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泰勒虫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家族部分基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志 刘军龙 +3 位作者 张学勇 付永 朵红 郭志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环形泰勒虫作为一种转化型泰勒虫,可感染牛单核巨噬细胞,并使其发生转化。目前,仅知环形泰勒虫通过劫持宿主细胞信号通路完成转化,但其转化机制尚未阐明。环形泰勒虫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SVSP)家族作为环形泰勒虫基因组的最大多基因... 环形泰勒虫作为一种转化型泰勒虫,可感染牛单核巨噬细胞,并使其发生转化。目前,仅知环形泰勒虫通过劫持宿主细胞信号通路完成转化,但其转化机制尚未阐明。环形泰勒虫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SVSP)家族作为环形泰勒虫基因组的最大多基因家族,其在虫体-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对环形泰勒虫SVSP家族中部分基因的结构、表达特征、与宿主相互作用和可能发挥的功能进行总结,以期为环形泰勒虫-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也为癌症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转化 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水稻第六染色体长臂亚端粒区遗传图与物理图的整合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明 翟文学 +4 位作者 陈纯贤 郑先武 严长杰 李晓兵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0-408,共9页
生物染色体亚端粒区域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是高度活跃的。为了认识水稻染色体亚端粒区域的组织结构,用水稻第六染色体长臂亚端粒区的 RFLP标记 G342和 R1167作探针筛选BAC文库,以得到的阳性BAC克隆为起点进行染色体... 生物染色体亚端粒区域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是高度活跃的。为了认识水稻染色体亚端粒区域的组织结构,用水稻第六染色体长臂亚端粒区的 RFLP标记 G342和 R1167作探针筛选BAC文库,以得到的阳性BAC克隆为起点进行染色体步行,构建了覆盖这2个分子标记区域约500kb的BAC跨叠克隆群,将这一区域的遗传图和物理图进行了整合。对14个BAC克隆插入末端进行了亚克隆,鉴定的7个亚克隆末端为单拷贝或低拷贝序列,其中5个定位于G342和R1167的侧翼区域。用覆盖这一区域的BAC插入片段作探针对cDNA文库进行初步筛选,获得4个不同的阳性cDNA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FLP标记 遗传作图 BAC 染色体亚端粒
下载PDF
精神发育迟滞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亚端粒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荣 赵正言 Shashidhar Pai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亚端粒重排在特发性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 MR)的病因学意义及发生率。方法 :对 4 6例诊断不明的 MR患儿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染色体亚端粒分析。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 目的 :探讨染色体亚端粒重排在特发性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 MR)的病因学意义及发生率。方法 :对 4 6例诊断不明的 MR患儿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染色体亚端粒分析。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MR伴以下条件 2项或以上 :头面部异常特征 ,手足、生殖器或内脏器官先天异常发现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史 ,生后异常生长发育 ,阳性家族史 ;2 >4 5 0显带分辨水平染色体分析结果正常 ;3排除临床可识别的遗传或环境致病因素。选用 To Tel Vysion TMDNA探针进行染色体亚端粒 FISH分析 ,发现缺失或易位者 ,需由另一亚端粒特异性探针证实诊断 ,并用同一探针对父母样本进行 FISH分析。结果 :检测到 2 q和 6 q末端微小缺失各 1例 ,本组样本中 -重度 MR亚端粒缺失的发生率为 7.6 % (1/ 13) ,轻度 MR的发生率为 3.0 % (1/ 33) ,其中 1例亚端粒微小缺失遗传自其有相同改变的父亲。结论 :研究结果支持染色体亚端粒异常为 MR的重要病因 ,FISH分析为发现隐藏亚端粒缺失的有力工具。建议对临床怀疑有染色体异常的 MR,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亚端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遗传学 染色体缺失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亚端粒缺失 特发性精神发育迟滞 发育落后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YLB调控多个亚端粒区域基因的表达
4
作者 梁亚楠 张月 +1 位作者 姜天霞 邱小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一种自身表达受HECT类泛素连接酶Huwel/Tom1负调控的长链非编码RNA YLL066W-B(简称YLB)对亚端粒区域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Tom1基因敲除酵母菌株,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Tom1敲除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构... 目的 探讨一种自身表达受HECT类泛素连接酶Huwel/Tom1负调控的长链非编码RNA YLL066W-B(简称YLB)对亚端粒区域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Tom1基因敲除酵母菌株,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Tom1敲除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表达YLB-HA、HA-YLB、pYES2-HA-YLB酵母菌株并结合测序、免疫印迹实验分析YLB的表达产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YLB敲除或过表达对酵母亚端粒区域多个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Tom1的敲除明显改变众多基因的表达,包括上调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YLB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不到YLB所翻译的蛋白质,结合针对YLB的核苷酸序列的分析结果,推测YLB的转录产物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NCBI检索结果显示,YLB不与其它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源,但与pau和DNA解旋酶Yrf家族等多个亚端粒区域基因编码区的上下游调控序列同源。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YLB敲除上调Yrf1-4、pau4和pau22 mRNA的表达水平,但其过表达则下调这些基因的表达。结论发现了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YLB,其转录受Tom1负调控,而其自身可以调控多个亚端粒区域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YLB Tom1 亚端粒基因
