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砷酸诱导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分析
1
作者 赵宇 胡天铭 +2 位作者 金波 李慧波 张迎媚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上可以快速获取的10个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参数,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ED率(22.5%,16/71)高于年轻患者(15.1%,69/4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老年感染相关ED(8.5%)和血栓相关ED(2.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分别为2.0%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两组患者ED的共同独立风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P<0.001)和血清纤维蛋白原<1g/L(P=0.001)还是年轻患者E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单药ATO诱导治疗的老年APL患者的入院临床特征、ED发生情况及风险因素与年轻患者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APL患者的ED情况进行年龄分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老年 早期死亡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治疗后致QT间期延长1例
2
作者 侯萍萍 温志园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2-28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2023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善骨髓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R,PML-RARαL基因阳性)。治疗前CK-MB 10.30U/L(正常值0-25U/L),血钾4.22mmol/L(正常值3.7-5.... 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2023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善骨髓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R,PML-RARαL基因阳性)。治疗前CK-MB 10.30U/L(正常值0-25U/L),血钾4.22mmol/L(正常值3.7-5.2mmo/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彩超正常。按华南儿童癌症协作组-APL 2020诊疗方案(SCCCG-APL-2020)化疗[1],因医院无复方黄黛片,在诱导阶段、巩固阶段、维持阶段均予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代替,亚砷酸用药方案为诱导阶段d5-CR≯42天;巩固(1)、(2)、(3)阶段均为d1-21,间歇期为1周;维持阶段共6个周期,其中(1)、(3)、(5)周期予亚砷酸治疗w1-3,每个周期为12周。剂量为0.16mg/(kg·d),用法为持续滴注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持阶段 儿童癌症 窦性心律 复方黄黛片 儿内科 亚砷酸 心脏彩超
下载PDF
285例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及风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霍艳飞 路长飞 +4 位作者 谢彦军 许莉莉 常虹 孙春晓 李霞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723-728,共6页
目的研究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集的285例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5... 目的研究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集的285例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5例报告中,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45~64岁人群占比较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2周内;ADR主要累及肝胆、胃肠、全身性等多系统和器官损害,QT间期延长、发热、胸闷等风险在说明书中均未提及。结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加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与评价,完善说明书安全性内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测,特别是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指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人正常肝细胞脂质代谢及因子调控的作用
4
作者 田侦丽 张小旭 +1 位作者 方兴艳 谢婷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56-4964,共9页
背景:肝脏作为砷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成为砷毒性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的焦点。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正常肝细胞脂质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MIHA正常人肝细胞株暴露于0,10,20,30μmol/L亚砷酸钠48 h,光学... 背景:肝脏作为砷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成为砷毒性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的焦点。