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掺杂Gd_(2)Te_(4)O_(11)亚碲酸盐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杰 张子秋 +5 位作者 徐俊豪 秦兆婷 赵元帅 何洪 李冠男 唐剑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6-308,共13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Dy^(3+),Tb^(3+),Eu^(3+)掺杂的极性Gd_(2)Te_(4)O_(11)(GTO)亚碲酸盐荧光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显示,所制样品均为单相,呈短杆状形貌,尺寸在微米量级...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Dy^(3+),Tb^(3+),Eu^(3+)掺杂的极性Gd_(2)Te_(4)O_(11)(GTO)亚碲酸盐荧光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显示,所制样品均为单相,呈短杆状形貌,尺寸在微米量级,热稳定性能良好.对于GTO:Dy^(3+)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主要位于黄绿光区,获得最强发光强度的掺杂浓度为2.5%,色坐标为(0.39,0.43);荧光衰减曲线表明GTO:Dy^(3+)样品发光寿命随着掺杂浓度增大逐渐减小,与Dy^(3+)离子间的交叉弛豫有关.对于GTO:Eu^(3+)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主要位于红光和橙红光区,其发射强度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掺杂浓度为10%时,样品发光的色坐标为(0.62,0.38),位于橙红光区,且样品的发光寿命几乎不受掺杂浓度影响.对于GTO:Tb^(3+)荧光粉,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大,受Tb^(3+)离子间交叉弛豫的影响,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从蓝紫区向黄绿光区转变;其中,当Tb^(3+)浓度为0.5%时,样品表现为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3,0.35),显色指数达86.变温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上述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发光热稳定性.对三类荧光粉的内量子效率进行了测试,其中GTO:Eu^(3+)量子效率优于GTO:Dy^(3+)和GTO:Tb^(3+),各样品量子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亚碲酸盐 荧光粉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Tm^(3+)在亚碲酸盐玻璃中升频发光的研究及其光谱性质的J-O计算 被引量:7
2
作者 牛春晖 曹望和 +1 位作者 陈宝玖 臧春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4-628,共5页
报道了一种新组份亚碲酸盐玻璃作为掺稀土基质在提高升频发光效率方面的优良特性 .在 970 mm LD泵浦下这种 Tm3 + 掺杂的亚碲酸玻璃明显的蓝色及红色升频发光 ,通过测量其吸收光谱 ,用 J-O理论计算了这种玻璃基质中 Tm3 + 离子各发光能... 报道了一种新组份亚碲酸盐玻璃作为掺稀土基质在提高升频发光效率方面的优良特性 .在 970 mm LD泵浦下这种 Tm3 + 掺杂的亚碲酸玻璃明显的蓝色及红色升频发光 ,通过测量其吸收光谱 ,用 J-O理论计算了这种玻璃基质中 Tm3 + 离子各发光能级的自发辐射几率、跃迁振子强度、分支比及寿命等光谱参量 .并计算了 481 mm和 650 mm两种发光的发射截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 光谱性质 J-O计算 升频发光 亚碲酸盐玻璃 发射截面 稀土离子
下载PDF
Tm^(3+)/Yb^(3+)掺杂亚碲酸盐玻璃蓝红光上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牛春晖 曹望和 +1 位作者 臧春雨 陈宝玖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研究了掺Tm3+ /Yb3+ 亚碲酸盐玻璃室温下的上转换发光。用 97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 ,得到了高效率的 480nm波长上转换的荧光。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光比较 ,发现了这种玻璃上转换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 ,找出了这种玻璃... 研究了掺Tm3+ /Yb3+ 亚碲酸盐玻璃室温下的上转换发光。用 97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 ,得到了高效率的 480nm波长上转换的荧光。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光比较 ,发现了这种玻璃上转换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 ,找出了这种玻璃得到高效率上转换发光的适宜浓度 ,并对Tm3+ 的浓度猝灭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强度关系曲线的拟合 ,看到这种上转换是三光子吸收过程 ,这与通过能级图分析得到的结果相同。另外 ,也对 65 0nm波长的上转换发光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亚碲酸盐玻璃 稀土 上转换发光 浓度猝灭 化物玻璃 光吸收 激光器 工作物质
下载PDF
响应面法对光合细菌还原亚碲酸盐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易馨 杨开智 +2 位作者 童晋 李明学 谢鸿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220,共4页
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1株对亚碲酸盐有还原能力的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对其还原亚碲酸盐的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碲的还原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BB)设计,... 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1株对亚碲酸盐有还原能力的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对其还原亚碲酸盐的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碲的还原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BB)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响应值进行4因素3水平下的多元二次回归拟合分析,确定最佳还原条件为:菌种接种量8%(体积分数,下同),初始碲浓度63 mg/L,初始pH值6.2,接种后培养9 d,则亚碲酸盐的还原率可达99.76%。反应过程中还原条件的优化,对后期利用微生物治理环境的碲污染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亚碲酸盐 最佳还原条件 响应面法 污染治理
