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于金富 时艳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4,共8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古代社会 亚细亚社会
下载PDF
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及其基本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辛向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0,共4页
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象一团神秘的云雾笼罩在人们头上: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口中国是“亚细亚社会”,说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
关键词 原始公社 马克思 奴隶制 亚细亚社会 奴隶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恩格斯 封建制 奴隶主 东方国家
下载PDF
沙夫《我的中国观》平议——兼论东方社会主义研究
3
作者 奚广庆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2,共10页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包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社会主义 亚细亚社会 东方社会主义 中华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的实践
4
作者 邵鹏 《理论月刊》 2002年第7期38-40,共3页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亚细亚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涵义探究
5
作者 张雅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11,共6页
1859年,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有一段简要表述,“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这一张序列表中,排在第一顺序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指... 1859年,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有一段简要表述,“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这一张序列表中,排在第一顺序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什么?它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论述有何内在联系?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究竟占何等地位?这是国内外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因此,剖析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涵义,弄清马克思的原意,这是解开长期争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之谜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奴隶社会 亚细亚社会 封建社会 讨论会 古代东方 奴隶制社会 中国 原始社会
下载PDF
伦敦手稿社会发展三形态图式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 “三形态” 资本主义 亚细亚社会 发展图式 社会发展 发展道路 共产主义 印度社会 社会形态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鸿修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85-88,共4页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形式”。由于手稿写成后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而《序言》木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涵又未作具体的说明,研究者对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 亚细亚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形态更替 亚细亚社会 社会经济形态 阶级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 研究者
下载PDF
试评奴隶社会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詹义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14,共12页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是古代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先后于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产生在苏联,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较大。对于它们的评价,迄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对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异同...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是古代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先后于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产生在苏联,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较大。对于它们的评价,迄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对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异同等几个问题,并结合对它们和亚细亚社会特殊形态论的区别和联系问题,作些探讨,就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论 类型论 奴隶制社会 古代东方 形态论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五十年代 土地私有制 古代世界 亚细亚社会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祖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8-43,共6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目前,争论仍未彻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东方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更涉及到是否坚持马克思历...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目前,争论仍未彻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东方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更涉及到是否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性学说问题的探讨,从而使这场讨论具有国际性。本文仅欲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性学说为指导,着重对半个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内外论战中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对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也不可否认,自八十年代以来,曾出现了一种倾向,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部落所有制 东方社会 古代社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亚细亚社会 经济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 共产主义制度 东方国家
下载PDF
马克思四、五十年代社会形态理论考察
10
作者 刘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9期1-7,共7页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五形态”说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其适用于一切民族和地区。这也是传统的观点,在哲学教科书以及许多论著中都不难见到。随着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亚细亚社会 社会发展图式 资本主义 “三形态” 五形态 五十年代 共产主义 东方社会
下载PDF
也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兼与辛向阳同志商榷
11
作者 薛克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8-10,共3页
当前,继续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弄清马克思的科学概念,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读了《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上刊登的辛向阳同志《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及... 当前,继续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弄清马克思的科学概念,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读了《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上刊登的辛向阳同志《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及其基本特征》一文,颇受教益,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社会 东方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原始公社 社会科学 亚细亚社会 社会经济形态 本义 历史局限性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演化模式学说
12
作者 熊家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3年第S1期112-118,共7页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演讲时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演讲时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也就是发现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 奴隶社会 奴隶制 历史发展 亚细亚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阶级社会
下载PDF
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
13
作者 章启辉 《湖湘论坛》 1999年第4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亚细亚式的社会 亚细亚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全面把握 准确理解 社会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社会 中国革命 东方社会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和“五段论”的历史初探
