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青山玉瘗”牌坊谈起
- 1
-
-
作者
邢巧丽
-
机构
河南省郏县茨芭镇双语实验学校
-
出处
《教育家》
2017年第28期87-87,共1页
-
文摘
河南省郏县三苏园坟茔入口处有一青石牌坊,高3.25米,宽3.54米,楣刻'青山玉瘗'四个大字,这是郏县人、明代学者、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炯所建所题。牌坊左右的石柱楹联,则是苏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身陷'乌台诗案'时,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狱中示子由》诗中的'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一句。这句诗不仅展现出苏东坡刚直不阿的性格,也道出了他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
关键词
祭亡兄端明文
苏东坡
王安石
乌台诗案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史·苏轼传》补证--以苏轼、章惇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彭文良
-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50,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5YJC75103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项目批准号:106112015CDJSK 47 XK 3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宋史·苏轼传》来源于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因为苏辙的刻意剪裁与选择,很多史实并没有载入墓铭。以苏轼与章惇关系为例,二人交往极为复杂,而墓志铭只就元祐以前关系论,有苏轼"旧善章惇"一句。而元祐以后的关系未正面提及。实际情形是,元祐以前苏轼、章惇交游甚欢,元祐初苏轼兄弟上章弹劾章惇,绍圣间章惇为相开始报复苏轼兄弟。苏辙作为当事人,亲与其事,故意将此段关系隐去,回避了苏轼兄弟与章惇由友变敌的详情,故致二人交游真相以及相关史实被掩盖,致本传记载不全。
-
关键词
《宋史·苏轼传》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章悖
苏辙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苏轼黄州时期作品的主题、意象研究
- 3
-
-
作者
高云鹏
-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1期230-246,共17页
-
文摘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1]654(《到黄州谢表》)。苏轼于元丰三年一月抵达黄州,元丰七年量移汝州。谪居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轼文学创作的许多转变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如其弟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所说:'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2]1127另一方面,苏轼的思想和心态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鲜明地体现在苏轼此时期作品主题、意象的使用上。
-
关键词
如川
检校
主题
亡兄
黄州
墓志铭
作品
氏书
员外郎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轼诗所表现的与现实世界的乖离及其消解
- 4
-
-
作者
曹圭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宋代文化研究》
2003年第1期86-101,共16页
-
文摘
一、绪论如果诗人的自我与现实世界之间没有一定的乖离,诗就难以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诗穷而後工'、'愈穷愈工',自我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乖离使诗人的内心总是处于烦恼、尤愁等各种不平衡的精神状态中,而在力求摆脱不平衡状态的努力过程中,诗人往往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优美的诗句。苏轼幼时,常受其母教诲。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记载,'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
关键词
诗人
现实
世界
太息
亡兄
乖离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