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异辛基吩噻嗪-3-乙烯基吡啶配体及其卤化亚铜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徐春 赵谦益 +5 位作者 吴杰颖 李建凤 张瑞龙 周虹屏 杨家祥 田玉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0-1233,共4页
设计合成了脂溶性N-异辛基吩噻嗪-3-乙烯基吡啶配体(L)及其卤化亚铜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体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配体及其卤化亚铜配合物的溶解性、电子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 设计合成了脂溶性N-异辛基吩噻嗪-3-乙烯基吡啶配体(L)及其卤化亚铜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体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配体及其卤化亚铜配合物的溶解性、电子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强的紫外吸收及荧光性质,为寻找新型配合物发光材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噻嗪 吡啶配体 卤化亚铜配合物 光学性质
下载PDF
“眼镜”状碘化亚铜配合物的调光和双光子发光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少云 张露尹 +1 位作者 王政 潘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651,共6页
将半柔性的π-不饱和双吡啶端基配体3-pebtd与CuI分别在不同的溶剂中分层扩散,经自组装得到\{8种\}具有Cu 2I 2L 2构型的眼镜状碘化亚铜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的光物理... 将半柔性的π-不饱和双吡啶端基配体3-pebtd与CuI分别在不同的溶剂中分层扩散,经自组装得到\{8种\}具有Cu 2I 2L 2构型的眼镜状碘化亚铜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中自组装得到的配合物的单光子发光均表现出单一荧光峰,这可归因于卤素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 XLCT);并且这些配合物的发光颜色由492到518 nm可调,量子产率为33.1%~68.5%.同时,这类配合物表现出较优异的双光子发光性质,有望将其用于生物成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亚铜配合物 调光 双光子发光 双吡啶端基配体
下载PDF
新型环硫脲亚铜配合物的结构及固体发光性质 被引量:4
3
作者 柴轲 高月泽 张静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0-625,共6页
环硫脲为配体和亚铜盐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调整配体与亚铜盐的摩尔比以及亚铜盐中的阴离子,得到4种环硫脲亚铜配合物:1-Cu(TU)I、2-Cu(TU)2I、3-[Cu(TU)2](BF4)和4-[Cu(TU)2](PF6)。对这4个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通过激... 环硫脲为配体和亚铜盐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调整配体与亚铜盐的摩尔比以及亚铜盐中的阴离子,得到4种环硫脲亚铜配合物:1-Cu(TU)I、2-Cu(TU)2I、3-[Cu(TU)2](BF4)和4-[Cu(TU)2](PF6)。对这4个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通过激光倍频效应发现化合物1的SHG效应的响应活性是KDP的1. 1倍。在392或335 nm下激发,化合物3和4在室温下分别在517和520 nm处产生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固体磷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硫脲 亚铜配合物 固体发光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基于构象灵活的N-杂环配体构筑的3D拟卤化亚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4
作者 秦英恋 秦建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9-1068,共10页
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无机阶梯状链[Cu(SCN)]_(n)与柔性有机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bpp)自组装,得到了一例新型的3D有机-无机杂化配合物[Cu_(4)(SCN)_(4)(bpp)_(2)]_(n)(1)。值得关注的是,不对称单元中的bpp配体显示两种不同的构象(tran... 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无机阶梯状链[Cu(SCN)]_(n)与柔性有机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bpp)自组装,得到了一例新型的3D有机-无机杂化配合物[Cu_(4)(SCN)_(4)(bpp)_(2)]_(n)(1)。值得关注的是,不对称单元中的bpp配体显示两种不同的构象(trans-gauche或trans-trans),并连接梯形的[Cu(SCN)]_(n)链形成结晶学独立的[Cu_(2)(SCN)_(2)(bpp)]_(n)(A和B)层。紧接着,两个不同的层通过ABB′A′的顺序排列形成独特的三维褶皱结构。进一步对配合物1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XRD)、热分析、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固体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区有强的吸收并且具有半导体性质,带隙能E_(g)为3.20 eV。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中性红(NR)、甲基橙(MO)、天青I(AI)、亚甲基蓝(MB)和亮蓝(ED)这五种染料表现出不同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与有机染料的尺寸和电荷差异有关。此外,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强的绿色发光性质,在525 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这种发射可能与配体中心激发态有关,可能涉及金属到配体或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有机-无机杂化 拟卤化亚铜配合物 柔性桥联配体 晶体结构 发光性能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亚铜配合物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小琛 刘志伟 +1 位作者 卞祖强 黄春辉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亚铜[Cu(Ⅰ)]配合物因其低廉的价格、多样化的结构和独特的光物理性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磷光Cu(Ⅰ)配合物[Cu(NN)2]+、[Cu(NN)(PP)]+和(CuX)mLn(其中NN表示双齿二胺配体,PP表示二膦配体,X表示卤素,L表示含N或P配体)的光致发... 亚铜[Cu(Ⅰ)]配合物因其低廉的价格、多样化的结构和独特的光物理性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磷光Cu(Ⅰ)配合物[Cu(NN)2]+、[Cu(NN)(PP)]+和(CuX)mLn(其中NN表示双齿二胺配体,PP表示二膦配体,X表示卤素,L表示含N或P配体)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研究,揭示配合物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关系,探讨近年来Cu(I)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铜配合物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原文传递
固载化亚胺乙酸-铜配合物催化剂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过程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延斌 高保娇 杜瑞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1-437,共7页