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正常肝细胞脂质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MIHA正常人肝细胞株暴露于0,10,20,30μmol/L亚砷酸钠48 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单试剂COD-PAP法、单试剂GPO-PAP法及酶微板法检测细胞上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总胆汁酸水平,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Edu-488渗入法检测细胞增殖,PI染色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胆固醇7α-羟化酶及法尼醇X受体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0μmol/L亚砷酸钠)相比,随着亚砷酸钠浓度的增加:MIHA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细胞上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逐渐增高,总胆汁酸水平逐渐降低;细胞内脂质含量逐渐增多;细胞停滞于S期及G_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肝细胞核因子4α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胆固醇7α-羟化酶与法尼醇X受体mRNA表达水平下降;肝细胞核因子4α、胆固醇7α-羟化酶、法尼醇X受体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2)亚砷酸钠具有细胞毒性,显著降低MIHA细胞活性,诱导细胞脂肪变性,阻滞细胞增殖,诱发细胞凋亡等损伤;亚砷酸钠可下调肝细胞核因子4α蛋白表达以及胆固醇7α-羟化酶、法尼醇X受体的转录和蛋白表达,进一步引起肝细胞的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MIHA细胞 胆固醇7Α-羟化酶 法尼醇X受体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油红O染色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含砷废水制备亚砷酸铜的工艺研究
5
作者 陈辉 陈芳芳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5,共5页
有色冶炼企业产生大量含砷废水,砷对人体内酶蛋白的巯基具有特殊亲和力,特别是与丙酮酸氧化酶的巯基容易结合为复合物,影响细胞正常新陈代谢,导致细胞死亡,损害神经细胞,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并造成肝脏、心脏器官的损害。而含砷废水... 有色冶炼企业产生大量含砷废水,砷对人体内酶蛋白的巯基具有特殊亲和力,特别是与丙酮酸氧化酶的巯基容易结合为复合物,影响细胞正常新陈代谢,导致细胞死亡,损害神经细胞,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并造成肝脏、心脏器官的损害。而含砷废水的处理产物亚砷酸铜可用作农业杀虫剂、除草剂、抗真菌剂和灭鼠剂,在子弹诱饵中可作为毒药使用,也可用于制备三氧化二砷的原料。本文采用硫酸铜沉淀法进行废水脱砷,考察了硫酸铜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溶液pH值等对含砷废水脱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用量为n(Cu)/n(As)=2.0,搅拌速度50 r/min,在20℃下反应2.0 h,调节溶液pH为8.0,亚砷酸铜的产率为97.23%,且生产实践同样证明了采用硫酸铜沉淀法处理含砷废水是可行的。通过本文工艺实现了有价资源无害化利用,为有色冶炼企业含砷废水处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废水 亚砷酸 硫酸铜 沉淀法 脱砷 废水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小涵 高科科 +1 位作者 隋美娟 张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3,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独特亚型,以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多、危及生命的出血和t(15;17)染色体易位为特征,曾被认为是最凶险的白血病。亚砷酸(applica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独特亚型,以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多、危及生命的出血和t(15;17)染色体易位为特征,曾被认为是最凶险的白血病。亚砷酸(application of arsenite acid,ATO)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大量患者长期生存。本文综述相关研究发现:ATO在肝脏中由无机砷(iSA)转化为甲基化砷,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促进早幼粒细胞分化、凋亡。在任何年龄阶段,无论白细胞是否>10×10^(9)/L,ATO联合其他药物治疗APL,都可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累积复发率(CIR),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单药ATO可高效安全治疗APL。对于复发APL,一部分相关研究支持继续ATO+维甲酸(ATO+retinoic acid,ATRA)或ATO+ATRA+化疗的治疗,一部分研究支持移植前给予ATO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和长期生存,观点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ATO常见的毒副作用主要为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心脏毒性及肝毒性,明显比化疗药物造成的毒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生存
下载PDF
亚砷酸钠抑制柑橘果实柠檬酸积累的机制
7
作者 叶丽 杨俊枫 +6 位作者 李民华 李泽航 马小川 常媛媛 尹韬 盛玲 卢晓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9-557,共9页
