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微藻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盼 贾成霞 +3 位作者 杨慕 曲疆奇 张楠 张清靖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9-393,共5页
在水温26℃下采用室内培养法,将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分别置于0.5、1.0、2.0、4.0、8.0mg/L 5种质量浓度的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的培养液中,培养14d,每隔2d分别测定培养液中NH_4^+-N和NO_2^--N的质量浓度和藻类密度。... 在水温26℃下采用室内培养法,将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分别置于0.5、1.0、2.0、4.0、8.0mg/L 5种质量浓度的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的培养液中,培养14d,每隔2d分别测定培养液中NH_4^+-N和NO_2^--N的质量浓度和藻类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8.0mg/L时蛋白核小球藻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5%和75.75%;而斜生栅藻在4.0 mg/L时对NH_4^+-N的去除率最高,为86.75%;在0.5mg/L时对NO_2^--N的去除率最高,为83.75%。在高质量浓度NH_4^+-N和NO_2^--N时蛋白核小球藻的扩繁速度更快,而斜生栅藻则在中低质量浓度NH_4^+-N和NO_2^--N溶液中更易增殖。利用不同藻类特性增殖藻类净化养殖水体中的NH_4^+-N和NO_2^--N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富营养化水体 蛋白核小球藻 斜生栅藻
下载PDF
硝化过程亚硝态氮氧化阶段的N_2O产生情况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静蓉 王淑莹 +1 位作者 尚会来 彭永臻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为考察生活污水硝化过程的亚硝态氮氧化阶段是否有N2O产生,利用经生活污水长期驯化后的污泥和SBR反应器,在pH值为8、曝气量为60L/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O2-N浓度下N2O的产生情况。试验发现,除了氨氧化阶段,NO2-N氧化阶段也是N2O的重要... 为考察生活污水硝化过程的亚硝态氮氧化阶段是否有N2O产生,利用经生活污水长期驯化后的污泥和SBR反应器,在pH值为8、曝气量为60L/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O2-N浓度下N2O的产生情况。试验发现,除了氨氧化阶段,NO2-N氧化阶段也是N2O的重要产生源。调节NO2-N浓度分别为81.45、65.29、40.18和16.82mg/L,结果发现随着NO2-N浓度的降低,N2O的产生量和转化率也有所降低,但当NO2-N浓度降低至1.64mg/L时,N2O的产生量和转化率却有所升高。此外,还考察了NO2-N浓度为30mg/L左右时,不同pH下N2O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H的升高则N2O的产量逐渐减少。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减少N2O生成量的效果,应控制pH值在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N2O PH
下载PDF
亚硝态氮胁迫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3
作者 刘吉丹 刘洪军 +5 位作者 樊英 唐学玺 王晓璐 王友红 盖春蕾 叶海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0,共11页
为研究亚硝态氮(NO2-N)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平衡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长(3.0±0.5)cm的斑节对虾,设置0(对照组)、5、10和15 mg/L(3个胁迫组)的亚硝态氮浓度梯度,进行了为期72 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肝... 为研究亚硝态氮(NO2-N)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平衡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长(3.0±0.5)cm的斑节对虾,设置0(对照组)、5、10和15 mg/L(3个胁迫组)的亚硝态氮浓度梯度,进行了为期72 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肝胰腺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发展而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先升高后下降,24 h,SOD和GSH-Px、NOS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的SOD、GSH-Px活性和15 mg/L胁迫组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反,24 h胁迫组的MDA含量最小,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48 h,CAT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一氧化氮(N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72 h,NO含量最高,15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血清能量代谢指标中脂肪酶(LPS)活性先上升后下降,48 h,LPS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下降,72 h,HK、PFK、PK活性和TG含量达到最小值,15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鳃丝中渗透调节参数——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在胁迫过程中始终下降,经过72 h的亚硝态氮胁迫,Na^(+)、K^(+)-ATPase活性达到最小值,15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斑节对虾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对脂质吸收和利用,调节原有渗透平衡来应对亚硝态氮胁迫,这种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限制。本实验将为进一步探索亚硝态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非洲群体) 抗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离子渗透
下载PDF
亚硝态氮慢性胁迫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行为、消化酶活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
作者 王友红 王晓璐 +8 位作者 于晓清 许拉 盖春蕾 王淑娴 刘洪军 刁菁 叶海斌 樊英 付壤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49,共7页
