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9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管萍 杨小华 王炎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术 急性下血肿 慢性下血肿
下载PDF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家凯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0期5377-5377,共1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治疗早期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局部麻醉下行钻孔"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治疗的36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治疗早期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局部麻醉下行钻孔"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治疗的36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血肿全部清除、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无张力性气颅2例,1例1个月后复发。未发生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钻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适合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慢性下血肿 微创钻孔 尿激酶注入
下载PDF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浅谈
3
作者 余定庸 《四川医学》 CAS 1991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硬膜下血肿系指颅脑损伤后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为临床常见之颅内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4天~2周内出现血肿症状者;慢性硬膜下血肿则在伤后2周以上方出现血肿症状。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往往由于原发脑伤... 硬膜下血肿系指颅脑损伤后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为临床常见之颅内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4天~2周内出现血肿症状者;慢性硬膜下血肿则在伤后2周以上方出现血肿症状。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往往由于原发脑伤较轻或无原发脑伤存在,早期病情不重,会因此而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如能获得早期诊断与处理,其预后较佳,如延误诊断与处理,病人轻则残废,重则死亡,有报道慢性硬膜下血肿有1/3至死未获确诊。因此笔者认为,在对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过程中,为了避免或减少误诊,注意以下几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一、受伤机制与硬膜下血肿的关系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同急性硬膜下血肿一样,都是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导致大脑底部或浅部的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慢性 下血肿 诊断
下载PDF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55-56,共2页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早报道于1857年,是指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每年为1~2/100 000,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1]。大多数病人的年龄超...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早报道于1857年,是指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每年为1~2/100 000,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1]。大多数病人的年龄超过5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慢性下血肿 误诊
下载PDF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46例CT诊断分析
5
作者 张跃武 张万定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5期145-146,共2页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SDH)指伤后4d~3周的血肿,是急性向慢性发展的过渡阶段。3周后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SSDH和CSDH是老年人颅脑损伤常见病之一。由于本病与一般颅内血肿有较大区别,常隐匿起病,为慢性过程,后期临床表现多样化...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SDH)指伤后4d~3周的血肿,是急性向慢性发展的过渡阶段。3周后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SSDH和CSDH是老年人颅脑损伤常见病之一。由于本病与一般颅内血肿有较大区别,常隐匿起病,为慢性过程,后期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现将46例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慢性下血肿 诊断分 CT 表现多样化 颅脑损伤 CSDH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栓塞治疗
6
作者 刘振生 魏庭丰 +7 位作者 孙勇 匡雄伟 王友伟 吴臣义 段晓春 齐文涛 彭爱军 张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脑膜中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1例(15.... 目的初步评估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脑膜中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1例(15.2%)外科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并接受MMAE治疗的20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于3D-TOF MRA测量患侧MMA直径、相对血流速度,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外科钻孔引流术后未复发的20例CSDH患者作为对照。随访观察MMAE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复发组患侧MMA平均直径(1.55±0.45)mm明显大于对照组(1.32±0.3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28)。复发组相对血流速度(SI比值均数,1.45±0.23)明显大于对照组(SI比值均数,1.23±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P=0.001)。复发组血肿外膜强化分级评分(2.25±0.55)分,对照组(1.60±0.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02)。MMAE术后影像学随访血肿完全吸收19例(95%),其中3个月完全吸收8例(40%),6个月完全吸收16例(95%),中位吸收时间16周(IQR:7~22)。除1例复发症状反复外,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与非复发者相比,外科术后复发侧血肿外膜血供更丰富、MMA管径更粗、血流速度更快,MMAE是治疗此类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复发 中动脉 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吴颐 叶明 +1 位作者 高觉民 李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均进行钻孔引流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脑损伤、手术前后、不同复发情况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分析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与轻度脑损伤组进行比较,中度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且重度脑损伤组高于中度脑损伤组;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7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与复发组进行比较,未复发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655、-0.674、-0.711、-0.689、-0.705,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钻孔引流术后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降低,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转归具有高度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判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血肿 慢性 经钻孔引流术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下载PDF
创伤性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扩大需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伍强军 辛百龙 +1 位作者 罗鸣 何士科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3期548-54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亚急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保守治疗的所有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亚急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保守治疗的所有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31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1例(亚急性28例、慢性3例)(9.97%)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行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示,血肿扩大手术组抗血栓药物使用22.6%明显大于保守治疗血肿吸收组2.1%(P<0.001);两组年龄(65.03±10.80岁vs. 58.89±16.12岁,P=0.007)、吸烟(9.7%vs. 32.5%,P=0.009)、中线移位(5.80 mm vs. 1.50 mm,P<0.001)、血肿最厚度(8.20 mm vs. 4.75 mm,P<0.001)及血肿体积(48.72 mL vs. 7.99mL,P<0.001),上述因素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肿体积(P<0.001,OR=1.124)和中线移位(P<0.001,OR=2.551)是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肿体积大和中线移位明显是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保守治疗 血肿扩大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王明 蔡瑜 +2 位作者 顾威庭 张卫峰 成宜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预后不...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预后不良,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41)与预后不良组(n=95)。分析对比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可能相关的13项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studio建立预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Nomogram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共收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36例,其中发生预后不良的患者95例,占比为28.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不良预后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所得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796(0.693~0.867),显示此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均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0.887~0.982,Youden指数为0.586,灵敏度为92.46%,特异度为78.25%,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够有效地辅助医护人员有效识别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预后 钻孔引流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医辨证结合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宝东 陈冬云 +2 位作者 殷桥 谢建勤 蔡江瑞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22年6月在丹阳市中医院脑外科住院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22年6月在丹阳市中医院脑外科住院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mRS评分、KP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医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C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KP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术后3个月CSS评分和mR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较低,KP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中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NSE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医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标本同治,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显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通道 穿刺引流术 中医辨证
