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1,4-亚萘基)苯并双噁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1
作者 崔天放 马晓宇 +1 位作者 朱沧 舒燕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0,42,共3页
以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DADHB)、1,4-萘二甲酸(1,4-NDA)为原料,在多聚磷酸体系中合成了聚(1,4-亚萘基)苯并双噁唑(PNBO);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1,4-亚萘基)苯并双噁唑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分析结果表明PNBO/CNTs复合材... 以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DADHB)、1,4-萘二甲酸(1,4-NDA)为原料,在多聚磷酸体系中合成了聚(1,4-亚萘基)苯并双噁唑(PNBO);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1,4-亚萘基)苯并双噁唑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分析结果表明PNBO/CNTs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PNBO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1 4-亚萘基)苯并双嗯唑 4 6-二氨-1 3-苯二酚盐酸盐 碳纳米管(CNTs)
下载PDF
聚苯并[1,2-d∶5,4-d′]二噁唑-2,6-二(1,4-亚萘基)的合成及表征
2
作者 崔天放 魏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采用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和1,4-萘二甲酸为原料,在磷酸、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聚苯并[1,2-d∶5,4-d′]二噁唑-2,6-二(1,4-亚萘基)(PNBO),并对制得的PNBO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P_2O_5添加量为84%(wt,质量分数),减... 采用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和1,4-萘二甲酸为原料,在磷酸、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聚苯并[1,2-d∶5,4-d′]二噁唑-2,6-二(1,4-亚萘基)(PNBO),并对制得的PNBO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P_2O_5添加量为84%(wt,质量分数),减压、氮气保护条件下,制得的PNBO产率达到86.73%,黏度达到17.95dL/g,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1 2-d∶5 4-d′]二噁唑-2 6-二(1 4-亚萘基) 4 6-二氨-1 3-苯二酚盐酸盐 1 4-二甲酸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艾希 马颖绮 +1 位作者 夏林 于正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6-970,共5页
6-甲氧基-2-(2-溴酰基)萘与硫脲反应环合得4-(6-甲氧基-2-萘基)-2-氨基噻唑;后者与水杨醛反应制备了新化合物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收率为72.1%~94.8%。目标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 6-甲氧基-2-(2-溴酰基)萘与硫脲反应环合得4-(6-甲氧基-2-萘基)-2-氨基噻唑;后者与水杨醛反应制备了新化合物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收率为72.1%~94.8%。目标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分析目标物和中间体中萘环质子偶合分裂情况,并且确定了萘环上各质子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羟苄)噻唑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含萘炔及硅亚甲基结构的新型聚合物合成及其固化反应的研究
4
作者 张凡 黄鹏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0,共4页
合成了一种主链带有萘炔基和苯基硅亚甲基的新型聚合物,通过IR和1H-NM R表征其结构,并对其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与-C(R)H-类似,-S i(R)H-引入刚性聚合物主链可以增加链段柔顺性,降低刚性链间的作用力,但-S i(R)H-比-C(R)H-耐热性好,而且... 合成了一种主链带有萘炔基和苯基硅亚甲基的新型聚合物,通过IR和1H-NM R表征其结构,并对其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与-C(R)H-类似,-S i(R)H-引入刚性聚合物主链可以增加链段柔顺性,降低刚性链间的作用力,但-S i(R)H-比-C(R)H-耐热性好,而且-S iH基团可以参与固化反应,因此该聚合物熔点低,可溶解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225℃固化时,通过-S iH-与-C≡C-间的硅氢化反应及-C≡C-与ph-C≡C-间的D ie ls-A lder反应,生成稠环交联网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在空气中的5%失重温度可达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2 7-亚萘基] 合成 固化反应 耐热性
下载PDF
N-(1-萘基)马来酰亚胺合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国祥 刘华伟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5期10-14,共5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1-萘胺为原料,冰乙酸作溶剂,醋酸酐作脱水剂,无水醋酸钠作催化剂,采用两步法合成了N-(1-萘基)马来酰亚胺。产物及中间产物采用熔点测定仪、傅立叶红外FT-IR、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品...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1-萘胺为原料,冰乙酸作溶剂,醋酸酐作脱水剂,无水醋酸钠作催化剂,采用两步法合成了N-(1-萘基)马来酰亚胺。产物及中间产物采用熔点测定仪、傅立叶红外FT-IR、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品。研究了原料配比、溶剂用量、脱水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使N-(1-萘基)马来酰亚胺的收率达到88%,纯度达到95.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马来酰 合成 表征 工艺条件
下载PDF
N-(1-萘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国祥 陈钱 何斌鸿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N_(1_萘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N_(1_萘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物,分析了原料配比、不同溶剂、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体系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FT_IR、热失... 以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N_(1_萘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N_(1_萘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物,分析了原料配比、不同溶剂、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体系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FT_IR、热失重分析法(TG)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N_(1_萘基)马来酰亚胺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耐热性也获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马来酰 合成 表征 工艺条件
下载PDF
N-(1-萘基)-琥珀酰亚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理论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袁伟 李贺先 +1 位作者 王颖 王国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1-1074,共4页
