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制备与质量标准及初步活性研究
1
作者 叶小玲 聂华 +5 位作者 古炳明 刘小敏 吴慧敏 杨晓如 谭家伟 许俊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6,共8页
目的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同时探究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采用两步高压乳匀... 目的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同时探究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复合物亚微乳,应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考察该制剂对HCT-116细胞的作用效果。结果复合物中紫杉醇3312.76 cm^(-1)和3513.92 cm^(-1)的红外光谱吸收峰消失,且DSC分析显示在154.56℃处出现一个明显的新的吸收峰,表明紫杉醇可能与天然冰片偶联,形成新的复合物。复合亚微乳最佳处方为10%脂肪酸甘油酯,原料药0.44%[紫杉醇-天然冰片(1∶3)],3%混合乳化剂[蛋黄卵磷脂-泊洛沙姆188(1∶2)],2.0%甘油,0.3%油酸;最佳工艺为80℃乳化,60 MPa高压均质10次,再于100℃水浴灭菌45 min。细胞MTT实验中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0.75μg·mL^(-1),细胞克隆实验结果中,空白对照组、紫杉醇原料药及紫杉醇-天然冰片亚微乳的划痕愈合面积分别为(36.44±3.35)%、(13.59±9.28)%、(8.30±4.09)%(P<0.05);平板克隆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紫杉醇原料药组,亚微乳组细胞克隆率分别为(37.92±0.729)%、(9.16±1.335)%、(3.36±1.065)%(P<0.05)。结论紫杉醇-天然冰片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细胞实验表明,该亚微乳注射剂能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 HCT-116细胞
下载PDF
肉桂油-艾叶油复配亚微乳制备及协同抗菌研究
2
作者 徐丽芝 孟扬 +5 位作者 王欣茹 杨瑞 李丹 刘爽 尹登科 王淑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 探究肉桂油和艾叶油的单一抗菌活性及两者联合使用的抗菌活性,优化肉桂油-艾叶油复配亚微乳处方及工艺,并对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肉桂油和艾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目的 探究肉桂油和艾叶油的单一抗菌活性及两者联合使用的抗菌活性,优化肉桂油-艾叶油复配亚微乳处方及工艺,并对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肉桂油和艾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了两种挥发油复配联用的分级抑菌浓度(FIC);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油不同混合比例下抑菌圈直径,以离心稳定常数、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亚微乳的最优处方。结果 肉桂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5 μL·mL^(-1),枯草芽孢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的MIC均为1 μL·mL^(-1),艾叶油对三种供试菌的MIC均为16 μL·mL^(-1)。肉桂油和艾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相加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起协同作用。复配亚微乳最优处方为肉桂油-艾叶油-大豆磷脂-泊洛沙姆188(P188)-水 2.5∶3∶0.2∶0.8∶93.5,制得的亚微乳为乳白色液体,平均粒径为(130.7±1.2)nm、PDI为0.145±0.02。结论 肉桂油-艾叶油复配亚微乳对金黄色葡萄球、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效果强于挥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艾叶油 响应面 协同抗菌
下载PDF
基于“药辅合一”的辛夷油亚微乳的制备及评价
3
作者 孟扬 徐丽芝 +5 位作者 王欣茹 冯向阳 刘彤 叶田田 杨瑞 王淑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213-1219,共7页
目的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优化辛夷油亚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离心稳定性常数Ke、粒径、ζ电位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辛夷油亚微乳处方工艺,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 目的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优化辛夷油亚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离心稳定性常数Ke、粒径、ζ电位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辛夷油亚微乳处方工艺,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桉油精的情况。结果 辛夷油亚微乳的最优处方:辛夷油5%、大豆磷脂1.2%、泊洛沙姆188 1.8%、油酸1.3%,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乳化时间10 min,乳化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辛夷油亚微乳的桉油精含量为(2.43±0.04)mg·mL^(-1),粒径为(156.93±1.5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6±0.02),ζ电位为(-24.87±1.67)mV,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释放机制为Fick扩散。结论 成功制备辛夷油亚微乳并优化了处方工艺,所得制剂的稳定性良好,并且具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油 药辅合一 响应面法 体外释药