下载PDF
9p亚端粒微小缺失是致病性突变还是正常遗传变异?(英文)
5
作者 C. TECHAKITTIROJ K.C. KIM1 +1 位作者 H. ANDERSSON Marilyn M. LI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3,共2页
We report an apparently benign familial 9p subtelomere deletion identified using chromosome-arm-specific subtelomere probes in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 Our experienc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cove... We report an apparently benign familial 9p subtelomere deletion identified using chromosome-arm-specific subtelomere probes in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 Our experienc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covery of a subtelomeric deletion and/or duplication does not always guarante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tiology for the patient’s phenotype and a positive finding with subtelomere probes should always be followed by parental study with the same probe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a disease causing alteration from a benign familial poly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缺失 原位杂交 荧光 畸形 突变 变异 遗传学 9p亚端粒微小缺失 致病性突变
下载PDF
用亚端粒区探针在细胞分裂间期产前快速诊断染色体易位突变携带者
6
作者 李东至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3年第2期128-128,F003,共2页
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在人群中相当普遍,约625例中有1例为杂合子。多数易位突变对患者自身造成不良后果者不足10%,但可能导致流产发生率很高。产前诊断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最可靠的方法为羊膜腔穿刺或绒毛活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在人群中相当普遍,约625例中有1例为杂合子。多数易位突变对患者自身造成不良后果者不足10%,但可能导致流产发生率很高。产前诊断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最可靠的方法为羊膜腔穿刺或绒毛活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般情况下,细胞遗传学诊断需7~10d。细胞分裂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使产前诊断时间缩短,但FISH主要用于诊断非整倍体(13/18/21/X/Y)。由于获得了亚端粒区探针使FISH技术产前诊断染色体不平衡易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位突变携带者 产前诊断 细胞分裂间期 亚端粒区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一例发育落后合并多发先天畸形患儿9q和22q亚端粒不平衡重组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冰 邢娅 +4 位作者 季星 徐燕 倪琳 祝悦 陶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鉴定1例发育落后合并多发先天异常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然后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进一步检测患儿微小染色体改变。荧... 目的鉴定1例发育落后合并多发先天异常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然后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进一步检测患儿微小染色体改变。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母未发现明显染色体异常。ArrayCGH分析发现患儿区域2.8Mb片段缺失,22q13.2q13.33区域8.1Mb片段重复。FISH结果显示患儿异常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为22号长臂末端;母亲22号与9号染色体末端发生相互易位。父亲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信号正常。FISH结果表明患儿存在由t(9;22)形成的der(9)衍生染色体,导致9q末端单体及22q末端三体,该异常源自t(9;22)平衡易位母亲生殖细胞形成中出现的染色体异常。患儿临床表现包括发育落后,面容特殊及多发畸形。母亲再次妊娠,FISH结果显示胎儿脐血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信号正常,出生后随访发育正常。结论本例患儿异常表型由9q末端单体及22q末端三体导致。染色体末端同时存在缺失和重复往往提示亚端粒区域重组,array-CGH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帮助发现和确认亚端粒重组,并为诊断明确的家庭提供再发风险评估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低下 亚端粒 平衡易位 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智力障碍儿童的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丽娜 王艳 +4 位作者 彭薇 马秀伟 杨晓 刘欣 封志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探讨遗传性智力障碍(I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8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ID患儿,通过MLPA P036筛查亚端粒拷贝数变异。结果 68例患儿中检出亚端粒拷贝数异常者7例(10...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探讨遗传性智力障碍(I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8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ID患儿,通过MLPA P036筛查亚端粒拷贝数变异。结果 68例患儿中检出亚端粒拷贝数异常者7例(10%),均为缺失突变,其中1例患儿涉及2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另1例患儿涉及4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结论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是遗传性ID的重要病因;MLPA可作为研究遗传性ID患儿发病机制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亚端粒 拷贝数变异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儿童
