰竭3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132例、慢性肝衰竭23例,比较后两组临床及检验指标特点。结果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占83.54%,病死率21.21%,慢性肝衰竭占14.56%,慢加急性肝衰竭1.90%。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区别在于后者有肝硬化,患者年龄较大。ALB、PLT、HB更低,更易出现腹水等并发症。病死率达91.3%。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很少见,病死率极高。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多见,治愈率高,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除肝衰竭表现外还存在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的表现,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下载PDF
5种评分系统对预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俊福 董培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比较Child-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SO指数、MELD-Na评分和i MELD评分预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计录患者入院时的MELD、CTP、MESO、ME... 目的比较Child-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SO指数、MELD-Na评分和i MELD评分预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计录患者入院时的MELD、CTP、MESO、MELD-Na和i MELD评分,随访3个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正态Z检验对五种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3个月后53例死亡。死亡组CTP、MELD、MESO、MELD-Na、i 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上述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704,0.848,0.859,0.902和0.887,MELD-Na评分AUC值优于其他评分系统。结论 MELD-Na评分具有最高的AUC,有非常好的真实性,是预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近期预后的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危险性评估 预后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血必净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有美 韩立彬 +2 位作者 沈桂堂 耿爱文 张韵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1-282,294,共3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血浆D-二聚体(D-D)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及转归。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D-D浓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第7天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第14天降低进一步明显(P<0.01)。结论:凝血反应参与了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肝脏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应用血必净可明显下调血浆D-D的浓度,改善患者血清TBil及PTA,提高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应用 肝衰竭 急性 D-二聚体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海霞 段忠辉 +3 位作者 朱跃科 李娟 于红卫 孟庆华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97例乙肝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30例)、肝硬化组(28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组(39例),检测电解质、肝功能,分析3组患者的电解质异常情况,低磷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慢... 目的探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97例乙肝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30例)、肝硬化组(28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组(39例),检测电解质、肝功能,分析3组患者的电解质异常情况,低磷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肝炎组低磷血症发生率为6.7%,肝硬化组为28.6%,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组为87.2%。3组血磷浓度分别为(1.11±0.18)mmol/L、(0.88±0.24)mmol/L、(0.46±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肝衰竭组,轻中度和重度低磷血症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磷血症是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需要密切监测血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急性肝衰竭 低磷血症
下载PDF
MELD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淑芬 徐立新 蔡晓娟 《肝脏》 2011年第6期506-507,共2页
目前国内主应用Child-Pugh分级对严重肝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而MELD评分系统(MELD)是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评估方法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61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诊断... 目前国内主应用Child-Pugh分级对严重肝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而MELD评分系统(MELD)是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评估方法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61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7例,女54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存活188例,死亡7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MELD评分系统 判断价值 CHILD-PUGH分级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毒性肝炎乙型 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颖 朱勇根 李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及时且准确判定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经人工肝支持及内科综合治疗肝...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及时且准确判定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经人工肝支持及内科综合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钠(sodium,Na+)、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及年龄、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有效37例,无效80例,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清钠、甲胎蛋白越低,MELD数值越高,预后越差;并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预后不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ELD、血清钠、感染、肝肾综合征为影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钠、甲胎蛋白、MELD评分、是否合并重症感染、肝肾综合征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治疗 肝硬化 急性肝衰竭 预后 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茜茜 康梦 +1 位作者 唐丹 孙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58例HBV-ACLF患者SIRS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以及病...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58例HBV-ACLF患者SIRS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以及病情转归的差异。