下载PDF
吡非尼酮亚微乳的制备与评价
4
作者 王欣茹 田葳 +5 位作者 孟扬 徐丽芝 杨瑞 刘彤 王淑君 叶田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512-1519,共8页
目的 制备吡非尼酮亚微乳(pirfenidone submicronemulsion,PFD-SE),优化PFD-SE处方,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PFD-SE,并以离心稳定常数Ke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PFD-SE处方;以透析法考察PFD-SE的... 目的 制备吡非尼酮亚微乳(pirfenidone submicronemulsion,PFD-SE),优化PFD-SE处方,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PFD-SE,并以离心稳定常数Ke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PFD-SE处方;以透析法考察PFD-SE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PFD-SE的最优处方为PFD 0.250%,中链甘油三酯2.500%,大豆卵磷脂S100 0.237%,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0.311%,超声时间8.9 min;PFD-SE体外释药遵从一级动力学方程,与吡非尼酮溶液相比,PFD-SE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稳定性结果显示PFD-SE在常温和4℃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PFD-SE稳定性良好,可达到缓释的目的,为PFD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特发性肺纤维化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吸入制剂
下载PDF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5
作者 尹虹 张金伟 +4 位作者 李翰铭 吴燕 邢佳丽 曹宇佳 赵利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62-1170,共9页
目的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亚微乳注射液,对其理化特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亚微乳注射液,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中油相(大豆油与中链甘油三酸酯质量比1∶1)、蛋黄卵磷脂... 目的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亚微乳注射液,对其理化特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亚微乳注射液,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中油相(大豆油与中链甘油三酸酯质量比1∶1)、蛋黄卵磷脂和泊洛沙姆188(F68)的用量。对优化处方所得亚微乳的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pH值、载药量、包封率、渗透压、游离脂肪酸及溶血性进行评价,并考察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通过响应面设计得优化处方量为大豆油为5%,中链甘油三酸酯为5%,蛋黄卵磷脂为1.2%,F68为0.3%。测得优化处方亚微乳粒径为(188.1±2.5)nm,PDI为0.093±0.025,Zeta电位为(-38.4±0.643)mV,pH值为7.12±0.13,载药量为(3.96±0.05)mg·mL^(-1),包封率为(97.9±0.28)%,渗透压为(294±1)mOsmol·kg^(-1)。游离脂肪酸值符合要求,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亚微乳可在(4±2)℃、避光条件下稳定贮存12个月;溶血实验结果中最大溶血率为1.83%;体外释放结果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所制备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亚微乳性质稳定、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 响应面法 质量评价 稳定性
下载PDF
抗高温抗高盐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驱油性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鹏傲 周明 +2 位作者 古月 凃宏俊 夏亮亮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针对水解聚丙烯酰胺及其凝胶在高温高盐油藏中发生热降解难以应用的问题,以1,3-双(3-氨基苯氧基)苯(APB)、3,3’,4,4’二苯醚二酐(ODPA)为主要单体,通过聚酰胺化、亚胺化和凝聚分散法制备了一种抗温抗盐性聚酰亚胺(PI)微球。利用扫描电... 针对水解聚丙烯酰胺及其凝胶在高温高盐油藏中发生热降解难以应用的问题,以1,3-双(3-氨基苯氧基)苯(APB)、3,3’,4,4’二苯醚二酐(ODPA)为主要单体,通过聚酰胺化、亚胺化和凝聚分散法制备了一种抗温抗盐性聚酰亚胺(PI)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微球粒径约为130 nm,外形光滑且颗粒大小较均匀;红外光谱(IR)结果表明,最终产物为部分亚胺化的PI微球;热重分析(TG)和不锈钢老化罐实验综合表明PI微球抗温可达200℃,抗盐可达2×10^(5)mg/L,PI微球较普通调剖堵水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耐温性能和分散稳定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球在200℃和盐度2×10^(5)mg/L条件下具有“能注入、能堵塞、能移动”的特点。岩心驱油实验和剖面改善实验表明PI微球驱油效率高,改善吸水剖面能力较强。综上,该PI微球具有作为高温高盐油藏驱油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凝聚分散法 抗高温抗高盐 驱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药辅合一”的甘草次酸-蓖麻油亚微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文静 朱梨梨 +4 位作者 潘娇娇 郝自强 陈卫东 杨瑞 王淑君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876-881,共6页
