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志刚 张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共9页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下载PDF
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巡航中国 美国潜艇在中国水域的早期活动
2
作者 爱德华.C.惠特曼 黄毅磊 《国际展望》 2003年第18期77-79,共3页
19世纪早期,中国向西方渐渐打开门户,很快,美国商人,传教士和其欧洲同伴开始涌入中国沿海港口的内陆河流扩展贸易和发展基督教信徙。1844年的《望厦条约》中,中国政府不仅给予了美国“最惠国”贸易待遇,而且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美... 19世纪早期,中国向西方渐渐打开门户,很快,美国商人,传教士和其欧洲同伴开始涌入中国沿海港口的内陆河流扩展贸易和发展基督教信徙。1844年的《望厦条约》中,中国政府不仅给予了美国“最惠国”贸易待遇,而且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美国人还获得了“司法治外权”。十年之内,美国军舰已经开始使用中国沿海的港口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并偶尔从在上海新建的美国“租界”访问长江上的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海军舰队 亚洲舰队 发展历程 潜艇
下载PDF
一·二八事变期间上海租界中立原则的破坏与美国的护侨应对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刚 张秀梅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216,共13页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期间,上海租界遭受了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实质性威胁。日本以护侨为名迅速出兵上海,将公共租界作为攻击中国军队的基地,破坏了租界中立的原则。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和美国政府对此无能为力,上海租界开始变得不那...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期间,上海租界遭受了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实质性威胁。日本以护侨为名迅速出兵上海,将公共租界作为攻击中国军队的基地,破坏了租界中立的原则。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和美国政府对此无能为力,上海租界开始变得不那么安全。为此,美国不得不一面调停争端,一面增兵护侨,甚至做好了关键时刻撤侨的准备。这与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美国对上海危机的应对之道相差巨大,却给之后的1937年提供了可鉴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侨民 上海租界 亚洲舰队 海军陆战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