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5%炔咪菊酯母液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1
作者 陈润涛 蔡婷峰 +1 位作者 黄建勋 黄振烈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炔咪菊酯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浓度
下载PDF
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的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2
作者 纪磊 岑江杰 +4 位作者 林师道 胡成云 方华 徐剑 陈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4,69,共6页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求出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采用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设190、380、750 mg/m3等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0.03%吐温-80溶液),另设1个空白对照...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求出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采用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设190、380、750 mg/m3等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0.03%吐温-80溶液),另设1个空白对照和1个附加组(750 mg/m3)。采用动式(口鼻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1次,持续4 h,每周染毒5 d,直至28 d,附加组动物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14 d。试验结束后,分别对动物作血液常规、生化、体重及脏器系数等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750 mg/m3剂量组雌雄大鼠在染毒后期出现被毛蓬松、呆滞、流涎、震颤等中毒反应。750 mg/m3剂量组雌鼠食物利用率下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P<0.01),肝脏器系数(脏体比)升高(P<0.05),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部分大鼠肝细胞混浊肿胀现象;750 mg/m3剂量组雄鼠染毒第4周的体重下降,血清尿素氮(BUN)和ALT水平升高(P<0.01),总胆固醇(CHOL)水平下降(P<0.05)。结论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雌、雄性均为380 mg/m3(4 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原药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剂量
下载PDF
小鼠碳酸二甲酯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千里 付志华 +7 位作者 蔡功玉 叶荣军 康凡 王学文 雷乾坤 陈烨韬 贺海波 许登清 《巴楚医学》 2021年第3期75-83,共9页
目的:探讨碳酸二甲酯亚急性吸入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方法:观察小鼠吸入染毒活动状况,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液学指标,计算脑、肺、心、肝、脾、肾、卵巢/睾丸等脏器质量指数,观察上述脏器解剖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小鼠染毒... 目的:探讨碳酸二甲酯亚急性吸入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方法:观察小鼠吸入染毒活动状况,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液学指标,计算脑、肺、心、肝、脾、肾、卵巢/睾丸等脏器质量指数,观察上述脏器解剖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小鼠染毒后出现痉挛、烦躁不安、心电图异常等中毒反应,LD_(50)为11.117 9×10^(-4) g/cm^(3);肺、心、肝、肾脏器系数及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心肌肌钙蛋白I、总胆红素、总蛋白、尿素氮、肌酐、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均P<0.05);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肺、心、肝、小肠和肾组织出现了严重受损。结论:碳酸二甲酯亚急性吸入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引起小鼠心电图、血液学指标异常,可致肺、心、肝、小肠和肾脏出现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亚急性吸入 小鼠 毒性实验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对SD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殷霄 贾肖辉 +10 位作者 程浩 徐丹丹 范启明 戎伟丰 郑杰蔚 黄曼琪 陈铿铿 曾丽海 陆丰荣 赖关朝 黄振烈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8-384,391,共8页
目的确定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吸入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口鼻式动式吸入染毒法,低和高剂量组予质量浓度为600和1 800 mg/m3的1,2-DC... 目的确定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吸入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口鼻式动式吸入染毒法,低和高剂量组予质量浓度为600和1 800 mg/m3的1,2-DCE染毒8 h/d,连续7 d;对照组吸入新鲜空气。染毒期间称量大鼠体质量,观察其活动状况。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常规和血清血生化指标;解剖、分离主要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毒后第4~7天,高剂量组雌性和雄性大鼠体质量均分别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并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质量负增长(P〈0.05)。雌性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的水平均高于雌性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脑、肝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性对照组比较,雌性高剂量组大鼠心脏、肾脏和肾上腺的脏器系数均升高(P〈0.05),脾脏脏器系数下降(P〈0.05);雄性高剂量组大鼠肾脏和肾上腺的脏器系数均高于雄性对照组(P〈0.05)。肉眼可见大鼠脑、肝脏和肾脏大体形态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剂量组部分大鼠出现大脑皮质和血管周围空泡化,小脑颗粒细胞坏死等脑水肿病变;部分大鼠肝脏可见肝细胞水肿;部分大鼠肾脏可见肾小管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型性。各组大鼠血常规指标未出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血生化指标基本未出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1,2-DCE亚急性吸入可引起大鼠脑水肿、肝脏和肾脏损害;大脑、小脑、肝脏和肾脏是1,2-DCE亚急性吸入毒性作用的靶器官;1,2-DCE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亚急性吸入 脏器系数 靶器官 肝脏 肾脏
原文传递
樟脑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阙冰玲 陈晓燕 +3 位作者 黄建勋 陈润涛 张子群 蔡婷峰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樟脑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浓度
原文传递
大鼠亚急性吸入高效氯氰菊酯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振烈 陈润涛 +2 位作者 宋向荣 阮小林 梁丽燕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3,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亚急性吸入毒性,为确定亚急性最大无作用浓度及靶器官提供依据。方法按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SPF级SD大鼠,设5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受试物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2只...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亚急性吸入毒性,为确定亚急性最大无作用浓度及靶器官提供依据。方法按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SPF级SD大鼠,设5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受试物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空白和溶剂对照组分别喷入空气和溶剂二甲基亚砜;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用不同浓度(3.36、16.61、111.05 mg/m3)的受试物行动物吸入染毒28 d。试验结束时,分别对动物作血液常规、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浓度组受试动物体重有明显降低,脑体比升高,部分动物坐骨神经纤维内轴突肿胀,有轻微的脱髓鞘改变;雌性动物淋巴细胞(LY)计数百分率降低,肾上腺体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升高;雄性动物肾体比、睾丸体比和附睾体比升高,总精子数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中、高浓度组雄性动物血清尿素氮(BUN)升高,精子活力降低。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在SD大鼠亚急性(28 d)吸入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浓度为3.36 mg/m3(4 h/d),在111.05 mg/m3(4 h/d)的染毒条件下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和雄性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浓度 神经毒性 生殖毒性