目的基于“药辅合一”的理念,优化甘草次酸-蓖麻油亚微乳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油相和乳化剂,以浊度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甘草次酸-蓖麻油乳剂处方,并考察其制备工艺。通过测定粒... 目的基于“药辅合一”的理念,优化甘草次酸-蓖麻油亚微乳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油相和乳化剂,以浊度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甘草次酸-蓖麻油乳剂处方,并考察其制备工艺。通过测定粒径、稳定性、pH、体外释放等指标综合评价亚微乳质量。结果优选的处方中,蓖麻油为10%、聚山梨酯-80为2.5%、三油酸山梨坦为0.9%,磷酸盐为0.24%,含药量为(2.94±0.02)mg·mL^(-1),平均粒径为(197.3±2.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9±0.01),且离心稳定性良好。结论此方法构建“药辅合一”的甘草次酸-蓖麻油亚微乳较稳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药辅合一” 响应面法 蓖麻油
下载PDF
嵌入改进注意力机制的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轻量级网络识别模型
8
作者 王培珍 杨志豪 +3 位作者 汪正才 薛子邯 刘林 张代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51-3459,共9页
为提高煤岩镜质组显微组分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模型性能,减少识别模型训练中的人工干预,以轻量级网络模型ShuffleNet V2作为主干网络,提出一种嵌入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煤岩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识别轻量级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针对镜质组样本... 为提高煤岩镜质组显微组分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模型性能,减少识别模型训练中的人工干预,以轻量级网络模型ShuffleNet V2作为主干网络,提出一种嵌入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煤岩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识别轻量级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针对镜质组样本数据量较少的问题,采用随机裁剪、旋转、镜像及加噪等方法对初始样本数据进行增强,提高训练模型泛化能力;然后以大型数据集ImageNet上完成预训练的ShuffleNet V2模型为基础,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微调,即在本文增强的镜质组显微图像训练样本集上将预训练模型中靠近输入的若干层冻结,对靠近输出的网络层权值进行微调,生成深层特征提取层;最后在ShuffleNet V2模型的输出部分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ECA,并根据煤岩镜质组不同显微亚组分图像具有明显纹理差异的特点对注意力机制进行改进,构建端到端的轻量级网络识别模型,实现对煤岩镜质组7类显微亚组分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煤岩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进行识别,其平均准确率可达97.85%,较之ShuffleNet V2原模型可提升5.71%;与经典的神经网络相比,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较少的网络参数和计算量及较快的收敛速度;与其他轻量级网络及嵌入其他注意力机制相比,该网络在保持较少参数量的同时,识别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 注意力机制 轻量级网络 组分 识别
下载PDF
石英玻璃亚表面微裂纹的偏振激光散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启鑫 石芳媛 +2 位作者 白倩 蒋效雄 姜丽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031-2039,共9页
石英玻璃等光学硬脆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亚表面微裂纹,从而对光学元件的使役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石英玻璃亚表面微裂纹的无损检测对于优化石英玻璃加工工艺进而提高加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基于偏振激光散射(... 石英玻璃等光学硬脆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亚表面微裂纹,从而对光学元件的使役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石英玻璃亚表面微裂纹的无损检测对于优化石英玻璃加工工艺进而提高加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基于偏振激光散射(Polarized Laser Scattering,PLS)的石英玻璃亚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搭建了PLS无损检测系统。通过压痕实验以20 mN,50 mN,100 mN压力制备亚表面微裂纹深度为5.27μm,9.7μm,15.42μm的压痕试样,使用PLS检测系统对压痕试样进行无损检测,探究PLS信号与亚表面微裂纹深度的对应关系。通过不同粒径磨粒(1~20μm)研磨制备亚表面微裂纹深度为1~10μm的研磨试样,发现研磨PLS检测信号与亚表面裂纹深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搭建的PLS检测系统可以对深度小于10μm的石英玻璃亚表面微裂纹进行有效检测与量化。PLS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可实现研磨石英玻璃微裂纹检测,进而为亚表面微裂纹控制及加工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激光散射 表面裂纹 压痕 研磨 石英玻璃
下载PDF
明胶修饰的β-胡萝卜素亚微乳的制备与处方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歌 敖莎 +3 位作者 陈稞垒 熊婷婷 朱柯武 骆翔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23年第3期117-133,共17页