利用接枝于微米级硅胶表面的聚乙烯亚胺(PEI)与氯乙酸反应,制备了亚胺乙酸(IAA)型复合螯合微粒IAA-PEI/SiO2,再使之与铜(Ⅱ)盐配位螯合,形成固载化亚胺乙酸-铜配合物Cu(Ⅱ)-IAA-PEI/SiO2。将微粒Cu(Ⅱ)-IAA-PEI/SiO2用作非均相催化剂,... 利用接枝于微米级硅胶表面的聚乙烯亚胺(PEI)与氯乙酸反应,制备了亚胺乙酸(IAA)型复合螯合微粒IAA-PEI/SiO2,再使之与铜(Ⅱ)盐配位螯合,形成固载化亚胺乙酸-铜配合物Cu(Ⅱ)-IAA-PEI/SiO2。将微粒Cu(Ⅱ)-IAA-PEI/SiO2用作非均相催化剂,用于分子氧氧化乙苯与苯甲醇的氧化反应,研究了催化活性与催化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固载化亚胺乙酸-铜配合物Cu(Ⅱ)-IAA-PEI/SiO2可有效地催化分子氧氧化乙苯的过程,主产物为苯乙酮,在适宜的温度(130℃)与适宜的催化剂用量条件下,苯乙酮的得率为40%。Cu(Ⅱ)-IAA-PEI/SiO2与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TEMPO)所构成的复合催化剂,可高效地催化分子氧氧化苯甲醇的氧化反应,产物为苯甲醛,在温和条件下(常压下的氧气、80℃),苯甲醇的转化率可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乙酸-配合 2 2 6 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 氧化催化 分子氧 乙苯 苯甲醇
下载PDF
铜-氮羟基吡啶二甲酰亚胺配合物催化烃类选择氧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巧红 陈晨 +3 位作者 马红 高进 徐杰 夏春谷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87-1789,共3页
合成了铜-氮羟基吡啶二甲酰亚胺配合物催化体系,通过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该催化体系在90oC和p(O2)=0.5 MPa的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环己烯、乙苯等烃类的高效选择氧化.
关键词 -氮羟基吡啶二甲酰配合 烃类 选择氧化
下载PDF
2′(2呋喃亚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铜(Ⅱ)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家耀 袁若 +2 位作者 柴雅琴 叶光荣 陈时洪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首次研究了以2'-(2-呋喃亚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铜(Ⅱ)配合物[Cu(Ⅱ)-THBH]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从大到小为:SCN^-,Sa... 首次研究了以2'-(2-呋喃亚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铜(Ⅱ)配合物[Cu(Ⅱ)-THBH]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从大到小为:SCN^-,Sal^-,CLO4^-,I^-,Br^-,NO3^-,Cl^-,NO2^-,SO3^2-,SO4^2-,H2PO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5.0×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3.4mV/dec(25℃),检测下限为1.2×10^-6mol/L.利用交流阻抗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制备简单等优点.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样品废水分析,结果与HPLC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呋喃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Ⅱ)配合 中性载体 离子选择性电极 硫氰酸根
下载PDF
3,5-二烷基-1,2,4-三唑衍生物构筑的两个Cu_4I_4簇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闫娟枝 卢丽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97-1704,共8页
以3,5-二甲(丙)基-4-氨基-1,2,4-三唑为配体,与CuI在H_2O/MeCN混合溶剂热合成了2个构型不同的Cu4I4超分子化合物{[Cu_2(aadmtrz)I2]·CH_3CN}n(1)和[Cu_2(dptrz)I]n(2)(aadmtrz=4-((1-氨乙基)-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dptrz=3... 以3,5-二甲(丙)基-4-氨基-1,2,4-三唑为配体,与CuI在H_2O/MeCN混合溶剂热合成了2个构型不同的Cu4I4超分子化合物{[Cu_2(aadmtrz)I2]·CH_3CN}n(1)和[Cu_2(dptrz)I]n(2)(aadmtrz=4-((1-氨乙基)-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dptrz=3,5-二丙基-1,2,4-三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及单晶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Cu4I4构型不同,配合物1中,Cu4I4簇连结成一个8环椅式-椅式结构,通过配体连接成(4,4)二维菱形格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Cu4I4簇呈畸变的立方烷结构,构成了含有19.5%孔隙率三维孔洞聚合物,其结构可简化为(3,4)-连接的拓朴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1 2 4-三唑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四川地质学报》 2002年第2期72-81,共10页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 ,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羰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化、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 ,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 ,长期、多次迁移富集 ,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 ...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 ,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羰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化、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 ,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 ,长期、多次迁移富集 ,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 ,铜的硫化矿物被氧化分解 ,可形成亚铜的硫代硫酸盐及氯配合物 ,部分可形成铜的硫酸盐配合物迁移 ,由于硫代硫酸盐被氧化 ,亚铜歧化可形成高纯度的自然铜 ,但它易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合金 纳米粒子 硫代硫酸盐配合 形成机理 矿床
下载PDF
新型X射线闪烁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谭超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1060-1069,共10页
X射线闪烁体具有将高能X射线或粒子转化为低能可见光子的能力,是X射线成像系统的关键部分,在太空探索、工业无损检测、国防安检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地关注。综述了新型X射线闪烁体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 X射线闪烁体具有将高能X射线或粒子转化为低能可见光子的能力,是X射线成像系统的关键部分,在太空探索、工业无损检测、国防安检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地关注。综述了新型X射线闪烁体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新型X射线闪烁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闪烁体 钙钛矿闪烁体 卤化簇基配合 X射线成像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Dicopper(II) Compound Containing Oxalate and Reduced Imino Nitroxide Radicals 被引量:1