用MaterialsStudio软件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多晶粉末的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衍射峰指标化、晶胞参数优化和空间群搜索等理论计算,可以确定晶体结构所属的晶系和空间群,并初步给出和多晶粉末衍射数据相近的晶胞参数;在已确定空间群范围... 用MaterialsStudio软件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多晶粉末的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衍射峰指标化、晶胞参数优化和空间群搜索等理论计算,可以确定晶体结构所属的晶系和空间群,并初步给出和多晶粉末衍射数据相近的晶胞参数;在已确定空间群范围内,以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的最低能量构象作为初始分子结构,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多晶进行晶体结构理论预测,给出一系列假定的晶胞参数,从中可以找到和经上述计算给出的晶胞参数一致的晶体结构;对其进行晶胞参数优化后,得到晶体结构具有和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数据相近的衍射曲线,并与已有的单晶数据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理论预测 N-(1-)-琥珀酰 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数据 晶胞结构参数 空间群
下载PDF
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8
作者 袁伟 李贺先 +2 位作者 王颖 杨海龙 王国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0-634,共5页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在真空条件下二聚体结构的最低能量构象.对较大体系的三聚体结构采用高精度分子力学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分子构象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结晶过程中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构象变化,为该化合物结晶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N-(1-)-琥珀酰 超分子体系 分子对接
下载PDF
N-(1-萘基)马来酰亚胺/St细乳液共聚合研究
9
作者 王国祥 黄祥飞 《石化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过硫酸钾作引发剂,N-(1-萘基)马来酰亚胺(N-NPMI)和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N-NPMI/St共聚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乌式黏度... 以过硫酸钾作引发剂,N-(1-萘基)马来酰亚胺(N-NPMI)和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N-NPMI/St共聚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乌式黏度计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NPMI/St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N-NPMI)/n(St)为1:2,反应温度为75℃,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5.5mmol/L,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9.9mmol/L,反应时间为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N-(1-)马来酰 苯乙烯合成 表征 工艺条件
下载PDF
1-萘基-琥珀酰亚胺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家龙 王国昌 +1 位作者 李贺先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59-263,共5页
本文报道用a-萘胺和琥珀酸酐合成1-萘基-琥珀酰亚胺(NPr),并用FT-IR、DSC、X-射线衍射和荧光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DSC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纯净NPr的熔点与John L Hubbard报道结果(147~149℃)不同,应为(158.3±0.2... 本文报道用a-萘胺和琥珀酸酐合成1-萘基-琥珀酰亚胺(NPr),并用FT-IR、DSC、X-射线衍射和荧光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DSC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纯净NPr的熔点与John L Hubbard报道结果(147~149℃)不同,应为(158.3±0.2℃);熔融淬火样品仍存在部分结晶,并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冷结晶;FT-IR结果表明羰基伸缩振动产生反对称振动(1705cm-1)和对称振动(1779cm-1)的能级分裂;荧光光谱结果则进一步表明该化合物的电子云排布结构与单体萘环相似,其原因可归于羰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氮原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琥珀酰 红外光谱 荧光 DSC
下载PDF
N-(1-萘基)琥珀酰亚胺玻璃态的晶化
11
作者 王颖 李贺先 +4 位作者 王国昌 钟启林 杨海龙 袁伟 何炳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方法,跟踪研究了N-(1-萘基)琥珀酰亚胺的液氮淬冷样品在室温(25℃)即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冷结晶行为.DSC和XRD的结果一致表明,其冷结晶动力学曲线与熔融结晶完全不同,呈现出"快-...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方法,跟踪研究了N-(1-萘基)琥珀酰亚胺的液氮淬冷样品在室温(25℃)即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冷结晶行为.DSC和XRD的结果一致表明,其冷结晶动力学曲线与熔融结晶完全不同,呈现出"快-慢-快"的三阶段增长趋势,这一结果可以用低密度界面区成核和体积收缩效应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琥珀酰 冷结晶 玻璃态 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1,8-萘酰亚胺类荧光剂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喜峰 汤春妮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26-29,共4页
采用苊的氧化-卤化法,以4-溴-1,8-萘酐和乙醇胺为原料,经过亚胺化合成4-溴-N-羟乙基-1,8-萘酰亚胺,再进行取代反应,最终合成4-羟乙基胺-N-羟乙基-1,8-萘酰亚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 采用苊的氧化-卤化法,以4-溴-1,8-萘酐和乙醇胺为原料,经过亚胺化合成4-溴-N-羟乙基-1,8-萘酰亚胺,再进行取代反应,最终合成4-羟乙基胺-N-羟乙基-1,8-萘酰亚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比较了4-溴-1,8-萘酐和4-羟乙基胺-N-羟乙基-1,8-萘酰亚胺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羟乙基胺-N-羟乙基-1,8-萘酰亚胺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可用作荧光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溴-N-羟乙-1 8- 4-羟乙胺-N-羟乙-1 8- 合成 光谱分析
下载PDF
1,8-萘酰亚胺接枝聚磷腈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龙 姜文影 +1 位作者 赵春山 王暄 《塑料助剂》 2013年第3期21-25,共5页
研究了以4-溴-1,8-萘酐与聚二氯磷腈为原料合成具有荧光性的高分子材料4-乙氧基-N-羟乙基-1,8-萘酰亚胺接枝聚氯磷腈的合成工艺,并用紫外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4-乙氧-N-羟乙-1 8- 4-溴-1 8- 聚二氯磷腈 合成工艺
下载PDF
新型萘/苝酰亚胺取代丁二炔衍生物的合成及拓扑聚合
14