目的采用Design-Expert 11软件,制备和优化明胶修饰β-胡萝卜素亚微乳。方法以大豆油作为油相,明胶作为乳化剂,磷脂作为助乳化剂,通过超声法制备亚微乳,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处方,以载药量、离心稳定常数和平均粒径作为响应面的... 目的采用Design-Expert 11软件,制备和优化明胶修饰β-胡萝卜素亚微乳。方法以大豆油作为油相,明胶作为乳化剂,磷脂作为助乳化剂,通过超声法制备亚微乳,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处方,以载药量、离心稳定常数和平均粒径作为响应面的考察指标,筛选出β-胡萝卜素亚微乳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5.00%大豆油、0.20%明胶、0.792%磷脂,制备的明胶修饰的β-胡萝卜素亚微乳的载药量较高、离心稳定性常数较小和平均粒径较小。结论表明该处方制备的β-胡萝卜素亚微乳具有优异的载药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载药量 离心稳定性 粒径 星点设计
下载PDF
聚唾液酸修饰的白藜芦醇亚微乳的制备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琳暄 熊婷婷 +4 位作者 鲁丹丹 敖莎 俞燕娜 朱柯武 骆翔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23年第2期57-70,共14页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亚微乳制剂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处方。方法以中链甘油三酸酯(MCT)为油相,聚唾液酸-十八胺(PSA-C18)为乳化剂,大豆卵磷脂(SPC-98A)为助乳化剂,采用超声法制备白藜芦醇亚微乳。并采用星点设计...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亚微乳制剂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处方。方法以中链甘油三酸酯(MCT)为油相,聚唾液酸-十八胺(PSA-C18)为乳化剂,大豆卵磷脂(SPC-98A)为助乳化剂,采用超声法制备白藜芦醇亚微乳。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离心稳定常数(Ke)与药物总含量(Con)为考察指标作响应面,通过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测定,筛选出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制备的白藜芦醇亚微乳制剂离心稳定常数相对较小,药物总含量相对较高,且制备的白藜芦醇乳剂具有较高稳定性。确定最优处方为:1%白藜芦醇、5%MCT、0.5%PSA-C18、0.1%SPC-98A。白藜芦醇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93.7±3.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95,Zeta电位为(-36.7±2.7)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聚唾液酸-十八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中心复合试验
下载PDF
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静脉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12
作者 张艺蓉 贺佳 +4 位作者 任博 尹虹 王晶 万旭春 赵利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4,612,共9页
目的制备丁酸氯维地平静脉亚微乳注射液,以期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并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对乳剂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p... 目的制备丁酸氯维地平静脉亚微乳注射液,以期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并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对乳剂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pH值、渗透压、载药量、包封率、过氧化值和游离脂肪酸值进行评价,考察其稳定性及溶血率。结果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优化处方用量:大豆油为10%、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为10%、蛋黄卵磷脂为1.2%、泊洛沙姆188为0.3%。根据最优处方制得亚微乳粒径为(238.4±0.5)nm,PDI为0.067±0.019,Zeta电位为(-32.8±0.6)mV,pH为7.21±0.07,渗透压为(296±1)mOsmol·kg^(-1),载药量为(0.50±0.02)g·L^(-1),包封率为(98.96±0.62)%,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值均符合质量要求。稳定性研究显示亚微乳在(4±2)℃条件下可以稳定保存6个月,溶血试验结果表明其溶血率低于安全阈值。结论优化制备的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性质稳定,安全性高,有一定开发前景,有望用于进一步临床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氯维地平 响应面试验设计 质量评价 稳定性试验
下载PDF
自具微孔聚酰亚胺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邹永兰 贾宏葛 +1 位作者 徐蕊 赵士君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4期43-49,共7页