以亚砷酸钠(NaAsO_(2))溶液(含6.16 g/L MgSO4·7H2O、1 mL/L Triton X–100、0.17 g/L NaAsO_(2))喷施处理‘山下红’温州蜜柑、‘橘湘早’温州蜜柑、‘大红甜橙’树体,离体处理‘冰糖橙’汁胞(MS培养基含1.0 mg/L NaAsO_(2))及愈... 以亚砷酸钠(NaAsO_(2))溶液(含6.16 g/L MgSO4·7H2O、1 mL/L Triton X–100、0.17 g/L NaAsO_(2))喷施处理‘山下红’温州蜜柑、‘橘湘早’温州蜜柑、‘大红甜橙’树体,离体处理‘冰糖橙’汁胞(MS培养基含1.0 mg/L NaAsO_(2))及愈伤组织(MS培养基含0.5、1.0 mg/L NaAsO_(2)),测定可溶性固形物(TSS)、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分析CsAN1和CsPH8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NaAsO_(2)可有效降低果实、汁胞和愈伤组织的柠檬酸含量;NaAsO_(2)处理后,‘山下红’‘橘湘早’和‘大红甜橙’果实柠檬酸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4.59%~61.57%、0.67%~14.92%、13.22%~54.35%;NaAsO_(2)处理60 d的‘橘湘早’果实中CsAN1和CsPH8的表达量分别下降73%和32%,在NaAsO_(2)处理21 d的‘冰糖橙’汁胞中的表达量分别降低55%和27%,在0.5 mg/L NaAsO_(2)处理20 d的‘冰糖橙’愈伤组织中分别降低73%和84%;启动子区域缺失试验结果表明,干旱信号可能作用在CsAN1和CsPH8启动子的ABRE元件上,并调控它们的表达,NaAsO_(2)处理后含有ABRE元件的启动子区段活性明显减弱,推测NaAsO_(2)抑制了柑橘中CsAN1和CsPH8启动子活性进而降低其表达,从而减弱了柠檬酸在果实中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亚砷酸 柠檬酸 基因表达 启动子活性 CsAN1 CsPH8
下载PDF
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邹鑫 马力 丁丽萍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维A酸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维A酸治疗,研究组给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比较两组完全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皮肤问题、头痛、消化道反应、口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APL,可缩短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时间、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A酸 亚砷酸 完全缓解率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活力及分化的影响
9
作者 艾合买提·艾不拉 白娇娇 +3 位作者 孙红光 申晨晨 古力乃则尔·阿不都外力 马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究亚砷酸钠(NaAsO_(2))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E-4C细胞活力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0、0.5、1.0、5.0μmol/L的ATRA诱导NE-4C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E-4C细胞中的神经... 目的 探究亚砷酸钠(NaAsO_(2))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E-4C细胞活力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0、0.5、1.0、5.0μmol/L的ATRA诱导NE-4C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E-4C细胞中的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Nestin)、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RNA结合蛋白fox1(Rbfox1)、III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的mRNA,筛选ATRA的适宜作用浓度。将适宜浓度的ATRA作用于NE-4C细胞,建立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1、2、3、4组,实验1、2、3、4组分别给予0.3、0.6、0.9、1.2μmol/L的NaAsO_(2)干预,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培养7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的Nestin、NSE、βⅢ-Tubulin、GFAP。结果 ATRA作用后,NE-4C细胞活力降低,Sox2、Nestin mRNA表达下调,βⅢ-Tubulin、NSE、Rbfox1 mRNA表达升高,作用呈浓度依赖性,0.5μmol/L的ATRA作用时细胞活力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最高(P均<0.05)。建立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模型后,对照组和实验1、2、3、4组NE-4C细胞活力和Nestin、NSE、βⅢ-Tubulin、GFAP表达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NaAsO_(2)可降低ATRA诱导的NE-4C细胞活力,并抑制NE-4C细胞向神经元分化,NaAsO_(2)浓度越高则其对NE-4C细胞活力和分化的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神经元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亚砷酸钠与环磷酰胺在雄性小鼠体内的联合毒作用研究
10
作者 袁敦宣 申凯娜 +5 位作者 全谨柔 田方舟 杨岩 丁平 王俊玲 李响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7期8-15,26,共9页