12
作者 LILi-Cun DONGChao-Ling LIAODai-Zheng JIANGZong-Hui YANShi-P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A new dicopper(II) compound with oxalate and reduced imino nitroxide radicals [Cu2(m-C2O4)(Him2-py)2(H2O)2](NO3)2 (Him2-py=1-hydroxy-2-(2-pyridyl)-4,4,5,5-tetramethyli- midazol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A new dicopper(II) compound with oxalate and reduced imino nitroxide radicals [Cu2(m-C2O4)(Him2-py)2(H2O)2](NO3)2 (Him2-py=1-hydroxy-2-(2-pyridyl)-4,4,5,5-tetramethyli- midazol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9.913(4), b = 19.057(8), c = 10.169(4) ? b = 114.292(7), V = 1751(1) 3, C26H38Cu2N8O14, Mr = 813.72, Dc = 1.543 g/cm3, m(MoKa) = 1.290 mm-1, F(000) = 840, Z = 2, the final R = 0.0398 and wR = 0.0986 for 1878 observed reflections (I>2s(I)). The imino nitroxide 2-(2-pyridyl)-4,4,5,5-tetramethyl- imidazoline-1-oxyl (im2-py) is reduced in the reaction to yield Him2-py which consists of oxalato-bridged centrosymmetric [Cu2(m-C2O4)(Him2-py)2(H2O)2]2+ ions and noncoordinated NO3- anions. Each copper(II) ion is in a distorted tetragonal pyramid environment: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Him2-py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the oxalate group are in the basal plane, and one water molecule at the axial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reduced nitroxide radical dicopper compound oxalate bridge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ovel Polymer Copper(Ⅱ) Complex
13
作者 王军 卑凤利 +3 位作者 李人宇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5-668,共4页
A novel chain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 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c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round Cu(Ⅱ) is a distorted tetrahedron and C14H... A novel chain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 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c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round Cu(Ⅱ) is a distorted tetrahedron and C14H9CuNO3CH3OH is bridged by th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to form an infinite one-dimensional linear chain. The hydrogen bond exists between O(1) and solvate molecule O(4).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 with a = 9.6650(19), b = 7.1280(14), c = 9.925(2) ? b = 98.39(3)? V = 676.4(2) 3, Z = 2, F(000) = 342 and m(MoK? = 1.629 mm-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CYLALDEHYDE o-aminobenzoic acid crystal structure one-dimensional chain N-salicylidene-2-amino-phenylacidato copper(Ⅱ)
下载PDF
Two novel Cu(Ⅰ)complexes based on diimide and bisphosphine ligands: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14
作者 FAN Sijie ZHAO Jingtong +6 位作者 ZHANG Shuai ZHANG Yuxin SUN Zhenzhou LI Zhongfeng HAN Hongliang XIN Xiulan JIN Qionghua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6-535,共10页
Two Cu(Ⅰ)complexes[Cu(Bphen)(dppBz)]ClO_(4)·2CH_(3)OH(1)and[Cu_(2)(Bphen)_(2)(dpppda)]BF_(4)(2){Bphen=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dppBz=1,2-Bis(diphenylphosphino)benzene,dpppda=N1,N1,N4,N4-tetrakis[(dipheny... Two Cu(Ⅰ)complexes[Cu(Bphen)(dppBz)]ClO_(4)·2CH_(3)OH(1)and[Cu_(2)(Bphen)_(2)(dpppda)]BF_(4)(2){Bphen=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dppBz=1,2-Bis(diphenylphosphino)benzene,dpppda=N1,N1,N4,N4-tetrakis[(diphenylphosphino)methyl]-1,4-benzenediamin}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one-pot method.X-ray crystallography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tests including elemental analysis,NMR,FT-IR,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THz-TDS)were us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ir proper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1 structure is mononuclear containing two solvent molecules per unit cell,while complex 2 structure is binuclear containing two metal centers per unit cell.According to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their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can be attributed to 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MLCT).Both complexes have a unique stability,which is confirm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fluorescence spectrum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