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微米微球三维有序阵列的组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尚慈 许静 +1 位作者 谢凯 龙永福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7期129-131,共3页
以硅酸乙酯为原料在乙醇 氨介质中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亚微米级二氧化硅微球 ,采用电泳辅助沉降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硅微球三维有序阵列的组装 ,获得了规整度较高的二氧化硅微球面心立方阵列 ,并与其他组装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 以硅酸乙酯为原料在乙醇 氨介质中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亚微米级二氧化硅微球 ,采用电泳辅助沉降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硅微球三维有序阵列的组装 ,获得了规整度较高的二氧化硅微球面心立方阵列 ,并与其他组装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为不同粒径 (从微米至亚微米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微球 三维有序阵列 组装技术 电泳辅助沉降 自组装技术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中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亚微米级聚丙烯酰胺微球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康丽 史铁钧 +2 位作者 翟林峰 曹金燕 王华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以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亚微米级PAM微球.在反应初期,自动加速现象明显.由于凝胶效应的影响,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考察了分散剂浓度对最终产物增率的影响... 以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亚微米级PAM微球.在反应初期,自动加速现象明显.由于凝胶效应的影响,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考察了分散剂浓度对最终产物增率的影响,并用IR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分散聚合体系中吸附稳定机理和接枝稳定机理同时存在,且以后者为主.同时还研究了混合溶剂比例、分散剂浓度、初始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在5:5—7:3范围内,可得到粒径在200nm左右,且分布较窄的PAM微球;分散剂浓度增大,粒径减小;引发剂浓度增加,粒径增大;初始单体浓度较高或较低时,都得不到单分散性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丙烯酰胺 微米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药物载体——纳米/亚微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凤生 罗付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利用聚电解质的离子凝胶反应,在溶液中壳聚糖为聚阳离子电解质与带反相电荷的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TPP)发生离子凝胶反应,在合适的浓度和适当的搅拌速度下,得到亚微米级的壳聚糖微球。利用环己烷作为油相,以壳聚糖溶液为水相,配制澄清透... 利用聚电解质的离子凝胶反应,在溶液中壳聚糖为聚阳离子电解质与带反相电荷的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TPP)发生离子凝胶反应,在合适的浓度和适当的搅拌速度下,得到亚微米级的壳聚糖微球。利用环己烷作为油相,以壳聚糖溶液为水相,配制澄清透明的W/O反相微乳清液,滴加质量浓度为5mg/mL的TPP溶液于已配制好的微乳清液中,制得纳米级壳聚糖微球。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得的纳米/亚微米壳聚糖微球用作生物降解药物载体,载药实验结果表明,释放初期无明显暴释现象,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生物降解 药物载体 纳米/微米壳聚糖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玉 孟秀红 +1 位作者 马骏 王海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苯乙烯(st)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2)浓度、离子强度(氯化钠浓度)与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关系。然后通过加入微量乳化剂或肛环糊精对无皂乳液聚合法进行改进...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苯乙烯(st)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2)浓度、离子强度(氯化钠浓度)与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关系。然后通过加入微量乳化剂或肛环糊精对无皂乳液聚合法进行改进,研究了改进效果。结果表明,Ps微球的粒径随st单体浓度和氯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K2S2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调节这3种原料的浓度,可制得粒径在450~1000nm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8的Ps微球,但产品收率较低,仅为30%左右。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加入微量乳化剂可制得粒径在100~350nm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5的PS微球,产品收率提高到75%左右;加入微量序环糊精可制得粒径在300nm左右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8的PS微球,产品收率可达80%且反应时间大幅缩短,由原来的12h缩减到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微米聚苯乙烯 乳化剂 Β-环糊精
下载PDF
