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京京 张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667,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后针对性观察,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存活率,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护理
下载PDF
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海林 李如成 宁伟明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5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因AMI由在我院转广东省人民医院医院行PCI并发亚急性支架内血...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因AMI由在我院转广东省人民医院医院行PCI并发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MI患者39例纳入血栓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转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D-D、NT-proBNP与AMI患者PCI术后SST的关系。结果血栓组血浆D-D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及晚期,血浆D-D和NT-proBNP原与AMI患者PCI术后SST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NT-proBNP是AMI患者PCI术后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NT-proBNP上升是引导AMI患者PCI术后SST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hs-CRP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心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苑广洋 田凤石 +1 位作者 刘勇 刘运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价值。方法分析自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因AMI接受PCI治疗的9 261例患者,其中术后...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价值。方法分析自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因AMI接受PCI治疗的9 261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SST的72例(0.78%)患者为SST组,根据年龄、性别比例在术后未发生SST的患者中抽取2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收缩压、舒张压、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冠脉造影结果情况(病变血管、支架贴壁不良等)。将上述资料统计学分析时P <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hs-CRP和D-dimer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估两者联合对SST的预测价值。结果 SST组患者术后D-dimer、hs-CRP和Glu水平、支架贴壁不良例数、支架置入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imer升高、hs-CRP升高、血糖升高、支架贴壁不良是SST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0.50是SST的保护因素。hs-CRP和D-dimer的联合指标hs-CRP-D-dimer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对SST的最佳cutoff值为14.28,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0.5%。结论 D-dimer、hs-CRP和血糖升高、支架贴壁不良是影响SST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0.50是SST的保护性因素。hs-CRP和D-dimer联合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SST的理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质 D-二聚体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清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茜 李兴朝 +2 位作者 闵新文 李东锋 朗明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42-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75)。均于手术前后6h抽其静脉血测定hs-CRP,之后每12h测定1次,至72h之后,改为每24h测定1次,连续测定1周,得出其最大值(峰值)。结果: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峰值为(29.39±4.19)mg/L,明显高于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峰值(16.10±3.2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血清Hs-CRP峰值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丽梅 罗宏丽 +1 位作者 陈竹 王国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576-4580,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该患者于PCI术后第4天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该患者于PCI术后第4天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析其病变复杂程度、支架内血栓发生时间、植入支架数量、合并疾病等因素,建议行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_(450)(CYP)2C19]检测;根据其检测结果(CYP2C19*1/*2),建议在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片50 mg,po,bid,同时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ivgtt,qd改善微循环,并行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监护以及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调整等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仍坚持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药物代谢酶是引起抗血小板药物效应和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其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终点事件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医师查阅和解读相关信息,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合并疾病、基因型等因素后,制订和调整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抗血小板 药学监护
下载PDF
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燕庆 朱国斌 +5 位作者 李想 黄淑田 王瑞英 阎丰 吕慧 柴婵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77-378,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血栓形成是PCI术后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在支架置入部位再次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心脏相关症状的疾病。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新指南分型中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血栓形成是PCI术后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在支架置入部位再次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心脏相关症状的疾病。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新指南分型中其属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IVa)一型,是PCI术后少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 PCI术 血缺氧 血栓形成 前降支 冠脉造影 心肌缺血症状 介入治疗 急性血栓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服务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莹 孙力 范瑞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所起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根据患者病...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所起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根据患者病情、基因型、合并用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为替格瑞洛90 mg,po,bid,同时减少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0 mg,po,qn,并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医师调整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肝功能异常 氯吡格雷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雪 马淑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合用对PCI术后1个月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观察6 209例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分为使用PPIs组(1 182例)及未使用PPIs组(5 027例)。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合用对PCI术后1个月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观察6 209例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分为使用PPIs组(1 182例)及未使用PPIs组(5 027例)。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分析氯吡格雷与PPIs合用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查化验、合并用药及冠脉病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未使用PPIs组34例(0.68%),使用PPIs组4例(0.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7,P=0.18)。结论 PCI术后1个月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PPIs治疗,未观察到有增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剂 急性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新利 李俊峡 +5 位作者 崔振双 石宇杰 石苗茜 徐威 赵冰 马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和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4例PCI后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情况和... 目的评价和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4例PCI后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发生机制。结果在1800例行PCI的患者中,有4例(0.22%)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其中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72.5岁。4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植入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4例患者在植入支架前均充分预扩张,4例患者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平均发病时间在PCI后的3.5天;4例患者均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患者药物由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患者的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结果为14%、2.6%。结论 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程度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支架内血栓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下载PDF