结果:HBV-ACLF患者SIRS发生率为45.6%;基础疾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ACLF中期及晚期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HBV-ACLF合并SIRS的主要原因为感染;SIRS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多于无SIRS患者(P<0.05);出现SIRS患者的TBil、Cr、INR高于无SIRS患者(P<0.05),而PTA低于无SIRS发生的者(P<0.05)。结论:HBV-ACLF患者合并SIRS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急性肝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静 甘建和 +2 位作者 陈丽 王艳 姚运海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HBV-SACLF患者、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1、Th2、Th17的水...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HBV-SACLF患者、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1、Th2、Th17的水平;动态观察HBV-SACLF患者早、中、晚期Th1、Th2、Th17的变化趋势。结果1.Th1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1=0.04,P2=0.032)。Th2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1=0.007,P2=0.041)。Th17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1=0.003,P2<0.001)。2.HBV-SACLF患者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相比各细胞水平变化趋势:Th1逐渐降低(P1=0.001,P2=0.004)。Th2逐渐升高(P1=0.003,P2=0.048)。Th17逐渐升高(P1=0.002,P2=0.007)。结论 Th1、Th2、Th17的紊乱是导致HBV-SACLF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检测其在HBV-SACLF患者早、中、晚期的动态变化可以辅助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为临床的免疫调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肝衰竭 TH1 TH2 TH17 TH1 TH2 TH17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QTc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驾云 李兆明 邹美银 《交通医学》 2009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QTc间期的变化意义。方法:测定132例SACLF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c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结果:SACLF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P<0.01);中晚期SACLF患者QTc... 目的:探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QTc间期的变化意义。方法:测定132例SACLF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c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结果:SACLF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P<0.01);中晚期SACLF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P<0.01);SACLF患者QTc间期比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长(P<0.01),中晚期SACLF患者长于早期患者(P<0.01),死亡患者QTc间期明显长于病情好转患者(P<0.01)。结论:SACLF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高,可作为SACLF患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QTC间期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美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8期2199-2200,共2页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效、对预后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5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效、对预后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5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78.7%,对照组12.5%,治疗组好转率89.4%,对照组76.7%,死亡率治疗组10.5%,对照组23.26%。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好转率,降低死亡率,且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VEGF检测及意义
18
作者 章幼奕 邹美银 +5 位作者 赵云 吴月平 羌韧 胡红妹 顾尔莉 施旦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SACLF患者132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分析血...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SACLF患者132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分析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肝功能状态、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SACLF患者血清VEGF与TBi、PT呈正相关,与ALB、CHE呈负相关,与ALT、AFP之间无相关性;有慢性肝炎基础的SACLF者血清VEGF为(147.46±60.99)pg/ml,有肝硬化基础者为(153.85±127.40)pg/ml,有肝癌基础者为(179.24±115.26)pg/ml;SACLF患者早期血清VEGF水平为(126.88±110.43)pg/ml,中期为(233.21±109.04)pg/ml,晚期为(251.44±99.44)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晚期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1);死亡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结论SACLF患者VEGF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EGF在S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51例
19
作者 章颖 徐立新 顾菊兰 《肝脏》 2014年第6期471-472,共2页
我们应用恩替卡韦片联合人工肝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51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08例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均系2007年6月一2013年11月住院患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37.1岁,男性85例,女性23例。... 我们应用恩替卡韦片联合人工肝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51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08例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均系2007年6月一2013年11月住院患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37.1岁,男性85例,女性23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5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人院当日各种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诊断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住院患者 恩替卡韦 治疗组 人工肝 中期 平均年龄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肝肾同源、肝肾同治”在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刘政芳 林恢 +1 位作者 敖雯 李芹 《福建中医药》 2015年第2期57-57,共1页
在《医宗必读》中,明代李中梓就提出了"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理论,后人根据肝和肾在生理与病理上的表现特点,进一步阐述了"肝肾同源"和"肾肝同治"的内涵。"滋水涵木法"是"肝肾同治"的经典基本治疗法则。本文介绍了在滋水涵木... 在《医宗必读》中,明代李中梓就提出了"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理论,后人根据肝和肾在生理与病理上的表现特点,进一步阐述了"肝肾同源"和"肾肝同治"的内涵。"滋水涵木法"是"肝肾同治"的经典基本治疗法则。本文介绍了在滋水涵木法同时,采用补肾阳、阴阳双补而达到治肝的治则在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同源 肝肾同治 乙肝慢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