为探讨亚硝态氮(NO_(2)-N)慢性胁迫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非洲群体,以下称金刚虾)生理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体质量为(6.06±0.76)g的金刚虾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NO_(2)-N浓度下金刚虾的行为、非特异性免疫以及消化功能。研究显... 为探讨亚硝态氮(NO_(2)-N)慢性胁迫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非洲群体,以下称金刚虾)生理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体质量为(6.06±0.76)g的金刚虾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NO_(2)-N浓度下金刚虾的行为、非特异性免疫以及消化功能。研究显示,NO_(2)-N浓度≤6 mg/L时,金刚虾的活力、摄食不受影响;NO_(2)-N浓度≥8 mg/L时,金刚虾摄食缓慢、游动异常、胃肠道模糊;NO_(2)-N浓度为14 mg/L时,金刚虾开始死亡。金刚虾肝胰腺中脂肪酶(Lipase)、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在NO_(2)-N浓度为6 mg/L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当NO_(2)-N浓度升至14 mg/L时活性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NO_(2)-N浓度由0上升至14 mg/L,血淋巴谷胱甘肽(GSH)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则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NO_(2)-N浓度为6 mg/L时,GHS、ACP活性达到最大值;NO_(2)-N浓度为14 mg/L时,GOT、GPT活性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综合以上结果,工厂化养殖金刚虾时,建议将水体中NO_(2)-N浓度控制在6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非洲群体) 行为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贡献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兰 李晓波 +1 位作者 李博伦 颜晓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1190,共10页
羟胺(NH_2OH)和亚硝态氮(NO_2^--N)均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但是同一土壤中其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高压灭菌和室内培养方法,测定了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农业利用土壤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添加NH_2OH或NO_2^--N后N... 羟胺(NH_2OH)和亚硝态氮(NO_2^--N)均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但是同一土壤中其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高压灭菌和室内培养方法,测定了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农业利用土壤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添加NH_2OH或NO_2^--N后N_2O的排放量,以研究土壤中NH_2OH和NO_2^--N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及其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NH_2OH非生物过程产生的N_2O贡献介于6%~73%,NO_2^--N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占的比例为3%~236%;在pH<7的衢州茶园、鹰潭旱地、常熟菜地和海伦旱地土壤中,添加NO_2^--N后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比例大于添加NH_2OH的处理,但是在pH>7的常熟果园和封丘旱地土壤中则相反;pH是影响NH_2OH和NO_2^--N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的关键因子,添加NH_2OH处理中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占N_2O总排放量的比例与土壤pH呈正相关(p<0.05),而在添加NO_2^--N处理中呈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说明,NO_2^--N在偏酸性土壤中可能主要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而在偏碱性土壤中主要通过生物过程;NH_2OH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N2O) 羟胺(NH2OH) (no2^--N) 非生物-生物过程
下载PDF
ZnFe2O4/NG光催化同时脱除亚硝态氮与氮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嘉 刘守清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6-42,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杂石墨烯负载的铁酸锌(ZnFe2O4/NG)杂化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ZnFe2O4/NG为光催化剂开展了同时脱除亚硝态氮与氨氮的研究,考察了p... 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杂石墨烯负载的铁酸锌(ZnFe2O4/NG)杂化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ZnFe2O4/NG为光催化剂开展了同时脱除亚硝态氮与氨氮的研究,考察了pH值、催化剂用量、氮杂石墨烯含量、氨氮初始浓度等对光催化脱除亚硝态氮与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pH=9.5的亚硝态氮与氨氮混合溶液中,当ZnFe2O4/NG(NG 5.0 wt%)用量为1.5 g·L^-1,亚硝态氮与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50 mg·L^-1和100 mg·L^-1时,白光光照3 h,亚硝态氮与氨氮的脱氮率分别达到90.95%和62.84%。随后将溶液曝气30 min,继续光照10 h后,亚硝态氮、氨氮和总氮的脱氮率分别达到92.04%、89.44%和90.31%。实现了光催化同时脱除亚硝态氮与氨氮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杂石墨烯 光催化 同时脱除
下载PDF
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对亚硝态氮氧化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宇坤 王淑莹 +1 位作者 董怡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2-1247,共6页