目的构建亚砷酸钠(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染毒模型,探究SA与CTX对雄性小鼠生殖及肝功能的联合毒性。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以体重作为分组因素,按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SA组、CTX组、SA+CTX组(联合组)、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法... 目的构建亚砷酸钠(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染毒模型,探究SA与CTX对雄性小鼠生殖及肝功能的联合毒性。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以体重作为分组因素,按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SA组、CTX组、SA+CTX组(联合组)、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法染毒,共持续5周。结果体重:对照组和SA组小鼠体重呈时间-效应关系增长。小鼠染毒期间,SA组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X组(P<0.05)与联合组(P<0.05)小鼠体重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殖系统:与对照组相比,CTX组(P<0.05)与联合组(P<0.05)小鼠睾丸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联合组精子密度、精子总数介于单染毒实验组之间。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CTX组小鼠睾丸内生精细胞数量减少、生精小管管径减小。肝:与对照组相比,CTX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P<0.05)和谷草转氨酶(AST)(P<0.05)明显升高,联合组与CTX组相比,ALT(P<0.05)和AST(P<0.05)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升高(P<0.05),CTX组肝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0.05);相比于CTX组,联合组肝MDA降低(P<0.05)。结论SA与CTX均可对小鼠造成生殖损伤和肝损伤,而SA和CTX共同染毒则可能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环磷酰胺 生殖损伤 肝损伤 小鼠
下载PDF
富马酸二甲酯对亚砷酸钠诱发小鼠胰岛MIN6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赵紫汐 王司琪 +3 位作者 李雪研 徐春雪 赵曦 杨蓓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对亚砷酸钠(NaAsO2)诱发小鼠胰岛MIN6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筛选DMF最适处理浓度,将MIN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sO2组、低剂量DMF预处理+NaAsO2组、高剂量DMF预处理+NaAsO2组。MT...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对亚砷酸钠(NaAsO2)诱发小鼠胰岛MIN6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筛选DMF最适处理浓度,将MIN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sO2组、低剂量DMF预处理+NaAsO2组、高剂量DMF预处理+NaAsO2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免疫细胞荧光法观察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定位表达;免疫印迹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RT-PCR检测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硫氧还蛋白1(Trx1)、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单位(Gclm)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aAsO2组比较,DMF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MIN6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数量,降低细胞内ROS的水平。DMF预处理+NaAsO2组MIN6细胞内的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aAsO2组,特别是细胞核内Nrf2表达显著增多,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DMF预处理+NaAsO2组MIN6细胞Ho-1、Trx1、Gclc和Gclm mRNA表达亦出现明显增加。结论:DMF可能通过上调Nrf2/ARE信号通路,拮抗亚砷酸钠对胰岛MIN6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亚砷酸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MIN6细胞
下载PDF
亚砷酸钠染毒对酿酒酵母BY4742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伟 李怀红 +4 位作者 张梦媛 张新乐 张啸冰 赵红莲 柏桦 《生物化工》 2023年第1期66-70,75,共6页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BY4742作为模式生物,探索不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后,细胞中砷的富集情况及对细胞生长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00 mmol/L、0.10 mmol/L、0.25 mmol/L、0.50 mmol/L、1.00 mmol/L和2.00 mmol/L亚砷酸钠处理酵母BY4...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BY4742作为模式生物,探索不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后,细胞中砷的富集情况及对细胞生长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00 mmol/L、0.10 mmol/L、0.25 mmol/L、0.50 mmol/L、1.00 mmol/L和2.00 mmol/L亚砷酸钠处理酵母BY4742细胞,通过液体培养法和斑点法检测酵母细胞生存情况,利用双通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砷含量。此外,利用鬼笔环肽对细胞骨架进行染色并观察,qPCR检测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量。结果:在0.10 mmol/L、0.25 mmol/L、0.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亚砷酸钠胁迫下,BY4742菌株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71%、63%、39%和6%。酵母细胞内砷含量随亚砷酸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砷排出胞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以1.00 mmol/L和2.00 mmol/L亚砷酸钠进行染毒,细胞骨架出现斑块异常结构。以1.00 mmol/L亚砷酸钠进行染毒,arp2、arc15、arc19、arc18、las17、pfy1、cof1和crn1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为对照组的59%、22%、28%、45%、28%、29%、35%和52%。结论:亚砷酸钠染毒后,砷在细胞内富集,抑制酵母BY4742菌株生长,抑制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表达,导致其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细胞骨架 亚砷酸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亚砷酸水化特征及红外光谱理论研究