作者 刘情情 王普 +2 位作者 王永帅 赵曼 董焕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经5步反应制备了萘/苝酰亚胺取代的端炔和碘炔单体,通过Sona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对称丁二炔单体浅黄色粉末2-[4-(4-{4-[7-(庚-3-基)-1,3,6,8-四氧亚基-1,2,3,6,7,8-六氢异喹啉并[6,5,4-def]异喹啉-2-基]苯基}丁-1,3-二炔基)苯... 经5步反应制备了萘/苝酰亚胺取代的端炔和碘炔单体,通过Sona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对称丁二炔单体浅黄色粉末2-[4-(4-{4-[7-(庚-3-基)-1,3,6,8-四氧亚基-1,2,3,6,7,8-六氢异喹啉并[6,5,4-def]异喹啉-2-基]苯基}丁-1,3-二炔基)苯基]-7-(辛-4-基)-1,2,3,6,7,8-六氢异喹啉并[6,5,4-def]异喹啉-1,3,6,8-四酮(diNDI)和暗红色粉末2-[4-(4-{4-[1,3,8,10-四氧亚基-9-(二十三烷-12-基)-1,2,3,8,9,10-六氢异喹啉并[6',5',4':9,1,2]蒽并[6,5,10-def]异喹啉-2-基]苯基}丁-1,3-二炔基)苯基]-9-(二十三烷-12-基)-1,2,3,8,9,10-六氢异喹啉并[6',5',4':9,1,2]蒽并[6,5,10-def]异喹啉-1,3,8,10-四酮(diPDI),产率分别达60%和70%.由于NDI和PDI基元的强吸电子作用,diNDI和diPDI表现较低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分别为‒3.80和‒3.70 eV.单晶数据表明,萘酰亚胺基元的分子间氢键及π-π作用对diNDI分子堆积结构起主导作用,diNDI呈层状堆积模式.由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可知,diNDI丁二炔经加热可发生固态聚合.加热条件下diND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原位拉曼光谱特征峰以及在波长532 nm激光强度为10%的辐照条件下原位拉曼光谱特征峰的变化均表明diNDI微纳晶发生了非常规的1,4-加成聚合,并且新生成的共轭主链是无序的,同时发现激光辐照条件下更易促进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炔 /苝酰胺侧 单晶结构 拓扑聚合
下载PDF
含萘结构聚芳醚砜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晔 蹇锡高 王锦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8-650,共3页
Three poly(aryl ether sulfone)s containing 1,4-naphthylene moiety were prepared by the nucleophilic polycondensation of 1-chloro-4-(4-chlorobenzenesulfonyl)naphthalene(CCBSN) with 4,4-isopropylidene diphenol(BPA), 1... Three poly(aryl ether sulfone)s containing 1,4-naphthylene moiety were prepared by the nucleophilic polycondensation of 1-chloro-4-(4-chlorobenzenesulfonyl)naphthalene(CCBSN) with 4,4-isopropylidene diphenol(BPA), 1,4-hydroquinone(HQ) and 4-(4-hydroxyphenyl)(2H) phthalazin-1-one(DHPZ), respectively. The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 NMR, WAXD and TGA techniques. The polymers obtained had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an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ll the polymers were soluble in most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砜 亚萘基 合成 耐热性 溶解度 表征
下载PDF
含萘酰亚胺基树枝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龙 马茶 +3 位作者 孙金声 赵丰 庞正炼 李易隆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4-317,共14页
含萘酰亚胺基的树枝状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发光性能和电学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还具有优异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能,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合成了多种新型的含萘酰亚胺基树枝状化合物,它们在众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 含萘酰亚胺基的树枝状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发光性能和电学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还具有优异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能,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合成了多种新型的含萘酰亚胺基树枝状化合物,它们在众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含萘酰亚胺基的树枝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部分树枝状萘酰亚胺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这些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而具有特殊的性能,在化学传感器、光捕获天线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药物传输、环境污染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此类化合物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化合物 光诱导电子转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红移型Cu(Ⅱ)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崔俐丽 周丹红 李苗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5-753,共9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N-丁基-4,5-二[2-(苯胺基)乙胺基]-l,8萘酰亚胺红移型铜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通过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前后的几何构型优化,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探针分子对...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N-丁基-4,5-二[2-(苯胺基)乙胺基]-l,8萘酰亚胺红移型铜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通过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前后的几何构型优化,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通过激发态计算阐明了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Cu(II)离子络合导致萘胺脱氢,带负电荷的胺基N原子与萘环形成C=N双键,延长了共轭体系;N的非键电子向Cu(II)离子的空d轨道转移一个电子,抑制了Cu(II)离子的顺磁效应所导致的荧光淬灭,受光激发后,共轭N与萘环之间发生n→π*电子转移导致ICT效应和荧光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胺-4 5-胺衍生物 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红移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even impurities in high-purity cobalt oxide by ICP-AES after matrix separation using 1-nitroso-2-naphthol as a precipitant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 周春山 +1 位作者 段青兵 陈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A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even trace impurities (Cd, Mn, Pb, Zn, Cu, Fe and Ni) in high purity cobalt oxide by ICP AES. The matrix effect was eliminated by preci pitation with 1 nit... A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even trace impurities (Cd, Mn, Pb, Zn, Cu, Fe and Ni) in high purity cobalt oxide by ICP AES. The matrix effect was eliminated by preci pitation with 1 nitroso 2 naphthol. The matrix effect of cobalt on the absorptions of trace impurities,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pH value, dosage of precipitant on the formation of cobalt 1 nitroso 2 naphthol complex, the effects of hydrochloric acid on the stability of this complex and masking of elements were studied. Recoveries of the impurities in spiked sample are from 90% to 110% with a precision of 1.1% 5.0% RSD.