膜分离技术在现代的环境、能源、工业、医疗、水处理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聚酰亚胺是众多聚合物膜材料中性能和化学性质都比较优良的材料,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是近十几年出现的新型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及分离性能,对CO_(2... 膜分离技术在现代的环境、能源、工业、医疗、水处理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聚酰亚胺是众多聚合物膜材料中性能和化学性质都比较优良的材料,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是近十几年出现的新型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及分离性能,对CO_(2)/N_(2),CO_(2)/CH_(4),H_(2)/N_(2),O_(2)/N_(2)等分离体系都有很大的提升.综述了应用于聚酰亚胺膜中常见的3种结构:Sprio双环中心结构、桥接双环结构以及Iptycene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该类聚合物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具孔聚酰 气体分离膜 改性
下载PDF
平阴玫瑰花粉亚显微形态及品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文莉 赵兰勇 +3 位作者 丰震 朱西存 张友朋 王延龄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7-530,共4页
对平阴玫瑰24个品种的花粉亚显微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粉亚显微形态特征方面,各品种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别,特别是外壁纹饰的不同可作为玫瑰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将... 对平阴玫瑰24个品种的花粉亚显微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粉亚显微形态特征方面,各品种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别,特别是外壁纹饰的不同可作为玫瑰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将平阴玫瑰花粉分为两大类,即玫瑰系和蔷薇系,与传统形态分类结论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平阴玫瑰 花粉 形态 品种分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大蒜油亚微乳的制备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涛 储晓琴 +4 位作者 宋洪涛 邓意辉 何进 孙学惠 颜鸣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2-605,共4页
目的制备静脉注射用大蒜油亚微乳。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大蒜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药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处方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艺因素对乳剂的影响。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 目的制备静脉注射用大蒜油亚微乳。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大蒜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药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处方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艺因素对乳剂的影响。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大蒜油亚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50.4±14.6)nm。结论该处方及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 高压匀质
下载PDF
葛根素亚微乳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岳鹏飞 袁海龙 +3 位作者 杨明 游荣辉 朱卫丰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9-655,共7页
为降低葛根素的溶血副反应,制备葛根素亚微乳,进行处方及工艺优化,并考察其理化特征。结合磷脂复合物技术,采用相转变-超声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平均粒径、跨距、包封率和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优化设计考察乳化时间... 为降低葛根素的溶血副反应,制备葛根素亚微乳,进行处方及工艺优化,并考察其理化特征。结合磷脂复合物技术,采用相转变-超声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平均粒径、跨距、包封率和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优化设计考察乳化时间、搅拌转速、超声时间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利用效应面法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乳化时间为15 min,搅拌转速为2000 r.min-1,超声时间为30 min,制备的葛根素静注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228.23 nm,跨距0.6284,包封率为84.32%,含量为9.98 mg.mL-1,zeta电位为-29.03 mV。结果表明,相转变-超声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理化指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磷脂复合物 相转变-超声乳化法 中心优化设计
下载PDF
葛根素亚微乳的制备及体内抗溶血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岳鹏飞 袁海龙 +4 位作者 丛龙波 王琪 杨明 朱卫丰 肖小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制备葛根素亚微乳,并对葛根素亚微乳体内的抗溶血进行评价。方法以复合物-相转变-高压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血液参数值为评价指标,以市售葛根素注射液为对照,进行葛根... 目的制备葛根素亚微乳,并对葛根素亚微乳体内的抗溶血进行评价。方法以复合物-相转变-高压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血液参数值为评价指标,以市售葛根素注射液为对照,进行葛根素亚微乳体内抗溶血评价研究。结果相转变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的理化性质稳定,平均粒径188.14nm,Zeta电位-29.03 mV,包封率89.72%。体内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亚微乳组家兔的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市售葛根素注射液组家兔出现了血管内溶血现象。结论相转变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理化性质稳定,凭借亚微乳载药系统对葛根素的包合作用,减轻了葛根素血管内溶血的不良反应,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相转变 溶血 血细胞计数