13
作者 李会吉 李艳雯 +3 位作者 于卫卫 黄汝梦 孙海杰 彭智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90-2094,共5页
砷污染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砷的去除也随即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三价砷的毒性远远高于五价砷,地下水中砷主要以三价砷存在。水体中砷的除去与其水化特征密切相关,而有关不同质子化亚砷酸[H_(m)AsO_(3)]^(m-3)(m=2,3)周... 砷污染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砷的去除也随即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三价砷的毒性远远高于五价砷,地下水中砷主要以三价砷存在。水体中砷的除去与其水化特征密切相关,而有关不同质子化亚砷酸[H_(m)AsO_(3)]^(m-3)(m=2,3)周围水化特征的研究少之甚少,更无[H_(m)AsO_(3)]^(m-3)(m=2,3)水化层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利用B3LYP/6-311G(d,p)方法优化并计算了[H_(m)AsO_(3)(H_(2)O)_(12)]^(m-3)(m=3,2)水化能,采取约化密度梯度函数填色等值面分析水分子与[H_(m)AsO_(3)]^(m-3)(m=3,2)物种相互作用类型、位置及强度,并详尽解析[H_(m)AsO_(3)(H_(2)O)_(12)]^(m-3)(m=3,2)水化团簇红外光谱特征。研究得出,[H_(m)AsO_(3)(H_(2)O)_(12)]^(m-3)(m=3,2)水化团簇中H_(m)AsO_(3)倾向分布在水化团簇的表面,H_(3)AsO_(3)比H_(2)AsO_(3)^(-)水化能力低。有趣地发现,H_(3)AsO_(3)第一水化层通过氢键形成了一个变形的六元环,氢键的平均键长为1.79;而H_(2)AsO_(3)^(-)第一水化层通过氢键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五元环,氢键的平均键长也为1.79。红外光谱中,[H_(3)AsO_(3)(H_(2)O)_(12)]0的As—O P(质子化O)伸缩振动峰701和637 cm^(-1)与FTIR实验光谱中的数据一致,而[H_(2)AsO_(3)(H_(2)O)_(12)]-的As—O P伸缩振动峰为573,562和449 cm^(-1),发生了明显红移,其As—O N(未质子化O)伸缩振动峰为798 cm^(-1)。[H_(3)AsO_(3)(H_(2)O)_(12)]0中独立O P—H伸缩振动峰为3696 cm^(-1),O P—H…O_(W)中O P—H伸缩振动峰3598和3105 cm^(-1);[H_(2)AsO_(3)(H_(2)O)_(12)]-中独立O P—H伸缩振动峰为3678 cm^(-1),O P—H…O_(W)中O P—H伸缩振动峰为3576 cm^(-1)。H_(3)AsO_(3)第一水化层组成的六元环中O_(W)—H_(W)…O_(W)的O_(W)—H_(W)特征伸缩振动峰为3233和2911 cm^(-1)且弯曲振动峰为1606 cm^(-1),而当第一水化层中水与H_(3)AsO_(3)中H或O P形成氢键导致O_(W)—H_(W)伸缩振动峰和弯曲振动峰都蓝移。H_(2)AsO_(3)^(-)第一水化层组成的五元环中O_(W)—H_(W)…O_(W)的O_(W)—H_(W)特征伸缩振动峰为3383 cm^(-1),且O_(W)—H_(W)弯曲振动峰为1680,1674和1660 cm^(-1);当H_(2)AsO_(3)^(-)第一水化层中水与H_(2)AsO_(3)^(-)的H形成H_(W)—O_(W)…H时导致O_(W)—H_(W)伸缩振动峰蓝移而弯曲振动峰红移,第一水化层中水与H_(2)AsO_(3)^(-)的O P或O N形成氢键时导致O_(W)—H_(W)伸缩振动峰红移而弯曲振动峰蓝移。相对于H_(3)AsO_(3)第一水化层红外特征,H_(2)AsO_(3)^(-)第一水化层O_(W)—H_(W)伸缩振动峰和弯曲振动峰都发生了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水化特征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作用及其与铁死亡的关系
14
作者 迪丽娜尔·亚尔麦麦提 黄菲 +2 位作者 丁关鑫 赵丽君 吴顺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1-4,9,共5页
目的 观察亚砷酸钠(NaAsO_(2))对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作用,并探讨其与铁死亡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将细胞分为NaAsO_(2)组和对照组,NaAsO_(2)组分别加入5、10、15μmol/LNaAsO_(2)培养24 h,对照组正常培养。倒置显微镜... 目的 观察亚砷酸钠(NaAsO_(2))对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作用,并探讨其与铁死亡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将细胞分为NaAsO_(2)组和对照组,NaAsO_(2)组分别加入5、10、15μmol/LNaAsO_(2)培养24 h,对照组正常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脂质活性氧(ROS);RT-PCR法检测铁死亡指标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以及纤维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 mRNA;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纤维化指标与铁死亡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AsO_(2)组中随着NaAsO_(2)浓度升高,细胞触角逐渐回缩,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距变宽。