冠脉再通膏防治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亚急性及晚期血栓形成的90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郑轶 孙慧敏 +2 位作者 石志坚 张军鹏 尚树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74-0078,共5页
评价冠脉再通膏抗血小板聚集防治亚急性及晚期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 评价冠脉再通膏抗血小板聚集防治亚急性及晚期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45例,治疗组(冠脉再通膏联合西药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45例,通过为期12个月的临床干预研究,对两组患者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重要的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疹、肝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论 冠脉再通膏联合西医规范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更好的防治亚急性及晚期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中西医结合抗血小板聚集防治亚急性及晚期血栓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 冠脉再通膏 急性血栓形成 晚期血栓形成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STEMI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短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道
12
作者 袁良 毛龙燕 +1 位作者 方才敬 戴小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870-2874,共5页
报道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短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行冠状动脉造影+血栓抽吸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中医药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告兼谈血栓弹力图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敏 唐熠达 +6 位作者 陈珏 卢统庆 宁珍 唐晓芳 何晨 袁晋青 杨跃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1-104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支架内血栓 抗血小板治疗 血栓弹力图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哲峰 张锦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4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个体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科室近几年来收治的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A组24例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B组2... 目的探讨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个体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科室近几年来收治的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A组24例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B组21例为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结果随访显示:A组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B组分别出现脑卒中1例、再发脑缺血1例、死亡1例,不良事件率14.29%(3/21),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考血小板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须积极寻找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个体化抗血小板
下载PDF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顽固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曲海波 李占全 +2 位作者 高阳 张明 袁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血栓形成 弥漫性病变 狭窄 顽固性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置入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入院 雷帕霉素
下载PDF
PCI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攀 曹雪滨 +1 位作者 张刚 杨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53-654,共2页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少见、但却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等并发症。虽然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冠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仍然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少见、但却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等并发症。虽然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冠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仍然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科收治等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急性血栓形成 PCI术后 冠脉介入术后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再狭窄 冠状动脉 冠脉内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4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刚 张杨 +1 位作者 曹雪滨 田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31-132,共2页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4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胸闷气短加重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随机血糖17.28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4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胸闷气短加重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随机血糖17.28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抗心力衰竭(心衰)及抗心绞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血压病史 支架 术后 ST-T改变 入院诊断
下载PDF
国产低分子肝素、泰嘉、阿司匹林预防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承健 张月军 +3 位作者 胡世文 徐欣 全文超 董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国产低分子肝素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急性 预防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心病患者 置入术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多次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蔚青 金惠根 +3 位作者 刘宗军 杨伟 施佳 方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2-332,共1页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2d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有糖尿病史20余年。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型糖尿病。12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近段50%、中段95%及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50%~70...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2d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有糖尿病史20余年。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型糖尿病。12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近段50%、中段95%及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50%~70%狭窄,左回旋支(LCX)近段50%,即刻对LAD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以ryujin2.5mm×20mm、球囊8atm(1atm=101.325kPa)20″扩张病变处1次,并置人3.0mm×29mm的firebird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4atm×10″)于LAD近中段,术后无残余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血栓形成 弥漫性长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FIREBIRD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入院诊断
下载PDF
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戚纪胜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张育德 富奇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5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均经及时的动脉溶栓再通,溶栓后加大抗血小板药物用量、延长...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均经及时的动脉溶栓再通,溶栓后加大抗血小板药物用量、延长抗凝治疗时间未再复发。结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不足可能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血栓形成后及时的动脉溶栓,溶栓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急性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