下载PDF
树莓部分野生种及栽培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小蓉 汤浩茹 +4 位作者 黄力 贺宗珍 董晓莉 付华清 邓群仙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5-1404,共10页
用扫描电镜对树莓属有育种潜力的分属于空心莓组和木莓组的8个野生种及从国外引进的分属于黑莓种群和树莓种群的17个栽培品种共25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的树莓花粉均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P/E为1.67... 用扫描电镜对树莓属有育种潜力的分属于空心莓组和木莓组的8个野生种及从国外引进的分属于黑莓种群和树莓种群的17个栽培品种共25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的树莓花粉均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P/E为1.67~2.42),大小多为25.52μm×15.37μm至50.06μm×25.65μm。花粉外壁纹饰在组内和栽培种群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变异丰富,在不同种之间、甚至在不同品种之间区别明显。空心莓组的5个种和树莓种群的品种的外壁纹饰以条纹—穿孔状为主,黑莓种群品种的主要为条纹状和条纹—穿孔状,与木莓组的3个种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基本反映树莓属下组及栽培种群的划分,树莓种群品种与空心莓组的插田泡和茅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黑莓种群与木莓组的3个有果用育种潜力的任一种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属 花粉 形态 孢粉学
下载PDF
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艳娇 王涛 +1 位作者 李芳 何海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确定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处方及工艺。方法:采用二级高压均质法制备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分别考察了高压均质条件,油相组成,乳化剂及稳定剂用量,pH调节,灭菌过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采用15%油相(MCT与LCT等比例混合),1.2... 目的:确定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处方及工艺。方法:采用二级高压均质法制备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分别考察了高压均质条件,油相组成,乳化剂及稳定剂用量,pH调节,灭菌过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采用15%油相(MCT与LCT等比例混合),1.2%豆磷脂,0.06%油酸钠,2.5%甘油,均质前调节至pH 8.0,以20℃,80 MPa压力均质6-10次,所制备的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在4-25℃下12个月内理化性质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处方 制备工艺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亚微球在正常及荷瘤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戎 师少军 +4 位作者 周顺长 郑建伟 陈汇 邹声泉 曾繁典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亚微球(5-flourouracilmagneticalbumindeuto-microsphere,5-Fu-MAD)是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考察正常及荷瘤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采用HPLC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5-Fu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亚微球(5-flourouracilmagneticalbumindeuto-microsphere,5-Fu-MAD)是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考察正常及荷瘤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采用HPLC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5-Fu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铁浓度。结果显示,小鼠尾静脉注射5-Fu原料药及5-Fu-MAD后,于不加或加磁性支架条件下,药代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二室动力学模型。小鼠静脉注射5-Fu各制剂组后5-Fu和Fe的分布以肝脏、肿瘤组织、脾脏、肺脏为高,肾脏、心脏次之,脑组织和肌肉组织最低。正常小鼠的肌肉组织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给予磁性支架后,分布显著增加(P<0.01)。可见,5-Fu-MAD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具有缓释特征,且对加入了磁性支架的组织具有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磁性白蛋白 药代动力学 体内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