原文传递
智力发育迟缓患儿染色体亚端粒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苏海浩 胡兢晶 +1 位作者 丁俊彩 王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mcation,MLPA)对不明原因智力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进行病因学研究,探讨本地区MR患儿亚端粒区异常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7... 目的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mcation,MLPA)对不明原因智力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进行病因学研究,探讨本地区MR患儿亚端粒区异常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原因不明的67例MR患儿纳入研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MLPA筛查,检测亚端粒区异常情况,用2种MLPA试剂盒(P070和P036)进行相互验证,异常者进一步分析其父母染色体亚端粒区情况,确定是否新发;根据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分析染色体亚端粒区重排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67例MR患儿纳入研究,男42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5岁;IQ20—70分,轻度MR(IQ≥50分)47例,中重度MR(IQ〈50分)20例;7例有抽搐史,体表畸形24例,脏器畸形18例。经MLPA检测发现4例亚端粒拷贝数异常,检出率5.97%,4例均为新发病例。亚端粒异常阳性和阴性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是否有抽搐病史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MR患儿亚端粒异常比例(20.0%)较轻度高;阳性患儿在生长发育、体格畸形及脏器畸形等方面的异常比例均较阴性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染色体亚端粒区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MR的重要病因之一;原因不明智力低下者,应对其亚端粒区进行检测,为寻找可能的病因提供线索,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迟缓 亚端粒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筛查高风险胎儿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向南 胡林 +5 位作者 吕姣姣 毛义建 陈冲 李焕铮 林小玲 唐少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产前大规模筛查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50例高风险胎儿,抽取羊水或脐带血,进行核型分析和MLPA检测。染色体亚端粒区变...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产前大规模筛查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50例高风险胎儿,抽取羊水或脐带血,进行核型分析和MLPA检测。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结果用染色体微阵列验证。结果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23例,末端异常8例。MLPA检出了所有核型分析发现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末端异常,并对4例染色体末端异常提供了更清晰的描述。此外,MLPA发现5例核型分析为正常的样本存在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经微阵列验证2例为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为0.19%。MLPA实际检出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11例,检出率为1.05%。结论将MLPA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筛查高风险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可以缩短检测周期,发现亚微观染色体变异,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染色体亚端粒区变异 高风险胎儿 染色体微阵列
原文传递
孤独症患者染色体亚端粒的荧光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荣 赵正言 G.Shashidhar Pai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35,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亚端粒重组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方法 对28例孤独症患儿在常规染色体分析的基础上,选用ToTelVysionTM DNA探针进行染色体亚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对重组改变者选用另一亚端粒特异性探针以证实诊断,并用同一探... 目的 探讨染色体亚端粒重组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方法 对28例孤独症患儿在常规染色体分析的基础上,选用ToTelVysionTM DNA探针进行染色体亚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对重组改变者选用另一亚端粒特异性探针以证实诊断,并用同一探针对父母样本进行FISH分析。结果 在28例中,常规染色体分析,2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1例(例1)核型为46,XY,嵌合t(1;11)(q23;q24);FISH亚端粒DNA探针检测,26例为正常信号模式,例1可见易位后的11q信号,另1例(例2)核型为46,XY,del(2)(q37)。例2患儿父母的常规染色体分析和FISH亚端粒分析均未见异常。结论 染色体亚端粒重组可能见于一定比例的孤独症病例,2q37区域可能有1个或多个孤独症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染色体亚端粒 荧光原位杂交 病因学 小儿
原文传递
隐匿性亚端粒异常型智力发育迟缓的遗传学筛查
12
作者 周大文 任兆瑞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染色体亚端粒的重组是原因不明智力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MR)的重要原因。目前各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已用于MR患者染色体亚端粒重组的筛查以及不同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的研究,对于阐明MR的发病机理和提高诊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智力发育迟缓 亚端粒 染色体筛查
原文传递