原文传递
二氧化氯气体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国光 谢晋卿 +1 位作者 杨美玲 胡永成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气体多次经呼吸道接触对实验动物的蓄积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确定人体可直接暴露于二氧化氯气体的安全浓度。方法采用动物直接暴露二氧化氯气体进行试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和脏器指标,以确定其吸入毒性。结果在最高浓度90 m...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气体多次经呼吸道接触对实验动物的蓄积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确定人体可直接暴露于二氧化氯气体的安全浓度。方法采用动物直接暴露二氧化氯气体进行试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和脏器指标,以确定其吸入毒性。结果在最高浓度90 mg/m3连续吸入试验条件下,试验动物一般生理体征、行为、大小便等均无异常;体重增长、脏器重量和脏体系数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4项指标和血清生化8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试验动物肝脏、肾脏、气管、肺、胃及小肠等器官的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二氧化氯气体的最小有害作用剂量,二氧化氯气体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90.0 mg/m3/2h。未发现二氧化氯气体对试验动物亚急性吸入毒性的主要靶器官。结论二氧化氯气体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90.0 mg/m3/2h,以安全系数为100换算,初步获得人体可直接暴露于二氧化氯气体的安全浓度为0.090 mg/m3/2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气体 亚急性吸入毒性 生化指标 有害剂量
原文传递
一种混配杀虫气雾剂的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羡筠 陈晓琴 +3 位作者 郑艳艳 潘瑞辉 陈作兴 甘永金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9-360,共2页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0.41%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氟醚菊酯.右旋胺菊酯杀虫气雾剂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4%、10%、5%溶液,雾化气体输入染毒柜进行动式吸入染毒,进行21 d的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后动物...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0.41%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氟醚菊酯.右旋胺菊酯杀虫气雾剂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4%、10%、5%溶液,雾化气体输入染毒柜进行动式吸入染毒,进行21 d的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后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测定血细胞指标(WBC、RBC、HGB)、血液生化指标(ALT、AST、Cr、BUN、ChE)、脏器系数并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动物染毒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肝组织有轻微的病理改变,而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动物染毒后无明显变化。SD大鼠的21 d亚急性吸入最小作用浓度(LOEC)为2 245 mg/m3(4 h/d),最大无作用浓度(NOEC)为1 297 mg/m3(4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气雾剂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浓度
原文传递
S-生物烯丙菊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振烈 梁丽燕 黄建勋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S-生物烯丙菊酯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浓度 靶器官
原文传递
七氟甲醚菊酯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葛怡琛 刘莉莉 +6 位作者 谢植伟 陈润涛 马超亚 宋向荣 阮小林 黄建勋 唐小江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9-481,484,共4页
目的测定七氟甲醚菊酯大鼠28 d吸入毒性。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吸入七氟甲醚菊酯0、0.58、1.70和6.48 mg/m3,每天4 h,每周5 d,共4周,实验结束时取血液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 目的测定七氟甲醚菊酯大鼠28 d吸入毒性。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吸入七氟甲醚菊酯0、0.58、1.70和6.48 mg/m3,每天4 h,每周5 d,共4周,实验结束时取血液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11项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9项血常规指标,取心、肝、脾等7种主要脏器称重并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七氟甲醚菊酯1.70和6.48 mg/m3组动物染毒期间出现轻微震颤、口鼻周有血性分泌物等中毒表现。与对照组比较,1.70和6.48 mg/m3组雌性动物血液中WBC减少(P<0.01);6.48 mg/m3组动物体质量下降(P<0.05),其中雄性动物嗜碱粒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肾脏系数增大(P<0.05),雌性动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水平高(P<0.05)。结论七氟甲醚菊酯对SD大鼠的28 d亚急性吸入最大无作用质量浓度为0.58 mg/m3(4 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甲醚菊酯 亚急性吸入毒性 最大无作用浓度
原文传递
丙烯腈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王振全 肖卫 +1 位作者 李芝兰 连素琴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丙烯腈的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方法 ,观察小鼠全血、心脏、肝脏、肾脏的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的变化。结果 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心脏、肝脏... 目的 探讨丙烯腈的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方法 ,观察小鼠全血、心脏、肝脏、肾脏的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的变化。结果 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心脏、肝脏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而心脏SOD活力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 ,肝脏SOD活力各染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肾脏的MDA含量及SOD活力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全血GSH Px活力显著下降 ,并呈剂量 效应关系 ,各染毒组全血MDA含量升高。结论 丙烯腈可能具有形成自由基、促进机体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毒理学 急性静式染毒
下载PDF
《毒理学杂志》2009年第23卷总目次
12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I0001-I0003,共3页
关键词 小鼠肝脏 大鼠海马 细胞毒性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大鼠睾丸 毒理学杂志 毒性评价 细胞凋亡 守宫木 学习记忆 学习与记忆 亚急性吸入毒性 雌性大鼠 脾淋巴细胞 毒性试验 目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