下载PDF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抗亚碲酸盐蛋白质TerZ延伸环降低对钙离子亲合性(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淑怡 潘韻如 +1 位作者 曾天生 陈金榜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亚碲酸盐是碲的一含氧阴离子,其对微生物具高度毒性.在许多的致病菌内已经鉴定出数个抗亚碲酸盐基因(terZABCDEF).之前,作者解出抗亚碲酸盐蛋白质TerD液体核磁共振结构并指出在细菌内TerD可能是一钙离子传感器.TerZ与TerD在序列上有40%... 亚碲酸盐是碲的一含氧阴离子,其对微生物具高度毒性.在许多的致病菌内已经鉴定出数个抗亚碲酸盐基因(terZABCDEF).之前,作者解出抗亚碲酸盐蛋白质TerD液体核磁共振结构并指出在细菌内TerD可能是一钙离子传感器.TerZ与TerD在序列上有40%相同性,其包括了一额外的9氨基酸片段L36-N44,并且显示出非常弱的钙离子亲合性.有趣的是,少了额外片段的TerZdel拥有与TerD可比较的钙离子亲合性.根据化学位移指数及同源模拟结果,此额外片段为一无二级结构且延伸的loop,可能扰乱钙离子结合位置的构形,同时也阻碍了钙离子接近其结合位置,因此大大降低钙离子亲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结合蛋白质 亚碲酸盐 钙离子传感器 化学位移指数 同源模拟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调控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亚碲酸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宏 宋圆圆 +3 位作者 张燕 赵蕊 何月 郭建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7-2443,共7页
探讨了生物活性小分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调控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还原亚碲酸盐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生物体系中加入0.1,0.4, 1.0mmol/L GSH,与空白对照相比,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可分别提高55%、71%和78%... 探讨了生物活性小分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调控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还原亚碲酸盐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生物体系中加入0.1,0.4, 1.0mmol/L GSH,与空白对照相比,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可分别提高55%、71%和78%,且GSH浓度在0.1~1.0mmol/L范围内与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呈正相关.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在温度35℃,pH 8.0,GSH浓度为0.4mmol/L的条件下,亚碲酸盐生物还原效率在24h内即可达到97%.采用6种不同呼吸抑制剂实验探讨亚碲酸盐生物还原的电子传递路径,确定GSH在亚碲酸盐生物还原电子传递链上的加速位点为NADH还原酶、甲萘醌和FAD脱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谷胱甘肽 生物还原 希瓦氏菌 电子传递链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及抗性水平分析
7
作者 吕承秀 耿薇 +2 位作者 杨玉丹 王君君 王飞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抗性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采用平皿法检测菌株亚碲酸盐抗性水平。结果:20株hvKp分离株中19株携带ter基因...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抗性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采用平皿法检测菌株亚碲酸盐抗性水平。结果:20株hvKp分离株中19株携带ter基因簇,20株cKp分离株仅2株携带ter基因簇;ter基因簇阳性菌株的亚碲酸盐抗性水平均≥64μg/mL,ter基因簇阴性菌株亚碲酸盐抗性水平均≤8μg/mL。结论:hvKp菌株的ter基因簇携带率明显高于cKp,ter基因簇阳性菌株亚碲酸盐抗性水平明显高于ter基因簇阴性菌株,初步证实了亚碲酸盐平板筛选hvKp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ter基因簇 亚碲酸盐抗性
下载PDF
用门多萨假单胞菌生物还原亚碲酸盐及其实际应用
8
作者 陈隆玉 《铀矿冶》 CAS 2004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亚碲酸盐 生物还原 门多萨假单胞菌 处理工艺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ATCC 9945A对亚碲酸盐的去除作用及机理
9
作者 张思扬 刘亚敏 +3 位作者 谢小保 施庆珊 王玲玲 岳正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50,共9页
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固定、去除和解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处理、生物修复、生物回收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研究了一种常见土壤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ATCC 9945A(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对新兴污染物亚碲酸盐(Te(Ⅳ))... 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固定、去除和解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处理、生物修复、生物回收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研究了一种常见土壤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ATCC 9945A(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对新兴污染物亚碲酸盐(Te(Ⅳ))的去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ATCC 9945A对Te(Ⅳ)具有高水平抗性,在LB培养基中,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0 mg·L^(-1)Te(Ⅳ)(3.9 mmol·L^(-1)),而在培养基E中,MIC为450mg·L^(-1)Te(Ⅳ)(3.5 mmol·L^(-1)). Te(Ⅳ)浓度分别为5、10、25、50 mg·L^(-1)时,在LB培养基中,Te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2%、97.7%、97.1%和89.7%,在培养基E中,Te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6%、97.9%、98.7%和98.4%. ATCC 9945A对Te(Ⅳ)的吸附作用较小,分配系数K_(d)=(7.1±0.4) L·kg^(-1). ATCC9945A对Te(Ⅳ)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还原将高毒性、迁移能力强的可溶性Te(Ⅳ)还原为低毒性、运输能力差的单质六方晶型碲纳米颗粒.