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性分析——基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英明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4期154-154,共1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故事梗概入手,概述了亚氏理论的核心悲剧题材、悲剧情节及悲剧技巧和效用,进而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探索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情节 性格
下载PDF
解析《窦娥冤》——中国古典悲剧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交融 被引量:1
2
作者 巢郦君 《文教资料》 2008年第34期10-12,共3页
<窦娥冤>是元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在西方也广受青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给悲剧提出完整定义的人.他的悲剧理论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莫定了基础.本文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和<窦娥冤>进行了简单的了... <窦娥冤>是元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在西方也广受青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给悲剧提出完整定义的人.他的悲剧理论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莫定了基础.本文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和<窦娥冤>进行了简单的了解,然后从<窦娥冤>情节的严肃、完整、有机组成、结局及效果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经典悲剧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交汇点和融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 交融
下载PDF
《圣经·旧约》中亚当与参孙之悲剧的相似之处——基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分析
3
作者 史晓云 《神州》 2014年第14期18-18,共1页
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圣经·旧约》中亚当和参孙的悲剧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其悲剧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相似之处:他们的身份高贵,在犯了相似的错误(即轻信女人和违背与耶和华之约)之后,命运由顺境转入逆境。
关键词 《圣经·旧约》中亚当与参孙之悲剧的相似之处——基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分析
下载PDF
可叹可敬的游苔莎——试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
4
作者 陈红美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5期27-28,共2页
<还乡>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都经历一种悲剧命运.本文试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还乡>中的悲剧环境和人物的悲剧性格,探讨女主人公游苔莎的悲剧成因及其作品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 《还乡》 游苔莎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白鲸》中的运用
5
作者 董文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42-143,共2页
《白鲸》讲述了主人公亚哈船长带领"裴廓德号"捕鲸船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追杀一头硕大无比的白鲸——莫比.迪克,最后与之同归于尽的故事。本文主要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产生的功... 《白鲸》讲述了主人公亚哈船长带领"裴廓德号"捕鲸船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追杀一头硕大无比的白鲸——莫比.迪克,最后与之同归于尽的故事。本文主要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产生的功效等方面对《白鲸》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情节完整性 人物性格 净化说
下载PDF
“挑战式教学”视域下的“西方文艺理论”教学
6
作者 李瑞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挑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和师生互动水平,它的核心是挑战式问题。在内容上,这些问题需有全球化视野,具有跨学科性和前沿性特点;在形式上,它强调师生在课内外的学习和协作强度,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学术潜能。这... “挑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和师生互动水平,它的核心是挑战式问题。在内容上,这些问题需有全球化视野,具有跨学科性和前沿性特点;在形式上,它强调师生在课内外的学习和协作强度,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学术潜能。这一教学模式不论是在目的、基本内涵,还是在教学过程设计、成效评价等方面,都对“西方文艺理论”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围绕“挑战式教学”实施的核心挑战式问题,从挑战式问题的提出、挑战式问题的处置、挑战式问题的延伸三个方面,以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教学为例,探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文艺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战式教学 挑战式问题的提出 挑战式问题的处置 挑战式问题的延伸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下载PDF
光之陨:《光之逝》悲剧多重性表现探究
7
作者 关熔珍 周楚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光之逝》是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第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悲剧元素,传达出浓烈的悲剧效果。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净化说、过失说和情节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的三个具有象... 《光之逝》是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第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悲剧元素,传达出浓烈的悲剧效果。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净化说、过失说和情节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的三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即色彩的消退、米兰可利亚和命运的子弹为切入点,对小说的爱情、艺术、命运三重悲剧一一进行分析,探究其独特的悲剧表现艺术,揭示多重悲剧背后蕴含的时代和命运思考,以更好地解读吉卜林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之逝》 鲁德亚德·吉卜林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多重悲剧
下载PDF
论《马丁·伊登》的悲剧效果
8
作者 全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2-124,共3页
《马丁·伊登》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其半自传体小说。小说讲述了年轻水手马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成功,最终产生幻觉投海自尽的故事。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诗学... 《马丁·伊登》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其半自传体小说。小说讲述了年轻水手马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成功,最终产生幻觉投海自尽的故事。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两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悲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伊登》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 悲剧效果
下载PDF
Death of a Salesman, When Tragedy Meets the Modern Man
9
作者 Marsela Turk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4期224-229,共6页
The most persistent criticism about the play Death of a Salesman (1949) concerns the issue of genre and its constituents: Is it a tragedy?! If yes, to what extend is it a tragedy? Miller himself considered the pl... The most persistent criticism about the play Death of a Salesman (1949) concerns the issue of genre and its constituents: Is it a tragedy?! If yes, to what extend is it a tragedy? Miller himself considered the play to be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 man, as he presents his idea on tragedy as a genre and his idea of the tragic hero in his essay "Tragedy and the Common Man" (1942), but for a group of critics it is not a tragedy but to others and to the author, it is the tragedy of the man who tries to survive in the modern world by using archaic weapon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sits the Aristotelian tragedy concept and modern theories, and stands on what are tragedy and a tragic hero. It aims at reading Death of a Salesman as a meeting point between (ancient) concept of tragedy with modern man and his way of seeing life, and briefly examines and explores the continuing disagreements among academics and by what criteria this play is a trage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GEDY modem man ARISTOTLE tragic her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