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季亚洲极涡的长期变化对东亚环流和水汽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王遵娅
丁一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9,共10页
主要分析了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强度和面积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东亚夏季环流,水汽输送和降水量的影响,发现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度减弱,面积缩小的变化趋势,并以面积缩小更为显著,这正对应于北极涛动(AO)...
主要分析了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强度和面积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东亚夏季环流,水汽输送和降水量的影响,发现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度减弱,面积缩小的变化趋势,并以面积缩小更为显著,这正对应于北极涛动(AO)指数在该时段的显著升高.在这种北半球中高纬大尺度环流变化的影响下,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在近54年显著南移,冷空气活动的南侵程度明显增强,从而造成低空偏北风显著增强而偏南风减弱.与此相应,近54年整个中国区域内低空纬向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总的来看,东亚夏季风环流发生了明显减弱.同时,流经中国的中纬度西风水汽输送在近54年也表现出一致减弱的趋势,而南风水汽输送大致以110°E为界,以东的夏季风区呈显著的减弱趋势而以西则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种水汽输送的变化影响了中国不同区域内水汽输送通量散度的改变,进而使得夏季降水量发生变化.分析表明,夏季亚洲极涡的面积和强度与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和夏季降水呈正相关,而与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和西北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夏季亚洲极涡在近几十年的面积缩小和强度减弱是中国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极涡
变化趋势
东亚环流
水汽输送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季风与极涡的异常配置下中国夏季大尺度旱涝分布
被引量:
7
2
作者
季飞
赵俊虎
+2 位作者
申茜
支蓉
龚志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65,共10页
从冷暖系统配置的角度,选取东亚夏季风(EASM)和7月亚洲区极涡面积(APVA),分析了二者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1951—2010年EASM和APVA的异常配置分为四种类型:A:季风强、极涡大;B:季风强、极涡小;C:季风弱...
从冷暖系统配置的角度,选取东亚夏季风(EASM)和7月亚洲区极涡面积(APVA),分析了二者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1951—2010年EASM和APVA的异常配置分为四种类型:A:季风强、极涡大;B:季风强、极涡小;C:季风弱、极涡大;D:季风弱、极涡小.研究发现,二者的异常配置下,中国夏季大尺度旱涝分布在季尺度上表现出多面性特征:A型年,夏季整体偏旱;B型年,夏季南涝北旱;C型年,夏季北涝南旱;D型年,夏季整体偏涝.由此可见,中国夏季旱涝总体分布除了与EASM有关外还与APVA密切相关,二者异常的不同配置下,夏季降水多寡和旱涝分布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和规律性,这对夏季降水总体趋势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此外,通过研究不同配置关系对应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并分析不同要素在夏季风和极涡关系变化中的作用,发现不同配置类型下夏季降水表现出的差异和规律性直接取决于环流场的整体配置,其中西太副高和中高纬阻塞形势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亚洲
区
极
涡
面积
旱涝分布
大气环流
原文传递
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42
3
作者
姚俊强
刘志辉
+3 位作者
杨青
刘洋
李诚志
胡文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利用中亚干旱区5大主要典型流域代表性气象站点近130年逐月实测气温数据,结合线性趋势、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流域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探讨了引起气温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30年来中亚...