生物还原的机理为在细胞质内,Te(Ⅳ)与含有硫醇(SH—)的蛋白质、多肽等化合物进行Painte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地衣芽孢杆菌ATCC 9945A 生物还原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一株假单胞菌MBR对亚碲酸盐的好氧还原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亮 何晓红 +4 位作者 张礼霞 陶勇 王晓梅 占国强 李大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了一株假单胞菌MBR(Pseudomonas sp.MBR),能够在好氧环境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可溶性强、毒性高的亚碲酸盐还原为无毒的不溶性碲单质.本文主要报道对该菌好氧还原亚碲酸盐为碲单质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高浓度... 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了一株假单胞菌MBR(Pseudomonas sp.MBR),能够在好氧环境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可溶性强、毒性高的亚碲酸盐还原为无毒的不溶性碲单质.本文主要报道对该菌好氧还原亚碲酸盐为碲单质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高浓度的亚碲酸钠具有抗性并还原为单质,由于碳源提供的电子供体不同,该菌对亚碲酸盐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有较大差异,其中以丙酮酸为碳源的MIC最高,达到2 mmol/L.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亚碲酸钠的毒性使细胞的形态发生了严重变形,细胞膜有裂解的迹象,还原的Te单质大量积累在细胞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假单胞菌 好氧还原 最小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分析大肠杆菌响应亚碲酸盐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苏姝 彭万里 +2 位作者 林双君 邓子新 梁如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02-2718,共17页
亚碲酸盐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有高毒性,可用作抗菌剂;但其具体毒性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理解亚碲酸盐的毒性机制,揭示亚碲酸盐处理导致的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与挖掘差异转录基因,探讨了大肠杆菌响应亚碲酸盐胁迫... 亚碲酸盐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有高毒性,可用作抗菌剂;但其具体毒性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理解亚碲酸盐的毒性机制,揭示亚碲酸盐处理导致的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与挖掘差异转录基因,探讨了大肠杆菌响应亚碲酸盐胁迫的机制。【结果】Escherichia coli MG1655在10μg/mL亚碲酸盐处理1 h后,比较和分析了亚碲酸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转录水平差异,发现细胞呈现一种明显的适应性变化,许多参与重要代谢途径的基因转录水平改变。其中,与核糖体代谢和鞭毛组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表明这两条途径很可能是亚碲酸盐作用的主要途径。与细胞能动性、金属离子代谢、细胞膜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转录水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其参与了抵抗亚碲酸盐毒性的细胞代谢调节和损伤修复。【结论】本项工作有助于推动亚碲酸盐毒性机理的研究,促进亚碲酸盐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比较转录组 差异转录基因 核糖体代谢 鞭毛组装
原文传递
Bacillus cereus CC-1的亚碲酸盐还原特性及产物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光玮 张雷 +1 位作者 杨重 周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51-3160,共10页
【背景】含Te(IV)的工业废水对于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可将Te(IV)还原为Te0的微生物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探索亚硒酸盐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CC-1对Te(IV)的还原能力、还原酶位点以及还原产物的特性。【方法】利用前... 【背景】含Te(IV)的工业废水对于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可将Te(IV)还原为Te0的微生物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探索亚硒酸盐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CC-1对Te(IV)的还原能力、还原酶位点以及还原产物的特性。【方法】利用前期筛选的亚硒酸盐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CC-1还原Te(IV),根据48h内还原率大小确定最适Te(IV)浓度及pH;考察不同阴阳离子对Te(IV)还原率的影响与Te(IV)还原酶位点;利用表征分析确定还原产物的组成、结晶性与形貌。【结果】菌株CC-1能够将Te(IV)还原,Te(IV)初始浓度为0.5 mmol/L,体系pH为7.0时还原率最高。体系中外加阴阳离子对Te(IV)的还原有一定影响,其中磷酸根、硫酸根、醋酸根、钼酸盐对Te(IV)的去除无明显影响;低浓度的硝酸根抑制Te(IV)的去除,随着硝酸根浓度增加,其对Te(IV)的去除的抑制作用减弱;铅离子和铋离子对Te(IV)的还原有抑制作用;铜离子能够提高Te(IV)的去除率。在胞外、细胞膜组分以及细胞内均检测到Te(IV)还原酶的活性,且细胞外的酶活高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菌株CC-1可将Te(IV)部分还原为碲单质,还原产物包裹在细胞内部;胞内酶对Te(IV)的还原产物为成簇的碲纳米片。【结论】菌株CC-1具有一定的Te(IV)耐受能力和还原能力,并体现了一定的pH依赖性。菌株CC-1对Te(IV)的还原涉及到多种转运过程,硝酸盐还原酶在Te(IV)还原的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菌株CC-1的胞内碲还原酶对Te(IV)的还原产物为胶体Te0,回收和利用较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芽孢杆菌 还原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亚碲酸铅玻璃微结构的Raman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丽 尤静林 +1 位作者 陈辉 蒋国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64-1568,共5页