高浓度游离氨(FA)或游离亚硝酸(FNA)条件下硝化过程常出现亚硝态氮积累,FA、FNA对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影响并不清楚.首先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富含NOB的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 高浓度游离氨(FA)或游离亚硝酸(FNA)条件下硝化过程常出现亚硝态氮积累,FA、FNA对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影响并不清楚.首先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富含NOB的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比例为(71±5)%.用此污泥考察不同FA、FNA浓度对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B的活性随着FA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当FA浓度在10mgNH3-N/L左右时,NOB的活性仅为FA为0时的50%.低浓度的FNA(FNA<0.03mg HNO2-N/L)对NOB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当FNA≥0.2mg/L时,NOB的活性被完全抑制.采用Aiba模型计算得到FNA对NOB的抑制常数KI,FNA,NOB为0.0968mg/L.FNA在0.0968mg/L左右时NOB活性仅为FNA为0.003mg/L时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游离氨 游离 氧化菌 抑制
下载PDF
氨态氮、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 被引量:63
8
作者 王玥 胡义波 姜乃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8-705,共8页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在1 mg/L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罗氏沼虾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同,经1、4、7及10天处理后,血清和...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在1 mg/L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罗氏沼虾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同,经1、4、7及10天处理后,血清和肌肉酚氧化酶活力均有所降低,而肝胰腺的酚氧化酶活力则略有增高;各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基本变化过程为,先增高后降低;各组织的两种磷酸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酚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作为判断虾类免疫抗病能力的指标,而两种磷酸酶活性则仅可作辅助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磷酸酶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中不同硝化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及其对亚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石美 张妹婷 +2 位作者 沈锋 梁东丽 党虎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0-506,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双氰胺(DCD)、2-氨基-4-氯-6-甲基吡啶(AM)和硫脲(TU)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抑制效果,明确其对土壤中亚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比较了硝化抑制剂对石灰性土壤... 【目的】比较不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双氰胺(DCD)、2-氨基-4-氯-6-甲基吡啶(AM)和硫脲(TU)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抑制效果,明确其对土壤中亚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比较了硝化抑制剂对石灰性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pH、表观硝化率和硝化抑制率的影响。【结果】施用TU和未施用硝化抑制剂的土壤在培养初期(1—3 d)出现了亚硝态氮的累积。TU的施用导致土壤pH下降至硝化作用适宜的范围,从而促进了硝化作用进程;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DCD和AM的土壤几乎未检测到亚硝态氮,且硝化抑制效果明显,硝化过程延滞35—39 d。硝化抑制率强弱顺序10%DCD>1%DMPP>5%AM(这里的数值代表硝化抑制剂的施入量占施入纯N量的百分比)。【结论】DMPP、DCD和AM的施用能显著抑制亚硝态氮的产生,并能显著抑制硝化作用进程(P<0.01);相反,TU的施用却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程。供试的4种硝化抑制剂中,以10%DCD(纯N含量)处理的硝化抑制率最高,其次是1%D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抑制剂 化抑制率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 双氰胺
下载PDF
不同碳源条件下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斯婷 杨庆 +2 位作者 刘秀红 冯红利 彭永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5,共5页
在常见的污水处理中,由于C/N比较低,造成反硝化过程碳源不足,进而影响脱氮效果,所以有必要在反硝化阶段外加碳源以保证充分的反硝化。研究表明,多种有机物质可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同时研究还发现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亚硝态氮积累现象,... 在常见的污水处理中,由于C/N比较低,造成反硝化过程碳源不足,进而影响脱氮效果,所以有必要在反硝化阶段外加碳源以保证充分的反硝化。研究表明,多种有机物质可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同时研究还发现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亚硝态氮积累现象,而亚硝态氮可以为ANAMMOX工艺提供电子受体。结合现有对不同碳源条件下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的研究,描述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特性,并对其积累机制进行一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碳源 积累
下载PDF
分子氨和亚硝态氮对鳜鱼成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丰红 汪之和 +1 位作者 陈必文 朱孔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7-400,共4页