利用中亚干旱区5大主要典型流域代表性气象站点近130年逐月实测气温数据,结合线性趋势、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流域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探讨了引起气温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各主要流域(除阿姆河外1年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趋势高于全球和周边地区,中亚干旱区气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之后更加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特征,这主要是自然外强迫动力作用、气候系统内部变化和人类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亚洲极涡强度减弱和面积缩小对主要流域气温变化的作用明显,其次是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和青藏高原的影响,而CO2引起的温室气体增温效应在中亚干旱区也不容忽视。气温表现出与布吕克纳周期(BC)、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准2~3年振荡周期(TBO)等有关的显著周期,可以证实中亚干旱区气温变化与大气环流、海温和太阳活动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多时间尺度
小波分析
亚洲极涡
CO2排放量
中亚干旱区
原文传递
题名
夏季亚洲极涡的长期变化对东亚环流和水汽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王遵娅
丁一汇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3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C29B02)资助
文摘
主要分析了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强度和面积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东亚夏季环流,水汽输送和降水量的影响,发现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度减弱,面积缩小的变化趋势,并以面积缩小更为显著,这正对应于北极涛动(AO)指数在该时段的显著升高.在这种北半球中高纬大尺度环流变化的影响下,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在近54年显著南移,冷空气活动的南侵程度明显增强,从而造成低空偏北风显著增强而偏南风减弱.与此相应,近54年整个中国区域内低空纬向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总的来看,东亚夏季风环流发生了明显减弱.同时,流经中国的中纬度西风水汽输送在近54年也表现出一致减弱的趋势,而南风水汽输送大致以110°E为界,以东的夏季风区呈显著的减弱趋势而以西则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种水汽输送的变化影响了中国不同区域内水汽输送通量散度的改变,进而使得夏季降水量发生变化.分析表明,夏季亚洲极涡的面积和强度与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和夏季降水呈正相关,而与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和西北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夏季亚洲极涡在近几十年的面积缩小和强度减弱是中国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
关键词
亚洲极涡
变化趋势
东亚环流
水汽输送
中国夏季降水
Keywords
Asian polar vortex,Linear trend,East Asian circulation,Water vapor transport,Summer rainfalls in China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季风与极涡的异常配置下中国夏季大尺度旱涝分布
被引量:
7
2
作者
季飞
赵俊虎
申茜
支蓉
龚志强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6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3CB430204和2012CB955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5078和40930952)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106016)资助的课题~~
文摘
从冷暖系统配置的角度,选取东亚夏季风(EASM)和7月亚洲区极涡面积(APVA),分析了二者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1951—2010年EASM和APVA的异常配置分为四种类型:A:季风强、极涡大;B:季风强、极涡小;C:季风弱、极涡大;D:季风弱、极涡小.研究发现,二者的异常配置下,中国夏季大尺度旱涝分布在季尺度上表现出多面性特征:A型年,夏季整体偏旱;B型年,夏季南涝北旱;C型年,夏季北涝南旱;D型年,夏季整体偏涝.由此可见,中国夏季旱涝总体分布除了与EASM有关外还与APVA密切相关,二者异常的不同配置下,夏季降水多寡和旱涝分布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和规律性,这对夏季降水总体趋势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此外,通过研究不同配置关系对应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并分析不同要素在夏季风和极涡关系变化中的作用,发现不同配置类型下夏季降水表现出的差异和规律性直接取决于环流场的整体配置,其中西太副高和中高纬阻塞形势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亚洲
区
极
涡
面积
旱涝分布
大气环流
Keyword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area of the polar vortex in Asia
distribution of drought/floo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42
3
作者
姚俊强
刘志辉
杨青
刘洋
李诚志
胡文峰
机构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9272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23B01)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951001)
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T1180)~~
文摘
利用中亚干旱区5大主要典型流域代表性气象站点近130年逐月实测气温数据,结合线性趋势、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流域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探讨了引起气温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各主要流域(除阿姆河外1年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趋势高于全球和周边地区,中亚干旱区气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之后更加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特征,这主要是自然外强迫动力作用、气候系统内部变化和人类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亚洲极涡强度减弱和面积缩小对主要流域气温变化的作用明显,其次是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和青藏高原的影响,而CO2引起的温室气体增温效应在中亚干旱区也不容忽视。气温表现出与布吕克纳周期(BC)、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准2~3年振荡周期(TBO)等有关的显著周期,可以证实中亚干旱区气温变化与大气环流、海温和太阳活动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气温
多时间尺度
小波分析
亚洲极涡
CO2排放量
中亚干旱区
Keywords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multi-time scale
wavelet analysis
Central Asianvortexes activity
CO2 emissions
Central Asia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季亚洲极涡的长期变化对东亚环流和水汽收支的影响
王遵娅
丁一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季风与极涡的异常配置下中国夏季大尺度旱涝分布
季飞
赵俊虎
申茜
支蓉
龚志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原文传递
3
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姚俊强
刘志辉
杨青
刘洋
李诚志
胡文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