超声法制备均匀分布的亚微米级镓铟锡合金液态金属微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配同 刘宜伟 +2 位作者 郭强 刘钢 李润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7年第10期701-706,共6页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镓铟锡合金(Galinstan)液态金属微球,研究了超声工艺参数对Galinstan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然后通过控制沉降时间进行多次沉降,得到了均匀分布的亚微米级Galinstan微球。结果表明:Galinstan微球粒径随着超声时间、功率的...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镓铟锡合金(Galinstan)液态金属微球,研究了超声工艺参数对Galinstan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然后通过控制沉降时间进行多次沉降,得到了均匀分布的亚微米级Galinstan微球。结果表明:Galinstan微球粒径随着超声时间、功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超声温度、溶剂表面张力的增加而增大,通过优化超声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粒径小于2μm的Galinstan微球;经过多次沉降去除沉降的大粒径微球,可以获得粒径分布范围为0.2~0.8μm的Galinstan微球,大大提高了微球粒径分布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法 液态金属 微米级镓铟锡合金 粒径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亚微米生物功能磁性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在质粒DNA捕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雷涵 邓乐 朱文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5-80,共6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 ,以Mn Zn铁磁体为磁核 ,苯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 ,合成了表面带羧基的磁性高分子微球。通过比较微球与有机试剂 (酚 /氯仿 )纯化分离质粒DNA的效果 ,得出结论 :前者具有安全、低耗、快速。
关键词 微米生物功能磁性复合 捕获 分散聚合 Mn-Zn铁磁体 磁性高分子 质粒DNA 纯化分离
下载PDF
亚微米C18键合硅胶固定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同时拆分3种手性三唑类农药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巧梅 柳青 +3 位作者 申琳 薛芸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8-394,共7页
采用改良Stber法制备420 nm亚微米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采用C18硅烷化修饰后装填成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该色谱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3对手性三唑类农药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的同时拆分和分离。考察了各因素对手性... 采用改良Stber法制备420 nm亚微米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采用C18硅烷化修饰后装填成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该色谱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3对手性三唑类农药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的同时拆分和分离。考察了各因素对手性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45∶55,v/v),其中缓冲液中含20 mmol/L羟丙基-γ-环糊精(HP-γ-CD);泵流速为0.04 mL/min;施加电压-9.4 kV;检测波长220 nm。在上述条件下,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3种对映体同时得到拆分和分离,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度依次为4.20、12.9、4.41、4.09、1.70,分离时间仅为12 min,柱效最高达到310 000 plates/m。该研究为手性三唑类农药的同时分离提供了新的分离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微米二氧化硅 手性三唑类农药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 羟丙基-γ-环糊精
下载PDF
新型亚微米亲水作用色谱的制备及其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静 刘让东 +2 位作者 王薇薇 王彦 闫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1-557,共7页
采用改良St?ber法合成580 nm亚微米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以此为基质,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将半胱氨酸成功键合到修饰有乙烯基团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合成了一种新型亚微米亲水作用固定相(Cys-VTMS-SiO_2)。采用高压匀... 采用改良St?ber法合成580 nm亚微米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以此为基质,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将半胱氨酸成功键合到修饰有乙烯基团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合成了一种新型亚微米亲水作用固定相(Cys-VTMS-SiO_2)。采用高压匀浆法制备了新型亚微米亲水色谱填充柱,通过不同乙腈比例、缓冲盐浓度和pH条件下对甲苯、丙烯酰胺和硫脲的分离分析揭示其亲水机理。依托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成功实现了对核苷、酚类、胺类及多肽等亲水性物质的快速有效分离,其有望应用于其他强极性和亲水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微米二氧化硅 半胱氨酸修饰亲水填充柱 强极性和亲水性化合物
下载PDF
高碳含量新型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材料的修饰方法及其在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子航 Soumia CHEDDAH +2 位作者 王薇薇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9,共12页