活体运输过程中,水体中往往积累了较高浓度的分子氨和亚硝态氮。为了探讨分子氨和亚硝态氮在鳜鱼成鱼运输水体中的安全浓度,在水温为18~20℃,盐度为3‰~4‰,pH7.31~7.57,溶解氧(DO)8.2~8.5mg/L的条件下,采用常规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 活体运输过程中,水体中往往积累了较高浓度的分子氨和亚硝态氮。为了探讨分子氨和亚硝态氮在鳜鱼成鱼运输水体中的安全浓度,在水温为18~20℃,盐度为3‰~4‰,pH7.31~7.57,溶解氧(DO)8.2~8.5mg/L的条件下,采用常规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分子氨和亚硝态氮对鳜鱼成鱼(adult Siniperca chuatsi)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氨对鳜鱼成鱼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89、0.295、0.193mg/L和安全浓度为0.0193mg/L;亚硝态氮对鳜鱼成鱼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96.32、91.69、75.4mg/L,安全浓度7.54mg/L。因此,水体中分子氨对鳜鱼成鱼的毒性作用非常明显,易造成鱼体的死亡,而鳜鱼成鱼对亚硝态氮的耐受性稍强。建议保活运输过程中要加强水体的监测,有效地控制水体中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浓度,以提高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氨 鳜鱼成鱼 毒性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氨态氮、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血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义波 王玥 姜乃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697,共7页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外来和自身污染物.在1 mg/L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罗氏沼虾总血细胞计数均有减少,且亚硝态氮的短期作用大于氨态氮;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作用前后,罗...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外来和自身污染物.在1 mg/L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罗氏沼虾总血细胞计数均有减少,且亚硝态氮的短期作用大于氨态氮;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作用前后,罗氏沼虾血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这三种血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线粒体数量减少,其中以氨态氮作用引起的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幅度较大.这说明1 mg/L的非离子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总血细胞计数和超微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血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外源硝态氮对典型耕作土壤冻结过程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思 张克强 +4 位作者 麻晓越 徐宁彤 姚虎 沈仕洲 王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5-641,共7页
为明确外源硝态氮添加对典型耕作土壤冻结过程N2O排放的影响,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土壤冻结过程,研究在室温-冻结过程中硝态氮添加(0、80、200和500 mg/kg)对3种典型耕作土壤(黑土、潮土和黄土)N2O排放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硝态氮的添... 为明确外源硝态氮添加对典型耕作土壤冻结过程N2O排放的影响,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土壤冻结过程,研究在室温-冻结过程中硝态氮添加(0、80、200和500 mg/kg)对3种典型耕作土壤(黑土、潮土和黄土)N2O排放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硝态氮的添加促进了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在200 mg/kg硝态氮添加处理下,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比CK(对照)分别增加了849%和676%;但在添加高浓度(500 mg/kg)硝态氮时,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分别比200 mg/kg处理降低39.3%和21.2%,表现为显著抑制.随冻结过程的进行,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均逐渐降低并接近零排放.黄土N2O排放通量在室温-冻结过程中变化范围很小,甚至出现负排放.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N2O累计排放量,而土壤pH和C/N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子.根据室内培养试验结果,为减排N2O,建议在深秋整地施肥时期尽量避免在潮土和黑土中施用硝态氮肥.黄土的N2O排放似乎对外源硝态氮的添加反应不明显,这有待在大田气候-植物-土壤综合条件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土壤 冻结过程 N2O 排放通量
下载PDF
亚硝态氮对鲤鱼种血液SOD及GSH-Px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韩英 张辉 王琨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硝态氮对鲤(Cyprinus carpio)鱼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鱼为体重130~250g的鲤鱼种,按水体NO2^+-N浓度设3组共9个处理进行试验,其中对照组NO2^--N浓度低于0.01mg/L,低浓度组为0.2mg/L、0.4mg/L、0.6mg...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硝态氮对鲤(Cyprinus carpio)鱼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鱼为体重130~250g的鲤鱼种,按水体NO2^+-N浓度设3组共9个处理进行试验,其中对照组NO2^--N浓度低于0.01mg/L,低浓度组为0.2mg/L、0.4mg/L、0.6mg/L、0.8mg/L,高浓度组为1.5mg/L、2.5mg/L、3.5mg/L、4.5mg/L,试验期30d。结果显示:低浓度组的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150~175U/mL之间;高浓度组的SOD酶活力在70~90U/mL之间,明显低于低浓度组(P〈0.05);不同NO2^--N浓度对鲤鱼种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活性在250~350U/mL之间。结论:水体中NO2^--N含量超过1.5mg/L时,鲤鱼种的抗氧化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 SOD GSH—Px
下载PDF