汉族人群4q亚端粒区等位片段4qA和4qB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中杰 王志强 +3 位作者 吴志英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4q35亚端粒区等位片段4qA和4qB的结构特征,探讨其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的内在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8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同... 目的研究中国人4q35亚端粒区等位片段4qA和4qB的结构特征,探讨其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的内在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8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同一样品分别进行EcoRⅠ酶切、EcoRⅠ/BlnⅠ双酶切和HindⅢ酶切,脉冲电场电泳分离,p13E-11、4qA和4qB探针Southern印迹,计算4qA/4qB的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各型EcoRⅠ片段的长度,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4q亚端粒区4qA的频率(46.9%)与4qB(53.1%)基本相等(χ2=1.250,P〉0.05),4qA/4qB杂合型频率明显高于纯合型频率(P〈0.05),4qA型和4qB型EcoRⅠ片段长度分别为(115.8±11.9)kb和(98.3±8.6)kb,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01)。8.8%(7/80)的个体检测到易位构型。2名个体出现4qB型短EcoRⅠ片段。结论正常中国人4q亚端粒区4qA和4qB的频率基本相等,杂合型频率明显高于纯合型频率。4qB型D4Z4缺失不致病。4qA和4qB型EcoRⅠ片段具有动态性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q35亚端粒 等位片段4qA/4qB 基因结构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原文传递
不同病变胃粘膜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单位的检测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3 位作者 罗元辉 鲁荣 杨金亮 刘为纹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TP1、hTR、hTRT)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端粒酶的检测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TP1、hTR、hTRT)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端粒酶的检测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端粒酶亚单位的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分别为24.6%(14/57)、38.9%(7/18)、37.5%(3/8)及92.3%(60/65),正常胃粘膜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以上各病变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亦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RT-PCR定性检测发现端粒酶亚单位hTR和TP1在大多数胃粘膜中都有表达,而hTRT主要在胃癌及部分癌前组织中表达,且在胃癌中hT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端粒酶不仅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部分癌前组织中也有表达。提示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亚单位hTRT不仅可能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而且还可能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端粒 端粒单位 胃癌 HTRT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及其亚单位在鼻咽癌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忠 肖健云 +2 位作者 田勇泉 赵素萍 郭梦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端粒酶及其亚单位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鼻咽癌端粒、端粒酶及其亚单位进行检测。结果 鼻咽癌平均端粒长度 (MTL)为 4 .5± 2 .3kb ,端粒酶阳性表达为 88.0 %~ 10 0 %... 目的 探讨端粒、端粒酶及其亚单位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鼻咽癌端粒、端粒酶及其亚单位进行检测。结果 鼻咽癌平均端粒长度 (MTL)为 4 .5± 2 .3kb ,端粒酶阳性表达为 88.0 %~ 10 0 %。对照组MTL分别为 14 .6± 2 .8Kb和 15 .8± 3.8Kb ,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为 6 4.7% ,对照组为 0~ 8.7%。此外 ,端粒酶活性增高与晚期鼻咽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也有密切关系。结论 端粒及端粒酶与鼻咽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 端粒单位 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反义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4 位作者 杨金亮 罗元辉 鲁荣 陈兵 刘为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导入SGC-7901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凋亡、细...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导入SGC-7901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凋亡、细胞周期、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及裸鼠体内成瘤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SGC-7901胃癌细胞株中,获得稳定表达正、反义基因的细胞系7901-S、7901-AS1和7901-AS2。7901-AS1和7901-AS2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异型性减小,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减小,软琼脂中无克隆形成,裸鼠体内成瘤消失。结论hTRT反义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部分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而非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蛋白催化单位 反义基因治疗 胃癌 端粒 恶性表型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启动子驱动的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肺癌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圣明 王艳萍 +2 位作者 陈晓禾 唐小军 肖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3-127,I0002,共6页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驱动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调控EGFP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表达。