测定了亚碲酸铅玻璃的常温及高温Raman光谱。实验表明随着PbO浓度增大,亚碲酸盐玻璃中的四配位与三配位结构单元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体系总体非桥氧数增加。当加入的PbO摩尔浓度增大至50%后,四配位结构单元密度相对较少,这时玻璃结构中主... 测定了亚碲酸铅玻璃的常温及高温Raman光谱。实验表明随着PbO浓度增大,亚碲酸盐玻璃中的四配位与三配位结构单元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体系总体非桥氧数增加。当加入的PbO摩尔浓度增大至50%后,四配位结构单元密度相对较少,这时玻璃结构中主要以三配位结构单元形式存在。同时还测定了40PbO·60TeO2玻璃的升温Raman光谱,观察到四配位结构单元桥氧、四配位结构单元非桥氧以及三配位结构单元非桥氧对称伸缩振动的谱峰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结晶化过程导致向高频移动,谱峰变得尖锐,强度增大。熔点后,Raman光谱出现展宽效应,强度降低。在玻璃处于熔化状态下,四配位中的微结构单元会进一步向三配位转化,熔体内部微结构单元含量会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玻璃 RAMAN光谱 微结构单元
下载PDF
层状MAgTeS_3(M=K,Rb)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音孟和 叶玲 +2 位作者 季首华 安永林 宁桂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829-1833,共5页
以硫醇为螯合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层状硫代亚碲酸盐KAgTeS3(1)和RbAgTeS3(2).X射线单晶解析表明,1和2是类质同晶化合物.在晶体结构中,银硫四面体通过共用顶点形成无限的平行链,在相邻链中银硫四面体取向相反,这些链与链由三角... 以硫醇为螯合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层状硫代亚碲酸盐KAgTeS3(1)和RbAgTeS3(2).X射线单晶解析表明,1和2是类质同晶化合物.在晶体结构中,银硫四面体通过共用顶点形成无限的平行链,在相邻链中银硫四面体取向相反,这些链与链由三角锥配位的碲互相连接形成阴离子层状结构,阳离子在阴离子层间.1的结晶学数据为:M_r=370.75,P2_1/c,a=0.73639(6)nm,b=1.06468(8)nm,c=0.85203(6)nm,β=106.4640(10)°,V=0.64062(8)nm^3,Z=4,R(F)=4.44%,wR(F^2)=11.66%.2的结晶学数据:M_r=417.12,P2_1/c,a=0.75531(12)nm,b=1.07076(7)nm,c=0.8583(2)nm,β=106.497(6)°,V=0.66558(19)nm^3,Z=4,R(F)=6.00%,wR(F^2)=15.43%.DSC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这两种化合物为半导体,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四元金属硫代亚碲酸盐 晶体结构 合成与表征 层状结构 溶剂热 平行链 光谱研究 热稳定性 化合物
下载PDF
xZnO-20Nb_2O_5-(80-x)TeO_2系玻璃组成对性能影响
15
作者 张小婷 李彦彦 程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45-1648,共4页
为研究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组成对玻璃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摩尔百分含量Zn O(0 mol%,2 mol%,4 mol%,6 mol%,8 mol%)的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利用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DTA差热分析仪等手段对玻璃... 为研究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组成对玻璃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摩尔百分含量Zn O(0 mol%,2 mol%,4 mol%,6 mol%,8 mol%)的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利用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DTA差热分析仪等手段对玻璃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Zn O的掺量为4mol%时,亚碲酸盐玻璃的玻璃化温度Tg最低;表观密度和折射率都达到最大值.Te O2、Nb2O5以及OH基在玻璃体中存在形式的不同是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为稀有金属掺杂亚碲酸盐玻璃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玻璃 拉曼光谱 折射率 表观密度 红外吸收光谱 玻璃化温度
下载PDF
对电信有重要影响的玻璃陶瓷
16
作者 洪昀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8年第10期24-24,共页
长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一种透明的以亚碲酸盐(TeO2)为主要原料的玻璃陶瓷,它会有许多用途,包括光学通信。这种新材料因其低声子能预期成为稀土(Er3+,Pr3+)掺杂光放大器的优良基质玻璃。光放大器的开发在世界... 长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一种透明的以亚碲酸盐(TeO2)为主要原料的玻璃陶瓷,它会有许多用途,包括光学通信。这种新材料因其低声子能预期成为稀土(Er3+,Pr3+)掺杂光放大器的优良基质玻璃。光放大器的开发在世界上竞争激烈,而像亚碲酸盐玻璃纤维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玻璃陶瓷 重要影响 光学通信 光放大器 亚碲酸盐玻璃 研究人员 透明材料 电子产品制造商 新材料 电信
下载PDF
分离白喉棒杆菌培养基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刘丽洁 陶晓红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1年第1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白喉棒杆菌 培养基 血-亚碲酸盐琼脂 诊断效率
下载PDF
Infrared-to-green upconversion properties of Er^(3+)/Yb^(3+) co-doped TeO_2-TiO_2-K_2O glasses upon excitation with 976 nm lasers diode
18