13种土壤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鲍俊丹 张妹婷 +1 位作者 吴雄平 梁东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52-1958,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土壤水分60%WHC,温度25℃)方法对不同土壤(13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进行了研究,并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亚硝态氮峰值浓度和累积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为加强氮素管理、减少亚硝态氮的累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通过室内培养(土壤水分60%WHC,温度25℃)方法对不同土壤(13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进行了研究,并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亚硝态氮峰值浓度和累积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为加强氮素管理、减少亚硝态氮的累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各供试土壤亚硝态氮的峰值浓度相差较大,且均出现在施肥5~7d,以褐土最高为146.09mg·kg-1,其次是淤灌土为114.03mg·kg-1;黑土、黄壤和棕壤在培养过程中几乎未检测到亚硝态氮。亚硝态氮累积总量以褐土、淤灌土最大,分别为350.82和334.51mg·kg-1;水稻土和砖红壤最小,分别为7.58和13.06mg·kg-1。土壤pH、粘粒、无定形铁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成为影响土壤亚硝态氮峰值浓度、累积总量的主要因素,而土壤脲酶活性对这两个因变量的作用均很微弱;就通径分析的直接效应而言,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亚硝态氮峰值浓度、累积总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但其直接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因素的间接效应所抵消;土壤CEC对土壤亚硝态氮峰值浓度的作用也非常显著。此外,土壤络合态铝、络合态铁虽然对这两个因变量的直接效应不明显,但通过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对这两个因变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浓度 累积总量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基于HYDRUS-2D模型的滴灌土壤水氮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赫钊 周青云 +1 位作者 韩娜娜 张宝忠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6,共10页
【目的】探究河套灌区滴灌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氮变化规律及不同灌水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高灌水量(D1:76 mm)处理和低灌水量(D2:60 mm)处理,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氮素(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 【目的】探究河套灌区滴灌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氮变化规律及不同灌水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高灌水量(D1:76 mm)处理和低灌水量(D2:60 mm)处理,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氮素(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HYDRUS-2D模型进行模拟验证与预测。【结果】各处理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在灌水施肥后迅速升高,随后下降,D1处理和D2处理不同生育期0~10 cm土层铵态氮量和硝态氮量的平均降幅分别为60.0%~62.0%和40.0%~46.7%。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各土层灌水后D1处理相比D2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5.9%、8.0%和6.7%,而土壤铵态氮量和硝态氮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生育期硝态氮累积量为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硝态氮累积量呈降低趋势。土壤含水率及氮素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较高,R2、RMSE和d均介于合理范围内。【结论】玉米生育期120 mm的灌溉定额可有效降低0~6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可降低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的积累量。该研究可为当地灌区合理的水肥调控及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数值模拟 HYDRUS-2D模型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中亚硝态氮的累积机理和条件 被引量:8
17
作者 鲍俊丹 吴雄平 +1 位作者 张妹婷 梁东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石灰性土壤中亚硝态氮的累积机理和条件,为氮素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氮肥种类、氮肥用量、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对土壤亚硝态氮产生和累积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条件下(土壤水分... 【目的】探讨石灰性土壤中亚硝态氮的累积机理和条件,为氮素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氮肥种类、氮肥用量、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对土壤亚硝态氮产生和累积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WHC)的60%,温度为25℃),硝态氮肥处理的土壤中几乎未检测到亚硝态氮;3种铵态氮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亚硝态氮累积,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依次为硫酸铵〉尿素〉硝酸铵;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化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培养温度为45℃时,土壤亚硝态氮含量最小;培养温度为25℃和35℃时,土壤亚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小,且均高于45℃时。土壤中亚硝态氮累积总量与氮肥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均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亚硝态氮最大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出现在硝化作用5~10 d后。【结论】在该试验培养条件下,硝化过程是石灰性土壤亚硝态氮的来源,土壤亚硝态氮累积量随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适宜累积的温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亚硝态氮胁迫对日本蟳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星鸿 阎斌伦 +4 位作者 徐加涛 徐海瑞 周黎 刘艳晴 张雁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2-397,共6页