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NPS)材料具有小粒径及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色谱材料,但其存在比表面积小、修饰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碳含量的修饰方法:以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作为硅烷偶联... 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NPS)材料具有小粒径及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色谱材料,但其存在比表面积小、修饰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碳含量的修饰方法:以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作为硅烷偶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聚合物包覆层,并以硬脂酰氯修饰得到一种氨基包覆的具有C_(18)碳链结构的新型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材料(C_(18)-NH_(2)-GPTS-SiO_(2))。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Zeta电势等进行表征,证明C_(18)-NH_(2)-GPTS-SiO_(2)固定相的成功制备。该修饰方法将NPS的碳含量从0.55%提高到了8.29%,解决了过往NPS材料采用十八烷基氯硅烷等传统C_(18)修饰方法时碳含量较低的问题。此外,^(29)Si固体核磁显示:NPS与多孔二氧化硅(PS)微球相比不仅存在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区别,且表面硅羟基种类也不同。16%的PS微球硅原子带有一个硅羟基(孤立硅羟基,Q_(3))、19%带有两个硅羟基(偕硅羟基,Q_(2));而NPS微球不存在偕硅羟基,仅有30%硅原子处于孤立硅羟基状态。实验发现NPS微球存在硅羟基数量低且缺少偕硅羟基的特点,导致NPS材料表面修饰活性低,难以通过简单一步反应获得高碳含量。采用不同疏水物质如苯系物、多环芳烃对色谱性能及保留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_(18)-NH_(2)-GPTS-SiO_(2)色谱柱符合反相作用机理。氨基的包覆改变硅球表面电性,提高了NPS材料运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pCEC)时的电渗流大小,施加+15 kv时,显示出良好的分离能力,证实了C_(18)-NH_(2)-GPTS-SiO_(2)材料通过多步反应提高碳含量的修饰方法在pCEC平台上应用的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微米无孔二氧化硅 高碳含量 硅羟基 电渗流
下载PDF
三种方法制备乙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微球的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爱环 郝向英 +1 位作者 操江飞 徐梦漪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75-978,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硅源,分别采用后嫁接法、双硅源共缩聚法和单硅源一步法制备了微米-亚微米级功能性二氧化硅微球,记为V-SiO2(T-V)、V-SiO2(T/V)和V-SiO2(V)。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测试、红外光谱分析、...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硅源,分别采用后嫁接法、双硅源共缩聚法和单硅源一步法制备了微米-亚微米级功能性二氧化硅微球,记为V-SiO2(T-V)、V-SiO2(T/V)和V-SiO2(V)。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接触角测量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硅源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制得的V-SiO2(T-V)微球表面粗糙,粒径约为1μm,水接触角为139.6°;V-SiO2(T/V)微球粘连较严重,可辨粒子直径约为1μm,水接触角为144.0°;V-SiO2(V)微球球形度好、粒径分布为3~8μm,水接触角达到153.7°。3种V-SiO2微球表面均为疏水性,其中V-SiO2(V)微球表面达到超疏水级别,可用于超疏水等特殊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二氧化硅 正硅酸乙酯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功能化 疏水性
下载PDF
载VEGF荧光PLGA亚微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控释特性
11
作者 周山 封建立 +4 位作者 高瑾 颜加强 舒勇 刘元丰 孙道冬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38-940,943,共4页
目的制备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荧光缓释亚微米微球,了解微球装载以及释放VEGF的效率,体外观察荧光微球的降解。方法采用双相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载VEGF亚微球,激光共聚焦及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制备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荧光缓释亚微米微球,了解微球装载以及释放VEGF的效率,体外观察荧光微球的降解。方法采用双相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载VEGF亚微球,激光共聚焦及扫描电镜观察荧光微球体外降解,ELISA法观察其载药效率及释药曲线。结果双相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PLGA荧光载VEGF亚微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正常,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粒径0.5~1.0μm,分布均匀,定量ELISA检测微球载VEGF率与包封率分别为3.91%和51.42%,荧光显微镜观察其缓慢降解,定量ELISA检测VEGF释放平缓,呈线性零级释放趋势。结论直径0.5~1.0μm的PLGA载VEGF荧光亚微米微球载药效率较高,呈线性零级释放,荧光能够直接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亚微米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荧光 缓释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顺浩 高慧敏 《科技风》 2008年第7期50-50,共1页
近年来,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单体制备的功能性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高的反应活性以及在体外较低的毒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效催化、生物工程、药物释放等领域,在医药方面也有很多应用,如药物载体、药物释放、药物缓释、靶向给药等。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散聚合法 微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