14
作者 张树栋 《江苏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24-32,共9页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历史;其次,关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历史;最后简单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五段论的历史。一、讨论的历史。1859年,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时,初次使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历史;其次,关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历史;最后简单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五段论的历史。一、讨论的历史。1859年,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时,初次使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术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辩证唯物史观 原始社会 马克思主义 奴隶制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问题讨论 亚细亚社会 三个问题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香港的历史发展与“一国两制”
15
作者 郑德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3-40,共8页
世界历史发展的图象,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早已将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同欧洲的发展线路科学地区分开来。在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的微弱因素,始终未能形成一股足以突破其传统生产方式... 世界历史发展的图象,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早已将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同欧洲的发展线路科学地区分开来。在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的微弱因素,始终未能形成一股足以突破其传统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力量,从而走上现代工业化道路。近一、二百年来,中国的物质文明发展,就像16世纪以前西方文化落后于东方一样,变得停滞,差距越来越大。尽管新崛起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企图征服中国,但事实上,其客观后果反而刺激了中国人接受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地处领土边缘的香港等一小部分沿海地区,却先后被占据,这里传统的生产方式迅速被破坏,转向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从而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历史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一个东方大国内产生了“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这必将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 一国两制 马克思主义 西方资本主义 英国殖民主义 西方殖民主义 现代化模式 资本主义社会 亚细亚社会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16
作者 贾星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弄清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前提。关于这个概念的争论,一个基本的对立是,这个概念指的是一般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亚细亚社会 概念 原始社会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 东方社会 形成过程 规定性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以及我对它的理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碧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21-31,共11页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讨论是由第三国际讨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引起,逐渐传及苏联、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时间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五十年代末告一段落。参加讨论的大多数学者,努力探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古代东方的社会结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争鸣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假设纷至沓来。首先,马扎亚尔、瓦尔加提出“独特社会”说,他们把亚细亚社会看作是超出一般规律之外的,具有土地国有、农村公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 古代东方 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 五十年代 奴隶社会 亚细亚社会 社会结构 封建主义
下载PDF
关于亚細亚生产方式及其有关概念的探討
18
作者 刘夏明 許浩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0-24,34,共6页
在马恩著作中,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却历来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中外学者们所忽视,从而造成了逾时六十年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看法。因此,... 在马恩著作中,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却历来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中外学者们所忽视,从而造成了逾时六十年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看法。因此,本文拟就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三个概念的提出、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真正的含义,发表一些粗浅看法。我们所看到的论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专著和文章中,作者们一般都能从马恩的论述中引用数段语录作为证据,并且仿佛都有道理,但细一推敲,又各有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持:“原始社会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所有制形式 亚细亚社会 公社所有制 土地公有制 马克思 普遍概念 奴隶制 原始社会 共同体
下载PDF
亚细亚社会与资本扩张的空间界限——基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视角
19
作者 王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7,共9页
同化与排异是资本扩张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就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而言,虽然资本同化世界历史进程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也不可忽视大量非资本主义因素对资本扩张的排异现象。其中,亚细亚社会便是资本扩张进程中遭受重创且无法消弭的一道... 同化与排异是资本扩张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就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而言,虽然资本同化世界历史进程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也不可忽视大量非资本主义因素对资本扩张的排异现象。其中,亚细亚社会便是资本扩张进程中遭受重创且无法消弭的一道空间界限。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基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视角,从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殖民冲突三个层面,揭示亚细亚社会凸显的以东方社会为代表的非资本主义因素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历史空间界限、社会空间界限和文化空间界限角色。亚细亚社会与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冲突不仅证明了资本主义不是人类历史的唯一出路,而且还为人类社会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提供了新的历史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社会 资本扩张 空间界限
原文传递
卡尔·马克思和西方文明优越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毅嘉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马克思关于西方殖民主义在历史上有双重使命 (破坏旧式的亚细亚社会和为新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的思想 ,在学术界颇受争议。赞赏者称之为“宏伟的历史感” ,批评者目之为“种族优越感”(客气的说法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由于特殊的历史... 马克思关于西方殖民主义在历史上有双重使命 (破坏旧式的亚细亚社会和为新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的思想 ,在学术界颇受争议。赞赏者称之为“宏伟的历史感” ,批评者目之为“种族优越感”(客气的说法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由于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国情 ,在中国学术界这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马克思指出 ,被侵略的中国在道德上是正义的一方 ,在文明程度 (生产方式 )上却是落后的和腐朽的 ;而动机极其卑劣的英国殖民主义者虽然在道义上处于下风和不义 ,但在文明程度上恰恰占据了上风 ,是先进的物质力量的代表。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的“理性的狡猾”这一概念的辩证结构 ,把上述二律背反极其高明地表述为一种具有全新智慧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工业 (所谓的“市场经济”)的全球性扩张是西方和东方冲突的根源 ,同时 ,又是人类最终解决这类冲突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创造者。马克思认为 ,只有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才能够客观地、唯物主义地观察世界历史 ,也才能够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社会 西方现代文明 市场经济 理性的狡猾 全球性共产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