与对照组比较,NaAsO_(2)不同浓度组细胞GSH含量均减少,其中15μmol/LNaAsO_(2)组GSH含量低于10、5μmol/LNaAsO_(2)组,10μmol/LNaAsO_(2)组低于5μmol/LNaAsO_(2)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_(2)不同浓度组脂质ROS荧光强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5、10、15μmol/LNaAsO_(2)组α-SMA、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且15μmol/LNaAsO_(2)组高于5、10μmol/LNaAsO_(2)组,10μmol/LNaAsO_(2)组高于5μmol/LNaAsO_(2)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5、10、15μmol/LNaAsO_(2)组SLC7A11、GPX4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15μmol/LNaAsO_(2)组低于10、5μmol/LNaAsO_(2)组,10μmol/LNaAsO_(2)组低于5μmol/LNaAsO_(2)组。α-SMA mRNA与GPX4、SLC7A1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0.92,P均<0.01),CollagenⅠmRNA与GPX4、SLC7A11 mRNA表达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0.90,P均<0.01)。结论 NaAsO_(2)能够改变肝星状细胞形状,促进细胞纤维化基因表达,引起肝星状细胞激活;在此过程中,SLC7A11、GPX4基因表达下调导致ROS堆积,促进肝星状细胞铁死亡;上述作用随着NaAsO_(2)浓度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人肝星状细胞 铁死亡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信号轴的影响
15
作者 方兴艳 田侦丽 +2 位作者 赵哲仪 文平 谢婷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4161-4167,共7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是砷毒作用的关键靶点,砷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轴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人脐静...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是砷毒作用的关键靶点,砷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轴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含0,5,10,15,20,25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液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内1-磷酸鞘氨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受体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0μmol/L亚砷酸钠)相比,随着亚砷酸钠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融合率逐渐降低,细胞间隙逐渐增宽,脱落漂浮的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逐渐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细胞内1-磷酸鞘氨醇含量逐渐升高;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鞘氨醇激酶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1-磷酸鞘氨醇受体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②结果提示,亚砷酸钠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可能与SPHK1/S1P信号轴激活、1-磷酸鞘氨醇受体1下调有关。SPHK1/S1P信号轴可能成为砷致心血管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炎症 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信号轴
下载PDF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16
作者 徐亚 程月新 苗雨青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亚砷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及FIB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PT、TT缩短,且试验组缩短幅度更大;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白细胞、早幼粒细胞占比,有效恢复患者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亚砷酸 维甲酸 化疗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17
作者 吴雪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中采取维A酸+亚砷酸联用的疗效。方法 88例APL病例,2015.1.1-2022.12.31期间入院;随机数字表下将88例病例1/1纳入2组,A组、B组各44例,分别行亚砷酸单药治疗、维A酸+亚砷酸二联治疗;对比2组如下指标:...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中采取维A酸+亚砷酸联用的疗效。方法 88例APL病例,2015.1.1-2022.12.31期间入院;随机数字表下将88例病例1/1纳入2组,A组、B组各44例,分别行亚砷酸单药治疗、维A酸+亚砷酸二联治疗;对比2组如下指标: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凝血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 对比疗效,B组(88.64%)>A组(68.18%)(P<0.05)。症状缓解(症状缓解、异常凝血改善、高白细胞血症改善)时间,B组<A组(P<0.05)。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B组<A组(P<0.05)。