下载PDF
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翁挠南 杨泽汉 +2 位作者 陈圳清 苏志民 陈建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40例行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40例行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血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比颅骨钻孔引流术更微创、手术耗时更少、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斜形穿刺 软通道引流 尿激酶 慢性下血肿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进展
12
作者 黄钦江 洪伟 +4 位作者 李锐 李文勇 万纯友 李硕 杜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钻孔引流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术后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复发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基础疾病多,手...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钻孔引流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术后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复发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甚至由于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手术禁忌。近年来,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口服阿托伐他汀可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吸收、小剂量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脑膜中动脉栓塞手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复发率。同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钻孔 复发 栓塞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凯 张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2-105,10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CSDH的手术和药物治疗随之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将从CSDH的易患因素、病理生理、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综述,阐述CSDH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发病机制 炎症 治疗
下载PDF
儿童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司玥 李玉骞 +4 位作者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后继发脑梗死 儿童 大面积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浚宇 魏亮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在得到充分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发病率、死亡率。过去几十年中,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理生理学的新认知、手术或非手术的新疗法成为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在得到充分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发病率、死亡率。过去几十年中,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理生理学的新认知、手术或非手术的新疗法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疾病复发预防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管理现状,并且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病理生理学 临床治疗 下血肿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分析
16
作者 周正操 陶佳 周新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在江阴长泾医院及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一2022年12月就诊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钻孔...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在江阴长泾医院及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一2022年12月就诊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钻孔引流术中,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观察组使用尿激酶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对比两组引流管留置情况、血肿残留等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血肿残留量较低,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尿激酶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血肿残留,促进引流物排出,减少引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血肿残留
下载PDF
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刘自衡 杨宇浩 李照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诱因及治疗方案。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例,2例保守治疗,3例行单纯钻孔引流术,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 + 钻孔引流术,1例行钻孔引流...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诱因及治疗方案。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例,2例保守治疗,3例行单纯钻孔引流术,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 + 钻孔引流术,1例行钻孔引流术 + 开颅血肿清除术,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 囊肿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不适,3~24个月随访未见血肿或囊肿复发。结论:蛛网膜囊肿患者受头部外伤、运动等刺激易致囊肿破裂出血;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钻孔引流术;血肿复发或囊肿伴相应症状者可在行血肿清除时一并切除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囊肿 慢性下血肿 病因分析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18
作者 周祝青 周兰 庄倩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1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构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i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危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护士早期预警CSDH病人钻孔引流POD的发生提供参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 目的:构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i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危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护士早期预警CSDH病人钻孔引流POD的发生提供参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筛选确定CSDH病人钻孔引流POD发生风险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评价、修订CSDH病人钻孔引流POD发生风险因素,形成CSDH病人钻孔引流POD风险评估体系。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为95.23%和100.00%,研究第1轮、第2轮函询中专家对评价内容的判断依据(Ca)、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分别为(0.93,0.94)、(0.80,0.84),本研究第1轮、第2轮专家权威程度(Cr)分别为0.86,0.89,两轮函询表明Cr较高,结果具有可靠性。本研究第1轮函询CV为0.045~0.551,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为0.396;第2轮函询CV为0.078~0.318,Kendall′s W值为0.384。最终形成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POD发生风险因素评估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慢性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谵妄的危险评估指标体系信效度和预测能力较好,可为老年慢性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谵妄的危险评估和预防提供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 下血肿 风险因素 钻孔引流 评估体系 术后谵妄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后联合尿激酶冲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江楠 王朝翔 +1 位作者 吴沛璋 郭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31-33,102,共4页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术后配合尿激酶冲管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术后配合尿激酶冲管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予以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注射,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 of clinical neurologic deficit grade,C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后联合尿激酶冲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慢性下血肿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地塞米松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效果的研究
20
作者 明圆圆 张自园 +1 位作者 朱贤龙 张洪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5-0080,共6页
探讨口服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地塞米松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共1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分为单药组:马来酸依那普利组(ACEI)36例、地塞米松组(DXMS)37... 探讨口服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地塞米松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共1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分为单药组:马来酸依那普利组(ACEI)36例、地塞米松组(DXMS)37例,联合用药组(AD)37例。单药组分别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评价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残余血肿量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GCS、ADL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 GCS、ADL 评分均显著改善,且AD组较ACEI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与DXM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肿残余量、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能改善神经功能,但不优于单用地塞米松,且对血肿残余量、复发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马来酸依那普利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