15℃下将体质量(85.51±16.18)g的日本蟳暴露于对照及低质量浓度(2.0、4.0mg/L)、中质量浓度(6.0mg/L)和高质量浓度(8.0、10.0mg/L)的亚硝态氮中,于胁迫的第1、3、5、10、15d取血,测定其免疫的相关指标,以研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日... 15℃下将体质量(85.51±16.18)g的日本蟳暴露于对照及低质量浓度(2.0、4.0mg/L)、中质量浓度(6.0mg/L)和高质量浓度(8.0、10.0mg/L)的亚硝态氮中,于胁迫的第1、3、5、10、15d取血,测定其免疫的相关指标,以研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日本蟳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态氮胁迫下,所测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第1d,各试验组的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大于对照组,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随着亚硝态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和溶菌酶活力上升较快,而高质量浓度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上升较快。低质量浓度组的血细胞密度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高质量浓度组的血蓝蛋白含量及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胁迫第10d,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第15d,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2.0mg/L组的血蓝蛋白含量、低质量浓度组和中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略大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胁迫后活力与亚硝态氮胁迫质量浓度呈负相关,10.0mg/L组的3种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5.41%、36.84%和7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 胁迫 免疫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鑫磊 李航 +4 位作者 黄旭雄 赵利斌 闫明磊 赵陆敏 郑晓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39-2649,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氮等能饲料(实测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g/kg),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0.160±0.002)g的凡纳滨对虾50 d。每种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养殖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试验结束后检测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以及急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及亚硝态氮胁迫下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但C0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C3、C4组显著高于C0组(P〈0.05);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和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C2组显著高于C0组(P〈0.05)。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后,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同一时间点各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C2组在感染24、36、48、72和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均最低。在8.5~9.0 mg/L亚硝态氮急性胁迫下,96 h后对虾累积死亡率与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且C0和C1组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综上所述,淡水养殖条件下,1.57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即可满足凡纳滨对虾生长的需求,但2.45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可使对虾获得最佳的抗弧菌能力和理想的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凡纳滨对虾 胆固醇 生长性能 抗弧菌能力 胁迫能力
下载PDF
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急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的生化指标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飞 孙鹏 +2 位作者 彭士明 范帆 施兆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h半致死剂量的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溶液中(10mg·L-1NaNO2和300mg·L-1NH4Cl),检测6、12和24h各点及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aNO2处理组血细胞密度(THC)... 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h半致死剂量的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溶液中(10mg·L-1NaNO2和300mg·L-1NH4Cl),检测6、12和24h各点及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aNO2处理组血细胞密度(THC)(p<0.05)、甘油三酯(TG)(p<0.05)和谷丙转氨酶(GPT)(p<0.05)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这与谷草转氨酶(GOT)(p<0.05)和GOT/GPT比率(p<0.05)的变化趋势相反;血糖(GLU)呈"升降升"(p>0.05)的趋势;总胆固醇(CH)呈"逐步下降"(p>0.05)的趋势,这与总蛋白(T-MP)(p<0.05)的变化趋势相反。NH4Cl处理组THC(p<0.05)、GPT(p<0.05)和GOT(p<0.05)均呈"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GOT/GPT比率(p<0.05)的变化趋势相反;GLU呈"降升降"(p<0.05)的变化趋势,这与CH(p<0.05)、TG(p<0.05)和T-MP(p<0.05)的趋势相反。据此推测,亚硝态氮和氨态氮胁迫下,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差异可能与这两种毒物自身的作用特点有关。肝脏受到亚硝态氮的毒害要大于氨态氮,但这也并非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蛋白与血糖在消除氨态氮时发挥着互相补充的作用,且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样可以作为氨态氮胁迫的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幼体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