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he seven elements are in the range of 0.01 0.24μg/g.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high purity cobalt metal, cobalt oxide and other cobalt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impurity high purity cobalt oxide matrix separ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 AES)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chiff bases of naphtha[1,2-d]thiazol-2-amine and metal complexes of 2-(2'-hydroxy)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 as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被引量:4
19
作者 AZAM Faizul SINGH Satendra +1 位作者 KHOKHRA Sukhbir Lal PRAKASH Om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6-452,共7页
Objective: A series of 2-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ncorporating the lipophilic naphthalene ring to render them more capable of penetrating various biomembranes. Methods: Schiff ... Objective: A series of 2-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ncorporating the lipophilic naphthalene ring to render them more capable of penetrating various biomembranes. Methods: Schiff bas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naphtha[1,2-d]thiazol-2-amine with various substituted aromatic aldehydes. 2-(2'-Hydroxy)ben- 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 was converted to its Co(Ⅱ), Ni(Ⅱ) and Cu(Ⅱ) metal complexes upon treatment with metal salts in ethanol. All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by pap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with Gram 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Gram 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teria.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Schiff bases and metal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streak dilution method. Results: All the compounds modera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Cram 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n the present study among all Schiff bases 2-(2'-hydroxy)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 showed maximum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among metal complexes Cu(Ⅱ) metal complex was found to be most pote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validate the hypothesis that Schiff bases having substitution with halogens, hydroxyl group and nitro group at phenyl ring are required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le methoxy group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aromatic ring has minimal role in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metal complexes are better antibacterial agents as compared to the Schiff 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 bases Metal complexes ANTIMICROBIAL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1-NAPHTHYL) SUCCINIMIDE
20
作者 LI Hexian YANG Hailong +3 位作者 LIU Kun WANG Ying YUAN Jialong WANG Guochang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two-step procedure for synthesis of N-(1-naphthyl) suecinimide (NaS) was developed, an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aS was properly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1H NMR, DSC, etc. The resul...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two-step procedure for synthesis of N-(1-naphthyl) suecinimide (NaS) was developed, an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aS was properly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1H NMR, DSC,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lting point of our product is 159 ℃-160.5 ℃,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frared absorption band of carbonyl group splits into two peaks (1705cm^-3/1779cm^-3), which are found to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documented data (rap 147℃ -149℃; IR C=0-1700cm^-3). Besides, photophysical spectroscopy was found to be powerful to study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rystal morphology of NaS comp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naphthyl) succinimide MICROCRYSTALS lnfrared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