方法:从含hTERT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pGL3-hTERTp上,酶切获取约1100bp的启动子片段,克隆至无启动子的EGFP...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驱动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调控EGFP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表达。方法:从含hTERT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pGL3-hTERTp上,酶切获取约1100bp的启动子片段,克隆至无启动子的EGFP质粒载体pEGFP-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pEGFP-hTERTp真核表达载体。用含有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质粒pEGFP-N1作为阳性对照,pEGFP-1作为阴性对照,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人肺癌细胞95D,NCI-H446,A2,A549,LTEP-a-2,YTMLC和人正常细胞MRC-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细胞中EGFP转录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和单酶切均显示载体pEGFP-hTERTp构建成功。细胞转染结果显示:在转染了pEGFP-hTERTp质粒的肺癌细胞中EGFP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MRC-5中无EGFP表达;转染pEGFP-N1的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均可清晰地观察到EGFP强荧光表达。结论:hTERT启动子能调控EGFP在肺癌细胞中靶向性转录表达。CMV启动子调控的EGFP在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不具有特异性。hTERT启动子有可能作为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催化单位 启动子 肺癌 靶向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HSV-TK靶向性表达治疗肺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艳萍 唐小军 +3 位作者 周清华 车国卫 陈小禾 朱大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苷激酶(HSV-TK)/更昔洛韦(GCV)治疗系统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的调控下对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靶向性增殖抑制作用和对裸鼠体内A549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用已构建的hTERT启动子和SV40启动子... 目的研究人类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苷激酶(HSV-TK)/更昔洛韦(GCV)治疗系统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的调控下对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靶向性增殖抑制作用和对裸鼠体内A549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用已构建的hTERT启动子和SV40启动子调控的TK基因表达质粒pGL3-hTp-TK和pGL3-SV40-TK转染端粒酶阳性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端粒酶阴性的人胚肺细胞MRC-5,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TK基因的表达情况;2MTT法检测GCV对上述转染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CV对上述转染细胞凋亡的影响;3将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研究pGL3-hTp-TK/GCV和pGL3-SV40-TK/GCV对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结果1转染pGL3-SV40-TK的A549和MRC-5细胞均有TK mRNA表达,转染pGL3-hTp-TK的A549细胞也有TK mRNA表达,但MRC-5细胞无TK mRNA表达;2GCV对转染pGL3-SV40-TK的A549、MRC-5细胞和转染pGL3-hTp-TK的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转染pGL3-hTp-TK的MRC-5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转染pGL3-SV40-TK和pGL3-hTp-TK的A549细胞经GCV处理后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1.58%和23.19%)均显著高于转染pGL3-hTp的A549细胞及空白对照,转染pGL3-SV40-TK的MRC-5细胞凋亡指数(9.35%)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转染pGL3-hTp-TK的MRC-5细胞凋亡指数(0.88%)无明显升高;3pGL3-SV40-TK/GCV和pGL3-hTp-TK/GCV治疗系统对裸鼠A549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46.7%和40.5%,均显著高于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9.7%,14.3%,7.0%和8.0%)。结论hTERT启动子可以调控HSV-TK基因在肺癌细胞中靶向性表达,HSV-TK/GCV治疗系统在hTERT启动子调控下对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增殖和裸鼠体内的移植瘤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自杀基因 端粒酶催化单位 靶向性表达
下载PDF
榄香烯对HeLa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马东礼 童善庆 +1 位作者 肖家祁 吴建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6基因、p5 3基因、hTERT基因表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在榄香烯作用下 ,HPV18 E6基因、p5 3基因表达没有变化 ,但hTERT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hTERT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对于耐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催化单位 人乳头瘤病毒E6 榄香烯 HELA细胞 基因表达 宫颈癌
下载PDF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肿瘤特异基因治疗作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文忠 肖健云 郭梦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端粒单位 肿瘤特异表达系统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