作者 苏方宁 邓再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4期342-346,共5页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upconversion of Er 3+ /Yb 3+ co-doped TeO2-TiO2-K2O glasses upon excitation with 976nm lasers diode were studied. The tellurite glasses wer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lting methods. Their opti...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upconversion of Er 3+ /Yb 3+ co-doped TeO2-TiO2-K2O glasses upon excitation with 976nm lasers diode were studied. The tellurite glasses wer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lting methods.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and sensitization upconversion spectra were performed. The dependence of gree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n the mole ratio of Yb 3+ to Er 3+ and Er 3+ concentration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b 3+ to Er 3+ is 25/1 and Er 3+ concentration is 0.1% (mole fraction), or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b 3+ to Er 3+ is 10/1 and Er 3+ concentration is 0.15%, the optimal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is obtained. The obtained glasses can be one of th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lasers-diode pumping microchip solid-state la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CONVERSION mole ratio of Er^3+ to Yb^3+ tellurite glasses energy transfer
下载PDF
Effect of alkali metal oxides on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germanate-tellurite glasses 被引量:5
19
作者 YANGZhongmin JIANGZhong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24期2572-2574,共3页
Upconversion emissions of Yb3+/Er3+-codoped germanate-tellurite glas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pon the excitation of 980 nm laser diode (LD). It is found that up- 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ies significantly inc... Upconversion emissions of Yb3+/Er3+-codoped germanate-tellurite glas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pon the excitation of 980 nm laser diode (LD). It is found that up- 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size of alkali metal ions. Raman spectra show that the maximum phonon energies (MPE) of glass hosts are unchanged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alkali metal oxides, indicating that MPE is not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f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The analysis of the non-radiative transition of Er3+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 crease of the maximum energy phonon densit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特性 亚碲酸盐 玻璃 碱性氧化物 合成工艺
原文传递
Effect of Ce_2O_3 on the 1.53 μm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in Er^(3+)-doped tellurite glasses
20
作者 郑世超 周亚训 薛蕊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Er3+/Ce3+ co-doped tellurite-based glasses with composition of TeO2-ZnO-Na2O are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melt-quenching technique. Effects of Ce2O3 content on the 1.53 μm b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fluores... Er3+/Ce3+ co-doped tellurite-based glasses with composition of TeO2-ZnO-Na2O are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melt-quenching technique. Effects of Ce2O3 content on the 1.53 μm b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 of Er3+ are measured and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ellurite glass containing Ce203 with molar concentration of 0.25% exhibits an increment of 13% in 1.53 μm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an increment of 15% in the 4I13/2 level life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tellurite-based glass with a suitable Er3+/Ce3+ codoping concentration is an excellent gain medium applied for broadband Er3+-d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 pumped with a 980 nm laser di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IUM Fiber amplifiers FLUORESCENCE GLASS Pumping (laser) Tellurium compoun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