凝血指标(FIB、PT、TT、TM、TAT),治疗前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FIB:B组>A组,PT、TT、TM、TAT:B组<A组(P<0.05)。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治疗前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B组>A组(P<0.05)。并发症(DIC、高白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B组<A组[9.09%、50.00%、2.27% vs 27.27%、75.00%、15.91%](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9.09%vs6.82%(P>0.05)。结论 APL治疗中联用维A酸+亚砷酸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病症恢复时间,改善其血液指标、凝血指标及免疫指标,并减少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症状缓解时间 凝血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碱性水溶液中亚砷酸硫化过程的热力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志峰 张雪凯 赵洪兴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共4页
为优化高碱条件下硫代亚砷酸萃取工艺,研究碱性水溶液中亚砷酸硫化过程热力学。基于已有的热力学数据,绘制了298K条件下As^(III)-S-H_2O系各种As^(III)离子随pH及S/As摩尔比变化的浓度曲线,分别讨论了pH和硫化剂加入量对亚砷酸硫化过程... 为优化高碱条件下硫代亚砷酸萃取工艺,研究碱性水溶液中亚砷酸硫化过程热力学。基于已有的热力学数据,绘制了298K条件下As^(III)-S-H_2O系各种As^(III)离子随pH及S/As摩尔比变化的浓度曲线,分别讨论了pH和硫化剂加入量对亚砷酸硫化过程的影响以及硫化反应产物形态。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亚砷酸硫化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在高碱条件下,亚砷酸硫化反应可能受抑,通过提高硫化剂用量,可强化硫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溶液 亚砷酸 硫代亚砷酸 硫化反应 热力学
下载PDF
亚砷酸氧化菌Sinorhizobium sp. GW3的鉴定与亚砷酸氧化酶基因的分离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耀 涂书新 王革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亚砷酸氧化细菌能够将毒性大的As(Ⅲ)氧化成毒性小的As(Ⅴ),在生物修复砷污染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对一株新型亚砷酸氧化菌Sinorhizobium sp.GW3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分离及分析了亚砷酸氧化酶基因aoxAB。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 亚砷酸氧化细菌能够将毒性大的As(Ⅲ)氧化成毒性小的As(Ⅴ),在生物修复砷污染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对一株新型亚砷酸氧化菌Sinorhizobium sp.GW3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分离及分析了亚砷酸氧化酶基因aoxAB。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等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Sinorhizobium属。该菌对As(III)抗性的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为9 mmol/L。首次在Sinorhizobium属中分离了包括编码小亚基aoxA和大亚基aoxB在内的亚砷酸氧化酶基因,其编码的大小亚基与已发现的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BB51929)的大小亚基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86%、80%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氧化菌 亚砷酸氧化酶基因 反向PCR SINORHIZOBIUM
下载PDF
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和副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9
20
作者 焦力 王书杰 +9 位作者 庄俊玲 赵永强 周道斌 许莹 韩冰 张薇 段明辉 邹农 朱铁楠 沈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比较亚砷酸(ATO)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AP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TO组(n=41)和ATRA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 目的比较亚砷酸(ATO)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AP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TO组(n=41)和ATRA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和达CR的时间。结果ATO组和ATRA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97.5%和93.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O组患者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29 d(21-45 d),明显短于ATRA组患者的38.5 d(24-63 d)(P〈0.001)。52.9%的ATRA组患者出现维甲酸综合征,常影响进一步治疗。结论ATO和ATRA对APL患者均有很高的诱导缓解率。ATO诱导达到CR的时间短于ATRA,不良反应更易于控制,可作为AP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亚砷酸 全反式维甲酸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