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军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行DSA术,观察术后脑栓塞发生情况,分析DSA术后并...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行DSA术,观察术后脑栓塞发生情况,分析DSA术后并发脑栓塞的相关因素。结果 28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栓塞40例(13.99%,栓塞组),其中无症状25例(8.74%),有症状15例(5.24%),未出现脑栓塞246例(86.01%,非栓塞组)。栓塞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FIB)、颈动脉斑块例数、Ⅲ型主动脉弓例数、DSA手术时间、使用Hunterhead导管数、使用抗凝药物例数等8个项目与非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3岁、空腹血糖≥11.1 mmol/L、FIB≥5 g/L、颈动脉斑块、Ⅲ型主动脉弓、DSA手术时间≥60 min及不使用抗凝药物等7项均为DSA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SA致脑栓塞是患者因素及手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选择病例,术前使用抗凝剂,控制患者并发症,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对操作者的要求,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配合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可预防脑栓塞发生,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梗死 数字减影全血管造影 栓塞 空腹血糖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炎症因子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杜茜茜 杨铭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炎症因子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营...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炎症因子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表(FMA-LE)、Breg平衡量表(BBS)、中医证候积分、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LDL-C、TG和TC水平、炎症因子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FMA-LE评分、BBS评分、血清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FPG、2h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4/60)、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虽对调节血糖无明显疗效,但能进一步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法 糖尿病 亚急性期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脂 炎症因子 血糖
下载PDF
纤溶酶治疗亚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福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4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纤溶酶治疗亚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2.9 g/L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随机分组... 目的分析纤溶酶治疗亚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2.9 g/L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有40例,对照组有40例,对照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纤溶酶治疗。检测两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血浆D-二聚体(D-D)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其血浆Fg、血浆D-二聚体(D-D)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溶酶对治疗血浆纤维蛋白原较高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亚急性期脑梗死 血浆浓度
下载PDF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可能危险因素
4
作者 冯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47-50,共4页
分析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后,引发其出现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到月到2022年1月,选取100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在对其... 分析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后,引发其出现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到月到2022年1月,选取100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在对其检查前后,采用CT血管成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等影像学技术检查进行检查。将其中检出脑栓塞的患者设为研究组(20例),其余未检出脑栓塞的患者设为参照组(80例)。比较两组的各项基础资料以及检查资料。结果:两组的年龄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3型主动脉弓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抗凝药物使用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施术时间对比,参照组少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的概率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与手术因素有关,与患者的身体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血管造影技术 亚急性期脑梗死 栓塞 危险因素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效果
5
作者 丁奇 乔春友 +1 位作者 王立忠 王翀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脑侧支循环形成程度(基于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DSA)分级)、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认知功能评分(MMSE)。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术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SITN/SIR-DSA分级、CBF、CBV和MMSE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安全、有效,可促进脑内血管再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认知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 急性 支架植入 效果
下载PDF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金涛 朱广军 +1 位作者 韩光 李凤昌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行头颅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312例行DSA术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行头颅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312例行DSA术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5岁、女性构成比、卒中史、颈动脉斑块、空腹血糖≥11.1 mmol/L、FIB≥5.0 g/L、手术操作时间≥30 min、抗凝药物使用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为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严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梗死 数字减影全血管造影 栓塞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康复水平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4期4050-4051,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康复水平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康复效果不同将120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分为治愈组58例、改善组51例和无明显改善组11例,比较三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结果。结果:治愈组患侧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康复水平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康复效果不同将120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分为治愈组58例、改善组51例和无明显改善组11例,比较三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结果。结果:治愈组患侧病灶ROI位置平均扩散系数(DCavg)、衰减指数(Exat)值低于改善组和无明显改善组,容积比各向异性(VRA)、部分各向异性(FA)高于改善组和无明显改善组(P<0.05);改善组患侧病灶ROI位置DCavg、Exat值均低于无明显改善组,VRA、FA均高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三组患者健侧对称ROI位置DCavg、VRA、FA、Exat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够通过相关参数评估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 急性 康复水平
下载PDF
脑梗死亚急性期采用弥散张量成像对预后康复的检测价值
8
作者 王忠良 周求娣 王玉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预后康复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组,治愈的52例患者分为甲组,... 目的:分析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预后康复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组,治愈的52例患者分为甲组,病情改善的32例患者分为乙组,病情无明显改善的12例患者分为丙组。三组患者皆接受DTI技术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患侧DTI技术检查结果比较,在平均扩散系数(DCavg)与衰减指数(Exat)上,甲组低于乙组、丙组,乙组优于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各向异性(FA)与容积比各向异性(VRA)上,甲组高于乙组、丙组,乙组优于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健侧的所有DTI技术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用于脑梗死亚急性期的检测效果理想,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康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弥散张量成像 预后康复
下载PDF
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淑芳 曹兴念 张国梁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211-211,共1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27例,其中栓塞患者65例,非栓塞患者262倒,均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同非栓塞患者对比,栓...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27例,其中栓塞患者65例,非栓塞患者262倒,均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同非栓塞患者对比,栓塞患者的年龄更大、空腹血糖、颈动脉斑块、纤维蛋白原(FIB)、Ⅲ型主动脉弓、手术操作时间以及Hunterhead导管使用情况更高(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以DSA是否导致脑栓塞作为因变量,年龄≥65岁、颈动脉斑块、空腹血糖≥11.1mmol/L、Ⅲ型主动脉弓以及手术操作时间≥30min等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是患者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明确临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梗死 血管造影 栓塞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